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起病12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能迅速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已成为治疗AMI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在我国基层医院行急诊PCI术不容易做到,AMI患者行延迟PCI术治疗又有其局限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或严重狭窄的AMI患者发病1个月内行延迟PCI术治疗的疗效,探讨基层医院延迟PCI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地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偏性掷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PCI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钠肽(BNP)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PCI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还能够改善BNP、CRP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实施。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医药指南》2017,(36)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本次探究中共计6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80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结果80例患者急诊PCI成功,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平均住院12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12个月随访,无心绞痛及死亡病例,患者满意率高。结论对于胸痛〉12h而〈24h,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冯艳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溶栓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心功能改善状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回顾所有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6.7%,术后随访结果显示,4个月后,1例患者发生了LAD支架再狭窄症状,需要再次接受治疗。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0例,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6患者设为观察组,将124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2年,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35例,发生率27.78%;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76例,发生率61.29%.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5,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7年12月至2004年12月接受急诊PCI治疗大于60周岁的AMI患者72例(PCI组),同期病年龄大于60周岁未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结果PCI组72例住院死亡7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33.4±4.2)%、平均住院天数20.3(19.2±1)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16例、猝死1例。对照组70例住院死亡16例、LVEF(28.8±9.3)%、平均住院天数27.4(25.1±6.3)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39例、心肌梗死6例、猝死5例。结论急诊PCI治疗能较好地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发生梗死的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果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6.6%,患者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为I级44例,0级14例,共使用75枚置入支架,术后患者血流TIMIⅢ级者56例,TIMIⅡ级2例,休克时间过长死亡1例,随访6个月-1年,2例患者出现支架再狭窄症状,经二次治疗后治愈,1例再次急性心肌梗死致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抢救中心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术,收录其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相关信息.对术前准备、术中检查、术后护理提出护理策略.结果 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急诊PCI术,直接PCI成功率100%.术前病死率0%,术中死亡3例(1.9%),术后住院期间病死率3.9% (6/155),其中因心血管原因死亡2例(1.3%).术前、术中、术后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认真做好护理配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龙军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6):36-37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B组患者采用药物溶栓治疗, A组在药物溶栓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B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B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延迟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汕尾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评价延迟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结果治疗A组组内治疗后WMSI、A/V、LVE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B组组内治疗后LVEF、WMSI、A/V、LVE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应选择最佳时期进行,可以最好的改善左室功能,避免心肌重塑,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我科2005年10月-12月诊治的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均临床治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PCI的3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有35例行PCI治疗成功,开通率94.6%,共置入43枚支架;术中出现室速、室颤4例(10.8%),导管后撤后自行转复或者电转复,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0例(27.0%),出现血压下降10例(27.0%),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8例(21.6%);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5例(13.5%),通过药物及远端保护/血栓抽吸装置得到改善;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2.7%).结论 在时间窗内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手术疗效确切,成功率高,能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