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盐城市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人群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MSM人群开展的AIDS防治、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采用滚雪球等方法,选择盐城市506名MSM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06名MSM,AIDS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2.29%。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初中及以下者为83.78%,高中及以上者为95.81%(P〈0.05);接受过同伴教育者为97.24%,未接受过同伴教育者为88.58%(P〈0.05);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的为95.79%,未接受过的为86.80%(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较高者、曾接受过同伴教育者以及曾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发放者,其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r)尺值分别为4.11、2.90、2.57。结论盐城市MSM人群AIDS知识总的知晓率较高,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同伴教育、是否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发放是影响MSM人群AIDS知识知晓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连市在校大学生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在大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提供本底资料。方法2010年9~10月对大连海事大学、东jE财经学院两所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4822人,AIDS知识知晓率为84.04%,AIDS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在91.25%~93.03%之间,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在50.12%~90.83%之间,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知晓率比较无差异(P〉O.05);68.60%的学生认为应该同情关爱支持HIV感染者/AIDS病人;获得AIDS知识渠道中报刊电视占64.33%,网络占9.85%,朋友占8.01%,家长占7.24%;如果感染了性病,51.74%的学生愿意选择到公立医院就诊;77.60%的人愿意在性生活过程中使用安全套。295名有过性经历的学生中有21.83%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17名男男同性性行为经历者中17.65%的人在最近一次的同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结论大连市大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了解不够全面,而且大学生发生性行为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淡泊,缺乏预防AIDS性病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价值取向,为探索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本校1~3年级大学生1838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仅有3.0%的学生赞同同性恋行为,46.2%的人反对,其他持无所谓态度。女性赞成婚前性行为的占3.1%,低于男性的14.5%,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占65.3%,高于男性的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占6.7%,男生占4.0%,明显高于女生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从未用过或偶尔用安全套者占43.2%。结论当前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渐趋于开放,并存在一定比例的婚前性行为及不使用安全套的高危性行为。应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并大力提倡正确使用避孕套。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关联性行为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行为状况,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制订性教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浙江省2所综合性大学在校全日制1~4年级学生参加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2所大学学生有78.0%参加本调查,13.1%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19.51岁;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占29.2%;发生性行为的地点主要为旅馆饭店,其次为家里;平均性伴侣1.54个,10.4%学生自己或者性伴侣有过流产的经历;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分别有买卖性关系,同性或双性性行为;1.4%曾被诊断患过性病,曾经使用过安全套学生回答使用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怀孕,最后一次性行为有47.8%使用安全套。68.6%~71.1%有性行为的学生认为自己或性伴侣怀孕、自己通过性行为感染性病艾滋病“不可能、可能性非常低或可能性较低”。结论大学生预防性传播感染和HIV/AIDS意识低下,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套使用率低,使用安全套主要是为了防止怀孕而不是预防疾病;多性伴现象严重。同性性行为和卖淫嫖娼客观存在,大学生存在流产、性传播疾病和HIV感染的危险性.针对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峨山县2010~2012年女性性工作者(FSWs)艾滋病(AIDS)知识和相关危险行为情况,为在该地该人群中实施控制AIDS的措施堤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12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峨山县300名FSWs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2010~2012年,合计监测FSWs300人,平均年龄29.51±7.92岁;初中文化者占50.00%;在婚首占46.00%;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9.67%。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2010~2012年,分别为99.00%、100.00%、100.00%(P〉0.05)。调查300人,第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平均年龄为24.52±5.21岁,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占95.67%,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93.67%,每周接待客人数为7.00±2.00人。第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年龄、最近1次性关系安全套使用情况、最近1个月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频率、平均每周接待客人数3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检测300人,HIV阳性的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1例。结论峨山县女性性工作者HIV感染呈低流行水平态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玉溪市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追踪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105名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MSM105人,其中未婚54.3%、在婚36.2%、离异或丧偶9.5%;最近1次肛交用安全套比例66.7%,其中未婚达78.9%、在婚55.3%、离异或丧偶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M人群最近1次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用安全套比例32.4%,其中在婚47.4%、未婚26.3%、离异或丧偶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促进MSM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包括高文化程度(OR=0.616),在婚、离异或丧偶的婚姻状态(OR=0.161、0.488),高艾滋病知识知晓(OR=0.444),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OR=0.198),以及接受过同伴教育(OR=0.182)。结论玉溪市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偏低,影响因素较多。应进一步推广艾滋病咨询检测及同伴教育活动,注重完善MSM不同人群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同伴教育对男男性接触(MSM)人群艾滋病性病(AIDS/STD)知识态度的转变程度。