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学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4,(3)
心肌病是一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脏病。超声心动图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在这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1引言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以心肌病变为主要特征、伴有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一般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4型.UCG检查在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制订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随访观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及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HCM患者(HCM组)、27例DCM患者(DCM)和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患者(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行心脏电影成像、对比增强前、后T1 mapping成像、延迟对比增强(LGE)成像。测量不同受检者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及心功能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心肌平均T1值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22例(22/30,73.33%)患者存在延迟强化,DCM组15例(15/27,55.56%)患者存在延迟强化,对照组无延迟强化。比增强前,HCM组[(1294.79±85.22)ms]、DCM组[(1312.88±59.57)ms]左心室心肌T1值均较对照组[(1266.56±57.33)ms]显著增加(P均<0.05);对比增强后,HCM组[(491.31±121.59)ms]、DCM组[(466.77±126.34)ms]左心室心肌T1均值较对照组[(534.09±92.73)]显著减低(P均<0.05)。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8,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9,P<0.05);D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5,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与心功能相关;T1 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价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又称海绵状心肌或心肌窦状隙持续状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协会(WHO/ISFC)的分类标准,归为未定型心肌病。本文报道7例NVM,并将其与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及心室负荷增高的心脏疾病进行鉴别。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0年6月至2006年1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8~61岁,平均31.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二、仪器与方法采用GE LO…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电图出现碎裂QRS波(fragmentedQRs,fQRS)与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acmagneticresonance,CMR)心肌延迟增强的相关性。方法HCM患者141例,均行CMR及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家族史、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指标、CMR是否检出心肌延迟增强及部位,分析心电图fQRS与CMR检出心肌延迟增强的相关性。结果141例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9例(6.4%),余132例心电图出现fQRS者52例(fQRs组)、未出现fQRS者80例(无fQRS组);fQRS组最大室壁厚度、E/A比值及HCM家族史、家族猝死史、伴束支阻滞、CMR检出心肌延迟增强比例与无fQR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家族史、心电图伴束支传导阻滞及CMR检出心肌延迟增强是HCM患者心电图出现fQ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M患者心电图fQRS与CMR检出心肌延迟增强相关,HCM患者心电图出现fQRS可能与早期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7.
闵生辉邹莹魏立亚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8,19(4):71
目的采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状况。方法使用Philips EPIQ 7C及X5-1探头,对23例DCM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心脏超声参数测量后,经静脉给予声诺维(SonoVue)进行RT-MCE。采用Q-Lab10.8软件进行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灌注的定量分析。结果扩张型心肌病(DCM)组的常规心脏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DCM组左心室各节段的RT-MCE参数峰值强度(A)、曲线平均斜率(β)、心肌血流量(MB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RT-MCE可用于定量评价DCM患者的心肌微循环灌注状况,为临床评价心肌血流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时心肌造影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心肌灌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心肌灌注状况,及其与室壁肥厚程度的关系,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微循环障碍。方法HCM患者26例,正常对照组20例,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观察心尖四腔、两腔、左心长轴切面实时动态图像,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造影图像。结果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及非肥厚心肌节段的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心肌的A及A×k值低于对照组(P〈0.05),k值高于对照组(P〈0.001)。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心肌的的A及A×k值低于非肥厚心肌节段(P〈0.05),k值高于非肥厚心肌节段(P〈0.05)。HCM患者心内膜下A、及A×k值低于下心外膜下(P〈0.001)。HCM患者肥厚节段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心肌A×k值与肥厚节段室壁厚度均呈负相关(r=-0.785,P〈0.001;r=-0.461,P〈0.05)。结论HCM患者肥厚节段与非肥厚节段的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心肌均存在微循环障碍,且以心内膜下心肌微循环损伤更为显著,同时,随着室壁厚度的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显著减少。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是评价HCM患者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肌小梁增多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左心室肌小梁与DCM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脏MRI检查,测量50例DCM患者以及45例正常志愿者左心室非致密心肌(NC)、致密心肌(C)以及室间隔基底部(IVS)厚度,计算NC/C值及C/IVS值。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对两组有肌小梁的节段进行计数。结果 DCM组NC/C值为1.52±0.56,志愿者组为0.98±0.38,DCM患者NC/C值较正常志愿者组大,其左心室肌小梁厚度比正常志愿者高,两组NC/C值与C/IVS值均呈负相关。DCM受累节段数(3.98±2.18)多于正常志愿者受累节段数(3.16±1.58)。DCM心尖(17节段)受累共8例占16%,志愿者第17节段受累共5例占1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DCM和正常志愿者NC分布节段相似,分布较多的节段为前壁、下壁及侧壁心尖段(第13、15、16节段),侧壁及前壁中间段(第11、12、7节段),心尖(第17节段)较少分布。