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定量PCR检测289例乙型肝炎病毒DNA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样中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探讨血清HBV—DNA检测结果与HBV抗原抗体(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5项标志物(HBV—M)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289例乙肝患者血样。结果12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血样中,HBV—DNA阳性检出率98.4%;89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血样中,HBV—DNA阳性检出率42.7%;27例HBsAg、HBcAb均阳性血样中,HBV—DNA阳性检出率29.6%;6例HBV—M全阴性血样中,1例HBV—DNA呈弱阳性。结论只有检测HBV—DNA才能确定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强、弱等的确定依据,在追踪患者预后及流行病学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饮服从业人员HBsAg携带者HBVDNA,研究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分析其传染性。并评价该指标在修订相应法规和标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中的价值。方法:检测乙肝5项HBV-M指标、ALT、HBsAg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对HRsAg阳性饮服从业人员跟踪检测HBV-DNA。并对HBV-DNA阳性者的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11416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412人,阳性率3.61%。其中HBeAg阳性或ALT〉40者75人,HBV-DNA阳性69人,阳性率92.00%;HBsAg阴性、ALT〈40、且HBsAg≥1:512者76人,HBV-DNA阳性率60.53%;HBsAg阴性、ALT〈40且HBsAg〈512,符合办理健康证的270人,HBV-DNA阳性率34.07%。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86.49%,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64.38%,相对危险性6.58。提示HBV-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结论:HBeAg阴性且HBsAg〈1:512、ALT〈40的饮服从业人员仍有一部分是HBV危险的传染源,对饮服人群HBsAg携带者开展HBVDNA检测,以发现和控制这些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乙肝在文成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的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为有关单位进一步管理乙肝感染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12800例从业人员进行血清HBV检测。结果:12800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HBsAg总携带率为3.1%,低于全国及本县平均普通感染水平,抗-HBs总阳性率高达46.2%,不同年度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阳性血清中HBV感染模式共7种。结论: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检测HBV五项指标,早期发现乙肝感染人员。  相似文献   

4.
杨双旺  于军  龚林  孙佩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478-1480
目的:探讨外科医生乙型肝炎病毒(HBV)职业感染的监控方法。方法:在确定手术中HBV传染性和感染阈值的基础上,探讨外科医生HBV职业感染的监控方法。结果:HBV经单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6ID/ml;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传染性分别是0~109,102~109和0~106ID/ml;分别有19.2%,83.9%和3.2%患者的传染性超过单层手套的感染阈值,为手术中的传染源;86.7%的传染源分布在HBeAg阳性患者中,最大传染性为104ID/ml。80.8%的HBeAg阳性传染源的传染性超过双层手套的感染阈值.最大传染性为103 ID/ml。结论:在外科医生普遍进行HBV特异性免疫预防的基础上.以HBeAg取代HBsAg作为手术中HBV传染源监控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步了解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的关联,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方法320份血清样品采集于沈阳市传染病院。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用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96.23%(51/53);HBsAg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37.93%(11/29);HBsAg、抗-HBc和抗-HBe3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52.38%(11/21);抗-HBc和抗-HBe两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23.53%(4/17);HBVM全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10.22%(14/137);抗-HBs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未检出。结论HBeAg阳性,是HBV复制的佐证,具传染性;“小三阳”,乙型肝炎恢复期,仍有52.38%(11/21)的传染性;血清中除仅抗-HBs阳性,作为保护性抗体,无传染性外,其他HBVM阳性,均有-定量的HBV复制,仍须防范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6.
