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D、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1名成人用In 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 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 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体质量指数与腰臀比来判断个体肥胖和体脂分布的准确性是有限的。目的:比较体质量指数和体脂含量及腰臀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判断肥胖的差异。方法:选择471例内科住院患者,按性别分组后,再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体脂含量和内脏脂肪面积进行肥胖和超重分析,并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判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男女各年龄组之间的体质量指数差异不明显,女性各年龄组体脂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0.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数值越大。除了男性老年组体质量指数判断肥胖比例高于体脂含量外,其余男女各年龄组体脂含量判断肥胖比例均高于体质量指数。男女各年龄组之间腰臀比和内脏脂肪含量判断肥胖差异均较明显(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数值也增加,除了男性青年组两种方法判断腹部肥胖无差异外,其余男女各年龄组腰臀比判断腹部肥胖比例高(P<0.01)。说明体质量指数和体脂含量判断肥胖,腰臀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判断腹部肥胖均存在差异,可以选择体脂含量和腰臀比判断患者肥胖和腹部肥胖,但均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3.
孙晓静  孙晓辉吴楠 《现代护理》2006,12(19):1765-1767
目的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1名成人用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肥胖诊断的测量指标体脂百分比(F%)、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的比较,分析三者对肥胖诊断的一致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01—2009-06来我院体检者1773例,以电子身高体重计(深圳南山区双佳康乐电子厂生产,型号SK-CK)测身高、体质量,计算BMI;采用上海佰尼好科贸有限公司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人体成分,运用生物阻抗法(BIA)直接得到F%、WH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WHR、BMI诊断肥胖的一致性不理想。结论临床上诊断肥胖时应综合应用F%、WHR、BMI,排除肌肉含量超标、体脂量不多的体质量过重者,早期发现体质量正常而体脂量超标的个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肥胖指标筛查成年男性动脉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琼  陈化  田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1937-1941
[目的]探讨应用体重指教(BMI)、腰围和腰臀比等肥胖指标筛查成年男性动脉硬化时的最佳切点.[方法]分析147例成年男性的BMI、腰围和腰臀比与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C-FPWV)之间的相互关系;用ROC曲线确定腰围和腰臀比筛查动脉硬化(C-FPWV≥10)时的最佳切点和参考切点,并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它们在筛查时的整体准确性.[结果]①成年男性腰围、腰臀比与C-FPWV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BMI与C-FPWV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②ROC曲线下面积显示在筛查成年男性有无动脉硬化存在时腰臀比要比腰围更准确、更有价值;③腰围、腰臀比检出动脉硬化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91.5cm和0.93,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7%和65%、特异度分别为83%和69%;④腰围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参考切点分别为77.5cm和97.5cm,腰臀比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参考切点分别为0.86和0.97.[结论]中心性肥胖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腰围≥91.5cm和或腰臀比≥0.93可作筛查成年男性动脉硬化的最佳切点,当腰围和或腰臀比超过这两个数值时应进一步行C-FPWV检查,以排除大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W)、身高(H)、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部内脏型肥胖(VFO)的BMI水平高于腹部皮下型肥胖(SFO),男性VFO的TG水平高于SFO。女性患者PBF、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少数民族男性患者VA、PBF显著高于汉族男性。在校正年龄、病程、BMI后,女性患者WHR与DBP呈正相关,PBF与LDL-C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BMI与SBP、VA与DBP、VA与PBF和HDL-C有关联;女性患者的BMI与SBP、WHR与DBP有关联。结论 T2DM患者体脂分布均以腹型肥胖为主,尤其是以VFO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体脂水平增加有关,更与VFO有关,且存在性别、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天山区维吾尔族居民骨密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本社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基本信息和依据。方法测量乌鲁木齐天山区773例18~82岁维吾尔族居民跟骨骨密度。比较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同时,检测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脂量、肌肉重量,计算肌肉率,并进行问卷调查,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骨质疏松发病率均逐渐增加(P0.01),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50岁左右及70岁左右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较明显。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增龄、内脏脂肪面积增加为骨质异常可能的危险因素,BMI增加为其可能的保护因素;女性绝经、增龄、腰臀比增加为骨质异常可能的危险因素,BMI增加、肌肉率增大为其可能的保护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天山区男性保持一定的BMI的同时应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减少内脏脂肪面积以预防骨质异常的发生、发展。女性应尽可能避免人工绝经、腹型肥胖,增强运动增加肌肉量,减低腹部脂肪量有助于预防骨质异常的发生、发展,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了解烟台成年人的体质与营养健康状况。方法:于2000-01/2002-12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在烟台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随机抽取20~45岁成年男女1299人作为测试对象。每5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20~24,25~29,30~34,35~39,40~45岁5个年龄组。组织国民体质监测小组,监测人员均经国家规定的培训,选择身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腰部皮褶厚度等8项形态指标作为测量指标,同时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状况与营养状况。以人体标准体质量指数为胖瘦的判定标准,当体质量指数<20kg/m2为偏瘦,(20~24)kg/m2为正常,(25~29.5)kg/m2为一级肥胖,(30~40)kg/m2为二级肥胖,>40kg/m2为三级肥胖。结果:调查对象1299人均完成形态指标测试和问卷调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烟台成年人身高男171cm,女160.6cm,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男69.4kg,女60.4kg,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30~45岁年龄段,城市非体力工作者男性体质量明显高于其他群体。②克托菜指数男406.15,女376.11,高于全国男女均值。女性克托莱指数随年龄增长比男性明显。城市男性非体力克托莱指数高于城市体力工作者,农村及城市体力工作者女性均高于城市非体力工作者。③腰臀比高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腰臀比低的群体,农村腰臀比为0.85,高血压发生率7.8%,城市体力者腰臀比为0.84,高血压发生率6.2%,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腰臀比为0.87,高血压发生率13.2%。④随年龄的增长肥胖发生率增加。男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98~24.53)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6.2%,35~45岁体质量指数(24.2~25.1)kg/m2,肥胖发生率51.6%,而女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6~24.1)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4.2%,35~45岁体质量指数(25.1~26.72)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49.5%,35~45岁的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20~34岁,男性高于女性。⑤依据皮褶推算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男子15%、女子25%,特别是男性城市非体力工作者25~45岁均超过1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16.1%~16.9%),女性城市体力工作者30~45岁均超过2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25.36%~28%)。