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补体因子H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处补体因子H(CFH)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Ⅰ(高脂饲料喂养10周)、模型组Ⅱ(高脂饲料喂养20周)、预防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予瑞舒伐他汀预防性给药10周)和治疗组(于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给予瑞舒伐他汀,喂至20周)。阶段试验结束时取主动脉做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CFH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血脂及血清hsCRP、C3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Ⅰ和模型组Ⅱ比较,预防组及治疗组ApoE-/-小鼠主动脉内膜和斑块内CFH表达增多;CFH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脂、hsCRP、C3a水降低(P<0.01或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降低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免疫反应,增加CFH表达。  相似文献   

2.
邹璐  李芳 《贵州医药》2023,(3):350-351
目的 探讨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首先构建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模型,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ApoE-/-小鼠12周,在造模完成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对照组、益气滋阴活血通络中药复方组、阿托伐他汀组,并分别予以蒸馏水、益气滋阴活血通络中药复方、阿托伐他汀干预12周,以检测小鼠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中药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高脂对照组比较,在益气滋阴活血通络中药复方、阿托伐他汀组中、高剂量组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系数都有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中药复方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减少了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表达。结论 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具有稳定AS斑块的作用,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新生,从而降低新生血管在斑块内的表达,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高胆固醇血症兔主动脉斑块面积和TNF-α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随机加喂淀粉(淀粉组,n=6)或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5mg·kg-1·d-1,n=6)或罗格列酮钠(罗格列酮组,3mg·kg-1·d-1,n=6)或罗格列酮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联合组,阿托伐他汀钙5mg·kg-1·d-1、罗格列酮3mg·kg-1·d-1,n=6)喂养4周。以普通饲料喂养兔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n=6)。各组兔共喂养12周后,取兔主动脉测定内膜斑块面积,同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和单核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饮食各组兔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1TNF-α水平升高(均P〈0.01);与淀粉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和罗格列酮体内干预都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主动脉斑块面积百分数、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水平,且二者联合干预降低程度更显著(P均〈0.01);兔主动脉斑块面积与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脑梗死炎症抑制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0)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0),抽血检查后分别随机分为小剂量组30例(阿托伐他汀10mg/d,13服)和大剂量组30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同种性质斑块组中两亚组间(大、小剂量组)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性质斑块间比较,易损斑块组中亚组无论是小剂量组或大剂量组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1)。治疗后4周,同一性质斑块组中亚组(大、小剂量组)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均下降,但大剂量组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均P〈0.01)。结论血清IL-18、MMP-7和MMP-8水平均可能作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检测的生物学指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在-定程度上可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硬化中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选择7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36只,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12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再分为动脉硬化组(AS组)12只和药物组(R组)12只。CON组肌注生理盐水、花生油灌胃2次、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生理盐水灌胃加普通饲料喂养4周。AS组肌注维生素D3 300 kU/kg、含尼古丁25 mg/kg花生油灌胃2次、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生理盐水灌胃加高脂饲料喂养4周。R组在AS组基础上,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用瑞舒伐他汀[5 mg/(kg·d)]灌胃4周,同时进行高脂饮食。检测大鼠胸主动脉壁病理形态、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和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CON组的胸主动脉内膜光滑,无斑块形成。AS组内膜明显增厚,有斑块形成。R组内膜增厚,较AS组减轻。AS组CD86水平明显高于CON组和R组,R组CD86明显高于CON组,R组CD168水平明显高于AS组和CON组,AS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CON组和R组,R组IFN-γ明显高于CON组,R组IL-4水平明显高于AS组和CON组,结论瑞舒伐他汀除了有强效降脂作用,还能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分化,抑制粥样斑块形成,防止AS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及载脂蛋白A-I(ApoA—I)和B族1型清道夫受体(SR—B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A组),ApoE-/-小鼠30只高脂饮食饲养,随机分为ApoE-/-高脂模型组(B组)、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10mg·kg-1·d-1,C组)和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20mg·kg-1·d-1,D组)。