对婚检双方中对方患传染性疾病的一方落实预防保护措施是婚前保健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我所在 1998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为婚前医学检查的法定单位。自 1999年起对婚检对象中对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阳性 ,自身HBsAg阴性及转氨酶正常的乙型肝炎 (HBV)易感人群推行乙型肝炎疫苗注射 ,并采取一系列的综合干预措施促使婚检对象落实HBV预防措施。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9年至 2 0 0 2年婚检青年中HBV检查者5 2 4 0例HBsAg阳性称HBV阳性 ,HBsAg阴性称HBV阴性。1999年婚检对象中HBV阳性率 6 7% (71/10 5 6 ) ,男、女性HBV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市外企新就业人员HBV感染情况,探讨HBV感染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ELISA法测乙肝5项指标,改良赖氏法测ALT。[结果]我市外企新就业人员HBsAg阳性率14.4%,HBsAg阳性尤其“大三阳”及“HBsAg,HBeAg双阳性”者,肝功异常串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1)。[结论]我市外企新就业人员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率高,用人单位及职业健康监护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3076例婚前对象,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检测血清中HBsAg,发现99例阳性,阳性率为3.22%。再以ELIS人法对HBsAg(RPHA法)阳性的99例进行HBV抗原抗体系统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此99例均有一项或一项以上HBV标志物阳性,男性59例,阳性率3.79%;女性40例,阳性率2.63%,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抗-HBs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在鸟鲁木齐铁路局辖区内食品从业人员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我们对乌铁局二工地区及西站等3629名餐饮服务行业人员进行HBsAg阳性率的调查。结果调查的3629人中HBsAg阳性检出率1.08%。不同性别、国营与个体餐饮人员阳性检出率不存在差别。结论乌铁局辖区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低于九十年代同期人群检出率,呈下降的趋势,可能是在岗人员自我保健和食品卫生意识加强、积极采取预防传染病措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乙肝患者前S1蛋白、HBV DNA检测结果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前S1蛋白、HBV DNA检测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前S1蛋白,采用PCR法检测ItBV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前S1蛋白对HBsAg、HBeAg、HBeAb和HBeAb阳性的检出率分别是24.1%,29.4%,14.4%和20.6%,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是56.7%,100%,12.4%和48.5%;HBsAg/HBeAg/HBeAb均阳性的高复制组中,前S1蛋白阳性占29.4%,HBV DNA阳性占100%;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低复制组中,前S1蛋白阳性占19.2%,HBV DNA阳性占16.4%;HBsAb/HBeAb/HBcAb均阳性的康复组中,前S1蛋白和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HBV DNA与乙型肝炎的复制状态极为密切,乙型肝炎患者前S1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检出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欲婚人员的传染病、遗传病的患病情况,促进优生优育。方法 对8462名欲婚人员进行HBAg、GPT、梅毒初筛、淋球菌涂片、G6PD、HB电泳等项目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462名欲婚人员中共检出指定传染病和遗传病1903名,占受检人数的22.49%,其中男性1021人,女性882人。结论 应加强宣传,使婚前检查变成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2.
HBsAg阳性患者手术期间HBV-DNA的变化及其传染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患者经外科手术干预前后HBV—DNA的变化及其院内传染性的分析。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58例HBsAg阳性手术患者术前血清HBV-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阳性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7天血清及术后胃引流液、腹腔引流液及医务人员接触HBsAg阳性手术患者后手指采样的HBV—DNA。结果58例HBsAg阳性手术患者中27例检测到HBV—DNA,阳性率为46.1%,经外科手术干预后第3、7天,血清HBV—DNA拷贝数比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引流液HBV—DNA的阳性率为31.0%,腹腔引流液为48.3%;医务人员手指采样HBV-DNA的阳性率为8.6%,其中医生6.7%,护士8.2%,护工12.0%。结论HBsAg阳性手术患者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活动,外科手术的干预可引起病毒复制增强,临床应重视HBV-DNA的监测,进行必要的抗病毒治疗;手术干预可使其传染性和传播途径增加,医务人员应重视防护和消毒,避免乙型肝炎病毒的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3.
肝癌高发区594例HBsAg阳性者3年随访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同安地区HBsAg阳性3年后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的分布,HBV、HCV和HEV的感染情况及相互关系,AFP的阳性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94人的HBV、HCV和HEV感染标志及AFP。结果:HBsAg阳性率降为86.36%,但阳性具有较强的传染性,HBV、HCV和HEV的感染分别占人群的99.16%、0.84%和10.77%,AFP的阳性率为2188.5/10万。结论:HBV是AFP的危险因素,HCV和HEV的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晶  冯影  刘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91-3592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小儿乙肝Pre—S1及其他HBV标志物对乙肝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500例小儿乙肝感染者血清中HBsAg、HBeAg、HbcAb、HBcAb和Pre—S1Ag。