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内固定矫形的初期手术效果。方法:9例胸腰椎先天性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患者行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及节段性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矫形。随访7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平均侧凸角度由52.3°改善至14.6°,侧凸矫正率72%;平均后凸畸形由29.6°矫正至12.1°,后凸矫正率59.1%;平均躯干侧移从18.3 mm矫正至4 mm。术后6个月侧凸矫正丢失平均3°,后凸矫正丢失平均2°,最大矫正丢失不超过7°。平均手术时间3 h 10 min(2~4.5 h)。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感觉下肢麻木,应用脱水剂4 d后消失。术后2~4个月9例均获坚强融合。结论:由先天性半椎体所引起的胸腰椎脊柱侧后凸畸形可经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性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矫形而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手术适应证为由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青少年患者的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近远期手术疗效,探讨采用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 2008年7月至2013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共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术20例,此类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半椎体所致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C7PL-CSVL;分别计算其改善率;记录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1.75~5.33 h,平均3.15 h,术中出血量80~1 200 ml,平均597.5 ml。全部病例随访13~61个月,平均43.4个月。侧凸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率(70.00±23.04)%,末次随访矫正率(65.38±21.54)%;后凸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率(69.00±19.39)%,末次随访矫正率(56.86±11.88)%。所有病例围手术期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无伤口愈合不良、椎弓根切割、钉棒断裂等,1例患者因植骨未融合,后凸畸形加重,通过二次手术延长固定节段,畸形得以矫正。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未见假关节形成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的;当患儿年龄小,脊柱柔韧性好,代偿弯为非结构性代偿弯时,可采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所致,椎体发育畸形分为椎体形成障碍、椎体分节障碍和混合型三种。先天性脊柱畸形中以半椎体最为多见,完全分节型的半椎体大约占半椎体畸形的2/3[1]。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完全分节型半椎体畸形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1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最常见的原因,半椎体切除可以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和评价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体半椎体畸形引起的前后Cobb角的变化,来评价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纳入2008/2010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11例由单个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青少年患者,均经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0~2.0年,术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49.2±12.8)°改善至(16.5±5.8)°,平均矫正率达66.5%,矢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35.7±6.2)°改善至(14.1±1.9)°,平均矫正率达60.5%.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19.0±5.8)°,丢失2.8°;矢状面Cobb角(14.4±1.9)°,无明显丢失.且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说明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丢失率低,融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81-2882
我院6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半椎体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及矫形率变化等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在手术后即刻、手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局部侧凸Cobb角、冠状面整体侧弯Cobb角、头侧代偿弯Cobb角、尾侧代偿弯Cobb角、顶椎偏移、躯干偏移、SVA、矢状面后凸Cobb角较手术前明显减少,经治疗后患者后、侧凸均明显好转且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半椎体切除前后路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惠儿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均行一期半椎体切除+前后路松解+前路或后路器械矫形固定术,术前、术后予以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住院时间7~10 d,平均8 d,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1用X线复查,Cobb角0°~32°,平均16°,平均矫正率68.7%.随访1年以上21例,Cobb角0°~30°(平均15°).结论:一期半椎体切除前后路松解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疗效满意,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骶段半椎体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  本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了87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腰骶段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 对这8例患者的半椎体特点、手术方式、侧凸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完全分节型半椎体5例, 部分分节型半椎体3例。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1例,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7例。手术出血量200~2300 ml, 平均692 ml; 手术时间平均6.5 h。短节段固定6例, 长节段固定2例。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腰骶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3.1°、9.8°和14.0°, 术后即刻矫正率为70.4%, 最终矫形率为57.7%;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近端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2.5°、12.6°和14.2°, 术后即刻矫正率为61.2%, 最终矫形率为56.3%。术前4例患者有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全部病例随访12~82个月, 平均30.9个月。并发症包括伤口裂开1例, 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2例, 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例, 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最终随访时7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改善, 1例患者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加重, 无矢状面失平衡发生。  结论  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可引起明显的冠状面躯干失平衡, 应及早手术治疗。早期病例往往畸形较轻, 可采用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如果畸形较重或代偿弯较明显则需要延长融合范围。  相似文献   

8.
