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育龄妇女,其是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以外的部位而形成疾病。传统的开腹手术缺陷较多,如今公认的首选手术方法为腹腔镜,其能够避免传统手术的诸多缺陷[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难点问题是不孕症,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即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导致不孕症的原因及机制相互叠加,包括免疫、内分泌等[2]。通过腹腔镜手术的实施,能够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2.
柳华  彭芝兰 《华西医学》2005,20(2):397-39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之一,1~15%的绝经前,2~5%的绝经后妇女受累。其中卵巢为常见的好发区,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且OE是独立存在的,与一般的盆腔及腹部EM无关,为单克隆性。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 简称内异症).内异症在育龄期妇女中有10%的发病率, 且有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为此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内异症是卵巢激素依赖性疾病较为肯定[1].异位内膜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一样, 受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的影响,故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一直在探索应用性激素类药物治疗此病[2].治疗性药物包括从20世纪60年的避孕药,70年代的达那唑或睾酮衍生物,到80年代后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GnRHa)[3].药物用于内异症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卵巢功能进而抑制内膜病灶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深入研究,药物治疗已成为治疗EM的重要手段.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EM是一种具有恶性侵袭行为的良性妇科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痛经、盆腔包块和不孕等,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EM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即全部核苷酸测序工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的免疫学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是在宫腔以外存在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而引起的疾病 ,它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极高 ,其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痛经和不孕 ,是干扰年轻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约 30 %~ 5 8%的不孕症患者合并EM,患 EM的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 30 %~ 5 0 % [1 ]。因此 ,EM是造成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重度 EM患者不孕的原因可能与盆腔内器官和组织广泛粘连和输卵管蠕动功能减弱以致影响卵子的排出、摄取和受精卵的运行有关。但是 ,盆腔解剖无明显异常的轻症患者亦可导致不孕 ,说明不孕的原因绝非单纯解剖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妇科一种常见的良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种植于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盆腔腹膜、卵巢及直肠阴道隔[1]。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故病灶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发生在脐、膀胱、肾、输尿管、输卵管、肠、阑尾、肺、乳腺等[2]。但发生于椎体的病例极为罕见,由于病变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是一种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良性妇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和不孕.  相似文献   

8.
核转录因子-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何援利  刘木彪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2):137-139,i014
目的 检测核转录因子 κB(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其进行半定量统计 ,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 NF-κB主要定位于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 ,在异位内膜的基质细胞、螺旋小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也有少量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在位组及对照组 (P <0.0 1) ,各组中分泌期与增生期表达强度比较前者高于后者 (P <0.0 5 )。结论 NF-κB在EM患者中的异常表达 ,提示其与EM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简称内异症,是指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主要位于盆腔,包括卵巢、子宫骶骨韧带以及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此症虽属良性疾病,但它表现的细胞增生、浸润、复发等恶性行为,使之成为难治之症和现代医学重点研究的疾病,除期待疗法外,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主要强调目的性,即预防及控制疼痛,减缩及去除病灶,治疗及促进生育,预防及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它部位。是生育期妇女常见良性病,却具有侵袭,种植的特点。主要引起不孕(50%以上)、痛经、慢性盆腔痛。主要用激素和外科手术治疗,但效果很有限。EM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传统的病因学说包括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经血逆流学说等。虽然这些学说解释了一些EM的发生,但难以解释其全部现象。近年来EM的病因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免疫学机制,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其他因子等与EM发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李秋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4):405-40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患病率为10%~15%,国内文献报道EM的患病率已经明显增加,随着EM患病率的增加,卵巢EM囊肿破裂也成为一种新型的妇科急腹症。我院1995-2003年收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破裂20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35例异位内膜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VEGF的表达情况,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 VEGF在异位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分泌期EM患者VEGF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过度表达与异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 T)合并不孕患者远期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200例的EM T合并不孕患者,根据治疗前EFI将患者分为A组(n=85,≥9分)、B组(n=48,5~8分)、C组(n=42,≤4分),随访3年统...  相似文献   

14.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1],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2-3],据报道内异症患者50%有明显痛经症状,30%合并不孕,39%-59%有盆腔痛症状[4],严重地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探讨MC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病例组选取EM患者45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的水平;对照组选取同期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4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的水平的差异.结果 ①EM早期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231.6±44.9)ng/L]明显高于晚期组[(184.5±14.1)ng/L]及对照组[(159.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EM早期组患者腹腔液中MCP-1水平明显高于晚期组[(26.11±3.37)ng/L]及对照组[(9.32±5.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MCP-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血清MCP-1水平在EM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苗勒上皮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苗勒上皮异位症(Mullerianosis)系Young等[1]首次提出。其定义为苗勒上皮可向宫颈、子宫及输卵管内膜单独或同时衍化,且同时或分别异位至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内。宫颈内膜异位症(endocervicosis)主要发生于膀胱,易被误诊为高分化黏液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friosis)可遍及全身,主要为女性生殖器官及卵巢,偶可恶变。输卵管内膜异位症(en-  相似文献   

17.
程爱英 《临床医学》2005,25(1):90-9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 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 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1]。1958年Ridley首先在人体证实自然脱 落的宫内膜组织具有存活力,能在原始体腔的非生殖道部位种 植和继续生长,形成EMS[2]。但位于腹壁切口瘢痕处较少见。 据文献报道,腹部切口处发生EMS的几率为3.5%[3]。我院从 1990年~2001年收治了11例患者,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41岁,均为已婚妇女。 9例为剖宫产术后,其中2例为横切口,7例为纵切口。1例为瘢痕 子宫中期…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基底内膜局限性增生,慢慢向上生长,突出子宫内膜表面,逐渐形成蒂即为息肉[1]。临床表现为月经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不规律、腹痛等症状,常导致不孕发生[2]。为了进一步指导子宫内膜息肉治疗,2012年7月我科开始对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进行检测。在护理方面,要求紧密配合,2013年1月,我科实行全程优质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宫腔以外部位种植生长,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盆腔脏器,盆腔外较为少见,AWE是较常见的盆腔外内异症,在国内外均有报道,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增加,AWE的发生率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其特点是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或者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绝大部分(95%)位于盆腔,5%位于盆腔外,其临床病理类型可分为[1]: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PEM)、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深部漫润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和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OtEM).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疼痛、包块和不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