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系膜淋巴结炎常表现为腹痛、发热、咳嗽、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近年来,随着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关注日益提升.目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整理总结近几年文献发现,中医外治法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就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nemann综合征,多因病毒感染胃肠引起,极少数由细菌感染或虫毒寄生引发,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腹痛,部位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有压痛,无反跳痛,疼痛性质可包括隐痛、钝痛、胀痛、痉挛性疼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炎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但本病易反复发作,病程长,患儿依从性差,若病情迁延,常致慢性再发性腹痛,进而导致食欲不振,发生贫血、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腹痛”范畴,认为本病病因除腹部中寒、胃肠热结、脾胃虚寒外,还包括乳食积滞和瘀血内阻等,病位主要在脾、胃、大肠,病机关键为脾胃肠腑气滞,不通则痛,临床多以内治法结合中医特色外治法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在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较西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中医学论之,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做出阐述,对内治法、内外合治法,尤其是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灸法、穴位贴敷疗法、推拿疗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梳理,以其有效率为基准,总结出可用于指导临床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本院门诊及住院部2006年1月-2008年1月共诊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10例,现将其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潐  王雪  王宏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79-80
目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的原因及如何避免误诊。方法:对本院2007年至2009年,收治肠系膜淋巴结炎203例。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根据患儿的不同临床症状分别进血,尿,便常规及CRP,胸片检查。结果:其中18例初诊或外院误诊,占所有病例的8.9%。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腹痛多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多以脐周为主,压痛显著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腹部压痛多不固定,对腹痛,呕吐患儿建议及早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艾灸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85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5例中男性 40例 ,女性 45例 ;年龄 1 7个月~ 1 1岁 ;病程 1个月~ 1年。诊断要点 :1腹痛时发时止 ,痛绕脐周 ,甚者大汗淋漓 ,轻者则为隐隐作痛。 2排除急腹症及其它消化道疾病 ,排除泌尿系疾患。 3腹部彩超示中腹部可见大小不等之淋巴结。治疗方法灸神阙、双足三里穴。 5岁以下在患儿睡眠时直接灸 ,每穴 30 min;5岁以上隔姜艾柱灸 ,每穴 9壮 ,每日 2次。 7日为 1个疗程 ,根据病情治疗 1~2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治疗后腹痛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医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纳入研究的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2020年8月—2022年5月)分组,对照组(40例,基础干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基础干预+参苓白术散加减+中医推拿),分析治疗后各研究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躯体质量、精神健康、日常生活数值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为77.50%(31/40),观察组更高(χ2=7.314,P=0.00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为20.00%(8/40),观察组更低(χ2=4.507,P=0.034);观察组淋巴结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治疗方案(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医推拿)干预后,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与误治,近年来随着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科2005年至2008年经腹部彩色多普勒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内儿科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7月收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68例 ,用中药少腹逐瘀汤理气化瘀止痛 ,西药抗病毒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8例中 ,男性患儿 41例 ,女性 2 7例 ;年龄最大 9岁 ,最小 1岁 ;病程最长 14天 ,最短 2天。全部患儿均有发热 ,脐腹部疼痛 ,恶心呕吐 ,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血化验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偏高。全部患儿彩超探查腹部均提示腹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合全身情况均排除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及肠系膜淋巴结瘤 (恶性淋巴瘤转移癌 )。2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 :以少腹逐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后体质分布规律,为人流后体质调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王琦教授创制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制定《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问卷》,对380例人流后3天的妇女进行体质调查。结果:气虚质占44.47%,气郁质占40.53%,阳虚质占36.84%,血瘀质占29.47%。流产1次的偏颇体质占38.34%;流产2次的偏颇体质占61.53%;流产超过3次的偏颇体质占96.36%。年龄15~22岁的人流后偏颇体质占29.87%;年龄23~30岁的人流后偏颇体质占50.25%;年龄31~38岁的人流后偏颇体质占84.62%;年龄39~45岁的人流后偏颇体质占100%。结论:人工流产后体质以气虚质最多,其次为气郁、阳虚和血瘀质,且年龄越大、流产次数越多,偏颇体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抗感染,抗病毒,解痉及对症处理,配合热庵包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其中术后3个月内并发VTE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VTE患者11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分析。结果:22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中,平和质64例(29.09%),偏颇体质156例(70.91%)。骨科大手术患者最常见体质类型为气虚质、血瘀质、平和质。观察组最常见体质类型为气虚质、血瘀质,对照组最常见体质类型为平和质、气虚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虚质、血瘀质与VTE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偏颇体质是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征;气虚质、血瘀质是骨科大手术并发VTE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5-27
