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麻醉机快速充氧连接气管镜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15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经口腔于声门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氧控制通气,氯胺酮或丙泊酚复合肌松剂维持麻醉,术中严密监测SpO2,术毕停用麻醉药,患儿清醒后拔管.结果 12例取出异物;另外3例反复探查未取到异物,吸引后放弃手术,其中1例术后咯出异物;无一例发生屏气、呛咳.患儿均于停麻醉药15~30min清醒,睁眼,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吸空气时SpO2维持在93%以上,拔管后均未发生喉痉挛及喉头水肿,术后也未发生缺氧.结论 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气控制通气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声门暴露良好便于气管镜的插入,术中不发生屏气、呛咳,患儿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但术中及术后均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麻醉机快速充氧连接气管镜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15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经口腔于声门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氧控制通气,氯胺酮或丙泊酚复合肌松剂维持麻醉,术中严密监测SpO2,术毕停用麻醉药,患儿清醒后拔管。结果 12例取出异物;另外3例反复探查未取到异物,吸引后放弃手术,其中1例术后咯出异物;无一例发生屏气、呛咳。患儿均于停麻醉药15~30min清醒,睁眼,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吸空气时SpO2维持在93%以上,拔管后均未发生喉痉挛及喉头水肿,术后也未发生缺氧。结论 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气控制通气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声门暴露良好便于气管镜的插入,术中不发生屏气、呛咳,患儿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但术中及术后均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适合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及用药方式。方法 对 32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用药方法进行分析。按用药方式分组比较麻醉效果 ,并比较高频喷射通气及侧管供氧的通气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呼吸变化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术中各阶段脉搏变化大 :麻醉后较入室麻醉前脉搏明显增快 (P <0 0 5 ) ;置镜时单纯氯胺酮组较复合组明显增快 (P <0 0 5 )。置镜时SPaO2 明显低于麻醉后 (P<0 0 5 )和取出异物后 ,高频喷射通气组SPaO2 明显高于侧管供氧。结论 氯胺酮复合r -羟基丁酸钠麻醉 ,辅助高频喷射通气供氧对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反馈调控麻醉深度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60例气管异物患儿,分为2组,A组在取异物过程中通过AAI监测对麻醉深度行反馈调控,B组凭经验调控。记录记录基础值(TO),注药后(T1)、放镜时(T2)、术毕(耶)、清醒(T4)等5个时间点的血压、呼吸、心率、SpO2值和AAI值以及术中屏气次数和异丙酚总用药量。结果2组患儿生命体征及AAI比较:术毕(T3)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AI比较,2组T0、T1、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异丙酚用量、清醒时间、屏气次数和最低Sp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反馈调控麻醉深度是有效的,能够合理指导用药,防止麻醉过深或过浅,确保了手术和麻醉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比特雾化吸入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行气管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在麻醉机吸气回路中同时给予可比特雾化吸入.观察患儿在麻醉前、麻醉后、放镜后、术毕、脱氧和清醒时的呼吸次数(RR)、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值以及脱氧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喉及气管痉挛、呛咳屏气和术后舌后坠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SpO2值在麻醉后、放镜后、术毕、脱氧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脱氧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喉及气管痉挛和屏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 <0.05).结论 可比特雾化吸入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SpO2值,明显缓解异物取出过程导致的气管痉挛和呛咳屏气,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给氧技术对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使用肌松药的高频喷射通气组(Ⅰ组)和保留自主呼吸组(Ⅱ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变化,并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儿在置镜、术中、退镜时点上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而且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且Ⅰ组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Ⅱ组(P<0.05)。结论:使用肌松药的正压通气能维持术中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有利于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Hopkins内镜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对不同位置异物取出时术中血清指标的差异,为小儿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患儿呼吸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择期行Hopkins内镜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92例,根据异物所处位置将其分为气管组(29例)、左支气管组(28例)、右支气管组(35例)。3组患儿均行全麻、机械通气,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异物取出术。所有患儿均于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前5 min、手术完毕后5 min采集部分循环指标,同时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前5 min采集动脉血行血气指标检测,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收集整理并比较3组患儿手术指标及预后情况,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收集整理并比较3组患儿手术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①3组患儿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后5 min、手术完毕后5 min气管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 O2均低于左支气管组和右支气管组患儿(P<0. 05),左右支气管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②3组患儿麻醉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a O2、血浆实际碳酸氢根(AB)和标准碳酸氢根(B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后10 min、手术完毕后5 min气管组患儿Pa CO2均高于左支气管组和右支气管组患儿,Pa O2、AB及SB均低于左、右支气管组患儿(P<0. 05),左右支气管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③气管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左、右支气管组患儿(P<0. 05),置镜满意率、异物取出率高于左、右支气管镜组患儿(P<0. 05);④气管组患儿术中缺氧、屏气、呛咳、躁动率高于左右支气管组患儿(P<0. 05)。结论 Hopkins内镜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对气管位置异物患儿取出难度相对较小,但其对术中血清指标影响较大,也较易出现术中不良事件,临床对气管位置的异物应重视术中通气指标监测,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王荣  贾伟  李静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6):850-851
