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免疫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MS患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B、NK、IL-2R+细胞,并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及腹腔液中的TNF-α,并与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三组组成的实证组CD+4/CD+8值升高,而肾虚血瘀组除此变化外,B、IL-2R+细胞百分率增高,外周血及腹腔液TNF-α浓度也显著增高。结论CD+4/CD+8值与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EMS患者外周血中CD+4/CD+8值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贾曦  左蔷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911-912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中医辨证,更新概念的理论、方法、用药进行了论述。子宫内膜异住症在中医辨证施治时属痛经症瘕范畴,但因单纯使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止痛调经法,势均力薄,方法单一、远期疗效差,在临床中经过对西医理论的研究探索,尊中参西,按规律选药,疗效满意,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尹燕  朱芝玲  归绥琪 《中医杂志》2011,52(23):2021-202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r-AFS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腹腔镜病理证实为EM患者113例,术前进行中医症状观察及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进行痛经程度评分,术中进行r-AFS分期.结果 113例EM患者证型多表现为气滞血瘀型(33.6%)和肾虚血瘀型(30.1%),症状多表现为小腹刺痛(63.7%)、腰骶酸痛(56.6%)和乳房胀痛(48.7%).寒凝血瘀型主要分布在Ⅰ期,肾虚血瘀型和气虚血瘀型均以Ⅲ期为主,而气滞血瘀型和热郁血瘀型均以Ⅳ期为主.不同证型患者r-AF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痛经程度患者r-AFS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证型的EM患者r-AFS分期明显不同,痛经程度的增加与r-AFS分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欧剑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33-134
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属中医“痛经”、“不孕”、“癥瘕”及“月经不调”范畴.药物治疗固然重要,积极有效护理亦不可替代.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辨别疾病的证型,以整体观、因人制宜的施护原则,根据证型不同从对症、情感、饮食等方面,调整饮食偏性,燮理阴阳,调畅情志,实施个性化护理,从而达到减轻病痛,旱日恢复健康的目的,并且延伸至院外生活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肾段叶间动脉进行检查,并对其血流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DN患者病情的加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逐渐下降。中医辨证分型按照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阳衰瘀阻的规律发展,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参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动脉血流灌注量在DN中医辨证分型中各组间随DN的发展而减少。阻力指数逐渐增加,其值和DN的病情呈正相关。提示随着DN的发展,动脉硬化加重,肾虚证的临床表现和肾缺血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肺子宫内膜异位症(PEM)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临床上较为罕见,西药或手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应用局限,云南省名中医苗晓玲教授通过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顺应月经周期适时用药,经前润肺滋肾,凉血降逆; 经期行气止痛,凉血通经,经净后扶正化瘀,消癥散结,消除病灶,取得较好疗效,现对苗晓玲教授治疗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江帆 《新中医》2015,47(11):79-8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进行分型,根据病程进展分为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及阳衰瘀阻组,选择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肾脏超声检查,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肾脏体积大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段叶间动脉,测量肾段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阻力指数(RI)。比较各组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结果: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肾脏体积、肾段叶间动脉Vs、RI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中医证型之间肾脏体积、肾段叶间动脉Vs、RI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体积逐渐缩小、肾段叶间动脉血流逐渐减慢、阻力逐渐上升,采用超声检测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特色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以血瘀为主,临床根据兼夹因素,辨证治疗可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等证型,但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大法,同时配合针灸、外敷、保留灌肠等辅助疗法的使用,可使治疗更加个体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治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盆腔包块、不孕等,在盆腔疼痛和不孕妇女中本病的发病率高达60%~80%[1]。西医对本病诊断明确,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而中药内服则存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中医学可归属为"痛经"、"癥瘕"、"月经失调"和"不孕"等范畴,许多中医专家和学者从内治、外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以及治疗方法的主观成分居多,其取得的成效很难得到公正、正确的评定。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现状及试验研究作一简短的总结及评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与实时B超的相关规律,通过实时B超,给临床诊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因而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临床疑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所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其中单发性息肉13例,多发性息肉18例,息肉直径在1~45mm之间,平均14±3.6mm。本组误诊3例,占9.67%,漏诊2例,占6.45%,检出率为83.88%。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最为简单方便的一项检查,由于超声探头直接接触靶器官,图像清晰。〈1min的即可检出,通过鉴别诊断从而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诊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泳霞 《光明中医》2011,26(2):194-195
目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在于强调固本,辨证观突出病机。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以肾气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最为多见)及辨证遣方用药(以补肾气、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候,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的中医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4.
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经辨证分为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3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结果:痊愈16例,显效1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95% CI=85.2%~99.9%).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cndomc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引起的病症。EM常表现为剧烈痛经或持续性下腹痛、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以及受累器官部位出现错综复杂的相应症状,如血尿、便血等,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估计人群中约15%的妇女患本病,有报道其可占妇科经腹手术的10%~25%,本病虽属良性疾病,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等恶性形为,并且是造成不孕或慢性盆腔疼痛的潜在原因,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已成为当今妇科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薛江丽 《山西中医》2013,29(9):16+29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确诊后分为3型论治。结果:痊愈26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5%。结论:中医中药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较确切。  相似文献   

17.
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淑 《陕西中医》2008,29(7):781-78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对2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肾虚血瘀等3型,分别采用膈下逐瘀汤、三棱煎、归肾丸等方辨证治疗。结果:痊愈104例,总有效率92.5%。结论:血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除有血瘀表现外,部分患者有肾虚、痰瘀病症。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兼以滋阴补肾、燥湿化痰等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os,EMs)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作一总结。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陆殷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30-31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本病多发生在30-40岁的育龄妇女。发病率逐年递增,发病年龄也逐渐提早,20岁前后也并不少见[1]。现就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中医疗法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8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36例用中医保守治疗。36例中30例  相似文献   

20.
徐文娟  卢苏 《吉林中医药》2007,27(12):66-67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关键是瘀血。本文从辨证治疗、周期治疗、验方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