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探讨MAD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96例观察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30例,患者66例.记录心尖四腔及二腔观二维图像并输入Qlab6.0工作站,自动获取二尖瓣环侧壁(MADlat)、后室间隔(MADsep)、前壁(MADant)、下壁(MADinf)四个位点的MAD以及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连线中点(mid)处MAD,并计算MADmid与左室舒张末长径百分比(MADmid%).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方法获取LVEF.分析各MAD参数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MADsep、MADlat、MADant、MADinf和MADmi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位点MAD均与LVEF值显著相关,MADmid和MADmid%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9(P<0.01).③MADmid评价LVEF>50%的截断点值为8.9 mm,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0%;MADmid%评价LVEF>50%的截断点值为10.9%,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5%.结论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尖瓣环MAD与LVEF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正常对照组39例,LVNC患者43例。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应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室间隔、前壁和下壁等4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MAD)、心尖四腔观、两腔观的二尖瓣环中点位移(MADmid4、MADmid2)及其百分比(MADmid4%、MAD-mid2%)。将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分析二尖瓣环位移参数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LVNC组LVEF显著减低(P<0.01),EDV、ESV、LVDd测量值均显著增大(P<0.01)。(2)LVNC组二尖瓣环4个位点的MAD、MADmid4、MADmid2、MADmid4%、MADmid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LVNC组二尖瓣环4个位点的MAD、MADmid4、MADmid2、MADmid4%、MADmid2%与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MADmid4%、MADmid2%与LVEF的相关系数较高(r=0.753、0.794)。结论应用TMAD法测量LVNC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的相关性良好,TMAD作为一种新技术能简单、准确、客观地评价LVNC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斑点追踪法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应用最新的超声二维(2D)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分析其与实时三维超声(RT3D)所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49例(DCM组),平均(51±14)岁;43名年龄(46岁±14岁)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hilips Sonos iE33超声仪,取心尖四腔观采集2D、RT3D全容积图像,将2D及3D图像输入QLAB 6.2工作站分别获取MAD各参数及RT3D-LVEF值.结果 DCM组的MAD各项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MAD各测值与3D-LVEF之间相关性良好(P<0.01), 各测值的可重复性均较高.MAD各测值中,以胸壁为参考点的瓣环中点最大位移占左心室长径百分比(TMADm%)与LVEF相关性最好, 且重复性最高.结论 MAD能客观反映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方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性高,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的、甚至可替代LVEF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室腔内舒张期涡流状态的特点。方法 43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观彩色血流动态图像,应用VFM软件DSA-RS1进行脱机分析,测量舒张中期左室腔内涡流横径、纵径、圈数及涡流强度,观察舒张期涡流演变过程,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舒张期涡流位置更靠近二尖瓣环,涡流形态不规则,疏密不均匀,舒张中期涡流橫径、纵径减小[(25.46±9.18)mmvs.(32.39±11.32)mm,P﹤0.01;(23.45±10.65)mm vs.(35.04±12.66)mm,P﹤0.01],圈数减少[(8.09±2.99)vs.(9.51±3.28),P﹤0.05],涡强显著降低[(18.90±6.42)s-1vs.(26.40±9.24)s-1,P﹤0.01]。结论 VFM技术能直观显示冠心病患者左室腔内血液流场状态结构,可用于初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评价心腔内血流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左心室造影,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压。于左心室造影后24~48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测量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射血分数及容积-长轴最大比、面积-长轴最大比。比较分析左心室舒张末压与左心室容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压与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及容积-长轴最大比、面积-长轴最大比均呈正相关(r=0.413、r=0.425、r=0.391、r=0.387,P均〈0.05);左心室造影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834,P=0.018)。结论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左心室造影在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相关性很好。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一项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同步性的短期影响.方法 收集因首次ASTEMI住院并接受择期PCI治疗的患者5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室壁运动状态将心肌分为梗死组(MI组,n=89)、缺血组(ISCHE组,n=93)及对照组(Con组,n=117).于术前3d内及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和TDI检查.测得左心室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指标及收缩同步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收缩末内径(LVESD)及收缩末容积(LVESV)缩小[(56.00±2.95)mm vs.(54.42±3.50)mm;(33.83±4.24)mm vs.(31.42±3.82)mm;(45.58±9.40)ml vs.(43.25±9.64)ml;P<0.05];射血分数(LVEF)增加[(56.42 ±5.93)% vs..(58.92±5.32)%,P<0.01];二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S'a)增加[(8.60±2.25) cm/s vs.