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郑州市花园口附近城镇4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与肥胖的患病率,以便制定有效的高血压及肥胖防治对策。方法在郑州花园口附近城镇2.6万人群中,对40岁以上1.6万居民进行随机抽样。纳入对象3180例,男1290例,女1890例。对不同性别年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0~49,50~59,60~69,≥70岁各年龄组高血压男女平均患病率依次为13.39%,22.37%,36.04%,47.41%,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超重者177例,肥胖者225例,为高血压患者的20.81%及26.44%。结论郑州市花园口城镇4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发病率已达到较高水平,高血压患者的超重或肥胖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石牌村城乡结合部老年男女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对男女血压、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等水平进行比较。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科广东省科委重点项目“广州石牌原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数调查”结果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普查的方法于2002—12对广州东面城乡结合部石牌村7个居委会的60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该人群高总胆固醇的患病率男女分别为50.8%和67.4%(χ^2=18.82,P&;lt;0.001),高三酰甘油为43.4%和50.8%(χ^2=3.68,P=0.05),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为36.8%和46.7%(χ^2=6.28,P&;lt;0.05)。肥胖(BMI≥25kg/m^2)为27.1%和41.2%(χ^2=13.87,P&;lt;0.001),空腹血糖≥7.0mmol/L的检出率和高血压患病率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0~69岁组女性血清LDL-C,载脂蛋白B高于男性,70-79岁组女性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男性,80岁以上组女性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男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2~-3.69,P&;lt;0.05)。不同年龄组老年女性的BMI和腰臀围均比男性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2~3.38.P&;lt;0.05)。70~79岁和80岁以上年龄组的女性收缩压水平比男性显著升高,各年龄亚组女性舒张压水平比男性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9~3.39,P&;lt;0.05)。结论:该人群女性BMI、腰围、收缩压、脉压、血清总胆固醇、血清LDL-C、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较高,舒张压水平女性较低,冠心病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纯收缩期、单纯舒张期及收缩期合并舒张期初发高血压患者代谢特征的差别。方法:以2002-03/07重庆大学和珞璜电厂2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抽样个体主要为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3717人,对能完成血压、血糖、血脂和体脂参数测定且既往没有高血压病史的2431人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血压、体质量指数、腰围、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血压人群的糖脂代谢紊乱、肥胖患病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完成调查人数2431人,初发高血压415人,发病率17.0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22人(53.49%);单纯舒张期高血压80人(19.28%);收缩压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113人(27.23%)。血压正常者共2016人,男1141人(56.6%),女875人(43.4%)。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人群腹型肥胖、糖脂代谢紊乱患病率和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X^2=5.991~288.353,P&;lt;0.0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人群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生率(52.50%,67.50%,8.75%)均明显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人群(33.78%,54.05%,22.07%,X^2=8.518.4.288,7.748,P&;lt;0.01);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人群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和发生率(49.56%,65.49%、)明显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人群(r=8.037.4.090,P&;lt;0.01。结论:初发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及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特征较突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情况较多。  相似文献   

4.
老年退伍军人1677例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退伍军人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成都地区1677例6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分析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压、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和腰围等危险因素。结果:①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3.85%和2.50%。②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5)。而IGT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与非高血压患者比较,高血压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差异显著。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8.45%和17.54%(P&;lt;0.005)。④糖尿病的检出率随BMI及腰围的增大而逐渐上升,BMI分层和腰围分层与糖尿病患病率呈非常密切的正相关(r分别为0.944和0.901。P&;lt;0.0001)。结论:在具有相同生活条件的老年群体中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上升的趋势依然存在。老年人空腹及餐后血糖升高与年龄有直接关系。老年群体中糖尿病患病率还与高血压、体质量超重、向心性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徐州地区20~75岁常住人口17500人,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徐州市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0.87%,标化患病率为16.97%;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城市、农村患病率分别为28.77%和17.22%,城市高于农村(P〈0.01)。男女性别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年龄、经济收入、家族史、饮酒、BMI、腹型肥胖、婚姻与高血压发病有关,其中年龄、家族史、饮酒、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良好的婚姻状况是高血压保护性因素。结论徐州2008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2000年徐州同年龄人群。需积极调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将重心前移,对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分居、丧偶、饮酒人群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岛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个村的2361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青岛市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5.20%(83l/2361),男性为37.71%(408/l082),女性为33.07%(423/l279));体重指数(BMI)、年龄、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口味等因素可使其危险性增高(男:X^2=5.52,P&;lt;0.05,X^2=13.18l-25.819,P&;lt;0.0l;女:X^2=29.840—68.79。P&;lt;0.01);经济收入和劳动强度与患病率呈负相关(男:X^2=15.814,43.600,P&;lt;0.0l;女:X^2=31.373,44.958,P&;lt;0.01)结论: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深圳田厦社区高血压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圳田厦社区高血压的患病率,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田厦社区20岁以上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常住居民2646人,通过健康普查,家访体检,慢性病筛查活动及20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等方式,开展对年龄、性别、职业、体质量和家族史等因素的调查,进行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组(20~80岁,每10岁为1个年龄段)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0.3%,0.4%,2.8%,5.7%,13.4%,20.0%,39.0%。