背景:椎体环截是近年来提出较多的脊柱矫形概念,因其操作技巧要求高,难度大,并发症多,既往相关文献报道角度各不相同,很多研究者注重并发症分析,究其原因与操作步骤及方式有关。目的:分析单纯后路椎体环截及螺钉置入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单纯后路椎体环截及螺钉置入治疗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切除椎体1.6个,随访15-64个月,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最后一次随访时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并对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的脊柱畸形患者共分5类,其中脊柱侧后凸畸形11例,重度侧凸畸形2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4例,球状后凸畸形3例,角状后凸畸形1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平均冠状面畸形角度由84°矫正到35°,总的矫正率达到54%。治疗前平均矢状面畸形角度由90°矫正到42°,矢状面 Cobb 平均减小了48°。手术时间平均545 min(204-1355 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1610 mL(50-8244 mL),平均失血量达65%。31例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3例术中神经功能异常(通过电生理监测及唤醒实验发现),及时处理后患者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提示单纯后路椎体环截及螺钉置入治疗重度脊柱畸形效果良好,但并发症高,操作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病椎切除并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并邻近椎体固定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47例胸腰椎疾病患者(其中包括54例肿瘤、56例结核、29例爆裂性骨折及8例慢性化脓性脊柱炎)的外科疗效。其中有57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27.1~65.4°,平均(38.5±10.7)°。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变椎体大部或完整切除,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替代,邻近椎节辅以前路椎体钉板(棒)系统或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椎节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随访12~46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肿瘤、结核及化脓性脊柱炎病人术后局部均无复发,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7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畸形者术后矫正角度(31.6±8.3)°,最后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3.8)°。结论:胸腰椎病椎切除、人工椎体植骨替代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采用经后路完全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0年6~8月为3例先天性腰段半椎体脊柱侧弯畸形的患儿采用经后路完全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结果 3例手术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结论 腰椎后路完全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要确保此类手术的成功,要求手术人员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熟练的操作技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完善的手术器械的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脊柱侧弯后路半椎体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术前Cobb角27°56°,平均40°,术后Cobb角10°45°,平均矫正率24.6%,无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畸形术后的矫正丢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49例(A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46例(B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对后凸畸形角度(Cobb's 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结果]组间...  相似文献   

13.
钛网置入与全脊椎切除在重建严重脊柱畸形椎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不论是传统的单纯前路凹侧支撑、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还是近年来较多学者提倡的经后路脊柱闭合楔形截骨等方法,均不能有效治疗临床严重僵硬脊柱侧后凸畸形。目的:总结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应用于严重角状侧凸或/和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观察该方案以及钛网置入对患者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0/2008-12采用全脊椎切除治疗的脊柱畸形病例中,畸形呈角状的侧凸或/和后凸,主弯角度在冠状面或/和矢状面上测量>100o,且畸形的柔韧度小于10%的15例患者。脊髓功能2例Frankel评分为D,余均为E级。采用肋骨横突切除入路显露,结扎顶椎区节段血管,置入椎弓根钉,完成全脊椎切除后采用交替换棒技术,并置入钛网,以此获得矫形。治疗过程中未使用感觉或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治疗后随访普通X射线片Cobb角矫正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平均术中切断(3.8±1.4)支节段血管。治疗后测量侧凸及后凸畸形矫形率分别为60.8%和72.9%。随访6~48个月,至随访终末所有病例Frankel评分E级,部分患者治疗前存在的肌张力增高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等均恢复正常,内固定物无脱落、松动等。提示严重且僵硬的角状脊柱畸形患者,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矫形效果。在稳定的力学环境和直视保护下,脊髓可耐受一定范围的短缩、成角和旋转位移。通过对脊髓的环周减压,保持脊髓等张或短缩状态的矫形,利于病态脊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不论是传统的单纯前路凹侧支撑、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还是近年来较多学者提倡的经后路脊柱闭合楔形截骨等方法,均不能有效治疗临床严重僵硬脊柱侧后凸畸形。目的:总结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应用于严重角状侧凸或/和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观察该方案以及钛网置入对患者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0/2008-12采用全脊椎切除治疗的脊柱畸形病例中,畸形呈角状的侧凸或/和后凸,主弯角度在冠状面或/和矢状面上测量〉100o,且畸形的柔韧度小于10%的15例患者。