结论:身体形态与健康关系密切,随体质量及腰臀比的增加,血压增加,男性比女性明显,特别是35岁后体质量及腰臀比和血压增加较快。腰臀比高,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加,男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烟台成年人身体形态与营养健康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烟台成年人的体质与营养健康状况.方法:于2000-01/2002-12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在烟台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随机抽取20~45岁成年男女1 299人作为测试对象.每5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20~24,25~29,30~34,35~39,40~45岁5个年龄组.组织国民体质监测小组,监测人员均经国家规定的培训,选择身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腰部皮褶厚度等8项形态指标作为测量指标,同时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状况与营养状况.以人体标准体质量指数为胖瘦的判定标准,当体质量指数<20 kg/m^2为偏瘦,(20~24)kg/m^2为正常,(25~29.5)kg/m^2为一级肥胖,(30~40)kg/m^2为二级肥胖,>40kg/m^2为三级肥胖.结果:调查对象1 299人均完成形态指标测试和问卷调查,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烟台成年人身高男171 cm,女160.6 cm,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男69.4kg,女60.4kg,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3045岁年龄段,城市非体力工作者男性体质量明显高于其他群体.②克托菜指数男406.15,女376.11,高于全国男女均值.女性克托莱指数随年龄增长比男性明显.城市男性非体力克托莱指数高于城市体力工作者,农村及城市体力工作者女性均高于城市非体力工作者.③腰臀比高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腰臀比低的群体,农村腰臀比为0.85,高血压发生率7.8%,城市体力者腰臀比为0.84,高血压发生率6.2%,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腰臀比为0.87,高血压发生率13.2%.④随年龄的增长肥胖发生率增加.男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98~24.53)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6.2%,35~45岁体质量指数(24.2~25.1)kg/m^2,肥胖发生率51.6%,而女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6~24.1)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4.2%,35~45岁体质量指数(25.1~26.72)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49.5%,35~45岁的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20~34岁,男性高于女性.⑤依据皮褶推算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男子15%、女子25%,特别是男性城市非体力工作者25~45岁均超过1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16.1%~16.9%),女性城市体力工作者30~45岁均超过2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25.36%~28%).结论:身体形态与健康关系密切,随体质量及腰臀比的增加,血压增加,男性比女性明显,特别是35岁后体质量及腰臀比和血压增加较快.腰臀比高,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加,男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与胰岛素抵抗及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结石组)与30例健康志愿(对照组)者其血浆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水平,同时监测血压、腰围、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并进行比较。结果①结石组血浆脂联素较对照组低(P<0.01),控制BMI、腰围、腰臀比后,结石组脂联素仍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石组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对照组高(P<0.01),控制BMI后,FINS、HOMA-IR指数仍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控制腰围、腰臀比后,FINS、HOMA-IR指数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腰围、腰臀比、BMI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血浆脂联素与HOMA-IR指数、腰围呈负相关,腰臀比与HOMA-IR指数、FINS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脂联素与腰臀比无关。偏相关分析提示控制腰臀比后HOMA-IR指数与脂联素无关(P>0.05)。③多因素分析提示腰臀比、FINS、空腹血糖、脂联素为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①在未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6.1mmol/L及血脂正常的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危险因素,患者体脂分布异常在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及脂联素降低可能有一定的作用。②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FINS水平升高,且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患者FINS水平升高,可能与体脂分布异常有关。③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BMI、腰围、腰臀比较对照组高,且腰臀比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Body" is a basic concept of both the natural and human sciences. This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xplores the various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to the body, including empiricism, idealism, existentialism and phenomenolog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and mind. Embodiment and body image are the two main concepts of body addressed in this article. Merleau-Ponty's perspective on embodiment, an important new area of theory development, emphasizes that embodiment research must focus on life experiences, such as the study of body image. Using Schilder's framework of psychosocialolog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body image and women's perspectives on the "body" in both Western culture and Eastern cultures. Body size and shap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self-image of women. Body image is something that develops and changes throughout one's life span and is continually being constructed, destructed, and reconstructed. Personal body image has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effects on the individual, especially women. This integrative review can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 in this area and, consequently, to related practice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13.
14.
根据量子人体与人体研究方法的区别,本文首先介绍了量子人体与人体的对应原理,然后描述了量子人体谐振子的相干态,最后对量子人体的Rydberg波包,波形的演化与恢复作了阐述,为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阐述量子人体与人体的对应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Mind and body     
  相似文献   

17.
Minding the body     
‘You want me to see a physician?’ The patient wasclearly aghast. ‘A physician?’ Dr Barton sighed inwardly. He wondered, yet again, why the patientshe saw in his psychiatric out-patient clinic so often foundthis suggestion unacceptable. The stigma attached to physicalillness was still very great, in spite of all that the medicalprofession and the media had done to educate the public. Almostdaily, he saw patients like this. They were only too happy toconfess their deep-seated feelings of insecurity, or their unmanageablesexual desires. But they would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