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颈内动脉夹层(ICD)和椎-基底动脉夹层(VAD)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特征表现及相关发病危险因素有无差异。方法:对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头颈部动脉夹层(CA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ICD和VAD两组,对比分析两组MSCTA特征表现及相关发病危险因素。结果:CAD累及38支血管,其中ICD 20例,病变血管22支(57.9%),VAD 15例,病变血管16支(42.1%),3例(8.6%)患者同时存在2支血管段夹层。ICD中出现双腔征和内膜瓣者较VAD多见,P<0.05,瘤样扩张、珠线征VAD组较ICD组多见,P<0.05。锥状狭窄闭塞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CD组发病年龄高于VAD组,P=0.000,两组其余常见发病危险因素方面包括性别比、外伤、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感染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除年龄以外,ICD和VAD具有相似的发病危险因素,ICD和VAD具有不同的MSCTA征象,特征性MSCTA表现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病例] 男,47岁.因胸主动脉CT示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附壁血栓(图1见封3),在全麻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取右桡动脉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术中左前斜30°造影发现主动脉弓部血管变异,自右向左依次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起始于右颈总动脉,夹层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3 cm.将收缩压控制在100 mmHg,经右股动脉切开,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置入覆膜支架一枚.  相似文献   

3.
李志立  王天俊  王建华 《临床荟萃》2011,26(20):1799-1801,F0003
脑动脉(包括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是青年人卒中常见的原因,占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10%~20%[1],其中以颈动脉系统夹层较多见,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相对少见。动脉夹层是指血液在血管壁内发生的壁间剥离,朝向血管内生长的动脉夹层可以导致血管腔的狭窄,产生脑缺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脑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对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狭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98例患者中,7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外段者20例(28.5%),颅内段者32例(45.7%),颅内、颅外均受累者18例(25.7%),...  相似文献   

5.
有孔型椎基底动脉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发育异常,关于其影像学表现国内外报道较少[1-2].笔者回顾性分析22例有孔型椎基底动脉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发生、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的解剖学特征,讨论其在肝及胃相关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0例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包括212例腹腔干动脉造影和788例肝总动脉血管造影,统计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的发生率,描述其解剖学特征.结果共发现82例、84支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8.2%,82/1 000),其中起源于肝左动脉者74支,起源于肝固有动脉者10支.结论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并不少见,认识此动脉对于肝、胃、血管造影中正确诊断和实施相关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组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一侧或双侧小脑前下动脉(AICA)闭塞(除外合并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闭塞)7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洪丽  王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57-4457
笔者总结2005—2009年我院明确诊断治疗的盗血综合征54例,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盗血综合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牛津郡社区卒中分型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各分型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情况。方法根据OCSP分型,将835例患者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和后循环梗死(POCI),其中356例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评价临床症状对侧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结果在356例患者中,TACI组的颈内动脉颅外段50%以上狭窄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型(P〈0.05);38.9%(35/90)PACI患者、43.7%(28/64)POCI患者、43.6%(24/55)TACI患者和45.6%(67/147)LACI患者存在颅内动脉50%以上狭窄,且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症状对侧的颈内动脉颅外段50%以上狭窄与OCSP分型相关,TACI组患者比其他三型更易出现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盆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各项技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盆腔动脉DSA.重点探讨体住设计、各项造影技术参数的选择应用。结果:32例患者,子宫肌瘤13例、恶性肿瘤7例、肿瘤出血3例、产后大出血5例、不明原因出血4例,共行DSA175例次,157例次清晰显示病变,18例次造影失败。31例患者成功进行介入治疗.1例产后大出血栓塞不全。结论:盆腔动脉DSA技术因素的正确运用有助于病变的显示、诊断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改变。方法:对20例烟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有偏瘫、头痛、癫痫发作等。磁共振(MRI)多为缺血性改变,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均可显示动脉的狭窄和闭塞。结论:儿童烟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MRA成为本病诊断及观察病变进展的首选方法,但DSA仍为显示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若进行手术治疗,则需进一步作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对脑和肢体造成的功能损伤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帮助其功能重建.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患者脑和肢体功能重建的效应.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介入医学科.对象所纳入的对象为1996-01/2003-10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的经CT,MRI证实为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共56例.方法56例脑出血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同时行康复干预治疗.康复治疗的方法电刺激治疗采用SJ-Ⅱ型神经肌肉治疗仪刺激患肢的屈肌、伸肌,刺激强度由弱渐强,开始时每天二次,酌情渐增至每天三四次.针灸治疗选择风池、风府、印堂、上星、百会、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合并失语者加廉泉、金津、玉液.1次/d,2周为1个疗程.肢体肌力<Ⅰ级者行患肢各关节的被动活动,肌力Ⅰ~Ⅱ级者行床边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肌力>Ⅱ级者行步行训练等,活动度从小到大.伴有语言功能障碍者同时行语言功能训练.肌力评定参照Lovett的6级分级法.主要观察指标[1]患者栓塞程度变化.[2]患者语言流利程度、肢体的感觉及肢体肌力的变化.结果56例均纳入分析,无脱落病例.