目的 :观察常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高血压前期2 015例和血压正常者436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定并采集相关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常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常见体质为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以阴虚质多见。2对高血压前期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6个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体质因素有:平和质、湿热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郁质。3不同性别人群体质有差异性,男性高血压前期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阴虚质,女性高血压前期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血瘀质。结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为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体质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反复发作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加解痉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蒲地蓝消炎胶囊),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蒲地蓝消炎胶囊配合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慢性腹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因本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常致小儿再发性腹痛,且抗生素的反复使用也易降低患儿抵抗力,增加二重感染的机会,还会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与家长的焦虑心理。目前西医对本病的诊治仍存在不确定性,临床主要予抗感染、解痉止痛等治疗,虽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患儿腹痛、纳差等临床不适,但仍未能完全有效控制。此外,近来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探索对本病疗效更好,复发率较低的治疗措施成为儿科医生们当前最关心的课题。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报道,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满意、复发率较低、费用少及家长易于接受等特点。但也存在诊疗与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物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样本量少及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等;同时随着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研究不断深入,将中西医理论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实现中西医互补,为今后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抑郁症与妊娠期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以在浙江省妇产科参加具有中医特色的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填写抑郁自评量表。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分析。结果:本研究表明妊娠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4.51%,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妊娠期抑郁症的发生与妊娠期中医体质有明显相关性。妊娠晚期体质偏颇者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对孕妇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并对体质偏颇者进行食疗等方式"纠偏",有利于减少妊娠晚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高发病率结肠息肉在病理类型明确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调查,以期在辨证分型基础上指导其治疗和预防复发。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电子肠镜检查和有明确病理活检结果的患者606例进行发病率统计,选择其中97例炎性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结肠息肉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依次为管状腺瘤(62. 38%)炎性息肉(16%)绒毛状腺瘤(13. 87%)增生性息肉(4. 95%)锯齿状腺瘤(2. 81%)。炎性息肉发病率男性(61. 86%)女性(38. 14%);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20%、33. 33%、46. 67%;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 51%、27. 03%、59. 46%。炎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瘀阻证(38. 96%)脾肾阳虚证(31. 17%)脾虚夹瘀证(19. 48%)肝郁气滞证(10. 39%)。湿热瘀阻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54. 77%)女性(45. 23%),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9. 13%、43. 48%、17. 39%,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6. 84%、34. 78%、21. 05%。脾肾阳虚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61. 11%)女性(38. 89%),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 67%、30. 43%、56. 52%,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4. 29%、35. 71%、50%。结论: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以老年人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同一年龄段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中医证型以湿热瘀阻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湿热瘀阻型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中青年大于老年的趋势。脾肾阳虚型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老年大于中青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老年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从而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老年人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227例,占39.82%;8种偏颇体质343例,占60.18%。体重指数、不良生活习惯与不同偏颇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杭州市离退休老年人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体质特征,揭示了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把握老年人体质特点,为进一步调理老年偏颇体质,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体质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失眠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64例2014年5月-2019年5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病例,其中失眠组3967例,非失眠组3397例,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体质类型判定。比较两组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失眠的影响。使用ISI睡眠严重指数量表对失眠人群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并探讨失眠严重程度与中医体质关系。结果与非失眠组比较,失眠组年龄及女性、脑力劳动、高文化水平比例升高(P<0.01)。失眠组与非失眠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P<0.01),失眠组较非失眠组平和质患者比例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45岁、脑力劳动者、高文化水平、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与失眠发生正相关(P<0.05,P<0.01);男性、年龄≤30岁、平和质与失眠发生呈负相关(P<0.05,P<0.01)。失眠患者中轻度失眠者占40.36%(1601/3967),中度失眠者占41.52%(1647/3967),重度失眠者占18.12%(719/3967),不同程度失眠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P<0.01),随着失眠程度加重,平和质比例降低。结论失眠与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及中医体质类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已在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科研机构等单位应用近8年,在应用过程中有一些共性的疑难问题出现,如对于兼挟体质的判定、量表判定标准与专家判定不一致、对条目和评分标准理解的差异等,为体质辨识造成了困惑.梳理了目前常见的量表应用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规范化使用以及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中医体质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适用于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标准仍没有统一的规范;且现有的研究常常忽视了地域、气候、饮食等因素对儿童体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中国中医体质学、目前中国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研究现状,并参照当前国家政策形势,结合自身对儿童体质研究的体会,从而提出对策,建议在特定地域内尝试探索认同度较高的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方法,再进一步探索体质辨识指导下的体质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