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某部新兵对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认知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军队健康教育及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3年某部481名新兵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该部新兵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6.07%,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对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认同率不高,文化程度对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有影响.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新兵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深度和力度,开展综合性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性教育、反歧视教育,以提高新兵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郭宏霞  李浴峰  曹春霞  单学娴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93-1695,1705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武警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探讨武警部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警某部1500名新兵,采取专家专题巡讲、网页与传播材料制作、规范培训骨干等方式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相关态度、行为持有率。结果干预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态度及行为持有率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战士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依次是讲座、录像、手册、活动或游戏、集体讨论、展板、折页。最佳受教育时间依次为平时加强、新兵入伍。69.2%的战士认为健康教育效果很好。结论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能积极促进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和态度、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部秋季入伍新兵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自身行为的认知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军队健康教育及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某部秋季入伍的118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影响艾滋病知识的因素及相关态度进行分析。结果该部新兵对13项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5.0%,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如仅有38.1%的新兵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不同人口学特征新兵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有一定差别,其中初中文化水平新兵知晓率明显低于高中和大学文化水平新兵(P0.05)。结论某部入伍新兵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部队应进一步开展综合性的艾滋病防治措施,加强对新兵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力度和针对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促使其自觉远离HIV/AIDS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4.
军队基层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军队基层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及官兵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的指导部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军队各军区、各军兵种抽取56个基层部队的4263名官兵,用自行设计的“全军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对其所在单位的健康教育实施及个人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80.49%、69.30%、69.99%、54.36%和22.80%的人依次接受了2小时以上新兵健康教育课、2小时以上的继续健康教育课、住院病员健康教育、2小时以上的军校健康教育课和专题健康教育课;官兵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76.70%,健康态度正确持有率为90.35%;健康行为持有率为60.57%;兵龄、职别、兵源地和学历是影响部队官兵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因素。结论军队基层健康教育在健康知识的传播方面成效显著,专题健康教育、康复健康教育、继续健康教育时间保证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服务行业业主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时艾滋病防治的态度,为政府制订艾滋病预防控制政策及相关单位确定艾滋病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县城的宾馆饭店、美容美发厅、歌舞娱乐厅和桑拿按摩浴室等娱乐服务行业业主,以无记名方式,就艾滋病传播、防治等基本知识,及对史滋病及其防治的态度、行为等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1.43%,传播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0.66%,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79%,有利于艾滋病防控的态度持有率和行为持有率均较低。结论现阶段服务行业业主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对服务行业业主的艾滋病防控的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某部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某部新兵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做好部队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2011年某部1095名新兵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部新兵对艾滋病比较关注,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总体上较好,但对艾滋病防护知识的欠缺不容乐观;文化程度、入伍地等因...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私营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8家私营企业中的流动人口开展自主学习和科普讲座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共调查流动人口815人,干预后共调查728人。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点晓率大部分在75%以上,除“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播”以外,各知识点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调查对象对“每次性行为后都用药水冲洗生殖器不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46.3%)。干预后,调查对象正确态度持有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应该被隔离”(55.0%)和“同情和关心艾滋病患者”(61.1%)的比例仍较低。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题目全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0.9%上升为15.8%(x^2=117.84,P〈0.01),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3.2%上升为12.9%(x^2=50.67,P〈0.01),知识与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0上升为2.3%(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流动人口知识具有明显效果,但对态度转变的效果则较差,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应注重知识和态度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南充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对南充市6所中学共1 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南充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46.4%,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为书报、杂志(81.0%);对艾滋病流行趋势知晓率为36.1%,在危险性行为态度方面,男生的正确态度持有率为51.9%,女生的为67.6%.结论 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专业人士宣传艾滋病知识力度不够,在婚外性行为、多性伴等性行为观念方面男女生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评估培训后即时效果,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的245名学生在授课前后分别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艾滋病知识需求等。结果大学生健康教育授课前、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2.24%和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可即时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改善其对待艾滋病及感染者的态度。