提示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lt;0.01)。男女性别组高血压患病率无可比性(P&;gt;0.05)。单亲或双亲家族中高血压患病人群明显增高(P&;lt;0.01)。体质量指数越大,高血压患病率增高,两者呈正相关。从事脑力劳动的科技人和干部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7.11,P&;lt;0.01)。结论:影响田厦社区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因素有年龄,职业,家族史,体质量和精神神经紧张等。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重庆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基线调查.以期为该地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量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血脂、胰岛素等。结果:重庆地区老年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15.86%.26.71%,50.92%,52.42%,36.55%和25.16%。女性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高于男性(x^2=16.365.P&;lt;0.01:x^2=36.792,P&;lt;0.01;x^2=4.068,P&;lt;0.05):≥70岁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70岁以下人群(男:x^2=11.023,8.260,P&;lt;0.01,女:x^2=8.288,P&;lt;0.01,x^2=4.459,P&;lt;0.05)84.50%的老年人合并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25.64%,27.13%和31.73%的老年人合并1种,2种或3种及以上的代谢紊乱。结论:重庆地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高,需采取积极的一二级康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及有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被调查人数1967例,对全部受检者体检时进行临床各科检查,使用统一标准调查询问、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6,P〈0.05),而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M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2种代谢异常的328例,占调查总人群的16.68%,3种代谢异常的201例,占调查总人群的10.22%。1种代谢异常以超重、肥胖多见,2种代谢异常以超重、肥胖、高血压最多见。不同类型代谢异常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见代谢病患病率很高,加大代谢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加强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郑州地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肥胖儿童发生情况。方法:对2001年体质调研的5760名中小学生,包括郑州市城区和郊区各2880名,城区和郊区男、女各1440名,进行包括年龄、性别、班级、出生日期、体质量、身高的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区2879名(1名男主项目填写不全)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16.53%,肥胖发生率28.97%,小学生、初中、高中各阶段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12.31,P&;gt;O.25);而男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χ^2=44.46,P&;lt;0.001);郊区2880名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17.39%,肥胖发生率13.65%,小学生,初中、高中各阶段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2.15%、14.17%、16.11%,差异显著(χ^2=353.42,P&;lt;0.005);郊区男女儿童肥胖发生率及肥胖度无明显差异(χ^2=0.66,P&;gt;0.25);城区中小学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郊区(χ^2=201,P&;lt;0.005).7~1O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28.54%)是1989年(8.23%)的3.47倍(χ^2=163.80,P&;lt;0.005),其中重度肥胖发生率(4.79%)是1989年(0.43%)的11.14倍。结论:儿童肥胖发生率急剧上升,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儿童肥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军队社区老年人冠心病8项危险因素的流行率及集聚特点。方法:于2004—05/06集中对军队社区离退休干部2319人进行健康查体,同时填写总后勤部卫生部制定的干部健康体检及问卷调查表。选择资料完整、年龄≥60岁且自愿参加本项目的男性1728人,作为军队老年组,年龄60~94岁;将已在国内正式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北京医院资料中60~92岁男性5197人作为地方老年组,30~44岁男性3993人为中青年组。统计军队社区老年人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高空腹血糖、超重及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率及其集聚率,并与中青年对照组和地方老年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军队老年组1728人、地方老年组5197人及中青年组3393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军队老年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流行率分别为年龄100%、高血压43.8%、吸烟率15.8%、总胆固醇46.3%、高三酰甘油32.8%、高空腹血糖13.0%、超重40.0%及肥胖5.0%。②军队老年组三酰甘油流行率显著高于地方老年组【31.5%,(χ^2=29.78.P&;lt;0.01)】,高血糖及超重显著低于地方老年组[15.7%,43.8%,(χ^2=7.62,7.44,P&;lt;0.01)】。③无论是在军队社区还是地方社区,老年人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集聚率明显高于中青年对照组(χ^2=6.54~2770.32,P&;lt;0.01)。④2项危险因素集聚军队老年组显著低于地方老年组[73.0%,84.2%,(χ^2=107.98,P&;lt;0.01)]。⑤在8项危险因素的调查中,≥3项危险因素集聚现象两组比较数据基本接近(P&;gt;0.05)。结论:军队社区老年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率依次为年龄、高胆固醇、高血压、超重、高三酰甘油、吸烟、高血糖及肥胖。军队社区老年人高三酰甘油流行率明显高于地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及超重的流行率显著低于地方社区老年人,而军队社区老年人冠心病≥3项危险因素的集聚与地方社区老年人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粤西某高校教职工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防控策略依据。方法对2010年粤西某高校30岁以上教职工1260人进行健康体检,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24.76%,14.21%,26.67%,7.69%。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7.31,37.03,29.18;P〈0.01);不同年龄教职工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19,22.13,26.31,19.29;P〈0.01);教研人员、干部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均高于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2.61,4.07,4.23,2.05;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高校教职工中常见,有必要定期进行体检,加强早期干预,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并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糖、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关系。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10个单位维吾尔族年龄20~84岁的居民,进行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测定相关指标,分别以年龄、性别分层统计分析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与血糖、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以WHO现行肥胖诊断标准(超重BMI≥25kg/m^2,肥胖≥30kg/m^2)为标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城市居民超重现患率为:65.6%.肥胖现患率为18.3%。男性分别为71.2%,17.7%;女性分别为55.9%,19.3%;男性超重现患率高于女性(χ^2=15.7,15.5,P&;lt;0.01)。