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通市中医院根据“灵樞經”五色篇所說的“闕上以候咽喉”这一句話的启发,試用針剌“闕上”(在“印堂”穴略上处);并配合“太冲”,“合谷”、“少商”(出血)各穴,試治白喉,到目前为止,已有52例,除一例愈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常見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发病急剧,皮肤呈現水泡样丘疹,且常密集成群,好发于身体单側沿神經分布而呈带状。本病临床表現除呈現带状疱疹样丘疹外,常伴有剧烈的痛疼,体温稍高。  相似文献   

3.
凌××,女,43岁。主訴 右肋疼痛很厉害,牽連腰部亦痛,胸悶欲嘔。曾在××医院住院六天,经詳細檢查(包括X光檢查),診断为“胆石症”。認为必须开刀手术治疗。但因经济困难,而来要求針灸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院在正确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发揚祖国医学遗产的前提下,于1959年,采用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良好。一、病例简介赵××,女,67岁,住城镇马棚巷。诊号:突然跌仆,发生左侧口眼喎噼及半身不遂?神志清楚,行动不便,面色黄白。闻诊:语言蹇澀;切诊:两脈细滑,右大于左。诊断:中风。取穴:百会,风府,痖门,四白,地蒼,颊车,承浆,合谷,曲池,肩髃,环跳,足三里,崑崙。刺法:右侧瀉,左侧补。针4次后,左侧半身,开始有力,可以下床扶杖行走,针8次后,口眼喎噼渐平正,只左侧面颊肌肉麻感,针15次后,面部无不适,左右侧上下肢运动相等,行走自若,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針灸治疗哮喘患者三例,效果均很滿意,茲举一例介紹于下: 王××,男,38岁,安溪县长坑西溪大队人。患哮喘已三年.每因气候变化,感受风寒,病即发作。曾服麻黃素、氨茶硷无效。患者不得平臥,喉有哮声,痰白而粘。面色晦滞带青,胸膈痞悶,口不渴。舌苔白滑,豚象浮紧。診断为风寒外束,寒飲內阻,肺失清肃。治宜溫肺散寒,豁痰利窍。当即取肺俞(双)、膻中、天突、太渊(双)、  相似文献   

6.
急性栓塞性脈管炎中医又称脫疽症。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血管壁內膜发炎,增厚,血栓形成,管腔閉塞,血管周圍纖維化而致血流不暢,局部缺血,造成剧烈疼痛。晚期的坏疽:急性期常有高热,肢体高度腫脹、疼痛,很快发生坏死。在处理上,西医惯用抗菌素等保守疗法,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滿意,最后只有截肢,来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自56年8月—59年2月,治疗三例栓塞性脈管炎病人,经試用針灸治疗,均获痊癒。今將三例治疗經过,詳細报道如下: 例一:住院号67371,男性,3岁,于58年11月14日,因持續发燒12日,由門診檢查,肥达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是近代医学上的病名。西医对該症原因尚未查明,目前亦无理想的疗法,它在中医医学文献上也无专門的記載,治疗上也无成法可据。但根据其初起眼脸下垂,言語咀呷,嚥下障碍,繼而項部、四肢、躯干各肌痿弱而易疲劳的症状,似屬中医書上脾病的范畴鐑冉浰貑柼酢⒀裘髡撋纤?“令牌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气,气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智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痿論又說:“脾主身之肌肉”。据此,可以說明,在“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的情况下,肢体肌肉就会发生“不用”的症状。按照这个論点,江苏省吳江县盛泽人民公社医院針灸王友仁中医师于五九年治疗  相似文献   

8.
梅核气是一种較为多見的疾病。一般都是由于七情郁滞、致凝痰結气而成。其症状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并伴有胸胁痞悶、气急,或咳或呕等症状。我們使用針灸平补平泻手法治疗本症,取得了較为滿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院中医科从1958年成立以来,用針灸疗法治愈小儿疝气計有60余例,此在门診上中是见疾病,尤以小儿为多,往往病起仓卒,在24小时內即能坏死而危及生命,因患者为儿童,又不能手术,只有采用针灸疗法,在每小时之內,即能霍然而  相似文献   

10.
例一:钱××,男56岁,張甸亞东大队社員,于7月27日前来医疗組門診。病已有五天,腹瀉,腸鳴,排泄物呈水液狀,完谷不化,食慾不振,舌有芒刺,四肢无力;并有腰痛,診断为急性腸炎,取穴:天樞1×,中脘1,关元×,足三里1,三焦俞1,神闕×,腰阳关1。7月29日复診:腹瀉大退,腸鳴消失,惟腰痛如昔。取穴:中脘1,足三里1,腰阳关×,环跳1。嘱其休息,注意飲食。7月31日又来复診:腸內症狀消失,腰痛好轉。  相似文献   