给予生理盐水或药物干预12周后,测定小鼠血脂水平,HE染色和油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粥样斑块的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肝组织ApoA—I和SR-B1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ApoA—I和SR-B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分别为(2.93±0.18)mmol/LcOS(0.59±0.09)mmol/L;(21.78±2.03)mmol/LVS(2.13±0.24)mmol/L;(2.86±0.26)mmol/LUS(0.57±0.10)mmol/L;(18.92±1.87)mmol/LUS(1.54±0.21)mmol/L;P〈0.01I。与B组相比,C组和D组TC、LDL—C明显下降[TCB组:(21.78±2.03)mmol/L,C组:(11.79±0.98)mmol/L,D组:(10.07±1.03)mmol/L;LDL—CB组:(18.92±1.87)mmol/L,C组:(8.76±1.15)mmol/L,D组:(7.91±0.77)mmol/L;P〈0.01]。胸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小[B组:(23.12±3.46)×10^4/am,C组:(11.42±1.25)×10,D组:(7.34±1.03)×10。P〈0.01];肝组织ApoA—I和SR—B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ApoA—IB组:1.08±O.10,C组:1.36±O.11,D组:1.78±0.14;SR—B1B组:0.72±0.07,C组:1.46±O.14,D组:1.50±0.21,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降低ApoE-/-小鼠胆固醇水平。上调ApoA_I和SR—B1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尤书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09-29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AC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人35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6、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IL-6、IL-8及TNF一仅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IL-6、IL一8及TNF-α水平,具有减轻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伴A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20例和辛伐他汀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通心络胶囊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组另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脂、颈动脉IMT和斑块总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患者AS,均具有良好的调脂功能,可明显减轻AS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及巨噬细胞RAW264.7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LDLR-/-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给予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喂养12周。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丹参酮ⅡA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丹参酮ⅡA溶液、阿托伐他汀溶液干预12周。RAW264.7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100 mg·L^(-1)诱导24 h,并同时给予含有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10、20、40μmol·L^(-1))的培养基。检测小鼠血清TC、TG、LDL-C、HDL-C值。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RAW264.7细胞内脂质积聚。Western blot测定小鼠主动脉组织、肝组织、RAW264.7细胞ABCA1、ABCG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阿托伐他汀降低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P<0.05),减小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相对管腔面积比值,上调小鼠主动脉组织、肝组织ABCA1、ABCG1蛋白水平(P<0.05);丹参酮ⅡA减少RAW264.7细胞内的脂滴累积,ABCA1、ABCG1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抑制泡沫细胞形成,改善脂代谢,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3):338-34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一氧化碳供体分子3(CORM-3)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他汀组[灌胃阿托伐他汀2 mg/kg]、他汀+CORM-3组[灌胃阿托伐他汀2 mg/kg+腹腔注射CORM-3 10 mg/kg],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予以基础饲料喂养,右颈总动脉只经历手术暴露但不予损伤并用生理盐水代替药物干预;其余3组大鼠均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右颈总动脉损伤+异种蛋白注射刺激免疫炎症反应等方法复制AS易损斑块模型,继续饲养10周后,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每天1次,连续2周。末次给药24 h后取腹腔动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中丙二醛(MDA)、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并取右颈总动脉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DL-C、hs-CRP、MCP-1、MMP-9、MDA、ox-LDL水平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HDL-C、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右颈总动脉形成明显的易损斑块。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和他汀+CORM-3组大鼠LDL-C、hs-CRP、MCP-1、MMP-9、MDA、ox-LD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DL-C、IL-10水平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除LDL-C、HDL-C外其余指标他汀+CORM-3组改善效果较他汀组更明显(P<0.05),他汀组颈动脉斑块改变尚不明显,但他汀+CORM-3组AS病变较模型组和他汀组显著减轻,斑块结构也更趋稳定。结论:阿托伐他汀与CORM-3联用对AS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作用强于单用阿托伐他汀,能促进AS易损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Toll 样受体 4(TLR4)在棕榈酸诱导 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 法 观察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和高脂饲料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C57BL/6J 小鼠血清自由脂肪酸(FFA) 水平及内脏脂肪组织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的表达;采用棕榈酸(150 μmol/L 组和 300 μmol/L 组)刺激小鼠 RAW264.7 巨噬细胞,观察这 2 组和空白对照 (Control)组、无 FFA 牛血清白蛋白(BSA)组的 TNF-α、IL-6 和 MCP-1 的表达和分泌,同时检测 TLR4 的蛋白表达和 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情况;利用 siRNA 干扰实验抑制 TLR4,观察在 Control 组、BSA 组、棕榈酸(300 μmol/L) 组、棕榈酸(300 μmol/L)+Control siRNA 组、棕榈酸(300 μmol/L)+TLR4 siRNA 组中棕榈酸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 表达和分泌。