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度我院151例抗感染药ADR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发生的ADR情况及其给患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2002年度15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31个品种,其中以喹诺酮类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合并用药占58.3%,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重度ADR13例(8.6%)。结论 应继续加强抗感染药物ADR监测,尤其加强不易观察的不良反应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高晨  曹凯风 《天坛药讯》2005,17(3):22-2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北京天坛医院)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0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6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神经系统药物。合并用药占22.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血管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继续加强对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30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9类,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23.67%)。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1.67%),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23.6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2003年我院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9,自引:4,他引:8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40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中药制剂也较多。合并用药占26.0%;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17例(4.2%)。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李文杰  李慧 《中国药业》2006,15(16):41-42
目的 了解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集的经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很可能的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抗感染药物共涉及12类,引起ADR136例,其中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占28.68%,头孢菌素类占23.53%)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15.44%)、中药注射剂(8.82%)、大环内酯类(8.09%)。ADR类型以皮肤损害最常见,其次为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2007年汕头市11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莫姿丽  黄诺嘉 《今日药学》2008,18(4):43-45,40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市2007年在线收集到的110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104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357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心脑血管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等全身症状。严重ADR有36例(占3.26%)。结论应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危害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上市后再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242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收集的242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7类药物,383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728例,占30.03%),其次是抗肿瘤药(312例,占12.87%)和血液系统药物(224例,占9.24%);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848例(占76.24%);严重不良反应205例,以抗感染药(23种)和抗肿瘤药(20种)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白细胞减少等;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810例),其次为皮肤损害(58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48例ADR有效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4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27例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中药制剂也较多。合并用药占58.3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胃肠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发热等症状。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尤君芬 《中国药业》2009,18(12):72-7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55.07%),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多(占31.8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7.54%)。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报告来源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ADR中,男54例,女52例,共有4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范围较广。从药物剂型分类统计以注射剂品种居多(29种,占67.44%),其次为口服(11种,占25.58%);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61.32%),其次为中药的报告例次(23例,占23.7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1年临床各科上报的ADR报告163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经、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主要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发生率(57.67%)高于男性(42.33%);≥60岁的患者发生率较高(29.45%);抗菌药物引发ADR最多(43.5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0.86%);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经(80.98%)。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5.40%),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和重视报告,降低ADR发生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收集到的18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年人发生ADR的概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1.6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2.39%);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83.5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30.32%),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21.83%)。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该院2011-2013年165例ADR报告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途径、损害部位、引发ADR的药物种类等项目进行归类分析,按照国家ADR检测报告的标准对其进行因果关系评价。结果16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1∶1.01,31~60岁为ADR主要发生人群,共涉及70个品种的药物,抗菌药物占首位共25个品种62例(37.57%),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20.00%)、抗结核药(18.18%)及中成药(15.1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74.55%)。 ADR损害器官涉及皮肤黏膜损害86例(52.12%),位居第一,其次为消化系统27例(16.36%)。严重不良反应以严重皮疹和过敏反应为主。结论必须注意抗菌药和中成药的合理运用,加强ADR的临床监督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肿瘤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73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ADR发生规律及其特点。结果:73例报表中,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共计63例(86.3%);涉及药物31种,主要为抗肿瘤药物(45.2%);ADR主要表现是全身性损害(27.4%)和呼吸系统损害(21.9%),其次是皮肤及其黏膜的损害。结论:应加强对肿瘤患者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潘刘英 《中国药业》2009,18(17):46-4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07—2008年上报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357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7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20~59岁的中、青年人较多(68.07%);抗菌药物为主(36.69%);中成药制剂其次(32.7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68.91%);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其他系统损害。结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刘的ADR发生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临床使用管理亟待加强;开展临床ADR监测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需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12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24例ADR报告涉及药物4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位,占70.42%,静脉给药产生ADR最多占73.24%,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给药途径有关。应加强ADR蓝测工作,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中国药业》2009,18(2):52-53
目的调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1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61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居多(46.67%),其次是中药制剂(17.5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分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03~2007年度收集的572例抗感染药所引起的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评价分析。结果:涉及ADR的抗感染药共有54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18种(33%),180例(31.47%);喹诺酮类11种(20.37%),164例(28.67%);其他类25种。抗感染药合并应用21例(3.67%)。引起ADR的给药途径,96%是静脉给药。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胃肠道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局部反应、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等。重度ADR26例(4.55%),其中3例死亡。结论: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发挥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29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情况、ADR级别、报告人、使用药品分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5例ADR中,新的严重的ADR占23.05%(68例);临床药师上报的ADR占27.46%(81例);老年患者引发的ADR居多,占33.90%。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46.10%(136例),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54%(37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83%(146例),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最多,占75.93%(224例)。结论:临床药师应协助医生做好合理用药工作,重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5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汤萍  王湘玲  冯利君  左翠美 《医药导报》2005,24(10):962-96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介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03年5月~2004年10月51例ADR报告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有3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32例,占62.7%),其次为中药制剂(7例,占13.7%)。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2.4%,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