结果:①1500例小儿乙肝患者中HBsAg、HBeAg、HBcAb阳性650例,Pre—S1Ag阳性568例,阳性率87.38%;HBsAg、HBeAb、HBcAb阳性765例,Pre—S1Ag阳性324例,阳性率42.35%;HBsAg、HBcAb阳性35例,Pre—SIAg阳性11例,阳性率31.43%;HBsAg、HBeAg阳性30例,Pre—S1Ag阳性9例,阳性率30.00%;仅HBsAg阳性20例,Pre—S1Ag阳性0例。②1500份标本中,Pre—SIAg阳性者912份,较HBeAg阳性者(680份)为多。结论:Pre—S1Ag可做为判断小儿急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及活跃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判断乙肝病情活动性和传染性;Pre—S1Ag与HBeAg联合检测比单纯一项测定可发现更多的有传染性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舟山市近洋船员HBsAg携带者的感染状况,掌握其本底资料,制定相应的乙肝防治对策。方法:对437例HBsAg阳性的舟山籍近洋船员的血清采用乙肝二对半、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相关性检测。结果:共出现7种不同的组合模式,最常见的为1、2、3号模式。其中1号大三阳为强传染性模式,占总模式的24.94%(109/437);与HBV DNA阳性吻合率为97.24%(106/109),肝功能异常吻合率为62.38%(68/109)。而3号小三阳模式为HBV的主要感染模式,占总模式的61.10%(267/437);其与HBV DNA阳性及肝功能异常检出吻合率分别为41.20%(110/267)和23.97%(64/267)。结论:结果表明,近洋船员中1号模式传染性间接指标与传染性直接指标呈高度吻合,与肝功能关系伴随密切;而3号模式HBV DNA阳性率与肝功能异常率虽明显低于1号模式的检出率,但由于HBV突变株的存在,其HBV复制并非完全终止。此外2、4、6号模式携带者,同样是传播HBV的潜在危险传染源。因此,近洋船员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携带者,最好增加HBV DNA载量相关性检测,以观察血清HBV DNA动态变化及提供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同时建议海事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近洋船员现有传染病的监测项目及对HBV感染者的重点管理,是降低HBV感染率和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或低值弱阳性/抗-HBe阳性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常规ELISA法检测血HBV标志物。筛选出173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抗-HBc阳性)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入选标本作HBsAg和HBVDNA定量分析。结果(1)66例(38.2%)血清HBsAg呈低值弱阳性,其中浓度在0.5ng/ml以下者40例(23.1%)、0.5ng/ml-2.0ng/ml者22例(12.8%)。(2)在66例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6例(24.2%);107例HBs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3例(12.1%)。HBVDNA定量值均在10^2copies/ml-10^4copies/ml之间。结论用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而可能存在低水平复制的病毒感染,临床需发展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徐依峰  张晴  廉靖贤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54-1855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体检人员HBsAg携带情况,结合丙氨酸转氨酶(ALT)及HBeAg分析,探讨HBV感染者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对其中部分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结果2006-2008年92349名体检人员,HBsAg携带率为3.47%,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046,P〈0.05);其中1452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的人员ALT异常率为31.79%,与HBeAg阴性人员的ALT异常率14.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1.37,P〈0.01)。结论要加强宣传乙型肝炎相关防护知识,对HBsAg阳性者应做乙肝标志物并结合肝功能(ALT)来判断其病情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8.
1474例健康人群HB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成都市城区在岗职工中HBV感染状况,笔者对1474例健康者进行了血清HBV流行病学调查。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发现HBV感染率36.91%,男性41.67%,女性33.14%。两性别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HBsAg携带率6.17%,男性9.46%,女性3.76%,两性虽间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5)。HBsAb阳性人数占感染人数的81.44%,这与成人自然免疫及接种乙肝疫苗有关。HBV感染及HBsAg携带率男性高于女性,提示可能与性染色体及性激素有关。此外,结果还显示有8种感染模式。  相似文献   

19.
石玉风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316-2317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孕产妇于产前(宫内)、产时(产道内)和产后(母乳喂养)等途径将HBV传播给胎儿、新生儿和婴儿,并引起相应感染的过程,以便积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来降低母婴间HBV传播的概率。方法对131例HBV感染产妇,留取其新生儿脐血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以HBsAg和(或)HBeAg和(或)抗-HBe阳性为HBV感染诊断标准。结果131例新生儿脐血中71例被感染HBV,感染率为54.2%。尤其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高(26.9%21/78),被感染率高达(67.9%53/78)。HBsAg阳性,抗-HBc双阳性母亲其新生儿脐血无1例感染。结论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开展孕产期HBV检测及母婴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3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 D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22例腮腺组织中HBsAg阳性10例,阳性率为45.5%;HBcAg阳性9例,阳性率为40.9%。其中HBsAg和HBcAg同时阳性7例,占31.8%。12例免疫组化阳性患者检出HBV DNA7例,阳性率为58.3%。故腮腺组织对HBV有较强的亲和力,唾液中HBV的出现可能源于受染的唾液腺组织,含HBV的唾液是乙型肝炎生活接触性传播的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