11.
一、症狀:多为10岁以上,至17岁的小孩。常在睡眠中不自觉的排出小便(每夜1—3次)。最严重的,在午睡时亦发生遺尿。原因大多由于体質瘦弱,以及感染肠寄生虫病者。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患者:王世元、男性、23岁、住浦口东門大街30号、于本年三月八日到本院治疗,門診号646766。主訴症状、1961年11月8日、因食魚不慎被魚骨刺破內食管、因而持續发高熱三天,达40℃左右、經过注射藥物后,热度已退,但发現眼胞紧閉,头暈目眩,经其他医院及眼科治疗,終未見效,三个多月以来眼睛不能睜开。一度配合針灸治疗半个多月,依然无效,再經医院注射“新斯的明”,暫时能微睜开一点,很短时間內仍然閉合,某医院建議需要进行理疗,因限于条件,未能住院治疗,所以来本院門診。經本院檢查,眼球視力均无異狀,主要症狀为两眼瞼下垂而閉紧,不見日光,情緒苦悶本院認为,眼睛虽属体表器官之一,实际上它和体內臟腑经絡均有密切关系,根据中医眼科理論,上眼胞为五輪中的肉輪,在臟为脾、下眼胞为八廓中之地廓、属胃、位于肉輪。今患者上眼胞下垂而紧閉、乃为脾胃之气不足所致。脾与胃有表里关系,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故五臟六腑之精华不能上注于目而荣于肌肉,故上胞松弛紧闭。我們就从脾胃兩經論治,針灸取穴以胃經为主,在胃經取“陷谷”为主穴,另在局部刺“阳白”、“絲  相似文献   

13.
我們治疗遺尿,采用輕針,重灸的“补”法。穴位有: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膀胱俞,腎俞等。留針15—30分鐘;用艾条灸3—5分鐘,以局部皮肤呈现红暈为度。隔日一次,不需特殊护理。病例一:毛×鐸,男,17岁。河北省津源县毛安鎮中学学生。1956年3月11日初诊。  相似文献   

14.
(一)治疗瘧疾最有效的穴位要数大椎、陶道、間使。次要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申脈。其次如三阴交、脾俞,委中等。可以根据临床症狀,适当选用。 (二)治瘧的針灸法則,要根据不同的体質,不同的症狀和不同的时間,給予适当的刺激。一般的銳:大椎、陶道宜隔姜灸或用温針灸(每灸五——七壯。3—5分鐘)。间使、合谷、太冲宜輕刺激,留針30—60分鐘左右。脾俞肝俞宜針灸并用。其他各穴,可灵活采用。如发热多时,必重刺合谷、复溜,以洩热;并加委中出血。久瘧内伤,肿俞、肝俞、章門等穴針灸并用。  相似文献   

15.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科常見的頑固的皮肤神经机能障碍病。开始时,在正常皮肤上局部发痒,經过搔抓和藥物性的刺激以后,皮肤发生苔癬样病变。这种病現在可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兩型。局限型多发生于頸部,間或也有少数发生在四肢等部。而播散型則播散到周身,奇痒难受,搔抓后也有少許粘液滲出。愈搔愈为扩散,更加顽固难治。过去采用的治疗虽多,但都不能根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治疗血吸虫病,一般仍以酒石酸銻鉀为主,但其疗效并不能令人十分滿意;尤其对晚期病人更无法发揮其应有作用。我們在敢想、敢做的精神下,寻求更新、更好的方法,初步采用針灸治疗,經过短短三个月的摸索,初步观察結果,对晚期血吸虫病的改善症状及体征,已获得一定的疗效,为今后消灭血吸虫病开辟了新的途径。茲就本组治疗70例的临床观察,作如下分析,提供同志們参考。临床分析本組治疗70例中,有晚期38例,早期32例。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均經大便检查,确定为阳性者。一、性別和年龄:本組70例中,男性为22例,  相似文献   

17.
前言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以呼吸道为主的全身性的急性传染病,在治疗上应用之中西药物頗多,而采用針刺治疗白喉則少見报导。59年冬季,我市白喉防治站,在收治之白喉病員中,除分别采用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治疗外,  相似文献   

18.
細菌性痢疾系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夏、秋之間,得此病者甚众。如不及时治疗,常可迁延达月余而不愈。作者根据中医辨証論治的精神,采用針灸治疗,大都在一次后可以退热,腹痛減輕,大便次数亦随之減少。治疗二、三次后,可使大便恢复正常。今将治疗上之点滴經驗,作一簡单介紹,以供同道們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使用方法:先用二寸毫针,在癧核中心下針。再以生姜片(厚約一分)一块,中央挖一孔,套子針上。更用熟艾絨一团,撚如白果大,放在娄片周圃,用火淤欠着。病例  相似文献   

20.
“口眼喎斜”又称“口僻”,这些病名,都是以病狀的形象而命名的。与現代所称的“Bell氏麻痹”、“顏面神經麻痹”或“面瘫”为同一种类的疾病。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外中风邪(包括寒冷的刺激)所致。历代医学文献,大都列入“中风”門中,为“中风”四种証候之一的“中絡”症。但也有單独作为独立性病名的文献记載和临床治疗报道。从各医疗单位的临床报道中,充分表明和証实了針灸治疗本病的卓越效果,也反映了祖国医学的理論和经验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科学性。我院治疗“口眼喎斜”的病例很多,已作过一次330例的初步总結(末发表)。从疗效观察来看,針灸治疗本病的效果,可以說是比較滿意的。对早期患者,治疗效果一般良好,就是病程经过半年以上的患者,也多半获得了恢复。当然,我們还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縮短疗程和提高疗效,早日解除患者的痛苦与恢复健康,这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現在介绍针术治愈“口眼喎斜”一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