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退变性慢性下腰痛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与退变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80例退变性下腰痛患者。所有患者一次性全部完成五项问卷,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划界分7分将所有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按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划界分6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焦虑组与非焦虑组。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统计学分析,中间无一例脱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以抑郁和焦虑为主的心理因素以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社会因素与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r=-0.340,P<0.05),与性别、年龄、职业等社会因素无明显相关性。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与抑郁评分(r=0.815,P<0.01)及焦虑评分(r=0.694,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退变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痛量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退变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痛量与抑郁及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应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下腰痛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段生艳  陈广超 《中外医疗》2011,30(35):187+190-187,190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后背的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它是一组症状,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疾病的名称。50%以上的下腰痛初次发作4~8周内可以自愈,但是复发率高达85%[1]。慢性下腰痛是由于急性下腰痛治疗方法不当,心理因素,躯体化使疼痛加重甚至转化所致。发病时间〈2周为急性,〈6周为亚急性,〉6周为慢性[1]。慢性下腰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迄今为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3.
慢性下腰痛与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与慢性下腰痛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1997~2005年以反复腰痛为主诉的门诊患者539例。对照组476例。对每一个研究对象分别采用Ferguson法和Cobb法测量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并调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对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下腰痛组ODI较高。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较大,(P〈0.01).对照组中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存在着相关性。结论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与较高的慢性下腰痛的发生率有关。正常人群中合适的腰椎前凸角与骶骨倾斜角的比值是0.7~0.9。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因素与下腰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腰痛 (low back pain,L BP)是骨科及康复门诊遇到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在美国 ,下腰痛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位居第二位 [1 ,2 ] ;青岛医学院郑英刚调查我国五个行业 10 ,0 87名职工 ,腰背痛的患病率为 11.5 % [3 ]。尽管 L BP很常见 ,但目前仍有很多不明确的问题 ,传统上 ,临床工作者常根据理学检查来判别 L BP的严重程度 ,临床上的严重程度与放射学表现其相关性也不大 ,症状相似、诊断相同的患者 ,采取相同的生物学治疗 ,其疗效差别也很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心理因素在 L BP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表明 ,社会心…  相似文献   

5.
下腰痛与椎旁肌纤维类型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腰痛 (lowbackpain ,LBP)是指下背部 ,腰骶部及臀部的疼痛。迄今为止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这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研究表明 ,腰椎旁肌产生运动并控制运动对腰椎的功能有重要作用。Jacek等[1] 认为腰椎旁肌的功能障碍可能与下腰痛的发生发展有关。我们观察研究了 2 3例下腰痛患者腰椎旁肌的组织化学特征 ,以探讨椎旁肌在下腰痛发病中的作用 ,揭示下腰痛的发病机制。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对照组 :因脊柱外伤需手术治疗者 2 3例 (男14例 ,女 9例 ) ,年龄 2 4~ 5 9岁 ,无下腰痛病史和腰部外伤史 ;(2 )下…  相似文献   

6.
下腰痛是骨科的常见病,其病因多,病程长,诊断复杂,易复发,治疗显效慢,影响工作与生活,影响部队战斗力。本研究通过对一段时间内骨科门诊中以下腰痛为主诉的青年军人的病因分析,旨在提出重视下腰痛的发病因素,针对性的进行防治。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004年2月1日~7月31日,骨科门诊45岁以下军人2080例,以下腰痛为主诉者983例,占总数的47.3%。其中男823例,女160例;17~20岁95例,男91例,女4例;21~30岁545例,男495例,女50例;31~45岁343例,男237例,女106例。工作性质:体力劳动者(施工及运输部队等人员)648例,非体力劳动者335例(机关及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7.
