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声带麻痹又称喉麻痹,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多为喉的神经、肌肉、环杓关节受到肿瘤的压迫、炎症的侵袭及外伤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环杓关节活动受限或固定,造成声带的运动神经支配障碍,引起声带运动异常而成声带完全或不完全麻痹[1]。我们临床应用针刺治疗因声带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效果满意,现举验案1则如下。刘某,男,75岁。2012-09-24初诊。刻诊:形体羸瘦,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咳吐涎沫,寐欠安,二便不调,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喉CT示:声带麻痹;动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喉喑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喉喑32例,以人迎,水突为主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 1 993年以来 ,用针刺治疗声带麻痹 43例 ,并设西药组 40例作为对照 ,效果满意 ,今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3例患者皆为门诊病人 ,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 ,针刺组 43例中 ,男性 1 5例 ,女性 2 8例 ,病因中有感冒史 1 1例 ( 2 5 5 8% )、甲状腺手术史 1 0例 ( 2 3 76% )、原因不明 2 2例( 5 1 1 6% )。其中重型声带麻痹 9例 ( 2 0 93% )、中型声带麻痹 2 6例 ( 60 47% )、轻型声带麻痹 8例 ( 1 8 61 % )。病程最短 3天、最长 3个月、平均2 0± 5 6天。西药组 40例中 ,男性 1 1例、女性 2 9例 ,有感冒史 1 1例 ( …  相似文献   

4.
马连运 《光明中医》2013,28(8):1630-1631
目的探讨周围性声带麻痹的中医辨证论治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风邪入络证、气血瘀滞证、血枯生风证。分别用六味汤合牵正散加味、补阳还五汤加味、熄风四物汤加味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2例,占42.3%;好转25例,占48.1%;无效5例,占9.6%,总有效率90.4%。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运用中药治疗周围性声带麻痹疗效显著,治疗越早,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5.
<正>女,43岁。2012年6月初诊。1 d前出现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后发声困难,诊断为左侧声带麻痹,给予相应治疗无明显缓解。刻诊:疲惫面容,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有呛咳、胸闷、乏力,睡眠欠佳,纳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喉镜检查示:左侧声带位置低于右侧,吸气时左侧杓状软骨位置靠前,发声时移向右侧声带之后,声门闭合不全。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癌胚抗原  相似文献   

6.
声带麻痹是喉科较常见的症状,常引起声嘶、误咽、呛咳等。其病因可分为中枢性、周围性两种,前者少见,后者多见,多由外伤、肿瘤、炎症等引起。双侧声带麻痹还可造成喉阻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声带麻痹的患者应该及时查找病因,并采取相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早期声带小结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云 《河北中医》2003,25(4):298-299
20 0 0~ 2 0 0 2 1 0 ,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早期声带小结 7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1 9例 ,女 5 9例 ;年龄 1 8~ 46岁 ;病程最长 2年 ,最短2 0日。1 2 诊断依据 早期声带小结以声音毛、沙、哑和缺乏高音为主要临床表现。间接喉镜检查发现 ,声带黏膜肿胀、肥厚 ,其肥厚区明显局限在声带边缘的某一部位 ,如鱼腹状局限性饱满 ,其程度大小不等 ,大多为双侧声带对称 ;还可见双侧声带轻度水肿 ,声门前中 1 3处呈现对称水珠样突起 ,质软 ,少数患者有聚痰、拉丝现象。声门闭合不…  相似文献   

8.
韩景献教授认为单侧声带麻痹属中医学“瘖痱”“喉喑”范畴,辨证为痰湿壅阻,肺气不宣。治宜三医针法化痰祛湿,理气宣肺,利咽开音,主穴选用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外关(双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声带麻痹是指声带运动失灵,开合失司而致发声障碍的一种疾病。以声音不扬或嘶哑为主症。笔者运用推拿为主配合针药治愈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肖劲 《中国针灸》2004,24(3):160-160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40例患者均排除声带小结、声带肿瘤及声带器质性病变,均经中西药及体针治疗,疗效不佳.辨证分3型,风热闭肺型:头轻微疼痛,发热,声音嘶哑,咽喉不适,咳嗽,或口吐白沫,口干,时有烦躁,小便黄,舌质红、苔薄白兼微黄或薄黄,脉浮数;肝气郁结型:声音嘶哑或失音,精神抑郁,胸闷,心烦易怒,胸胁胀满隐痛,失眠,或咽喉部有梗阻感,吞不下,吐不出,苔薄白,脉弦细;肺肾阴虚型:声音嘶哑,头昏,眩晕,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睡眠差,舌质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相似文献   

11.
梅祥胜 《中医研究》2008,21(7):54-56
2005-06—2007-08,笔者运用针刺、推拿结合语音发声训练治疗单侧声带麻痹19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琪 《四川中医》2013,(9):122-123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所致眼肌麻痹具有起病急并可反复出现的特点,作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1例,收到良好疗效,针刺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魏某,女,65岁,退休。2013年5月14日初诊。失音10天。患者于2013年5月4日,无明显诱因,中午突发性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下午5时出现声音嘶哑,急至当地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查体:左侧声带麻痹。辅助检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未示异常。甲状腺B超示:桥本氏病不排除。  相似文献   

14.
王丽鸣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6):94-94,10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对15例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风邪入络证、肺肾阴虚证和肺脾气虚证,风邪入络证药用六味汤加减,肺肾阴虚证治疗药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肺脾气虚证治疗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三组均配合按摩、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疗效较好,治愈8例(55%),好转6例(37%),无效1例(8%)。结论:对于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应积极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促进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中医药大学许文忠教授从医20余载,擅长治疗妇科、肝胆科及五官科疑难杂症,他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治疗风格,尤其是中医中药治疗不孕症、慢性肝炎、耳鸣及声带疾患疗效显著.现将许文忠教授治疗声带麻痹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声带麻痹所致的发音障碍,在临床上时有所见,以单侧为多,左多于右。其发病原因,一为金创外伤,如甲状腺手术误伤喉返神经,或颈部外伤,颅底骨折,都能直接损伤喉返神  相似文献   

17.
患者,徐某,女,56岁,于2012年4月23日初诊。主诉:左眼睑下垂伴复视12日余。病史:患者于2012年4月11日下午受风后出现左眼睁眼困难,次日出现左侧眼睑下垂,视物重影,于外院就诊,行头颅MRI、DSA示头颅无异常,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给予静脉点滴神经妥乐平,口服VB1、VB12,症状无明显缓解,故到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动眼神经损害所致,出现动眼神经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不能向下,向内及向上运动或受限,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针刺疗法治疗该病效果较好。文献报道,苏云海等运用透穴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5岁,农民,2009年11月就诊。自诉半月前出现视物双影,发病前数日曾患感冒,已近痊愈,初起轻度头痛症状,于当地医院眼科诊治,相关检查未见异常。隔日头痛症状加重,仍有视物双影,右眼轻度内斜视,外展不能,烦躁易怒,遂入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头颅CT、MRI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右外展神经麻痹(原因待查),建议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20.
1临床病例 李某,女,61岁,糖尿病患者,2004年6月9日来我院针灸科接受针灸、按摩治疗。患者1个月前曾在省级医院就诊,确诊系糖尿病并发外展神经变性、麻痹引起斜视、重影、视物模糊,并予以相关药物治疗,行弥可保静推30天,效果不佳,建议针灸康复治疗。来诊时,患者精神可,左眼斜视,视物模糊、重影。经眼科医生会诊:左眼眼底出血、小动脉扩张、微血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