结果 高脂饲料组体质量和 Lee’s 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FFA 水平升高,内脏脂肪组织中 TNF-α、IL-6 和 MCP-1 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 BSA 组比较,棕榈酸 150 μmol/L 组和棕榈酸 300 μmol/L 组 炎症因子 TNF-α、IL-6 和 MCP-1 的表达和分泌均明显增加,TLR4 和 NF-κB p65 磷酸化蛋白水平均增加(P<0.05)。 与 BSA 组比较,棕榈酸 300 μmol/L 组 NF-κB p65 的核转运水平和细胞内水平明显升高(P<0.05)。TLR4 被抑制 后,棕榈酸+TLR4 siRNA 组的 TLR4、TNF-α、IL-6 和 MCP-1 的 mRNA 表达和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棕榈酸组(P< 0.05)。结论 TLR4 可能参与棕榈酸诱导的 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诱导炎症因子 TNF-α、IL-6 和 MCP-1 的释放,且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与 NF-κB 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探讨雷公藤红素抑制人工关节磨损颗粒诱导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 使用真空球磨法制备人工关节磨损颗粒并用无血清培养基配制颗粒悬液。使用RAW264.7巨噬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并将其按不同处理因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A组)、磨损颗粒组(B组)、磨损颗粒+雷公藤红素组(C组)和雷公藤红素组(D组)。分组处理24h后行CCK-8毒性检测;通过ELISA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情况;RT-PCR检测TNF-α、IL-1β和核因子(NF)-κB的基因表达量;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1mg/L雷公藤红素的细胞毒性作用不明显;磨损颗粒组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和NF-κB的激活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加入雷公藤红素后以上各指标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可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抑制磨损颗粒诱导RAW264.7细胞促炎症因子的表达,并可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 64 例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并黄连素治疗)31 例和对照组(合并安慰剂治疗)33 例, 测定 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12 周后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 采用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水平。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 FBG、Fins、HOMA-IR、IL-1β、IL-6、TNF-α 水平较自身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 < 0.05); 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 FBG 水平则显著升高(P < 0.01), IL-1β、IL-6、TNF-α 水平降低(P < 0.01), Fins、HOMA-IR 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 研究组患者 HOMA-IR 与血清 IL-1β、IL-6、TNF-α 均呈正相关(r 分别为 0.316、 0.351 及 0.401, P < 0.01)。 结论 黄连素能显著降低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FBG、 Fins、 HOMA-IR、IL-1β、IL-6、TNF-α 水平, 且 HOMA-IR 水平与 IL-1β、IL-6、TNF-α 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乌榄果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阿伐他汀钙组、乌榄果组.空白组:基础饲料+生理盐水,模型组:高脂饲料+生理盐水,阿伐他汀钙组:高脂饲料+阿伐他汀钙,乌榄果组:高脂饲料+乌榄果水提取物.4周后,乙醚麻醉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取材.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胸腹主动脉纵切面油红O染色,测量红色斑块面积占比.结果 乌榄果组的AI(TC/HDL)、TG/HDL及LDL/HDL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和阿伐他汀钙组(均P<0.05),模型组高于阿伐他汀钙组(均P< 0.05),乌榄果组的动脉斑块比值小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的动脉斑块比值大于阿伐他汀钙组(p<0.01).结论 乌榄果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南基及降脂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邓增华  谢辉  陈振岗  王广舜  张成岗 《天津医药》2015,43(12):1386-1389
目的观察植物多糖和吡格列酮对小鼠肺腺癌的干预效果,探讨炎症和肺腺癌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肺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00 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植物多糖组、吡格列酮组、植物多糖和吡格列酮联合干预组(联合组),每组20 只;植物多糖组给予植物多糖溶液500 mg/kg,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溶液15 mg/kg,联合组给予500 mg/kg 植物多糖+15 mg/kg 吡格列酮;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0 mL/kg),均1 次/d,5 d/周;共 20 周。观察各组不同时间小鼠肺腺癌成瘤情况,分别于第12 周和20 周,处死小鼠后检测各组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 含量。结果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平稳上升,其余组小鼠在乌拉坦注射期体质量持续下降,然后持续上升;第20 周,对照组小鼠肺表面未见结节,其余组均见明显的肺结节,且小鼠肺的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第12 周和20 周时,模型、吡格列酮、植物多糖和联合组小鼠体内的NF-κB、TNF-α、 IL-1β和IL-6 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吡格列酮、植物多糖和联合组小鼠体内的NF-κB、TNF-α、IL-1β和IL-6 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持续的炎症反应是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植物多糖和吡格列酮均能降低肺腺癌小鼠体内的炎症水平,提示可将其用于临床肺腺癌的药物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钙网织蛋白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与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关 系。方法 收集 106 例早期活动性 RA 患者、95 例经治疗达到稳定期 RA 患者、85 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和 80 例 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钙网织蛋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水 平。