马彦红  吴登山  胡卫平  刘志成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69-2469,2471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训练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训练性下腰痛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1次/周,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00 mg/次,2次/d,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后针刀组VAS指数变化差异有显著性(t=3.21,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差异有显著性(t=4.73,P〈0.01)。结论:针刀治疗对缓解训练性下腰痛症状及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病之一,但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往认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脊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是导致下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但机械性压迫并不能用以解释患本病者所有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近年研究结果表明:病变椎间盘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由腰5横突增大和腰骶部肌筋膜炎所致慢性顽固性下腰痛的诊治方法?评价腰5横突部分切除及臀上皮神经松解治疗慢性顽固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根据14例慢性顽固性下腰痛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4例患者随访3个月~2年,下腰痛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拍片无继发性改变,疗效肯定?结论:腰5横突部分切除及臀上皮神经松解是治疗慢性顽固性下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运用平衡针刺痛经穴治疗急性训练性下腰痛158例,总有效率100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髋关节周围肌群作为常常被忽略的核心肌群,对于腰椎稳定性和整体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的 探讨慢性腰痛(CLBP)患者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的特征,以期为CLBP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3-12月在成都市武侯区菊乐路周边社区和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招募CLBP患者64例(CLBP组)、无腰痛者29例(对照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Contrex System-Top 1000)测定两组髋关节各方向的等速肌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价CLBP组的疼痛程度。比较CLBP组和对照组,以及CLBP组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髋关节周围肌群的等速肌力。结果 CLBP组左侧相对髋外展力矩(ABPT/BW)、髋屈伸力矩比(FPT/EPT)和右侧FPT/EPT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VAS评分,CLBP组被评价为轻度和中度疼痛者分别为44例(68.8%)、20例(31.2%)。轻度疼痛患者的左侧相对屈髋力矩(FPT/BW)、相对伸髋力矩(EPT/BW)和右侧ABPT/BW高于中度疼痛患者(P<0.05)。结论 髋关节肌群外展肌力下降是CLBP患者的一个特征;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影响CLBP患者髋关节屈伸和外展的肌肉力量,且症状较重者肌力下降明显。建议关注中重度疼痛患者的髋关节屈伸和外展方向的肌力情况;髋关节外展肌力可作为CLBP临床诊断和康复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二个典型病例的分析,反映范炳华教授“症因相关,治因为先”的诊治思维在推拿临床的应用,揭示尾椎源性下腰痛的诊断思维,创新治疗方法。体现了范师在脊椎疾病的推拿诊治中独特的见解,展示了俯伏位肛指复位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口服西乐葆胶囊,每次200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疼痛强度评分、指地距离及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指地距离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3.85%,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基础上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疼痛患者心理灵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灵活性是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的核心,本文对心理灵活性的来源及概念、理论框架、慢性疼痛患者心理灵活性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主要干预方法等进行综述,认识到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就是探索出适用于我国患者的心理灵活性的概念,汉化特异性慢性疼痛患者心理灵活性评估量表,并对慢性疼痛心理僵化患者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其心理情感体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特异性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腰痛的影响因素及其康复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敏加  廖远朋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7):2130-2133
妊娠期腰痛在妊娠期症状中排行首位,发生率高达50%~80%。中国目前妊娠期腰痛的临床治疗现状不佳,缺乏专业的针对性治疗和健康指导,导致大部分患者以消极的方式应对,极大降低了孕妇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妊娠期腰痛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国内外治疗现状以及目前较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旨在为临床改善孕产妇妊娠期腰痛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纺织工人下背痛的患病情况及探讨下背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00名纺织工人下背痛患病情况进行了现况调查。结果纺织工人下背痛的总体患病率为46.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下背痛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工龄、外伤史、超重、弯腰、工作疲劳感。结论纺织工人下背痛的患病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从纠正劳动姿势、加强组织管理、加强个体保护、注意休息、积极治疗等多方面避免或减轻下背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点,为临床心理诊断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疼痛患者53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试,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在 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常人且差异显著(P <0.01或0.05)。EPQ 测试结果表明,慢性疼痛患者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点。结论:慢性疼痛患者总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人格不健全。因此,对慢性疼痛患者心理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针灸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针灸治疗C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由于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CNSLBP RCT选用的结局指标情况,为针灸治疗CNSLBP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7-01-01至2022-03-15发布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以及自建库以来至2022-03-15发表的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核心结局指标集(COS)。对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对文献的临床结局指标进行归类,对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NSLBP研究的COS现状,比较其与现有针灸治疗CNSLBP文献结局指标的异同。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49篇文献均为RCT,共包含4篇英文文献和45篇中文文献。共包含4 27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立式八段锦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CNLBP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八段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八段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立式八段锦治疗,比较两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屈伸度[指地距离(FFD)]及治疗疗效、生活质量[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生活质量评分法(JOA)]。结果八段组和常规组治疗1、3个月后VAS、ODI、FFD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八段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常规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组和常规组治疗1、3个月后JOA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八段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式八段锦可有效改善CNLBP患者腰部疼痛、功能、屈伸度,有利于提高疗效,且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