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对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降压治疗期间诊室血压正常的20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分为杓型组56例,非杓型组80例,反杓型组64例,选择健康者32例做为对照组。全部患者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与对照组24 h、白昼和夜间的心率水平、心率变异性,分析血压与心率的相关性。结果心率在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快于杓型组或对照组(P <0.01、P <0.05);SDANN、SDNN、rMSSD、PNN50在反杓型组显著降低(P <0.01、P <0.05);白昼心率增快与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呈正相关(P <0.05),夜间心率增快与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呈正相关(P <0.05)。结论血压增高与心率增快具有相关性,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使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综合疗养措施影响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0例老年高血压痛患者采用综合疗养措施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和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采用综合疗养措施治疗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昼夜节律亦恢复正常。结论综合疗养措施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并可使昼夜节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30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分为勺型组100例,非勺型组126例,反勺型组80例,选择健康者52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与对照组发生总心律失常、并存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例数和心率变异性。结果总心律失常例数在非勺型组勺型组(P0.01),反勺型组勺型组(P0.05),高血压各组对照组(P0.01)。并存心律失常例数在非勺型组、反勺型组均勺型组(P0.01),高血压各组对照组(P0.01)。短阵房速例数在反勺型组勺型组(P0.01)、反勺型组非勺型组(P0.05);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例数在反勺型组勺型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例数在反勺型组和非勺型组均勺型组(P0.05)。SDANN、r MSSD、PNN50在反勺型组对照组(P0.05、P0.01);勺型组(P0.05、P0.01));r MSSD在反勺型组非勺型组(P0.05);PNN50在非勺型组对照组(P0.05)、勺型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反勺型或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更多,并可使心率变异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6.
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长期地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2例65—78岁I-Ⅱ级高血压病患者在1年的有氧运动前后用动态血压进行监测。另选20例病情相似者作为不运动对照。结果:有氧运动1年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改变,血压水平也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抑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高血压73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分为抑郁组28例和非抑郁组45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和非特异性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结果 抑郁组全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抑郁组SF-36评分总分及8个维度得分均低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抑郁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生活质量,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及早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抑郁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血压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对我院内科6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氨氯地平片5mg/d)和治疗组(氨氯地平片5mg/d和西酞普兰20mg/d)两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和SF-36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24hSBP[(128.74±3.79)mmHgvs.(139.42±10.19)mmHg]、24hDBP[(72.10±7.65)mmHgvs.(78.64±8.03)mmHg]、dSBP[(130.81±4.50)mmHgvs.(143.39±12.32)mmHg]、dDBP[(76.03±9.46)mmHgvs.(81.53±9.20)mmHg]、nSBP[(126.94±3.69)mmHgvs.(136.53±9.03)mmHg]、nDBP[(68.52±6.89)mmHgvs.(75.44±7.57)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生命质量除生理功能之外其余各维度均升高(生理机能70.84±9.90vs.62.31±10.16,躯体疼痛74.71±8.51vs.63.33±8.48,总体健康62.19±8.39vs.50.64±7.07,活力64.03±8.26vs.56.11±6.82,社会功能70.94±6.94vs.62.92±7.46,情感职能70.32±6.93vs.62.14±8.18,心理健康69.94±6.44vs.61.69±8.83,总分68.70±3.29vs.60.40±3.40,均P<0.01)。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重视抗抑郁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单纯高血压组(EH)与正常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两组无明显差异。而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TOD)的昼夜节律与单纯高血压组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TO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抑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对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定及动态心电图测定,分为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28例(观察组),高血压不合并抑郁患者45例(对照组),比较2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分别为(81.06±12.62)和(120.94±15.84)、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分别为(74.67±15.08)和(105.50±16.14)、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分别为(13.64±5.59)和(21.08±9.15)、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25±2.50)和(7.11±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较高血压不合并抑郁者差,抑郁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征。 方法将3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A组(60~69岁,n=77)、B组(70~79岁,n=109)和C组(≥80岁,n=160),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 结果A组、B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A组(74.85±11.11)mmHg,B组(71.88±10.52) mmHg]均高于C组[(68.80±9.06) mmHg] (1 mmHg=0.133 kPa)(F=9.95,P<0.05);A组、B组、C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6.63%、87.16%和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P<0.05);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 hDBP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随增龄变化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抑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定结果进行分组,高血压合并抑郁28例为观察组,高血压不合并抑郁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SF-36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生命质量的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及总分评定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应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和尼群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12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和尼群地平组,每组各60例.氨氯地平组予氨氯地平5~10 mg,每日1次口服;尼群地平组予尼群低平10 mg,每日3次口服.均治疗6周并动态监测治疗前后24小时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20例入选病例中有104例(氨氯地平组54例,尼群地平组50例)完成治疗,余16例中途退出本研究.两组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氨氯地平组逆转非杓型血压为杓型血压的有效率为59.3%,尼群地平组为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尼群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均能有效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QT离散度、校正后的QT离散度、最长QT间期、最短QT间期、QT间期、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大于杓型组。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QT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监测,并运用放射免疫法对其进行血、尿β2-MG、尿Alb测定。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血、尿β2-MG、尿Alb明显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肾损害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可加重和促进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7.
18.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115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比较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小时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增加,舒张早期血流(E波)的峰值流速减慢;心房收缩期血流(A波)的峰值流量增大;心房收缩期的峰值流量/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比值加大。结论:非杓型组较杓型组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弱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王玉萍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3):1195-1196
目的 评价老年人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护理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日本尼士DS-250)监测7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白昼每30min、夜晚每60min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次,时间从上午8:00至次日8:00。结果 通过对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据的统计,发现夜间较白天的血压均值下降,提示大多数病人昼夜血压波动明显。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监测,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全面观察病人的血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对病人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用药时间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节律的逆转作用.方法入选86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两组,分别在清晨或夜间口服氨氯地平5~10 mg Qd.治疗前和疗程第6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夜间服药组约有85%血压昼夜节律改善,并抑制或延缓清晨血压的迅速上升.清晨服药组65%血压昼夜节律改善.结论根据患者血压节律特征及降压药物代射动力学特点,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在有效平稳降压的同时恢复正常血压节律,从而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降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