[1]栓塞程度变化56例患者中43例在1~3次栓塞后病灶完全消除,占77%,7例栓塞90%,占12%,6例栓塞60%~80%,占11%.[2]语言流利程度变化治疗前语言不同程度障碍者14例,治疗后语言流利程度改善者14例,其中明显改善者11例.[3]肢体的感觉变化治疗前肢体感觉障碍者23例,治疗后肢体感觉均有改善,其中明显改善者18例.[4]肢体肌力变化治疗前肢体肌力<Ⅰ级3例,Ⅰ~Ⅱ级11例,>Ⅱ级15例.治疗后肢体肌力0~Ⅰ级中2例恢复到Ⅱ~Ⅲ级,21例达到Ⅳ级,6例达Ⅴ级.结论经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栓塞后的康复治疗是脑神经功能的康复的必要手段.康复治疗对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动静脉畸形DSA形态与其出血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与脑AVM大小及引流静脉数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数字减影脑血管畸形造影资料.结果大型脑AVM出血率明显低于小型脑AVM的出血率(P<0.01);1支引流静脉出血者明显多于3支以上引流静脉出血者(P<0.01);引流静脉通畅者其出血率低.结论通过观察脑AVM的大小、引流静脉的数目以及引流静脉的通畅情况,可对脑AVM的出血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图(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脑动脉瘤患者30例,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35个脑动脉瘤中的34个(97.1%),32个动脉瘤诊断正确(91.4%)。②32个选择GDC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中,SCTA测量的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相同30个(93.8%)。③MIP对动脉瘤体及瘤颈测量值准确可靠,与DSA无显著差异(P>0.05);SSD法立体感优于MIP及DSA,对瘤体测量值与DSA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瘤颈测量值与DSA有显著差异(P<0.01),SSD常夸大瘤颈宽度。结论:SC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脑动脉瘤,而且可以为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提供最佳投照角度及精确测量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的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后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在确诊后的治疗要点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4例脑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经过患者右股动脉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再将插管插入患者椎动脉、颈内动脉,以实现对患者全脑血管不同位置的造影,之后采用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清除血肿以及切除肿瘤的治疗.结果 34例患者通过正侧位的造影发现动脉瘤30例;螺旋状的DSA造影显示34例患者均为动脉瘤.手术治疗后,有21例患者痊愈出院,6例好转,3例恶化,3例死亡.还有1例患者进行了对症的非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 DSA造影是评判、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脑动脉瘤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患者动脉瘤的大小、分布以及是否出现出血现象等情况,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对脑动脉瘤卒中的患者,应该根据其临床特点,根据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6.
管造目的:探讨DSA影像在预测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危险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5例脑AVM进行了DS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分析。结果:脑AVM愈大,引流静脉愈多,血流愈通畅的患者出血危险性愈小,反之则愈大,结论:根据DSA影像上脑AVM大小、引流静脉数目、引流静脉通畅情况可以预测脑AVM出血危险性的大小。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基底动脉狭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3D TOF MRA和DSA图像。把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使用盲法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狭窄率≥50%的病变定为严重狭窄。MIP图像和原始图像相结合评估基底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在原始图像上测量狭窄率。利用MEDCALC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衡量MRA和DSA狭窄率的差异;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二者之间相关性;使用Bland-Altman图法比较二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计算诊断严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结果 MRA上38条基底动脉严重狭窄,DSA上35条动脉严重狭窄。MRA测得的基底动脉狭窄率(52.57±22.79)%稍大于DSA上测得的狭窄率(51.84±23.2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2);相关性强(r=0.985,P<0.001);Bland-Altman图显示较强的一致性,95.71%(67/70)的点位于一致性界限内。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85.71%、6.6、0.07、50.00%、86.84%、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9(P<0.001)。结论和DSA相比,3D TOF MRA的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一致性及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善的40例AD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显示的AD破口数、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LSA)的距离、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胸主动脉直径、主动脉夹层累及的范围及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累及情况、真假腔内血栓形成及钙化状况、行覆膜支架后内漏的发生率。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检测AD破口数、破口距LSA的距离、胸主动脉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DSA发现夹层累及左、右侧髂动脉平面的例数分别为16例(40.0%)、6例(15.0%)和15例(37.5%)、6例(15.0%),两种方法在检测夹层累及左、右侧髂动脉平面时的准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可检测出夹层血栓、动脉壁钙化,而DSA无法显示。40例AD患者行TEVAR 34例,覆膜支架置入后DSA即刻检测发现内漏者11例(32.4%)。结论 CTA、DSA两者对诊断AD有较好的一致性,对TEVAR术前、后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3.0T 3D高分辨率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HR CE-MRA)显示豆纹动脉(LSA)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因疑诊脑血管疾病而接受头部3.0T 3D HR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n=21)和中青年组(<60岁,n=39)。对3D HR CE-MRA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比较3D HR CE-MRA与DSA显示LSA主要分支(直线长度>5 mm)数目及其长度的差异。结果 3D HR CE-MRA及DSA所示组间双侧LSA主要分支数目之和及LSA长度之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 HR CE-MRA与DSA所示左侧LSA及右侧LSA主要分支数目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 HR CE-MRA显示左侧LSA长度及右侧LSA长度均短于DSA。结论 3.0T 3D HR CE-MRA技术可用于显示LS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2例经DSA检查与临床表现诊断为VB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DSA的情况并对本组病例分类及进行相关的治疗选择,通过临床效果的分析评价分类方法的意义.[结果]本组102例VBI根据DSA分为四型:Ⅰ,椎动脉局部受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