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急性心肌梗死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升高而呈递增趋势,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备受关注。急性心肌梗死被快速、准确的诊断出,并予以及时、有效的支持治疗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有意义。笔者将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霞 《新医学》2005,36(11):631-632
1引言 在临床上,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或对胸痛的判断,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快速正确的诊断,对于AMI的患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最常用的AMI的诊断标准是: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中出现ST段抬高。然而,AMI患者第1次心电图检查便能明确诊断的不足半数。在AMI的早期,心电图可以是正常或接近正常。确诊的AMI患者中,约10%可以没有ST段的移位。在大多数病例中,连续的心电图可观察动态演变,最终确诊。在心电‘图上,AMI的动态演变主要表现在T波、ST段和QRS波群或Q波上。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由于体表心电图无创,简单,短时间内即可做出诊断,迄今仍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最常用诊断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可对70%-80%AMI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方法:收集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55例不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对临床病史、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检查的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现为胸闷、头晕、恶心37例,到内科就医。头痛、头晕5例,到神经内科就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8例,到消化内科就医;胸闷、憋气、头痛5例,到中医科就医。从胸痛至就诊时间分别为2d~12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23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2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前间壁心肌梗死5例,无0波心肌梗死11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除胸痛、胸闷外,可表现为头痛、中上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特别对头痛、中上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出不典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
6.
心电图(ECG)是内科常用、费用低、具诊断价值,也最易错误解释的一种诊断方法。近十年来,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系统地比较了心肌损伤后心电改变与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心室收缩、心肌代谢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方面的能力[1]。1心电图对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心电图诊断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传统心电图诊断和Sgarbossa诊断方案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Sgarbossa方案诊断的阳性预测率和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传统方案,P<0.05。结论在应用心电图对急性心梗并束支传导阻滞进行诊断时可将Sgarbossa方案与传统诊断方案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的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王蓓  施雁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6-928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我国AM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AMI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医学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对AMI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现将近年来护理同行在AMI临床护理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经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来,对于右室心梗,心电图诊断往往较为困难。大多数临床工作者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累及左心室,其表现主要是左心功能障碍,且二者在治疗原则上有很大差异。而对于右室心梗很少诊断,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左冠状动脉同时供应左右双侧心室,右冠状动脉首先供应右心室,继而供应左心室下壁、以及后间隔。因此,可以认为右心室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AMI患者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0例,其中16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0例,其中2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AMI患者死亡5例,占6.25%,其中心源性休克2例,室性心率失常1例,心力衰竭2例。结论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部分患者心电图无典型表现,临床诊断应重视综合判断,防止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1.
收集近5年有关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论文14篇,以(1)右胸导联STV 4R抬高≥1mm;(2)STⅢ抬高≥STⅡ抬高;(3)STV2、3压低/STaVF抬高≤0.5;(4)STV 1抬高>STV 2抬高;(5)Ⅰ、aVL、V5和V6导联Q波消失为诊断标准,将各篇进行统,计结果以上5项诊断标准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 I)合并ARVI均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患者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征.结果:在8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回旋支右65例,右冠状动脉为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心电图判断的灵敏度是95.38%,特异度是80.00%,误诊率是20.00%,漏诊率是4.62%,诊断一致性,P=0.000;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把患者分为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左回旋支组V3ST抬高总和为(5.60±2.08)mm,要远高于右冠状动脉组(p<0.05);左回旋支组Ⅱ、Ⅲ、avF ST抬高总和为(2.21±1.01)mm,要远低于右冠状动脉组(P<0.05);右冠状动脉组ST抬高V1/V2≥1和S T抬高Ⅱ/Ⅲ≥1的患者比例分别是80.00%和66.67%,均要高于左回旋支组(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可以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世界很多国家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和显示年轻化趋势。然而,近年来AMI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有效的降低了死亡率。为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AMI的患者,本文结合文献将AMI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心血管临床工作者一直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迅速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前向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心肌重构和改善近远期预后。20世纪70年代,外科搭桥术是惟一可用于恢复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的方法。不接受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住院病死率高达12%~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导联心电图(18导ECG)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均行常规心电图和18导ECG检查并比较诊断价值。结果综合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28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42例其他类型心肌梗死。18导ECG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92. 86%(26/28),其他类型心肌梗死检出率为95. 24%(40/42),常规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和其他类型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67. 86%(19/28)和71. 43%(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8导ECG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常规心电图,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其他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V1~V3 ST段轻度下降、RV1轻度升高、V7~V9 ST段轻度抬高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18导ECG可用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诊断,可与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相结合,减少误诊、漏诊,提高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后心电图ST段抬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作用.方法 收集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排除明显心脏外因素后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病例研究文献,利用Meta-disc1.4软件对所提取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1017例患者,均为连续性病例回顾研究,Meta分析示心电图ST段抬高诊断AMI的敏感度(SEN) 0.59,特异度(SPE)0.86,阳性似然比(+LR)4.4,阴性似然比(-LR)0.39,诊断比值比(DOR) 12.28,曲线下面积(AUC)0.85.结论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对于诊断AMI特异性高,但是敏感度低,整体诊断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7.
传统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包括T渡、ST段及Q波的变化.然而,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肌除极和复极产生影响,其心电图各渡均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的ECG改变是AMI实验诊断的基石。临床实践证明:AMI早期约有40%~50%ECG表现不典型,提高其识别能力可减少误漏诊、及时抢救治疗改善患生命预后。为此,拟就其近年的研究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内科急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是临床大多数发生于老年患者 (65岁以上 ) ,与年轻的患者比较 ,老年AMI患者发生合并症与死亡的风险高得多 ,这些合并症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纤颤与心肌破裂等[1] 。据报道 65岁以上的老年AMI占AMI患者中近 40 %。因此 ,降低老年AMI的病死率对降低AMI总病死率意义重大[2 ] 。现将近年来有关老年人AMI诊断和溶栓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老年心肌梗死的诊断1.1 临床表现 AMI典型表现包括缺血性胸痛、出汗较多或大汗淋漓及呕吐。老年人痛阈降低 ,反…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典型的损伤、缺血、坏死性心电图(ECG)变化或动态变化,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约30%的AMI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25%的AMI患者无明显:ECG异常,但有少数AMI患者,虽然具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肌酶学改变,但缺乏典型的特征性ECG变化,且近年来陆续发现少数常见的类型,极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甚至漏诊,导致不良后果。现就AMI的常见ECG类型及少见的类型予以简述,以期引起临床的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