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下肢神经潜在性损伤前后的神经传导参数的定量变化,探讨针刺刺激在末梢神经再生和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30名韩国志愿者为对象,检测其腓神经和胫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进而挑选出远端波幅或运动传导速度(MCV)小于其置信区(x珋-s)下限的神经,或潜伏期大于置信区(x珋+s)上限的神经,分组进行实验。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腓神经选取阳陵泉、解溪穴;胫神经选取委中、昆仑穴1,个月后复查并比较2组间前期和后期的神经传导参数。结果被挑选的腓神经为20根,胫神经为17根。腓神经远端波幅及近端波幅平均值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胫神经的传导参数平均值则治疗前后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和解溪穴对压迫踝关节前部引起的腓神经潜在性损伤起到快速修复作用;而只有单纯的远端波幅降低的胫神经,对其针刺治疗,未见显著性的神经传导参数定量变化。  相似文献   

2.
朱志茹  王文挺  唐孝威  胡三觉 《医学争鸣》2009,30(18):1637-1639
目的:探讨动作电位在无髓鞘神经纤维(C纤维)传导过程中的神经时间编码变化情况,为C纤维对神经信息的加工提供生物学证据和线索.方法:分离单根家兔隐神经C纤维,给C纤维施加重复的阈上串脉冲刺激,每串有5个脉冲,每串间隔为1s,串内脉冲间隔为20ms,重复串刺激200次.刺激过程中记录纤维原始放电,并提取放电序列动作电位峰峰间隔(ISI)序列,观察动作电位沿C纤维传导过程中时间编码方式有无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在动作电位沿纤维传导过程中,所观察的C纤维没有发生传导丢峰,但在传导过程中的时间编码方式发生了变化.根据ISI与刺激间隔大小的关系,ISI分为3个时相,第1时相大于刺激间隔,ISI由20ms增加到24ms;第2时相ISI为20ms,相等于刺激间隔;第3时相ISI减小至最小8ms,随后稳定在10ms,小于刺激间隔.结论:神经信息沿着无髓鞘纤维传播过程中,动作电位ISI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提示动作电位沿着C纤维传播过程中,存在对传递信息的编码加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足部熏洗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或门诊的86例 DNP 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联合组在采用甲钴胺片治疗同时给予中药熏洗、针刺治疗。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正中感觉神经 NCV、腓总感觉神经 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 DNP 患者,针刺联合足部熏洗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对 NCV 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外源性Ca~(2+)及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verapamil)和硝酸镧(La(NO_?)_?)作用于神经脱髓鞘膜区,均可影响异常的神经冲动。5mmol/L Ca~(2+)不能使受损神经异常放电频率改变,10~20mmol/L Ca~(2+)总能引起兴奋效应,40mmol/L Ca~(2+)则可使异常电活动频率降低。静脉或局部应用异搏定不但可抑制受损神经自发性异常电活动,还可阻断四乙胺(TEA)诱发的电活动。La~(?)也可降低受损神经异常放电频率。而Ca~(2+)、异搏定及La~(?)作用于正常神经干,并不影响其正常传导与电活动。提示神经损伤区轴突膜上形成了Ca~(2+)通道,而来自损伤区的异常电活动与Ca~(2+)通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和皮肤交感反应、F波及常规肌电图检测,记录分析其检测参数。结果 80例T2DM患者中,神经传导检测(NCS)异常57例(71%),皮肤交感神经(SSR)异常26例(32%),F波异常15例(19%),检测21例常规肌电图(EMG)均异常,神经电生理总异常率65例(81%);而伴周围神经受累者50例(63%)。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指导其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控制T2DM的并发症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特点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CTS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 33例CTS中76%为女 性患者,共有病变51侧,单侧病变15例,双侧病变18例.以桡侧3个半手指为主21只手,5个手指均有症状30只手.临床表现为手指麻木、疼痛,可向肘部和肩部放射.电生理检查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占96%,正中运动神经潜伏期(DML)延长占66.7%,运动传导速度(MCV)异常54.9%,拇展短肌呈神经源性损害占33.3%.结论 CTS以中年女性多见,临床上以手指麻木、疼痛为主要特点,活动和甩手可使症状减轻.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刺在促进神经损伤康复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神经可塑性理论为针刺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探讨针刺影响神经可塑性的具体机制,包括对结构可塑性及功能可塑性的影响,为针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康复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钴胺片口服及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配合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对照组主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次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主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次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次症、总分较对照组治疗后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积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S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胫神经MCV、胫神经SCV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腓神经MCV、腓神经SCV、胫神经MCV、胫神经SCV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3.33%(1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普通针刺配合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正常大鼠性周期不同阶段和电针治疗后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edial preoptic area,MPOA)推挽灌流液中的主要神经信息分子的种类和含量,以观察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下丘脑神经内分泌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同,初步探讨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神经内分泌信号传导机制。