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疑似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临床怀疑为OSAS的各年龄组儿童30名(Ⅰ组1~3岁,Ⅱ组4~8岁,Ⅲ组9~14岁),分别进行鼻咽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多导睡眠监测(PSG).CT横断图像经薄层重建后传递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于正中矢状面测定腺样体的厚度(A)及鼻咽腔宽度(N),以腺样体鼻咽比率(A/N)反映腺样体大小.结果:以A/N比率≥0.71为腺样体病理性肥大为参考标准,CT诊断OSAS 29例;经PSG证实OSAS 33例,其中A/N比率≥0.71者24例,A/N比率<0.71者9例.CT与PSG疾病检出的符合率为72.7%.儿童腺样体肥大与OSAS的诊断无明显的相关性(r=-0.991, P>0.05).33例各年龄组OSAS儿童的A/N比率分别为:0.73±0.04、0.75±0.04、0.72±0.03,非OSAS(单纯性鼾症)各年龄组的A/N比率分别为:0.52±0.06、0.54±0.05、0.51±0.05.各年龄组OSAS儿童与单纯性鼾症儿童的A/N比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CT显示并发症:伴分泌性中耳炎9例,副鼻窦炎21例,鼻甲肥大18例.结论:MSCT能准确测定OSAS儿童腺样体的大小、评价鼻咽腔阻塞的程度,并且可清楚地显示并发症.MSCT可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对疑似OSAS的普查、筛选.  相似文献   

2.
咽侧壁厚度在腺样体肥大C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咽侧壁厚度在腺样体肥大C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17例临床考虑腺样体肥大患者的CT表现,重点观察腺样体厚度、咽侧壁厚度,对其矢状面图像进行腺样体与鼻咽腔宽度(A/N)比值测定,探讨比值与咽侧壁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117例患者中,Ⅰ组A/N≥0.70,50例,咽侧壁厚度为(1.26±0.33)cm;Ⅱ组0.60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CR片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儿童腺样体肥大120例,均摄取鼻咽部侧位CR片,测量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和鼻咽腔宽度(N值),并计算A/N比值。结果12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病例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均不同程度增厚,为13.7~27.3 mm,均值达21.9 mm,并可见鼻咽腔不同程度受压变窄,A/N比值平均比率>0.70,达0.80。结论鼻咽部侧位CR片测量,是一种简便准确可行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片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怀疑腺样体肥大患儿均摄鼻咽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及后气道宽度(PAS),并计算腺样体指数A/N,以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结果:A/N≤0.60者16例,0.61~0.70者14例,A/N≥0.71者56例;PAS≤5mm者36例;6~10mm者24例;≥10mm者26例。结论:X线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简单、经济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片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怀疑腺样体肥大患儿均摄鼻咽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及后气道宽度,并计算腺样体指数A/N,以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后气道(PAS)宽度。结果大多数患儿腺样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厚,13例患儿的A/N≤0.60,26例患儿的A/N在0.61~0.70之间,37例患儿的A/N≥10.71,同时PAS≤5mm的19例,最小直径约1.5mm;6~10mm的32例;≥10mm的25例。X线鼻咽部侧位片评估腺样体大小与鼻咽腔阻塞情况与鼻内镜及术中所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X线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简单、经济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患儿行鼻咽部行轴位CT扫描,层厚3.75mm,行0.625mm矢状面重建,观察腺样体形态并测量A/N比值。结果:68例均为腺样体弥漫性增大并向前不同程度突入后鼻孔,伴有双侧咽鼓管口淋巴组织增生及副鼻窦炎48例、中耳乳突炎25例、扁桃体肥大33例、鼻甲肥大57例。A/N≤0.61≥0.70者28例,A/N≥0.71者40例。结论:CT检查能全面准确显示腺样体肥大及阻塞鼻咽腔的程度,同时可以显示其并发症,CT检查是腺样体肥大术前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患儿鼻咽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矢状位重组,测量A/N值。结果:CT平扫所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弥漫性增厚、鼻咽腔变窄,10例伴有鼻窦炎,6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A/N值≤0.60者6例,介于0.60与0.70者15例,>0.70者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儿童腺样体肥大有明显地优势,应作为腺样体肥大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探索儿童鼻咽部气道大小及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厚度。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来我院检查鼻咽部儿童的CT扫描图像,选择其中符合条件的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研究其鼻咽腔形态学特点,测量了儿童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及鼻咽部矢状径(N值),并计算二者比值。根据儿童年龄分为两组:A组1~7岁(n=42),B组8~14岁(n=31)。结果所有儿童正常鼻咽部气道矢状位均呈镰刀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后缘光整连续。A组及B组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均数大小分别为9.23±4.85mm和9.56±4.74mm;MN值范围两组分别为0.2~0.58和0.21~0.6;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MPR显示,1~14岁健康儿童鼻咽腔矢状位呈弓向上镰刀形,边缘光整,周围脂肪间隙清晰,A/N≤0.6。  相似文献   

9.
儿童正常和肥大增殖腺的CT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儿童正常和肥大增殖腺的CT测量值.材料和方法:50例正常增殖腺儿童和30例肥大增殖腺儿童行CT检查,并在重建正中矢状位图像上测量增殖腺的厚度和鼻咽腔宽度.结果:正常儿童组增殖腺厚度和鼻咽腔宽度分别为1.01±0.35 cm和2.34±0.40 cm,增殖腺和鼻咽腔比率42.2±9.2%;23例肥大增殖腺不需手术治疗的增殖腺厚度与鼻咽腔比率53.1±7.4%;7例增殖腺肥大需要手术治疗者>66.5%.结论:CT测量对儿童肥大增殖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的CT及MR诊断价值及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比值)对判断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应用。方法:分析139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CT及MR表现,其中作CT矢状面图像重组或MR矢状面扫描的42例。重点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改变、邻近解剖关系及其并发症,并对其矢状面图像进行A/N比值测定。结果:腺样体肥大的CT及MR表现为鼻咽顶后壁中央弥漫性的软组织增生,呈团块状、山丘样突出或不规则增厚,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区均无浸润表现,邻近骨质无异常改变。腺样体肥大指数A/N比值≥0.71有33例,0.70≥A/N比值≥0.61有7例,A/N比值≤0.60有2例。结论:CT和MR的横断面图像及矢状面图像的A/N比值的测定能准确地诊断腺样体肥大,明确并发症,并能准确量化肥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