(11.86±2.66) cm/s,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期峰速度(E/Ea)减小(6.91±1.06 vs.5.52±1.18,P<0.01);左心室12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有减小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42.37±20.41) ms vs.(37.60±17.07) ms,P>0.05].ISCHE组心肌应变(S)增加[(12.73±4.96)% vs.(15.02±4.70)%,P<0.05],但MI组无变化[(11.33±4.99)% vs.(12.56±5.10)%,P>0.05].结论 择期PCI可短期内改善ASTE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和缺血心肌的功能.组织应变成像(SI)可敏感、准确地评价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二尖瓣叶接合点与二尖瓣环平面之间的距离(CPMA),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PMA增加与左心室功能不全之间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7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在基础和实验条件下常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EDD)、收缩末内径(ESD)、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收缩最高点的垂直距离(EPSS)、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直径(MAD)和CPMA,评价在不同条件下CPMA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结果 CHF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DD、ESD、EPSS、MAD及CPMA均显著增大,而LVEF、FS显著降低(P<0.001);经相关分析表明CPMA依次与EDD、ESD及MAD呈线性正相关(r=0.58、0.59及0.53,P<0.001),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如EPSS呈线性正相关(r=0.48,P<0.001),却与LVEF及FS呈线性负相关(r=-0.46及-0.44,P<0.001).多巴酚丁胺可使CPMA由 (12.14±3.46) mm降至 (8.87±2.67) mm,LVEF由 (27.16±6.37) %增加至 (34.12±6.48) %,并且CPMA与LVEF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72,P<0.001).抬高下肢后CPMA由 (13.16±3.24) mm降至(10.13±2.66) mm,LVEF由 (31.68±9.46) %增加至 (39.18±8.57) %,FS亦增加;而EPSS和MAD却降低.经单变量分析CPMA>9 mm,MAD>31 mm,LVEF<35%可作为判断NYHA III~IV级的可靠而敏感的指标(P<0.001).而多变量分析CPMA显著增大和LVEF的显著降低可作为心源性猝死的独立预报因子.结论 CPMA的测定不受心脏节律的影响,在所有CHF患者中容易获得,它不仅能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状态和评价二尖瓣返流的严重程度;而且对评价临床疗效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获取二尖瓣环位移(MAD),探讨MAD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选择36名健康志愿者,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以及瓣环、乳头肌和心尖部左心室短轴切面,输入Qlab 6.0工作站计算二尖瓣环中点处最大位移、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和左心室扭转(LVtw)参数,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左心室应变和扭转参数、MDA及LVEF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MAD与LVEF显著相关(r=0.84,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LVEF=39.05+1.88 MAD;②LVEF与GLs、GRs、GCs及LVtw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5、0.52、-0.51和0.61(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GLs、GCs 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66、-0.35;③MAD与GLs、GRs、LVtw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3、0.47和0.46(P<0.01),MAD与GCs的相关性较差,r值为-0.35(P<0.05);GLs是MAD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MAD和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一种快捷、准确的新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左心功能.方法 对39例PH患者(PH组)和2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面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功能、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留取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采用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心肌整体收缩期环形应变(GCSS)、径向应变(GRSS)及纵向应变(GLSS).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H患者右心功能减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66.48%±6.38% vs 65.26%±4.01%,P>0.05).左心室心肌GCSS(-15.66%±3.67% vs一18.56%±2.16%,P<0.01),GRSS(15.54%±5.35% vs 30.03%±9.64%,P<0.01)和GLSS(- 16.18%±4.35% vs-20.91%±2.96%,P<0.01)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 中重度P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低;尽管LVEF无明显变化,其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期心肌应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5年解放军总医院的82例NSTEMI患者为NSTEMI组,5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获取两组心尖四腔、两腔及三腔切面二维动态图像,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心肌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室整体心肌纵向应变,应用改良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NSTEMI组与对照组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9)%vs.(59±7)%,t=1.651,P=0.101];而NSTEMI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心肌纵向应变及左室整体心肌纵向应变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13±5)%vs.(-18±4)%,(-14±4)%vs.(-19±3)%,(-14±5)%vs.(-18±4)%,(-14±4)%vs.(-18±3)%,t=6.533、7.738、5.025、7.761,P均0.001]。结论斑点追踪超声成像技术能定量分析NSTEMI患者的心肌纵向应变,可早期准确地评价NSTEMI患者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