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7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应对策略,为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河北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84起,发病4572人,死亡35人;传染病疫情占80.98%,食物中毒9.78%,环境因素事件占6.52%,其他占2.72%;农村占55.43%,城市占44.57%。结论2007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水平下降,事件以传染病为主,事件发生呈现季节性高峰,学校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天津市2008-2012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特征,提升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网络直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全市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4起,发病9 396例,死亡22例,波及人口数207.84万人。事件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全部事件的85.27%和8.93%。学校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场所。结论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是预防控制的重点;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2004~2012年福建省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4~2012年食物中毒事件的特征。方法对福建省2004~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福建省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04~2012年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21起,其中达级事件77起,苗头事件44起。波及33 426人,罹患3 015人,死亡47人。食物中毒的发生主要发生在9月份(28.09%);共9市53县(区、市)报告了食物中毒事件,占福建省县(区、市)的60.92%。动植物性因素是食物中毒事件最主要致病因素(32.23%),也是最主要致死因素(76.60%)。毒蘑菇导致的食物中毒是动植物性因素最主要致死因素(58.33%),同时也是所有食物中毒事件的最主要死因(43.75%)。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食物中毒是微生物因素最主要病因(45.94%)。结论福建省2004~2012年食物中毒事件9月为高发季节征;毒蘑菇导致的食物中毒是动植物性因素最主要致死因素,同时也是所有食物中毒事件的最主要死因。微生物引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最主要的病原病因是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肃省2010--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空分布特征。为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2010--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甘肃省2010--2012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3起。发病6721人,死亡21人;报告事件高峰出现在4~6月份和10~12月份。全年2月份和8月份报告事件数最少;全省事件发生地居前三位的是兰州市、定西市和天水市;事件发生场所主要是学校,占事件总报告起数的97.72%。其中以小学和幼托机构最多,分别占学校事件总数的47.08%和38.91%。结论针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和场所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控。是减少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保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共发生4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850人发病,25例死亡。19起为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为食物中毒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集中发生在每年的3—8月份,且大多发生在学校,占46.15%。结论保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农民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6.
李慧  杨海霞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7):1024-1027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68起,中毒病例2 143例,死亡47例,病死率为2.19%;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其中9月中毒例数最多(720例).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28起,有毒植物性13起,化学性22起;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依次为农药/鼠药(25例)、毒蘑菇(7例)、肉毒梭菌(4例)、亚硝酸盐(3例)和其他(8例).结论 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农药/鼠药中毒和蘑菇中毒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04-2007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2004-2007年发生在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289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71.53%,城乡分布分别为51.56%和48.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小学,事件种类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在传染病事件中,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结论 学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点区域,尤其是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以此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綦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信息,分析綦江县2004-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綦江县2004-2008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起,发病(累及)754人,死亡2人。其中以传染病疫情最多,共报告16起,占了61.54%;其次为其他事件(均为狂犬伤人事件)6起(23.08%);食物中毒4起(15.38%)。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12起(占46.15%),酒楼(家庭)宴席6起(23.08%)。学校发生的事件又以传染病占最多11起,占学校事件的91.67%,酒楼(家庭)宴席以食物中毒为主(4起),占酒楼(家庭)宴席发生事件的66.67%。结论綦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以学校传染病疫情和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2012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为有关部门制定食物中毒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黑龙江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2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58起,中毒2 084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0.43%。事件类别以"一般"事件居多(占50.00%);多发于6-10月和哈尔滨市辖区;查明的致病因素以植物类为主,无动物类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结论黑龙江省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较多的是植物类和微生物类食物中毒,植物类食物中毒重点防控场所为建筑工地食堂;应加强基层人员和设备投入,减少不明原因食物中毒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淮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淮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结果:2004年~2010年本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35起,发病/中毒998例,死亡38例。其中法定报告传染病18起,非法定报告传染病8起,食物中毒事件6起,其他事件共3起。地区分布前三位为淮阴区、涟水县和楚州区;时间分布中,传染病相关事件主要集中在4~5月,食物中毒事主要发生在9~10月;发生地点半数以上在学校或幼托机构,并以乡镇小学为主。结论: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相关事件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和其他中毒,应重点加强对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台山市共发生食物中毒11起,中毒152人,死亡2人,病死率1.32%。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4.54%(6/11);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共发生8起,占总起数的72.72%;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72.73%(8/11)。结论该市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高发区,以细菌性中毒为主,今后应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是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钟启丽  叶广灵 《职业与健康》2013,(23):3122-3123
目的通过分析韶关市近20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993—2012年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126起,中毒1862人,死亡15人;年均发病率为29.84/10万;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自2002年起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后10年明显高于前10年;第2、3季度为中毒高发季节;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中毒原因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多,占中毒总起数的36.51%。结论该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预防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杨晓华  朱鑫 《预防医学论坛》2011,(5):440-442,444
[目的]了解洛阳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及经济损失评估情况,为完善突发事件经济损失评估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对2004~2009年洛阳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9年,洛阳市共报告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起,夏秋季(8~9月)多发,占36.36%,以细菌性食物中毒(8起,占72.73%)多见。在11起事件中,有5起进行了经济损失评价,仅占所有事件的45.45%;5起事件直接经济损失填报完整性为20.00%,逻辑符合率为60.00%,间接经济损失填报完整性为100.00%。这5起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 250~38 000元,间接经济损失为2 000~30 000元。地域间、同类事件间经济损失评价存在不平衡,标准不统一。[结论]应重视突发事件经济损失评估工作,逐步开展评估体系和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分析报告信息基本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 174例,无死亡,波及人数877 3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是高发季节,12月为一个高峰。结论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生,学校是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基本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177例,无死亡,波及8779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和11-12月是高发季节。结论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昆山市近年来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昆山市食物中毒报告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同期食物中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昆山市近3年来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发病率为7.93/10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在第3、4季度,其中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占总数的51.52%,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结论昆山市食物中毒形势较严峻,尤其不明原因及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比例过高。建议通过强化集体用餐单位针对性监督管理措施,提高检测能力,完善食物中毒预警机制,加强对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监测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描述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率、三间分布、报告时效性,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该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0起,罹患率10.106‰,死亡率0.053‰。事件分类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60.00%和27.50%。突发事件好发于4月及7—9月,事件主要发生地为学校,占40.00%。在监测质量方面,从不同县区报告时效性看,各县区报告工作存在不均衡性,从事件类型看,食物中毒报告较及时,丙类传染病报告不及时。结论突发事件成为福州市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落后地区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及时性,大力开展群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建立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合作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加强对学校卫生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马立新  杨红茹  王振明  王跃进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83-2484,2494
[目的]探讨河北省近50年食物中毒的流行趋势.[方法]对1954~2003年河北省食物中毒年报表和个案资料进行中毒案例起数、中毒人数、中毒原因、中毒场所、地区及中毒食品的描述性分析.[结果]1954~2003年全省食物中毒报告案例及食物中毒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发生地点是家庭散居户、个体摊贩;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食品;中毒的原因主要是食品微生物污染,其次是化学性中毒;农村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地点.[结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张冠峰  林海  曹瞬珊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89-2291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5年食物中毒流行特点,为防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中山市2004--2008年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2004--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1532人。该市食物中毒发生以5--10月发生的中毒事件最多,占总发生数的76.8%。中毒发生行业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最多,共有21起,占中毒起数的30.5%;变形杆菌次之,有12起,占中毒总数的17.5%。结论近年来,中山市每年均有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行业性等特点,集体饮食行业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以夏秋季发病最高。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