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管内非阿片类药物镇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脊髓,特别是脊髓背角结构功能的认识和疼痛机制研究的深入,脊髓水平用药改变机体对痛觉的感知已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兴趣。不仅椎管内注入阿片类药物能够改变伤害性感受的传人,一些作用于其它分子靶标的药物应用于椎管内也能产生镇痛作用或增强阿片类药物镇痛并抑制其所致的耐受和依赖。现就椎管内非阿片类药物镇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的效果取决于其对脊髓局部和全身摄取双重作用,其副作用也是如此。本文比较剖宫产病人CSE麻醉时鞘内或硬膜外给予甲基吗啡的镇痛效果。 方法:作者根据他人的文献资料确定硬膜外注入的甲基吗啡大约有5%穿透硬脊膜进入到鞘内,因此将50例剖宫  相似文献   

3.
背景 瘙痒是椎管内阿片类药物镇痛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阿片受体和非阿片受体都起到一定作用,中枢性μ阿片受体可能是其主要机制.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所致的瘙痒常规抗组胺治疗无效,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效果明确,但因逆转镇痛效果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其他治疗药物如κ-阿片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丙泊酚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瘙痒,但其有效性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阿片类药物诱发瘙痒的可能机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内容 就近年来阿片类药物诱发瘙痒的发生机制及目前存在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趋向 最近鉴别出的瘙痒特异性μ1D阿片受体(μ1D-opioid receptor,MOR1D)为椎管内阿片类物质所致瘙痒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近期硬膜外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表明:持续输注亲水性阿片可产生选择性脊髓镇痛作用,而副作用发生率低;亲脂性阿片药镇痛的产生可能脊髓作用有关,但单独硬膜外给药与静脉内镇痛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联合使用小剂量脂溶性阿片和局麻药比全身性单独注射阿片可能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剂量范围以取得镇痛最佳、副作用发生率最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期硬膜外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表明:持续输注亲水性阿片可产生选择性脊髓镇痛作用,而副作用发生率低;亲脂性阿片药镇痛的产生可能脊髓作用有关,但单独硬膜外给药与静脉内镇痛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联合使用小剂量脂溶性阿片和局麻药比全身性单独注射阿片可能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剂量范围以取得镇痛最佳、副作用发生率最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恩丹西酮预防椎管内吗啡引起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硬膜外腔内注入吗啡镇痛在临床使用广泛,且镇痛效果较为确切。但在止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阿片类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延迟性呼吸抑制等。如何在提高阿片类药物镇痛效应的同时,减少其副作用是麻醉科医师关注的课题。据报道,恩丹西酮(Ondansetron)可治疗椎管内注射吗啡引起的皮肤瘙痒[1]。本文对比观察恩丹西酮预防椎管内吗啡镇痛引起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50例 ASAⅠ~Ⅱ级腹部及妇科手术病人,男10例,女40例。年龄25~76岁,体重 47~87kg。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注射阿片类药物为改善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镇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产妇中,硬膜外和椎管内使用阿片类药物很少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尽管少见,发生呼吸抑制的危险性仍很严重,因为患者可能因此而死亡或出现永久性脑损伤。本文讨论了椎管内使用吗啡、缓释硬膜外吗啡和亲脂性阿片类药物用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镇痛出现呼吸抑制的机制、发生率以及如何预防、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少阿片类药物镇痛对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至2020年广东3家烧伤中心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伤后30 d的镇痛模式分为2组, 持续阿片类药物镇痛组(连续静脉泵注阿片类药物72 h以上)和少阿片类药物镇痛组(阿片类药物PCIA/间断给予阿片类药物/无阿片类药物镇痛)。通过倾向性评分1∶1匹配患者年龄、烧伤严重度、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及入院静态疼痛评分。主要结局指标:入院90 d内脓毒症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90 d全因死亡、30 d全因死亡情况, 临床诊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烧伤创面感染发生情况, 并记录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结果最终纳入严重烧伤患者328例, 持续阿片类药物镇痛组145例, 少阿片类药物镇痛组183例, 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纳入110对(220例)患者。与持续阿片类药物镇痛组比较, 少阿片类药物镇痛组阿片类药物总用量、每镇痛日用量、每烧伤面积用量降低, 脓毒症和创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P<0.05), MODS发生率、30 d和9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持...  相似文献   

9.
吗啡常用于中度及重度疼痛的治疗,疼痛患者中很多与神经病变有关。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主要机理是脊髓背角的传入纤维释放的兴奋性递质的突触前抑制。外周神经损伤后,部分伤害性感觉初级传入纤维发生变性,导致其中枢突触前膜上的阿片受体消失,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应随之减弱。阿片类药物产生剂量依赖性的副作用,因此,阿片类药物常常与其它类镇痛药联合应用,以发挥其最大的镇痛效应,以降低副作用。鞘内注射乳铁蛋白混合吗啡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外周炎症性痛大鼠产生协同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椎管内吗啡导致呼吸抑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普遍重视术后疼痛或癌痛的治疗,阿片类药物椎管内镇痛的应用已见普及,并认为吗啡是最有效的镇痛药物,但存在对呼吸抑制的顾虑。罗福荣等川报道1868例硬膜外腔注射吗氟合剂施行术后镇痛,其中13例发生明显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0.7%,看来还是比较高的。本文拟对椎管内吗啡的临床呼吸抑制问题进行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