高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有助于艾滋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学校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情况,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探索提高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方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再进行终期效果评估调查。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1.7%上升到87.3%,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由67.1%上升到80.3%,对艾滋病宣传教育持有的正确态度率由92.6%上升到95.7%,艾滋病宣传教育愿意参与率由88.6%上升到89.7%,干预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是青少年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重要场所及主要途径,开展初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晋城市在校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9月对晋城市3所大中专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合计调查607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5.73%,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3.18%,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53.32%。15.16%的学生愿意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一起学习或工作,53.21%的学生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或他们的遗孤;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的占87.64%,是报刊、书刊的占71.83%,是网络的占57.17%;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的是电视占70.35%,是报刊、书刊的占58.65%,是网络的占50.58%;分别有39.54%、16.80%的学生对婚前、婚外性行为持同意或无所谓的态度;16人有过性行为,其中使用安全套的占56.25%。[结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劳教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劳教所内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评价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后的培训效果。方法对武汉市2个劳教所180名吸毒劳教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收集培训前后知识调查问卷,比较培训前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确知晓率、正确态度拥有率。结果接受调查的吸毒人员以无业者居多,大多数调查对象受教育水平低,离异比例较高。调查对象在培训干预前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差,对待艾滋病及高危行为的知晓率和正确态度率较低。经过健康教育培训干预后,调查的结果显示,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吸毒人员对接受健康教育的态度也发生明显改变。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正视态度依然没有较大改观,持恐惧态度的人群比例仍很高。结论该次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今后应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并且使培训的内容更系统、细致和具体化。还应大力开展行为干预工作,控制艾滋病经过吸毒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屯留县在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县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 238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0.16%,其中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61.45%,非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48.36%。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县级高中学生为60.25%,职业高中学生为52.65%,县级初中学生为64.55%(P<0.0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为51.38%。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互联网及电视占77.78%,书报杂志占59.45%,学校教育占50.96%,社会宣传占43.37%。[结论]屯留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认同率很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在婚前女青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10月,在枣庄市市中区妇保院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724名女青年进行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进行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724人,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3.82%、74.67%(P〈0.01),健康教育后母婴传播艾滋病知晓率由51.08%上升到92.98%;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健康教育后有所提高,但部分人仍然存在歧视。[结论]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部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在临沂市兰山区城区抽取初中、高中各i所,对i098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福建省厦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为制定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厦门市6市区的全部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06、2008和2010年对厦门市的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厦门市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平均知晓率由2006年的62.1%提高到2010年的83.0%,正确态度持有率从60.8%提高到78.7%,艾滋病相关政策信息总平均知晓率由41.4%提高到58.3%。2010年城市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政策知晓率均高于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政策知晓情况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71.6%),网络(56.4%)、报刊/杂志(46.8%)、广播(42.8%)、宣传材料/宣传栏(38.4%)。结论厦门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城乡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妇联干部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价短期健康教育培训的效果。[方法]2007年11月,对克拉玛依市69名妇联干部进行3h的艾滋病知识专题培训,并于培训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结果]调查69名妇联干部,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培训前为66.14%,培训后为90.51%(P0.01);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平均知晓率,培训前为90.15%,培训后为99.13%(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平均正确率,培训前为59.24%,培训后为72.83%(P0.01)。[结论]对妇联干部开展艾滋病知识短期培训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方法]在全县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乡镇分别按照东西南北中随机选择5个村,每个村随机抽查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3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逐个单独访谈调查。[结果]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只有60.07%,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的74.53%,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发生的比例达18.13%。[结论]外出务工人员在艾滋病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传媒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8年在济南铁路局抽取596名客运乘务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96人,68.46%希望获取艾滋病的预防知识,16.61%希望获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识,14.93%希望获取艾滋病表现症状及治疗知识;艾滋病预防信息59.23%从电视获得。认为应该允许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继续工作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83.39%,干预后为89.43%(P〈0.01);表示愿意与感染HIV或患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交往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71.14%,干预后为78.69%(P〈0.01)。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绝大部分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其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等7个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结论]对铁路乘务员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