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姜立民  朱震忠  郑曼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42-1944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更好地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截至到2010年7月深圳市南山区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职业卫生监督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结果辖区危害企业数居前3位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接害人数居前3位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毒物级别以Ⅱ和Ⅰ级为主。高毒物品企业数和接触高毒物品人数居前3位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结论将主要行业、接害人数、高毒物品等作为综合考察的依据进行分级分类,职业病的防制应紧抓危害严重的重点行业和地区,加强监督、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8年职业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8年龙岗区职业病报告卡和事故调查资料。结果16年间该区共发生职业病94宗,确诊职业病人数430例,死亡10例,病死率2.33%,职业中毒的行业系统分布主要以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为主,分别占26.60%、13.83%和12.77%;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及物理因素以有机溶剂为主,共发生58起,占总中毒宗数的61.71%,发病人数246人,占职业病总例数的57.21%;而有机溶剂中又以三氯乙烯的危害最为严重,共发生23起,中毒27例,死亡7例,占死亡人数70%。结论深圳龙岗区职业中毒危害严重,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和重点毒物有明显的集中趋势,不同行业的职业中毒呈现不同的特点,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陶春芳 《职业与健康》2013,29(2):155-157
目的 及时掌握和分析近10 a上海市虹口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和发展动态,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辖区内职业病报告卡进行核对、汇总,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2001-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共发生职业病61例,其中,男性53例,占86.89%;女性8例,占13.11%.职业病发病种类相对集中,其中尘肺28例,职业性皮肤病17例,职业中毒10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5.9%、27.9%和16.4%.平均发病年龄48.15岁(18 ~78岁);发病最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次是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论 尘肺和职业性皮肤病是2001-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主要职业病,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对尘肺病和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治是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上海市金山区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上海市职业卫生管理信息系统2000-2012年金山区职业病报告网络直报资料,结合社区核实调查。结果2000-2012年,金山区共报告职业病6类18种343例,其中职业性眼病占61.22%,职业中毒占16.62%,职业性皮肤病占13.12%,尘肺占8.1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占0.58%,其他职业病占0.29%;病例分布在40个行业中,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居前2位,分别占29.15%、9.62%;职业中毒病例57例,其中急性职业中毒占36.84%,慢性职业中毒占63.16%。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种类多,砷化氢居首位(33.33%);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居首位的是正己烷(77.78%)。结论金山区职业病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化学危害因素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化学性眼部灼伤、化学性皮肤灼伤、正己烷中毒、矽肺、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是主要的职业病,该区职业病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职业病危害事故,为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提供对策依据。方法对6年间职业病危害事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其中行业系统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大类划分归类;结果62宗职业病危害事故中,有机溶剂导致事故26宗,占41.94%;金属制品业发生事故14宗,占22.58%。127例职业病病人中,有机溶剂导致职业病65例,占51.1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生职业病39例,占30.71%;结论有机溶剂是该区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是我区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市的职业病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职业病520例,其中以尘肺(138例)、职业中毒(234例)、职业性皮肤病(67例)为主;尘肺病以矽肺为主(83.33%),主要发生在建筑业;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危害为主(82.05%),其中以正已烷、苯中毒高发为特点,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论 该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主要以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为主,中小型私营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黄海英  李晓文  骆加杰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24-2725
目的分析深圳市坪山新区2002—2011年职业病发病规律,为预防职业病发生提供制定对策的依据。方法对10年间职业病发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生48例职业病患者,其中粉尘、有机溶剂、铅导致职业病居前3位,占全部职业病例数的91.67%,自2008至今接铅工人中无发病病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生职业病例22例,占所有职业病患者的45.83%,居行业之首。结论粉尘、有机溶剂是造成该区职业病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该区发生职业病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十一五”期间益阳市职业病发病状况,为“十二五”期间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支持。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新发职业病的发病特征、行业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十一五”期间,益阳市共发生职业病新病例403例,其中尘肺364例,急性中毒2例,慢性中毒34例,其他职业病3例。其中尘肺占总数90.32%,慢性职业中毒占8.44%,急性职业中毒占0.49%,物理因素等其他职业病占0.74%;至2010年,尘肺累计报告2731例,现患尘肺2130例。结论尘肺是该市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加强对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袁青  陈金茹  吴喻 《职业与健康》2014,(13):1745-1747
目的了解深圳市松岗街道2003-2012年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松岗街道2003-2012年确诊职业病的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10年共发生职业病74例,各年检出率呈波动状态;其中以粉尘、有机溶剂中的苯和噪声所致职业病为主,这3种有害因素所致职业病共57例,占职业病总数的77.03%;职业病主要发生在机械五金、塑胶玩具、建筑石矿以及工艺行业,这些行业共占81.08%。结论松岗的职业病危害趋向于以早期慢性职业病危害为主,急性发病及较严重的职业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职业病危害依然存在,政府部门还需继续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辖区内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人群造成的危害。[方法]收集2000~2004年辖区内发生职业中毒的情况,通过统计分析,了解本辖区内主要危害因素,针对该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结果]辖区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主要是以三氯乙烯为主的有机溶剂中毒,所占比例为66.67%,其中毒率从2001年为最高(26.7×10-4),平均为8.11×10-4。其中电子制造业和塑料制品制造业,分别占全部中毒事故的41.67%、25.00%。[结论]近几年加强对重点行业有机溶剂的专项整治,采取全自动、全封闭自动化设备,用无毒或低毒的有机溶剂作为高毒物的替代品,并对工艺进行改革,减少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清香  张献兴  刘松 《职业与健康》2014,(13):1748-1750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了解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因素,掌握其发病特点和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该区职业病诊断和调查处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诊断各类职业病和职业中毒48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年龄34.29岁;尘肺17例,占病例总数35.42%,有机溶剂职业中毒17例,占病例总数35.42%;噪声聋6例,占病例总数12.50%。主要集中在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行业。结论混合性粉尘、噪声、正己烷、三氯乙烯和苯为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企业为该区职业病高风险行业。  相似文献   

12.
