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胫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中关于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胫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同时进行手工检索。采用Jadad评分法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2软件对文献进行对比Meta分析,进一步探究针灸与常规西药的疗效对比差异。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共700例临床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合并效应量OR=5.85,95%CI(3.88,8.81),P=0.58,I2=0,Z=8.43(P 0.000 01),各研究间具有较好的同质性。针灸改善胫神经传导速度指标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合并效应量OR=3.26,95%CI(1.94,4.57), P=0.90,I2=0,Z=4.85(P 0.000 01)。结论与常规西药相比,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胫神经传导速度,但由于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具体研究机制尚未证实,仍需探究高质量、高水平的RCT文献,为临床循证医学提供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IM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BM、VIP、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检索范围均从建库至2014年10月31日,筛选(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中药复方+CTX+Pred)治疗IMN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中药复方+ACEI和/或ARB)治疗IMN的RCT,用Review Manager 5.2(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选出符合条件的12篇文献,包括698例IMN患者,其中试验组358例,对照组3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全部患者总体分析结果:1完全缓解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组相比,(OR=2.90,95%CI 2.04~4.13),Z=5.94,P0.000 01。2总有效率:(OR=3.61,95%CI 2.47~5.30),Z=6.58,P0.000 01。3不良反应率:(OR=0.26,95%CI 0.15~0.44),Z=4.90,P0.000 01。(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与CTX+Pred相比,完全缓解率(OR=2.52,95%CI 1.68~3.79),Z=4.46,P0.000 01。总有效率(OR=4.13,95%CI 2.53~6.74),Z=5.66,P0.000 01。(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与ACEI和/或ARB相比,完全缓解率(OR=4.33,95%CI 2.12~8.82),Z=4.03,P0.000 1。总有效率(OR=2.92,95%CI 1.58~5.39),Z=3.42,P=0.000 6。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MN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中医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检索并筛选出2000—2013年国内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进行Jadad评分及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予漏斗图法进行发表性偏倚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篇,Jadad评分高质量文献2篇,低质量文献8篇。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对疾病疗效对比的结果[OR=3.58,95%CI(2.37,5.42),Z=6.03,P<0.000 01];单纯中医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对疾病疗效对比的结果[OR=4.66,95%CI(2.38,9.14),Z=4.48,P<0.000 01]。漏斗图法提示Meta分析具有可信性。结论:中医活血通络法可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对RA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対天麻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常规降压西药进行比较,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1979年1月—2015年7月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CDMD收录的相关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5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个研究,共计2 6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组比较,天麻制剂组在降压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比单纯用常规西药治疗更有效,分别为[OR=1.67,95%CI(1.14,2.46),P=0.0090.05],[OR=3.65,95%CI(2.42,5.51),P0.000 01]。安全性评价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RR 0.36,95%CI=(0.23,0.56),P0.000 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其降压效果也佳,且临床用药安全性好。但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偏低,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CNKI、万方、VIP、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偏倚风险评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 纳入15篇文献,共1326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用补阳还五汤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总体有效率RR=1.21,95%CI[1.15,1.28],P<0.000 01;优良率RR=1.48,95%CI[1.30,1.67],P<0.000 01),降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MD=-1.05,95%CI[-1.29,-0.80],P<0.000 01),改善腰椎功能积分(JOA)(MD=3.34,95%CI[2.53,4.15],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流变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基础+弥可保+补阳还五汤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弥可保方案治疗,疗程均3个月.测定血流变指标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血流变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疗效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通过改善血流变和微循环达到提高神经供血供氧,修复受损神经纤维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纯修复神经的弥可保.  相似文献   

7.
李岩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381-382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弥可保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当归四逆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40.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并与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照组31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单用西医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以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补阳还五汤与西药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总体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其汇总OR=2.24,95%CI[1.19,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方面,补阳还五汤的效果较西药没有差异,汇总MD=0.00,95%CI[-0.97,0.98];安全性方面,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低于西药治疗OR=0.07,95%CI[0.0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在总体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显示出比西药治疗更加有效的倾向,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地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2月期间与此研究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后,对纳入的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处理分析。结果 相对危险度(RR)=1.25,95%的可信区间(95%CI)为[1.20,1.31],Z=9.67,P<0.00001,提示补阳还五汤组与常规西药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好于常规西药。漏斗图左右大致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风险比较低。结论 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比常规西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1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19篇,总样本量1 635例.中医药(或者中医药+西药)与西药降压疗效对比[OR=2.05,95%CI(1.56,2.69),Z=5.15,P<0.000 01];单纯中医药降压疗效与西药组对比[OR=1.17,95%CI(0.79,1.73),Z=0.78,P=0.44];中医药(或者中医药+西药)与西药证候疗效对比[OR=5.35,C95% CI(4.00,7.16),Z=11.30,P<0.00001];单纯中医药证候疗效与西药组对比[OR=5.76,95%CI(3.68,9.03),Z=7.65,P<0.000 01].结论:中医药具有一定的调节血压的作用,并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所纳入3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3539例患者。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补阳还五汤加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26,95%CI(1.20,1.31),Z = 10.05,P < 0.00001],补阳还五汤与其他中成药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12,95%CI(1.06,1.19),Z = 3.82,P = 0.0001];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MD = -2.55,95%CI(-3.10,-2.01),Z = 9.20,P < 0.00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MD = -3.85,95%CI(-5.21,-2.50),Z = 5.56,P <0.00001];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MD = 6.10,95%CI(1.19,11.01),Z = 2.43,P = 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MD = 9.09,95%CI(6.95,11.23),Z = 8.33,P < 0.00001];在改善血流变指数,血清过氧化物脂质(LP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方面,因研究数量较少,可能有一定疗效。大部分研究未报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纳入研究数量及方法学质量限制,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的RCT进一步提高上述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抗血栓、抗缺血、降压、降脂及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减化裁。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与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于2010年3月~2011年5月将8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即补阳还五汤加减组和常规西医治疗组(每组43例),然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结果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部分血流变指标均得以改善,但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程度和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则好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为临床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参考.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1年10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查找用止嗽散治疗或辅助治疗感染后咳嗽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发表的RCT研究(n =2147),其中试验组1087例,对照组1060例;单纯止嗽散加减与西药治疗组治愈率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 =3.71,95%CI[2.96,4.66],P<0.00001;止嗽散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与西药治疗相比,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2.76,95%CI[1.98,3.85],P<0.00001.单纯止嗽散及其加减与西药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 =7.90,95%CI[5.67,11.01],P<0.00001;止嗽散及其加减方联合西药与西药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3.62,95% CI[2.22,5.92],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证明止嗽散及其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较优,但由于研究试验方法学存在缺陷,且存在发表偏倚,研究结果尚不能充分肯定,仍需要高质量的研究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89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用注射用维脑路通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组成:黄芪45g,当归尾12g,地龙9g,桃仁9g,红花9g,赤芍12g,川芎12g),连续治疗30d,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有效率为92.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口服并配合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口服并配合足浴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胶囊口服、腺苷钴胺肌注治疗,两组连续用药30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两组DPN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经Ridit检验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并配合足浴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对DPN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方法]将84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西药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42例西药治疗基础上补阳还五汤加减(当归15g,黄芪50g,赤芍15g,鸡血藤10g,葛根15g,地龙10g,川芎25g,红花15g,桃仁10g,丹参15g,枸杞子30g,石菖蒲15g,白芍15g)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流流变学指标。均2周为1疗程。治疗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12,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改善血流流变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