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在1995年至1998年11月间,在耶鲁的纽黑文医院25%红细胞输血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保存前或床边去除白细胞(选择性的去除白细胞,SLR)。在1995年1月至1999年7月,30%血小板输血是床边过滤去除白细胞。为了减少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在1998年11月至1999年12月红细胞输血及1999年7月至2000年1月血小板输血全部改为保存前去除白细胞(UPL)。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  相似文献   

2.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0月~2003年10月325名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主要出现在多次输血、多次妊娠等患者中。单纯白细胞比全血、血浆、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输血时的FNHTRs的发生率高(P<0.01)。结论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可有效降低FNHTRs的发生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各类成分血液输血反应发生频率和输血反应类型的调查分析,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对某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各种成分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139 852单位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143次,总输血反应率为0.10%,输注全血反应率最高为0.99%,红细胞悬液0.14%,冰冻血浆0.07%,血小板0.05%,滤白红细胞0.01%,自体输血无输血反应。输血单位为1,2,3,4和≥5单位的构成比分别为0.03%、0.06%、0.31%、0.41%和1.12%。血液内科、其他科室与外科患者反应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2.94%,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2.16%。结论自体输血和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输注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性用药可减少轻度的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 输血前去除血小板血浆层可有效预防细胞因子引起的急性输血反应。保存前去白细胞血小板中由于去除了白细胞以及细胞因子未积聚在成分中,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更好。本研究评估了去血浆以及两种保存前去白细胞预防急性血小板输血反应方法的效果。研究设计和方法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恶性血液病的成人,随机输注以下3种血小板之一:去除血浆层加入血小板保存液的血小板;全血制备的保存前用滤器去除白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阐述不同成分用血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对各类成分用血输血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各成分用血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3 850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反应65例,总输血反应率为1.69%,悬浮红细胞1.25%,冰冻血浆3.75%,血小板2.50%,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90%,滤白细胞冰冻血浆1.80%,冷沉淀2.50%。血小板与冷沉淀血液制品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血液制品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次数为1、2、3和大于或等于4次输血反应构成比分别为1.45%、1.61%、2.00%和3.80%,由输血次数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占输血反应的53.85%,妊娠史占输血反应的30.77%。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4.8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2.60%。结论过滤白细胞血液制品输注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用过滤白细胞血液制品,以减少输血反应。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背景和目的:为了查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与输注血小板相关的低血压反应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对3个月间发生的血小板输血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这期间的16例患者发生了18次输血反应,其中16次为低血压反应,而且是发生在14例通过阴离子床边去除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身上。这14例患者均在输血前接受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结论:初步发现提示,对于接受了ACE抑制剂的患者,低血压反应是一种与使用阴离子去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相关的新的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7.
离心法制备少白细胞血小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密闭4联输血袋系统(PVC),用2次离心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解聚后,再行第3次离心以去除PC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探讨了第3次离心速度对其效果的影响。经第3次450×g离心观察65例,其白细胞残留量为0.07×10~8/L;血小板回收率为全血的52.5%,平均(5.3±1.6)×10~(10)/袋。通过18袋PC对照研究证实,第3次离心对保存期间血小板质量与体外功能无影响。少白细胞PC保存3天、5天的pH值显著高于普通PC,分别为7.2±0.1,6.6±0.4;7.1±0.2,6.3±0.6(P<0.001)。血小板保存5天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显著低于普通PC(P<0.05)。经临床46例对照验证,其发热性输血反应显著下降(P<0.05),具有与普通PC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去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治疗中常伴有不良反应,尤其是输入含白细胞的血液常引发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等,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输血疗效,主要原因是由于反复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同种免疫反应,或输注含有白细胞及白细胞分解的细胞因子的库存血液所致.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和普及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旨在减少和降低含有白细胞血液引发同种免疫和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为较客观地评估去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对1999年以来石家庄地区部分医院使用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前后一段时期,引发的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输血反应,本站1997年开始推广去除白细胞成分血,并得到卫生局领导和临床医生的大力支持,1999年去除白细胞成分血占全年用血量的12%。为了更好地开展该项目,笔应用两种方法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并对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在某些受血者群,受血者暴露于同种供者白细胞引起输血并发症,是否常规使用减少白细胞仍存在很大的争议。设计与方法 在一家综合医院,进行了随机对照常规使用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研究。确定为具有必须使用少白细胞血液的医疗指征的病人(11%)未列入本研究。对所有其他需要输血的病人随机对照分组,输未除去白细胞和除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或保存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每例患者的分析限制在第一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心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我们自1997年1月~1999年7月对20例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人试用三联疗法(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MNS血型系统卫星抗原MiⅢ相关抗体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1 病例简介 患者1,女,64岁。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曾于1998年9月住院进步诱导缓解治疗,且输注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1999年2月5日又住院予以强化巩固治疗,在第4次输血时,行常规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疑有  相似文献   