方法:用大鼠脑立体定位和核团推挽灌流技术,收集正常雌性大鼠性周期不同阶段的下丘脑MPOA推挽灌流液和去卵巢大鼠电针后的MPOA灌流液[简称针刺灌流液(acupuncture perfusate,AP)],将不同的灌流液分别微量注射到去卵巢大鼠的MPOA,观察它们各自对去卵巢大鼠阴道脱落细胞和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灌流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多巴胺(dopamine,DA)、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和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含量。对各组灌流液中的这些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性周期四个不同阶段的灌流液中的DA、GABA、Glu和β-EP等神经活性物质的含量不同;去卵巢大鼠MPOA微量注射正常性周期四个阶段的灌流液后,阴道涂片脱落细胞和血清E2含量分别出现类似正常大鼠性周期四个阶段的特征;在去卵巢大鼠MPOA中微量注射针刺灌流液后,阴道涂片脱落细胞和血清E2含量出现类似针刺样效应的变化。结论:正常性周期不同阶段下丘脑MPOA灌流液和AP中携带的主要信息分子由一些经典神经递质、氨基酸类递质和神经肽等组成。针刺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信息分子的释放或合成,调整围绝经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异常功能。因此针刺灌流液可以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信号载体,把针刺对一个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信息传递给另一机体。这为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信号传导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30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璇  陈薇  郭美云 《广东医学》2001,22(1):62-6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改变特征。方法 测定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正中神经及排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远端潜伏期(DP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糖尿病组神经传导速度(NCV)较正常组减慢,异常率为36.6%-83.3%,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SCV异常率高于MCV,尤以腓肠神经最敏感。DPL延长,CMAP波幅减低,两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糖尿病组NCV,DPL与年龄及空腹血糖无明显关系,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NCV的检测能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及其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预测。方法使用量表工具,应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疗效预测。选择与抑郁症针刺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的因素以及体现中医学整体思想的疾病状态、生活质量等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将其量化数据赋予网络的输入层,将经治疗后量表的评定结果作为输出变量值。收集病例形成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样本,进行网络的训练和测试,评估网络性能,讨论其临床应用性。结果网络训练误差达到预期目标(均方误差mse=0.0010),对HAMD减分率和SDS减分率的预测拟合度较好,且拟合精度较高;表明网络测试的拟合程度比训练结果的拟合程度差,网络模型对测试样本的预测误差大于对已知样本的预测误差。结论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而对未知样本的识别能力不及对已知样本的识别能力。通过增加样本量、改进网络模型等途径,有望为临床提供可靠性良好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刺原位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国内外有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关系的文献,结合针刺治疗AD的实验研究成果,提出针刺原位诱导AD海马内源性NSC的增殖分化,可能是针刺治疗AD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AD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溶血磷脂酸 (LPA)是一种新发现的类生长因子的脂类信号分子。它可以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引起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综述了LPA对神经系统细胞的作用和LPA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包括LPA对神经系统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促进神经系统细胞生存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对神经系统细胞Ca2 的调节作用、对疼痛刺激传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选穴内在规律.方法 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针灸"等为主题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2015年12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文献共138篇,共使用48个穴位.采用系统聚类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使用频次排名前20位腧穴之间可能蕴含的内在关系及规律.结果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针灸治疗以阿是穴、夹脊穴等为主穴,十四经中以肝经、胆经及脾经为主,注重使用特定穴,尤重用五输穴之合穴.