方法 以活跃于武汉市同性恋活动场所的MSM为干预对象,通过社区志愿者开展以生活化同伴教育为核心的健康促进系列活动,并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AIDS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和绩效调查,用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目标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率、STD和高危性行为知晓率、安全套防病功能正确回答率全面提高,绝大多数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AIDS传播途径的内涵和高危性行为认知方面的核心指标均有显著改变,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消除了目标人群对感染AIDS的恐惧心理和对待HIV/AIDS患者的歧视心理。“如果感染AIDS/STD不知道怎么办”的人数明显减少,对“周围的朋友或同事感染AIDS”的态度也更为宽容,P〈O.001。结论 生活化同伴教育是值得推广的普及MSM人群AIDS相关知识,转变MSM人群对待HIV/A1DS态度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针对上海市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艾滋病(AIDS)高危性行为的有效干预模式。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市高校中以滚雪球的方法招募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MSM 304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AIDS相关知识和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健康教育等定向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日常干预措施,并于干预前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知晓率为98%,对照组知晓率为88.8%,干预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10.49,P=0.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是否有一夜情行为、若有一夜情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近6个月内在口交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最近一次发生同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使用安全套时是否会留意其保质期和最近一次发生异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学生MSM人群进行定向的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可以提高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降低其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了解甘孜州性病/艾滋病FSW哨点监测工作开展以来的成效,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2006年和2010年,对甘孜州各大娱乐场所FSW进行一对一匿名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并对2年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调查406人,2010年400人。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2006年为95.1%,2010年为99.1%(P〈0.01)。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2006年为83.7%,2010年为97.O%(P〈0.01);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2006年“有时使用”的占61.4%,“每次使用”的占36.8%,2010年“有时使用”的有11.1%,“每次使用”的占88.9%(P〈0.01)。最近1年HIV的检测情况,2006年为28.9%,2010年为3.3%(P〈0.01)。梅毒螺旋体阳性率,2006年为2.5%,2010年为6.5%(P〈0.01)。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者,2006年有66.3%,2010年有23.3%;接受过“同伴教育”者,2006年有67.2%,2010年有19.3%(P〈0.01)。结论甘孜州开展性病/艾滋病FSw哨点监测工作以来,FSW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HIV检测率降低、梅毒感染率升高、接受干预服务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九江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10名文化层次较高、较为热心的男男同性恋者作为种子,采用同伴驱动抽样方法找到目标人群,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伴及性行为、预防性服务等内容;同时采集调查对象5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0名MSM,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7.25%(389/400);HIV感染率为2.75%(11/400);86.25%(345/400)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有同性肛交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0.00%(138/345)。400名调查对象均回答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以及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其中有86人(占21.50%)回答从同伴教育员处接受过相关服务。结论九江市MSM人群艾滋病感染危险意识薄弱,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应注重针对性和科学性,应大力发展同伴教育员推广安全套使用。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刘江伟  凌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13-2215
目的提高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以下简称CSW)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安全套的使用率,改变其高危行为,遏制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的流行。方法在娱乐场所中选取有一定号召力的CSW作为同伴教育者,建立同伴教育核心小组,由她们对其他CSW进行同伴教育,在实施10个月后进行评估。结果 CSW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7.3%变为干预后的72.8%,高危行为最近3次用套率由43.5%上升为63.2%。结论在CSW中进行同伴教育综合干预,效果明显,具有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煤矿农民工艾滋病预防中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9年7-12月,选取开滦矿业集团某煤矿农民工459人,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分成3组,分别施加发放宣传品、专业讲座、同伴教育三种干预措施,连续干预6次,干预周期5个月。收集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危险性行为情况,比较三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专家讲座组的知识知晓率干预后提高到61.33%,明显高于宣传教育组的45.83%和同伴教育组的50.30%,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态度及意识比较,干预后专业讲座组有1个问题正答率较宣传品发放组有所提高,有2个问题正答率较同伴教育组有所提高;而同伴教育组与宣传品发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比较发现,三组在干预前后寻找CSW(女性性工作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安全套使用率比较来看,专业讲座组及同伴教育组干预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宣传品发放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干预措施从干预效果角度来看,专家讲座组最好、同伴教育次之、发放宣传品组最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政府组织(NGO)参与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可行性模式。[方法]2009年3~12月,在双流县娱乐场所集中性交易活动频繁的某镇,由非政府组织——蜻蜓组织对250名女性性工作者开展完善组织服务点、能力建设、健康促进等综合干预措施,利用行为监测数据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建立了NGO参与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模式。