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活动性 RA 患者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与血清 IL-1β、IL-6 和 TNF-α 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活动性 RA 组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5.84±2.62)μg/L]高于稳定期 RA 组[(4.26±1.42)μg/L]、OA 患者组[(3.92± 1.10)μg/L]和 HC 组[(3.86±0.91)μg/L](P<0.001),后 3 组的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 期活动性 RA 患者 RF 阳性组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高于 RF 阴性组[(6.12±2.87)μg/L vs. (4.92±1.22)μg/L,P=0.045], anti-CCP 阳性组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也高于 anti-CCP 阴性组[(6.39±2.93)μg/L vs. (4.69±1.17)μg/L,P=0.002];早期 活动性 RA 患者血清钙网织蛋白水平与血清 IL-1β(rs=0.386,P=0.009)、IL-6(rs=0.405,P=0.006)、TNF-α(rs=0.428, P=0.003)均呈正相关。结论 钙网织蛋白在早期活动性 RA 患者体内表达升高,且与自身抗体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有关,提示其可能成为 RA 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血清学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米红梅  张娜  刘宁 《天津医药》2018,46(8):847-851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GBE) 对二甲苯中毒小鼠肝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健康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 (Control) 组、 模型 (Model) 组、 银杏叶提取物干预 (GBE) 组。3组均自由进食, Model组和GBE组均通过吸入浓度为110~130 mg/m3 (采集箱内空气样本, 用气相色谱直接进样法测得) 气体二甲苯, Control组小鼠吸入空气。GBE组腹腔注射50 mg/ (kg·d) 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Control组和Model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处死动物, 留取血清、 肝组织备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 (TBIL)、 碱性磷酸酶 (ALP)、 γ-谷氨酰转移酶 (GGT) 水平,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 采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核转录因子 (NF) -κB、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 组比较, Model组肝组织损伤严重, 血清生化指标 (ALT、 AST、 TBIL、 ALP、 GGT) 明显升高, NF-κB、 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 (均P<0.05); 与Model组比较, GBE组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减轻, 血清生化指标 (ALT、 AST、 TBIL)降低, NF-κB、 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降 (均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抑制NF-κB、 TNF-α炎性因子的表达, 从而减轻二甲苯中毒小鼠肝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叉头样转录因子 P3(Foxp3)阳性调节性 T 细胞(Tregs)在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2 只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A 组)、 高脂饮食组(B 组)、 间歇低氧组(C 组)和高脂饮食+间歇低氧组 (D 组)。实验暴露 4 周后留取血标本并分离出肝组织, 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丙氨酸转氨酶(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 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 (MDA) 含量, 放射免疫法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IL) -1β水平, 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组织 Foxp3 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 TC、 LDL-C 比较均是 B 组高于 A、 C、 D 组, D 组高于 A、 C 组 (均 P<0.05),而 A 组与 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 AST、 MDA、 TNF-α、 IL-1β水平比较均是 C 组高于 A 组, D 组高于 A、 B、 C 组(均 P<0.05), 而 A 组与 B 组、 B 组与 C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 组肝组织 Foxp3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P<0.05)。结论 Foxp3+Tregs 参与在高脂饮食基础上慢性间歇低氧所致的肝损伤的调节, 在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丽丽  焦富英 《天津医药》2019,47(10):1040-1045
摘要:目的 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72只大 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 mg/kg尼莫地平)、低剂量TFB组(25 mg/kg)、中剂量TFB组(50 mg/kg)、 高剂量TFB组(100 mg/kg),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 学习和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BDNF和NGF含量均降低,IL-1β、 IL-6和TNF-α含量以及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第2天之后高剂量 TFB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降低(P<0.05),中、高剂量TFB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增 加,海马组织BDNF和NGF含量升高(P<0.05),IL-1β、IL-6和TNF-α含量以及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 水平均降低,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TFB组大鼠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FB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 有关。  相似文献   

20.
董军  姜华  陈树涛 《天津医药》2014,42(11):1112-1113
【摘要】 目的 研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 等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 628 例, 同期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 540 例为对照组, 记录患者的资料, 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 IL-6、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CHD 组 BMI、LDL-C、T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H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 CHD 组血清 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IL-10 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 血清 IL-6、TNF-α参与了 CHD 的发生。血清 IL-10有抑制炎症作用, 可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