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患病危险因素、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连续确诊的6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占AD发病的74.2%,胸背腰腹部剧痛占AD的90.3%,超声、螺旋CT、MRI和血管造影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92.2%、94.4%、95%和88.9%。介入/外科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AD的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的形成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注重临床表现,及时完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AD并不困难,内科治疗基础上的介入或外科手术可改善A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高血压12例(66.7%),其次为马凡氏综合征,胸背痛是最主要的症状(55.6%),双侧血压不对称,一侧肢体末端动脉搏动消失伴胸痛高度提示AD,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16例经超声检查确诊,阳性率88.9%,CT、MRI阳性率均为100%;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手术治疗好转;死亡4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破入胸腔3例;症状无好转,自动出院4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可靠,对A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CT、MRI均能对AD起确诊作用。镇静、止痛、降压治疗是内科治疗AD最为有效的方法,降低左室射血速度(dp/dt)是避免AD扩展的重要措施,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以及治疗对策.结果高血压合并AD.De BaKeyI型占25.8%,II型占12.6%,III型占61.6%.急性占63%,慢性占37%.高血压病1级占14.5%,高血压病2级占31.5%,高血压病3级占54%,高血压未治疗者占51.6%,降血压治疗未达标者占30%,降血压治疗达标者占18.4%.结论高血压与AD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导致AD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高压血,可降低A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峰  许海彬 《四川医学》2009,30(5):701-70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存活,5例死亡,其中2例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病死率高达27.8%。螺旋CT和MRI及动脉造影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谣。结论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 及效果分析.方法 对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36例的高血压合并AD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检查结果 、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及治疗后,36例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破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愈合现象.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细心护理,才能有效减少该病的并发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高血压是导致AD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45例(75.0%)有典型的撕裂样胸腹及腰背部疼痛,均通过影像学方法而确诊,其误诊率为26.7%,死亡率为13.3%。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陈雪梅 《吉林医学》2012,33(16):3484-3485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例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对以上20例患者的病史、检查、临床表现、误诊、治疗以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主要是让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对于超重或是肥胖患者的体重进行控制,减少患者乙醇摄入,适当运动,在予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上,使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ACEI以及ARB等进行应用治疗。进入抢救室后进行监护,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以及尿量等一系列基本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强力镇痛。结果:19例患者出现疼痛,占95%;由于范围不一样,疼痛部位也不一样,四肢血压出现不对称的有6例,占30%;主动脉瓣舒张期有杂音者5例,占25%;腹部血管有杂音者2例,占10%。结论:由于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性,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及时诊断且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或是支架置入术则更有利于减少患者死亡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杜红全 《中外医疗》2012,31(5):37-38
目的探讨和总结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科保守治疗后15例好转,3例死亡,1例死于肾衰竭,1例死于脑卒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稳定后外科置入支架3例,行外科人造血管置换术2例。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是主动脉夹层分离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AD)是严重的心血管危急症,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对本院于2000年2月-2007年3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是诱发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可能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相关。AD是因动脉内膜破裂,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造成内膜与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真假二个通道。虽发生率低,但危害极大,自然愈后极差,是心血管疾病中一个急危重症。急性期的病死率在发病后48h可达36%~71%。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内科治疗的病死率在6个月内为15%,在合并有器官缺血并发症的情况下,病死率可高达60%^[1]。高血压合并AD因其日益增加的发病率和早期病死率而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1.
董茜  李东旺 《海南医学》2008,19(3):12-1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83.3%)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超声、螺旋CT、MRI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90%、93.8%和100%;综合治疗后存活24例(66.7%),死亡12例(33.3%)。结论主动脉夹层基础疾病主要是高血压,以急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超声、CT、MRI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死亡率高,对高危病例积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辛国勇  郑高梅  董西学 《安徽医学》2011,32(8):1121-112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诊断方法及临床治疗方法与转归.方法 对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67:1,年龄以40~65岁者居多.发病时多无明显诱因,既往有高血压者多见.发病的首要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持续的胸背部疼痛并伴有大汗,A型者以胸背部疼痛为主,B型者以腰...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分离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虹  林松 《安徽医学》2003,24(1):36-37
目的 加强对主动脉 (AO)夹层分离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减少误诊误治 ,改善预后。方法 对 2 5例AO夹层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误诊及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高血压占 68% ,马凡综合征占 12 % ,特征性症状胸、背、腰及腹撕裂样剧痛占 76%。主要误诊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占 16% ,急腹症占 12 % ,误诊率 48% ,死亡 4例 ,占 16%。结论 本病误诊率、死亡率较高 ,重视本病 ,疑诊病例及时行有关检查 ,可减少误诊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黄碧宏  汪花香 《广西医学》2006,28(2):192-19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本院9年来主动脉夹层65例.结果18例(28%)入院时有低血压,非低血压有47例(72%).A型病变为主42例(65%),B型23例(35%).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胸痛为主.X线胸片、超声、CT和磁共振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37%、60%、88%和98.2%.经治疗后存活59例(91%),死亡6例(9%).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形成与诱发因素和各种高危因素有关,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必须重视对高危因素的干预,及早确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提高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4月收治的5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中有49例(84.5%)诊断为高血压,35例(60.3%)以突发的撕裂样疼痛为主。D-二聚体、胸片、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磁共振检查敏感性分别为87.5%(21/24)、28.6%(8/28)、45.2%(14/31)、100.0%(53/53)、100.0%(2/2)。首诊误诊率高,为44.8%。结论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应尽早行主动脉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6.
储虹  樊伟 《海南医学》2012,23(11):41-4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4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主动脉夹层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12例(2.67%,12/450),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61±4.5)岁,7例在起病后3d内死亡,1例行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第2周死于手术并发症,另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主动脉夹层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具有年轻化特点,有效控制尿毒症并发症对预防主动脉夹层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 对郑州市中心医院1999年以来的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误诊的原因。结果 11例患者中首诊确诊3例,误诊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心衰1例,肠梗阻1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脑血管病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误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以期发现早期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总结16例AD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CT的特点和治疗转归.结果AD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不具特异性,但突发的剧烈疼痛仍是AD的主要诊断线索.超声心动图及增强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二者可作为确诊AD的主要无创检查手段,心电图和普通X线仅供参考.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稳定病情.结论AD并非罕见,对中老年突发剧烈疼痛,尤其伴高血压者应警惕本病,及早行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是早期确诊的关键.各型AD均离不开药物治疗,高危病人应及时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