干预前调查女性性工作者133人,干预后调查136人,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前后分别为74.74%、89.71%(P〈0.01),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21.80%、37.50%(P〈0.01);正确就医率干预前后分别为65.41%、77.21%(Pd0.05);获得过宣传资料、接受过同伴教育、接受过艾滋病咨询者所占比例,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由NGO参与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芜湖市镜湖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行为特征及其在商业性性行为中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在公共娱乐场所性服务工作者中全面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以及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暗娼人群哨点监测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芜湖市镜湖区不同档次娱乐场所中暗娼人群进行行为学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暗娼405人,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梅毒感染率为9.63%,丙肝感染率为0.74%;中高档与低档暗娼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档场所和低档场所暗娼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一个月安全套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档场所暗娼的梅毒感染率和中高档场暗娼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娱乐场所的档次(P<0.01,OR=4.19)、文化程度(P<0.01,OR=1.82)、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P<0.01,OR=2.09)和接受同伴教育(P=0.01,OR=1.94)是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档次娱乐场所的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高,但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率仍然较低,低档场暗娼的安全套使用率更低,需要探索更有实效行为干预模式,提高安全套的全程正确使用率,以减少艾滋病经性行为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中开展同伴教育的效果评价,为开展AIDS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卧龙区正在治疗的173名艾滋病患者做为干预组,未抽中的188名病人做为对照组。干预组开展由病人自己担任教育者的同伴教育活动,对照组未采取同伴教育干预措施。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同伴教育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达到了85.14%和58.97%(χ2=25.622,P﹤0.05),健康的心理状况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达到了77.03%和37.18%(χ2=49.086,P﹤0.05),最近1个月安全套使用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达到了89.86%和75.95%(P﹤0.05)。[结论]在抗病毒治疗病人中开展同伴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和一般健康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的态度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的问卷对河南省4个项目县10个乡/镇居民进行调查,利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13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9.00%,其中HIV/AIDS组知晓率为81.62%,一般健康人群知晓率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HIV/AIDS组和一般健康人群组对亲戚朋友HIV/AIDS态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19);在日常性行为中HIV/AIDS组中39.59%的人坚持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而一般健康人群组中仅占11.08%.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病例组均高于一般健康人群组;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艾滋病的性传播危险性较大,需要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安全性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佘冬梅  姚秋菊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16-1618
目的了解2007—2010年随州市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行为、相关态度和需求,以及在4年里发生的变化,为防治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对随州市农村居民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均经EpiData 3.02进行录入后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州市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和经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到2010年基本上均提高到90%左右;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亦有所提高,其中对使用安全套是否有保护作用的知晓率从52.23%提高到92.64%,对忠于性伴侣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的知晓率从76.89%提高到91.47%;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外表上与正常人群无区别的知晓率从45.24%提高到80.62%;2010年有78.10%的居民愿意与感染了HIV的熟人继续交往;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资料、电视和报刊书籍。结论随州市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成效,提高农村居民的防治知识和保护意识,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需求状况,评价对他们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7年,在泰安市抽取泰山区神龙技校学生69名,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干预与评价。[结果]调查69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2.05%,干预后为86.68%(P〈0.01)。干预前知晓率较高的(主要传播途径等)和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认为对HIV感染者的身份应保密的、认为应允许HIV感染者继续工作的、认为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人,干预后多于干预前(P〈0.01或P〈0.05);如果朋友或亲人得了艾滋病会关心帮助的,干预前66人,干预后68人(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提高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变有关态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桂林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为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建立MSM人群活动室、深入MSM人群酒吧、发展同伴教育及MSMQQ群网络信息联系等方式,以桂林市MSM活动室、酒吧中的男男性行为人群为干预及调查对象,开展为期1年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宣传活动,干预前后采用国家统一使用的《MSM健康调查问卷(Ⅲ)》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共调查问卷干预前315人,干预后346人。干预后调查对象对大多数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了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目标人群发生同性或异性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目标人群接受艾滋病病毒咨询和检测的比例亦有明显的提高(P=0.000)。在自我评估性取向、是否与男性发生肛交行为、性伴数等3个方面有一定的改善,但改变不大,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MSM人群活动室、以MSM人群的活动场所为切入点、取得场所业主支持和配合、依靠同伴教育和目标人群QQ群信息联系等方式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宣传干预,其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暗娼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方法对泉州市2011~2013年艾滋病哨点暗娼人群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合计调查暗娼2 576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的1 996人,平均知晓率为77.48%(P〈0.01)。承认有吸毒行为的36人,占1.40%;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1 671人,占64.87%;患过性病的90例(淋病5例、梅毒20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7例、尖锐湿疣23例、生殖器疱疹10例、其他性病14例),占3.49%;最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与发放或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1 168人,占45.34%;接受同伴教育的115人,占4.46%。合计检测血液2 519份,HIV抗体均为阴性;梅毒抗体阳性的39份,阳性率为1.55%;HCV抗体阳性的11份,阳性率为0.44%。结论泉州市暗娼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都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