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留置肛管不同灌肠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36例留置肛管的胰腺炎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18例。甲组使用带头皮针的袋式输液器穿刺肛管进行灌肠,乙组使用去除头皮针及过滤网的袋式输液器通过肛管进入肠道进行灌肠。结果:甲组患者在灌肠液的渗出、灌肠后的引流液情况均优于乙组(P<0.05)。18名护理人员均认为甲组方法较乙组方法操作更为简单方便,更省时。结论:使用带头皮针的袋式输液器进行留置肛管的灌肠,灌肠液渗出较少,排便较多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患者实行根治手术,大多实行肛门直肠切除、结肠造瘘、人工肛门重建术[1]。这类患者在生存期内肠梗阻的发病率较高。由于造瘘部位缺乏排便神经反射系统控制的括约肌,人工肛门的自控能力明显下降,收缩功能明显降低,但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却强于肛门,给造瘘病人灌肠造成很大难度且收效欠佳[2]。  相似文献   

3.
气囊导尿管在腹壁人工肛门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4月-2006年4月,我们应用气囊导尿管为50例腹壁人工肛门患者进行灌肠,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最适宜的导管。方法:选择本院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的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用一次性肛门管灌肠621次。观察组选择同时期的另3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普通14号橡胶导尿管灌肠558次。结果:两组患者在灌肠时疼痛发生的次数和程度、肠蠕动发生次数、药物露出次数、药物排泄次数四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普通导尿管代替肛门管行保留灌肠避免了一次性肛门管的缺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6.
用球囊式导尿管给腹部人工肛门患者灌肠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两种留置肛管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 5 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2 8例 ,采用留置气囊肛管接负压瓶持续低负压引流法 ,对照组 2 6例 ,采用留置普通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法。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肛门周围皮肤及直肠粘膜的完好情况。结果实验组引流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肛周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两组均未发现直肠粘膜受损病例。结论留置气囊肛管低负压引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稀便失禁病人 ,能有效地防止肛周皮肤炎症 ,极大地减轻病人痛苦和护士工作量 ,其效果优于普通肛管引流法 ,是一种理想的护理大便失禁的新方法 ,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创新灌肠法的效果.[方法]将46例需灌肠的病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灌肠法,实验组采用创新灌肠法.[结果]创新灌肠法灌肠液外溢率、并发症发生率低,灌肠液保留时间长.[结论]创新灌肠法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张金燕 《全科护理》2012,(34):3247-3247
人造肛门特点为腹壁造口处无括约肌,肠型弯曲角度改变大,肠内膜组织脆弱。人造肛门病人出现肠梗阻需要给予灌肠时,由于一次性使用肠道;中洗袋肛管部分材质相对较硬,不易随肠型改变而弯曲,且长度有限,插入部分较浅,易造成造口处肠内膜出血引起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为此,我科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为人造肛门病人灌肠有效的解除了人造肛门病人肠梗阻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清洁灌肠是临床常用护理操作,在解除便秘、造影检查或手术前都要行清洁灌肠。但肛门括约肌松弛或失控在老年人群比较常见,主要为脑萎缩、腰椎疾病、晚期糖尿病、肛门疾病、外伤及手术等造成的神经损伤所致,此类患者在灌肠时灌肠液边灌边漏,有时灌肠液几乎全部流出,常需反复插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在老年人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需进行清洁灌肠且无灌肠禁忌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使用16号无菌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肛管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灌肠液灌入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灌肠液外漏例数、灌肠次数及出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气囊导尿管灌肠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清洁肠道效果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肛法与开塞露灌肠法联合应用对长期卧床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长期卧床便秘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扩肛法,实验组采用扩肛法与开塞露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成功率、排便量和排便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排便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排便量较对照组多,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扩肛法与开塞露灌肠法联合应用于长期卧床便秘患者,提高了患者排便成功率和排便量,缩短排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慢性疗肛裂的效果,探讨肛裂手术方式的临床选择。方法将9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部分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组45例(对照组)和侧方位切断术组45例(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疗效、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复发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部分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治疗肛裂具有治愈率高、疼痛程度轻、愈合时间短、对肛门外形影响小等优点,优于后正中部分切断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延长置管深度对老年患者清洁灌肠结局的影响。方法网络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disc,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VIP)、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xcerpta Medical Database,Embase)、CINAHL(The 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CINAHL)数据库,搜集关于延长置管深度在老年患者清洁灌肠结局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月1日。语种为中文和英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延长置管深度在老年患者清洁灌肠次数[MD=-3.99,95%CI(-6.86,-1.12),P<0.01]、灌肠液保留时间[OR=12.94,95%CI(7.25,23.09),P<0.01]和灌肠效果[OR=12.36,95%CI(7.30,20.92),P<0.01]均优于传统置管深度(7~10 cm)。结论延长置管深度在老年患者清洁灌肠中,可减少灌肠次数、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和提高患者清洁灌肠效果。受纳入研究发表年限和质量的限制,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经皮扩张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ICU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ICU需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分成PDT组及OT组。对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PDT组操作时间(8±3.1)分钟与OT组(23.7±11.3)分钟比较,P<0.01,OT组发生操作相关性并发症13例,PDT组2例。结论PDT可单人操作,较OT迅速、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适用于急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早期颅骨修补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9例患者按照导致脑膨出的具体原因分为三组:脑积水组、脑软化囊变组及硬膜下/纵裂积液组,术中颅骨修补时分别针对不同病因做了相应处理。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共有7例出现并发症,经分别处理后恢复良好。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3—6个月,术后意识障碍、认知能力及肌张力等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并同期去除引起膨出的诱因,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肛瘘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76例肛瘘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手术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治疗,试验组行开窗旷置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减少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ARP、RRP、AMCP高于对照组,ALCT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窗旷置术治疗肛瘘并糖尿病能快速改善患者肛肠功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 )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 ,临床对比EST和EPBD两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方法 :经EST和EPBD两种术式共治疗胆总管结石 72例 ,对于<10mm结石采用EPBD ,>10mm结石采用EST ,经B超及ERCP的定期随访 ,对比两者术后近期 (1个月内 )和远期 (3年内 )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成功 70例占 97% ,近期并发症在EST组为 15 % ,其中出血 2例、胆管炎 3例、胰腺炎 1例 ,而EPBD组仅 1例发生胰腺炎 ,发生率为 2 9% ;远期并发症在EST组为 10 4% ,其中逆行胆总管炎 2例 ,复发性胆石症 2例 ,而EPBD组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EST和EPBD安全有效 ,但为更好地预防术后近、远期并发症 ,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 ,对于 <10mm胆总管结石应首选EPBD ,而 >10mm胆总管结石应采用EST及相应的内镜下网篮和气囊等取石术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将成为一种安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