目的讨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和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供氧方法。方法对32例气管内异物患儿采用咽喉部表面麻醉加静脉复合全麻并高频通气加支气管侧孔连接麻醉呼吸回路持续供氧,有效解决了小儿异物取出术的供氧问题。结果 32例病人中,其中30例病人异物取出顺利,呼吸平稳,SPO2恢复正常,2例病人因异物位置较深达支气管内,支气管镜反复进入次数较多,时间较长达4h,术毕可见明显咽喉部水肿情况,立即插入较细的气管导管,并行气管切开造口避免严重的呼吸道梗阻,术后生命征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及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通过改进供氧装置连接麻醉机呼吸回路持续供氧,有效解决了小儿异物取出术的供氧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七氟醚麻醉组(观察组)和氯胺酮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置镜后和退镜时的RR、SpO2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较好,能够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镇静方法在小儿骶管麻醉术中镇静的优缺点,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方法选择48例ASAⅠ~Ⅱ级择期在骶管麻醉下行腹股沟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氟芬合剂对照组(Ⅰ组)、眯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异丙酚)组(P组),每组各16例。Ⅰ组:氟芬合剂(氟哌啶0.1mg/kg、芬太尼2μg/kg);M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1.5~2.0μg/(kg·min);P组:静脉泵注异丙酚25。75μg/(kg·min)。每组患儿术中镇静评分在2~4分。结果麻醉开始后5min内Ⅰ组有9例(56.2%)SpO2降至0.95以下,其中2例(12.5%)降至0.90以下,低氧发生率与M、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有4例(25.0%)镇静过深,6例(37.5%)开始镇静不全,与M、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躁动发生率(43.8%,7/16)明显高于P组(O)(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或异丙酚是小儿骶管麻醉术中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丁卡因凝胶(利宁)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效果.方法 将30例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患儿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利宁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均匀涂抹利宁;对照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未做任何处理,两组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屏气程度和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度屏气患儿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术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利宁组中重度屏气3例(20.0%),对照组11例(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宁组术中最低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利宁组最低SpO2<0.90、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利宁组VAS对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24h无一例患儿出现局麻药中毒及与利宁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利宁能够明显降低七氟烷吸入全麻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发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麻下不同通气模式对气管内异物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1~3岁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操作中行容量控制通气(VCV),操作后行VCV,n=20]、B组[操作中行压力控制通气(PCV),操作后行VCV,n=20]和C组(操作中行PCV,操作后行PCV,n=20),监测三组患儿操作中与操作后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机械通气后1.5h的动脉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B组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组(P<0.05);操作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1.5h与操作前比较,三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提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患儿在全麻下行纤支镜异物取出术中,选择PCV的通气模式比VCV更有利于降低术中气道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4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控制通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1%利多卡因8mg/kg行局部浸润麻醉,手术结束停麻醉药。对照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术中微量泵人咪唑安定加氯胺酮,术中根据需要调整输注速度,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镇痛效果、术中SpO:、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两组患儿术中Sp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气道的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P〈0.01)。结论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一种很好的快通道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分别以常频机械通气(CMV)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NRDS患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在治疗后4、12、24h,氧浓度、PaCO2明显下降并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aO2、PaO2/FiO2比值明显升高并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在改用高频振荡通气后,肺通气、换气功能各项指标能迅速改善,氧浓度、PaCO2显著下降,PaO2、PaO2/FiO2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氧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小儿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青光眼择期手术患儿24例,按照入院顺序均分成气管插管组(A组)和喉罩组(B组)。