13.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主要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血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去除白细胞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重要措施[1].笔者对15例有FNHTR史的病人再次输血时使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进行输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种预防输血反应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输血也可引起许多输血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我院自2004年7月~2005年1月采用输血前给予药物与白细胞过滤等3种方法预防输血反应,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输血患者425例,其中266例采用了预防输血反应的措施,女性152例,男性114例。年龄16~89岁。科室分布为,普外64例,脑外20例,矫外30例,消化55例,血液69例,肾内28例。根据医嘱将266例输血患者分为3组:第1组82例、第2组76例和第3组108例。1.2材料所有血液由本市血液中心提供,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器(南京双威生物…  相似文献   

15.
杨慧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3):202-202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主要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血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去除白细胞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重要措施。笔者对15例有FNHTR史的病人再次输血时使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进行输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需行输血的6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而观察组给予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分析两种红细胞悬液的常规指标;输液患者总体、不同保存期(7、14、21d)、不同输血次数的FNHTR发生率情况。结果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外,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影响,且不同的保存天数对两者的常规指标没有影响;观察组总体及1次输血(P<0.01),2~3次和3次以上输血(P<0.05)的FNHT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尤其在预防因多次输血而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是同种输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认为白细胞与FNHTR的发生机理有关,有人建议输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可以减少FNHTR的发生。这些反应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对它的治疗、评估及血液损耗都是很大的一笔费用。在过去7年里,Johns Hopkins医院去除白细胞红细胞输血比例逐年增多,并接近100%。在这里回顾性地分析了在不同去除白细胞比例中,红细胞输血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表明,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的输注会产生白细胞抗体,从而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产生的HLA同种免疫抗体而导致的非溶血性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高达15%~38%[1],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某些嗜白细胞相关的病毒感染[2]。因此,血液及其成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安全和临床具有重要作用,而血小板中确有残余的白细胞。为此,笔者对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35例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及其预防、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有效处理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输注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处理情况。结果 26873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反应的235例,总的反应发生率为0.87%,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7.02%。不同的血液成分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的输血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23.4%、26.8%和49.8%。其中首次输血发生反应31例,2次或2次以上输血发生反应204例。结论输血反应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和过敏性输血反应为主,明确输血反应的种类并对症治疗,是处理输血反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引起48例非传染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以便尽早采取措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对机体损害。方法对2010年7月~2010年12月平顶山地区各临床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 924名患者,发生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48例输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引起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原因。结果 48例非传染性输血反应中,男、女非感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有输血史/妊娠史者非感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史者(P<0.05)。3种血液成分发生输血反应的比率不尽相同,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以过敏反应最多。ABO亚型受血者在输血治疗时的非同型输血也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之一。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比率有所增加。结论输血治疗时,及时运用非传染性输血反应三步诊断法,查找引起输血反应的原因,严格掌握输血指证,选择ABO亚型配血相合性输血、HLA、HPA相合血小板输注,是减少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