超重和肥胖现患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随BMI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8.6438,5.8172,P&;lt;0.01);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呈上升趋势,与体质量正相关(r=0.9424.0.9321,P&;lt;0.05)。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的每天膳食特点为高热量【平均(12.35&;#177;5.62)MJ/d】和高脂肪(平均脂肪热量比39.02%)。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病现患率高、年轻人与男性的超重与肥胖现患率高、热量摄入高、膳食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如皋市60岁以上退休居民代谢综合征(Ms)现状与特点。方法选取如皋市城镇退休居民3,887名,按规定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检测空腹和餐后2hffll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计算MS及各组分的患病率,并分析MS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标准化后MS总患病率为18.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8.1%、20.1%;MS组合中男性以超重、高血压和高血糖为主,女性以血脂紊乱、高血压、和高血糖为主。结论如皋市退休职SEMS患病率较高,应加强老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超重及单纯性肥胖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变化及与生长激素、瘦素相关性。方法:2002-1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就诊患者的超重及单纯性肥胖患者共:150例,本文选择超重及单纯性肥胖者共49例作为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组,男31例,女18例;纳入标准:均为上海地区无亲缘关系单纯性肥胖患者,符合WHO及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由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正常对照组21例,男14例,女7例;均为自愿参加研究、献血的健康的上海市虹口中学教师;纳入标准:正常体质重,无代谢综合征患者。排除标准:排除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等患者。用酶标法测定生长激素释放肽、瘦素;放免法测定胰岛素、生长激素。结果:①超重及单纯性肥胖者组血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9.78&;#177;2.50)μ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5.07&;#177;9.64)μg/L](t=2.49,P&;lt;0.05);血胰岛素、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5,3.56.P&;lt;0.05,0.01);血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67,P&;lt;0.01)。②血生长激素释放肽与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t=-0.287,P&;lt;0.05),与体质量、身高、三酰甘油、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无相关性(P&;gt;0.05);与胰岛素、瘦素呈负相关(r=-0.342,r=-0.310,P&;lt;0.05);与生长激素无相关性(r=-0.221,P&;gt;0.05)。结论:超重和单纯性肥胖患者血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是下降的,其下降的机制可能是胰岛素、瘦素的升高所致;与生长激素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基线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汉族成年人代谢综合征及有关疾病的患病状况。方法:以乌鲁木齐新市区25岁以上汉族成人为对象,排除资料不全者,共分析2670例,男1597例,女1073例,平均年龄(48&;#177;12)岁。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者均接受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并进行血糖、血脂、血胰岛素、血压的测定。结果:乌鲁木齐市汉族成年人中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减损、高血压、血脂紊乱、向心性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11.16%.27.41%,17.69%,65.56%,6.78%和9.21%。男性的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女性(x^2=14.37,3.57,44.13,10.60,P&;lt;0.01)。结论:乌鲁木齐市汉族中中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很高,尤见于中心性肥胖和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昌平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昌平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为政府制定卫生防病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膳食调查、询问调查及集中进行医学体检。结果昌平区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8.10%、5.13%、49.61%和46.32%。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居民食物消费品种多、数量充足可以满足生活需要。结论昌平区居民虽营养状况较好,但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控制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对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BMI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ti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等指标,并对所有调查对象做心电图、肝、胆、脾、肾B超及全面检查。结果:本组人群超重率55.6%,肥胖率19.8%,男性超重率63.5%,肥胖率23.1%,女性超重率41.4%,肥胖率14.0%,男女超重率比较(x^2=36.77,P&;lt;0.01);肥胖率比较(r=10.12,P&;lt;0.05),男女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BMI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BMI&;lt;24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心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超重及肥胖组人群(41.7&;lt;x^2&;lt;210.8,P&;lt;0.01)。结论: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老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伴随状况及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压异常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52例60岁以上居民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老年空腹血糖受损者血压异常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41.31%,女性(22.95%)高于男性(18.36%)(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46.56%,女性(25.25%)高于男性(21.31%)(P〈0.05)。Lo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人群血压升高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家族史、年龄和腰围。结论:老年空腹血糖受损阶段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为87.87%,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老年患者198例,男196例,女2例,年龄72—92岁。应用彩色多普勒B超显像仪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70岁以上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81.3%。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龄老年患者的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患者(X^2=8.8342,P&;lt;0.01)。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在高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与颈动脉正常高龄老年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332.P&;gt;0.05;X^2=0.6275,P&;gt;0.05;X^2=1.07018,P&;gt;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26.1%)与颈动脉正常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8.1%)比较相差显著(X^2=9.9675,P&;lt;0.01)。但是,当并存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72%)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检出率(18.9%)。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在高龄老年患者中常见,高血压是高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重叠增加后者的危险性,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