两组在室间隔基底段(第2、3节段)、室间隔中间段(第8节段)、心尖隔段(第14节段)未见NC分布。结论 DCM左心室壁有过度小梁化倾向,可能其左心室肌小梁增多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DCM受累节段的分布与正常志愿者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右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被拟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共26例,同期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将2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图像导入Report CARD3.6心脏功能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测量,最终获得左、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以及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FS)。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左、右心室功能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各项指标LVEDV、LVESV、LVEF、LVSV及FS分别为(88.94±13.29)ml、(24.75±7.31)ml、(71.70±7.60)%、(64.20±12.82)ml、(52.52±8.83)%,健康志愿者LVEDV、LVESV、LVEF、LVSV及FS分别为(107.93±12.62)ml、(34.18±3.6)ml、(67.25±4.48)%、(73.65±12.41)ml、(36.8±3.82)%,LVEDV、LVESV、LVSV数值较健康志愿者均减低,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LVEF较正常人增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FS较正常人显著增高,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各项指标RVEDV、RVESV、RVEF、RVSV分别为(88.48±17.67)ml、(29.84±7.50)ml、(6 4.6 5±1 0.2 7)%、(5 8.6 6±1 7.0 9)m l,健康志愿者RV E D V、RV E S V、RVEF、RVSV分别为(142.31±23.62)ml、(72.49±16.13)ml、(49.18±5.6)%、(69.82±13.43)ml,RVEDV、RVESV较正常人明显减低,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RVEF较正常人增高,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RVSV较正常人减低,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早期,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升高的同时,右心室的舒张功能也减低、收缩功能升高,左右心室的功能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局部心肌的纵向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的应变率(SR)变化特点及二尖瓣瓣环的收缩期SR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方法1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心尖位左心长轴切面、两腔切面和四腔切面的左室壁基段、中段和二尖瓣瓣环水平,获取同步的心肌SR曲线,读取收缩期的峰值SR值。用Simpson法测量LVEF。结果DCM组左室各节段心肌的纵向SR明显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的SR(P<0.05)。瓣环的SR与LVEF呈正相关(r=0.623,P=0.003)。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部位的心肌纵向SR呈均匀性降低,瓣环的SR可定量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01Tl心肌灌注显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68例临床确诊的心肌炎患者进行201Tl心肌灌注显像。 结果 阳性组(Ⅰ~Ⅲ度)142例;阴性组(0度)26例。阳性组中放射性稀疏Ⅰ度60例(42.25%);Ⅱ度57例(40.14%);Ⅲ度25例(17.61%)。左心室前壁受累者在阳性组中占90.14%(128/142);下后壁受累占82.39%(117/142);侧壁受累占31.69%(45/142);间壁受累占27.46%(39/142);9例静息显像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较负荷后EF减低更为明显。结论 201Tl心肌灌注显像能直观地表现病变心肌的部位、形态、范围及程度,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能安全、无创地增加心肌炎的检出率,是诊断心肌炎的一种敏感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心内膜心肌疾病的超声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瑞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6,12(6):464-467
心内膜心肌疾病的超声诊断进展尹瑞兴①综述以侵犯心内膜为主,同时累及心肌的心肌疾患,主要有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fibroelasto-sis,EFE)和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ndomyocardialfibro-sis,EMF)。... 相似文献
15.
16.
17.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临床表型多样,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心脏磁共振以其多角度多参数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逐渐广泛,近年来兴起的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力分析能够早期评估心肌运动功能,对于早期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价值.笔者就心肌应变力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的... 相似文献
18.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评价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心肌运动特征,评估该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Sonos 5500和GE Vivid 7研究了5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发育不良患者的心肌组织多普勒显像及应变率成像。结果 3例患者右室心尖部、2例患者右室流出道局部变薄、膨出,活动减弱至矛盾运动。病变节段的室壁运动速度、应变和应变率明显低于正常节段。病变节段和正常节段之间的应变和应变率差别较室壁运动速度更加显著。结论 应变和应变率能够敏感地检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发育不良患者的室壁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缺血情况。方法 选取20例HCM患者(HCM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CMR检查(包括左心室短轴电影、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和延迟增强扫描),测量舒张末期心肌厚度(EDTH),绘制左心室基底部、中部及心尖部的血池-信号强度心肌灌注曲线,获得各节段达峰时间(tpeak)、心肌信号强度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峰值信号强度(SIpeak)等。根据EDTH,将HCM组各心肌节段分为非肥厚亚组和肥厚亚组,肥厚亚组又分为轻度肥厚(15~19 mm)、中度肥厚(20~24 mm)和重度肥厚(25~29 mm)节段3个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有组别tpeak、Slopemax、SIpeak的总体差异,对HCM各亚组及各水平的tpeak、Slopemax、SIpeak行两两检验。结果 对照组与HCM非肥厚亚组的Slopemax、tpea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非肥厚亚组与HCM肥厚亚组Slopemax、tpea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肥厚亚组中,轻度肥厚水平Slopemax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肥厚(P均<0.05),中度肥厚水平tpeak高于轻度肥厚(P<0.05);中度与重度肥厚间Slopemax、tpeak及轻度、中度和重度肥厚间SIpea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可反映HCM不同肥厚节段的心肌缺血情况,有助于对HCM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