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癌痛疗效的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近20年有不少研究报道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癌痛有效,但学术界对针刺治疗癌痛的效果仍有争议。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综述方法评价针刺治疗癌痛的疗效。 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3期)、医学文摘数据库(Excerpta Medica Database, EMBASE)、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对照试验索引、重庆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检索日期始于各数据库起始日期,截止至2008年6月30日。手工检索6种中文期刊(2007年1月~2008年6月)上发表的相关文献。 纳入标准:收集比较各种针刺疗法与安慰剂、西药、中药对比治疗癌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针刺和药物联用与各种药物比较的RCT也予以纳入。 资料提取与分析: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并提取资料,如遇不一致,通过讨论解决。对纳入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如果纳入文献无法进行meta分析,则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7篇RCT共634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高质量研究1篇。由于绝大部分文献在试验设计和报告上存在明显缺陷,各试验间存在较大差异,不符合meta分析条件,因而只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显示,除1篇有关耳针疗法的高质量研究报告耳针在镇痛效果上显著优于安慰耳针外,其他均是与非安慰对照且低质量的RCT,但都提示针刺疗法有一定效果。 结论:针刺治疗癌痛有效,但入选的绝大部分试验质量不高,降低了该结论的可靠性,还需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RCT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张俊沧  菅忠  龙开平  杨继庆 《医学争鸣》2001,22(12):1148-1150
神经系统如何产生和传递不同的信息,这是神经信息编码规律的研究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方面。在这一领域,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介绍了国内外运用不稳定周期轨道(unstabla perildic orbits,UPO)的理论研究上述规律的最新进展,也报告了本作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刺镇痛相关受体及正电子配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 acupuncture can be widely used to regula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s well as ameliorate pathologic processes, and the capital application is analgesia.  相似文献   

18.
肢体麻木为神经损伤的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痹证、中风等病证,颈椎病变、腰椎病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疾病中,也有单纯以麻木为主证的患者。临床上采用针灸疗法肢体麻木,是国内外公认的绿色疗法。文章对肢体麻木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蝶腭神经节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120例患者,分为暴露组(60例,针刺蝶腭神经节+常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雷诺考特)治疗和非暴露组(60例,常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雷诺考特)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及2年后采用鼻部症状总评分(TNNS) 对患者临床疗效、鼻部分类症状进行评价,并通过鼻阻力检测对患者鼻腔通气功能评定,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TNNS评分和鼻阻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暴露组TNNS评分明显低于非暴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06,P<0.05)。暴露组治疗8周后及2年后暴露组鼻阻力均低于非暴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30、98.109,P<0.05)。治疗8周后和2年后暴露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Waldχ2组别=4.518,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时间比较结果显示,Waldχ2时点=11.819,P<0.05。暴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非暴露组为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73,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雷诺考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远期疗效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降低鼻阻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针和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本研究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病例分成腹针组30例、体针组31例、腹针和体针结合组31例,根据腹针理论的取穴原则,选取腹针的腧穴并使用一定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神志、语言、上肢瘫、下肢瘫等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结果 3组治疗前后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腹针组与体针组之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1)。腹针和体针结合组疗效以及ADL评分均优于其他2组(P<0.01)。结论认为腹针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有效针刺方法,疗效与体针相当,但腹针与体针结合能更好地改善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气虚阴虚患者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ADL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