脊髓功能2例Frankel评分为D,余均为E级。采用肋骨横突切除入路显露,结扎顶椎区节段血管,置入椎弓根钉,完成全脊椎切除后采用交替换棒技术,并置入钛网,以此获得矫形。治疗过程中未使用感觉或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治疗后随访普通X射线片Cobb角矫正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平均术中切断(3.8±1.4)支节段血管。治疗后测量侧凸及后凸畸形矫形率分别为60.8%和72.9%。随访6~48个月,至随访终末所有病例Frankel评分E级,部分患者治疗前存在的肌张力增高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等均恢复正常,内固定物无脱落、松动等。提示严重且僵硬的角状脊柱畸形患者,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矫形效果。在稳定的力学环境和直视保护下,脊髓可耐受一定范围的短缩、成角和旋转位移。通过对脊髓的环周减压,保持脊髓等张或短缩状态的矫形,利于病态脊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接受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心理辅导、完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检查,做好肺功能锻炼;术后给予严密病情观察、体位管理、引流管护理,注意观察神经系统功能、呼吸系统功能及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情况等。结果术前主弯侧凸Cobb角平均104.6°(43.7°~138.3°),后凸平均89.3°(53.5°~162.9°);术后侧凸平均19.4°(3.1°~35.6°),后凸平均26.3°(19.6°~41.3°)。术后5例患者即刻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患者壁层胸膜撕裂行胸腔闭式引流,2例患者呼吸支持时间延长,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各1例,均给予对症护理。术后随访3~18个月,12例并发症患者全部好转。结论对于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精心的手术前后护理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改善并发症情况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辅助前路脊柱畸形外科治疗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胸腔镜辅助前路脊柱畸形外科手术治疗的技术、结果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学研究 ,用以判断该项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 9篇胸腔镜辅助前路脊柱畸形外科手术治疗的文献 ,其中 8篇为国外研究 ,1篇为本专科研究 ,研究病例多数为青少年 ,脊柱畸形包括 :特发性脊柱侧弯、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先天性半椎体和胸椎后突畸形。手术技术多数采用单肺通气 ,凸侧入路 ,前路脊柱松解、骨骺阻滞或半椎体切除 ,同时再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术。对手术后的结果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 :胸腔镜辅助前路脊柱畸形外科手术时间从 90~ 2 4 0min ,住院天数平均为 9d左右 ,椎间盘切除水平 4~ 7个 ,术后Cobb角矫正率为5 5 %~ 6 3% ,平均后凸矫正达 4 4°。总并发症为 12 % ,多为呼吸系统并发症 ,无矫正度的丢失和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辅助是一种微创技术 ,它能够在减少创伤的基础上完成前路脊柱畸形的松解、骨骺阻滞和半椎体切除 ,联合后路矫形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需要在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以及对侧弯的平衡、融合率、剃刀背畸形矫正 ,减轻疼痛等方面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给予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两组均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腰弯Cobb角度数、胸弯Cobb角度数、C7-CSVL(C7中点垂线与骶骨中垂线平均距离)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腰弯Cobb角度数、胸弯Cobb角度数、C7-CSV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Cobb角度数、胸弯Cobb角度数、C7-CSV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或后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缓解疼痛和矫正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或后凸治疗,在伤椎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不用或应用球囊扩张后注射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拔除工作套筒,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前平均(8.5±1.1)分,术后平均(2.2±1.3)分;椎体矢状面指数(SI)术前平均57%,术后平均76%;Cobb角术前平均(24.3±3.5)°,术后平均(16.9±2.8)°。结论椎体成形或后凸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有缓解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治疗僵硬脊柱后凸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椎体切除矫正僵硬性脊柱后凸和侧后凸是骨科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一旦在术中发生脊髓或神经的损伤,后果严重,而出血过多、胸膜穿破等胸腔并发症亦影响病人的预后,护士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2004年10月—2006年7月我科采用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治疗僵硬脊柱后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经确诊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根据患者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以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治疗,病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为(9.21±4.85)mm,椎体成形术后为(19.38±4.66)mm(P<0.05).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29±1.22)分,术后降至(2.47±0.88)分(P<0.01).术前患者cobb角为(21.24±6.58)°,术后恢复至(12.12±5.68)°,P<0.05.随访2~18个月,平均12.3个月,2例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而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随访.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可有效减轻疼痛、恢复病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