徐昇  刘勇  罗丽 《职业与健康》2014,(16):2308-2310
目的了解德阳市近5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德阳市职业病报告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德阳市职业病新病例有3大类9种,尘肺病占总数的66.2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占26.74%,职业性化学中毒占6.98%,其中尘肺病最多,且发病工龄较短;病例分布在12个行业,其中机械、煤炭行业病例数位居前2位,分别占37.79%和23.84%。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中,占52.32%。结论近3年德阳市新诊断报告职业病病例数急剧增多,防治职业病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杨春  温妍  陈庆良 《职业与健康》2014,(14):1901-1903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职业病发病特点,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①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37例,其中男性36例(97.3%)。②以青壮年为主,〈45岁病人占75.7%。③诊断病种包括尘肺、噪声聋和苯中毒;其中尘肺占78.4%(29例),噪声聋占13.5%(5例);苯中毒占8.1%(3例)。④平均发病工龄为(17.2±5.6)a,其中噪声聋为(17.2±5.6)a,苯中毒为(3.3±1.1)a,尘肺为(9.8±4.2)a;工龄〈10 a的占54.1%。⑤行业分布以船舶修造、石油加工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4.6%(35/37)。⑥企业性质与规模:私营(27例,73.0%),中小型企业(28人,75.7%)发病为多。⑦多数企业3年新发尘肺病超过2人,个别企业一年内新发4例尘肺。结论黄埔区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预防尘肺病、噪声聋和苯中毒是工作重点,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谢伟群  康美香  熊俊 《职业与健康》2013,(23):3057-3061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2006--2012年东莞市网络直报职业病诊断病例共272例。职业中毒发病病例整体呈上升态势,职业病中毒发病趋向于群体性,以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64.34%);②职业性急性中毒病种主要是含卤代烃为主的有机溶剂中毒(59.79%);职业性慢性中毒病种主要是苯中毒(49.14%)和正己烷中毒(39.42%);③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中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区别;④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以青壮年发病为主(〈45岁);⑤职业性急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5a,职业性慢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10a;⑥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病例多分布于经济条件发达的南部镇区,并依次向中北部镇区递减;⑦行业以轻工业多见;⑧经济类型以非公有制私营经济为主;⑨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结论东莞市职业性中毒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从传统的单一病种向多元化病种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职业性中毒病例,如卤代烃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应建立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2004-2008年莱芜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燕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30-1031
目的了解莱芜市近年来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莱芜市持有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和未出具诊断证明书但由具有诊断资格的医生已集体诊断为职业病的住院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所报告病例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职业中毒及尘肺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1.42%、21.54%、13.15%。病例分布在27个行业,煤炭、冶金行业病例数居前2位,分别占61.5%、17.4%;工人、农民占病例数的71.6%、25.3%;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4:1;50岁及以下年龄人数占63.5%。结论近年来,莱芜市新诊断报告病例数增多,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职业中毒及尘肺是主要职业病,尘肺发病趋势比较平稳,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和职业中毒呈上升态势,职业病发生在每个地区和多个行业,呈现发病年龄轻、接触工龄短的趋势,已成为今后该市职业病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陈献文  冯鸿义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42-2044
目的了解江阴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其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该市2011年度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年度报表,统计分析辖区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等的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状况。结果辖区内年度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用人单位有101家,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17 909人进行健康检查,占职工总数的40.59%;在接触的5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化学毒物类占51.72%,检出疑似职业病7人,检出率为0.04%;其大多分布于中外合资经营的中等规模金属制品行业,属物理因素(噪声)类所致疾病。发现职业禁忌证82人,检出率0.46%;其大多分布于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般制造业、规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化学毒物类及物理因素类所致疾病。结论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工作刻不容缓,广泛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能早期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宜昌市2003—2012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宜昌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7大类25种1042例,其中尘肺病和职业中毒分别占91.75%和4.32%,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分别占43.57%和48.85%。长阳县、夷陵区、远安县、宜都市发病率分别占22.46%、20.36%、15.74%和14.20%,中小企业占65.55%。结论宜昌市2003至2012年职业病发病呈小幅上升趋势,呈现发病接触工龄短的趋势。尘肺、苯和磷等化学物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噪声聋是宜昌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国有经济企业和私营企业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18.
芦玲  张龙连 《职业与健康》2013,(22):2944-2946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2006--2012年职业病发病特点,为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北京市职业病网上直报信息系统”,对2006--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和农药中毒报告卡用Excel导出后,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尘肺病全部病例数为163例,其中新发病例97例,占59.51%;晋级病例为10例,占6.13%;死亡病例为11例,占6.75%;疑似尘肺病47例,占28.83%。职业病全部报告病例为75例,其中确诊病例34例,占全部病例的45.33%;疑似职业病41例,占全部病例的54.67%。农药中毒总病例数为223例,生产性中毒仅有1例,占总病例数的0.45%;其余222例均为非生产性中毒,占99.55%。其中自服农药为216例,占97.30%;误服6例,占2.70%。结论尘肺病和噪声聋的发病率较高,是今后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对大量疑似病例应探讨建立有效的确诊手段,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农药的管理以及心理疏导,减少自服农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