两组均用咪达唑仑0.2~0.3mg/kg、罗库溴铵0.1~0.3mg/kg诱导;用O2-N2O-异氟烷,间断辅以咪达唑仑0.10~0.15mg/kg和芬太尼0.05~0.15mg。B组按患儿体重选择适当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Bp)、眼内压(IOP)。以诱导前患儿HR、Bp、IOP作为基础值(T0),插管(喉罩)后1min(T1)和5min(T2)以及拔管(喉罩)后1min(T3)和5min(T4)时为各监测点。同时记录术后喉痉挛、咽喉痛、呛咳、喉头水肿、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儿在T1—T4各时间点IOP较T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在T1~T4各时间点IOP小于A组(P〈0.01),且B组各时间点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1~T4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HR、收缩压、舒张压)较R明显增加(P〈0.05或〈0.01);且A组较B组增加明显(P〈0.05或〈0.01);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应用喉罩通气对IOP的影响较应用气管插管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应用气管插管低;而气管插管可使IOP进一步增高,小儿青光眼手术应用喉罩通气临床作用较气管插管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丁卡因凝胶(利宁)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效果.方法 将30例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患儿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利宁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均匀涂抹利宁;对照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未做任何处理,两组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屏气程度和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度屏气患儿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术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利宁组中重度屏气3例(20.0%),对照组11例(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宁组术中最低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利宁组最低SpO2<0.90、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利宁组VAS对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24h无一例患儿出现局麻药中毒及与利宁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利宁能够明显降低七氟烷吸入全麻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发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唐湘枝 《现代保健》2011,(15):105-106
目的 比较COPD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使用振动雾化器和喷射雾化器进行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振动雾化器和喷射雾化器进行雾化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各项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 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两种雾化器治疗后呼吸力学及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都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振动雾化疗效明显优于喷射雾化(P<0 05).在雾化过程中,两组呼吸机及患者呼吸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O5),A组患者在呼吸力学方面优于B组;治疗前后pH值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雾化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OPD患者机械通气使用雾化辅助治疗时,使用振动雾化器在患者舒适度、呼吸力学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喷射雾化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分别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NRDS新生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情况。结果HFOV组患儿在治疗后6h、12h氧浓度(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PaO2/FiO2比值上升明显升高,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件意义(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增加,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较常频机械通气使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在小儿浅表手术中使用Proseal喉罩、Classic喉罩和面罩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3~10岁、ASA分级Ⅰ~Ⅱ级行浅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Proseal喉罩组(PLMA组)、Classic喉罩组(CLMA组)和面罩组(FM组),每组各20例。通过观察胸廓运动幅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书02)正常波形、听诊双肺呼吸音确定喉罩及口咽通气道到位情况。记录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SpO2、PETCO2的变化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结果HR、MAP在诱导前、诱导后、置入即刻及术中,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诱导后、置入即刻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MA组术中RR、PETCO2变化与CLMA组和F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MA组并发症发生率(10%,2/20)低于CLMA组(35%,7/20)和FM组(70%,14/20)。结论与Classic喉罩和面罩比较,Proseal喉罩用于小儿浅表手术操作简便,应激反应小,通气满意,无反流误吸及术后呕吐,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手术护理干预措施,为小儿手术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90例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5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患儿采取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组间家属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来说,采取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将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