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内皮细胞损害、vWF异常大分子多聚体(UlvWF)、氧化剂损害、血小板激活为该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治疗上首选血浆疗法(置换或输注),其他辅助治疗的效果尚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1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护理,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12例患者住院18~62d,平均33d。12例中1例因颅内出血死亡,其余11例均临床缓解出院。结论 针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起病急,变化多,发展迅猛,多系统损害,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等特点,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 penicpurpura,TT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微血管血栓所致的多系统损害。早期诊断及早期行血浆置换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本院14例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的疾病转归情况,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4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进行了47次血浆置换,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10例患者病情好转恢复出院,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47次血浆置换术中共发生了3次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患者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需尽早开始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病性溶血和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高热和肾脏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不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其典型病理损害为透明血栓广泛分布于全身小血管。TTP的年发病率每百万人中有3.7人,经血浆置换(PE)等治疗后病死率由95%降至9%~22%。PE能去除病人体内促血小板聚集的物质,补充正常的抗聚集物,从而抑制血小板栓子的形成。因此PE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1月,经检查确诊的TTP病人10例,经PE治疗及对症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较少见,其特征为:消耗性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及发热等。用新鲜冰冻血浆(FFP)治疗已使其死亡率从80%降低到20%,但这一疗法并非经常成功,当肾功能不全时较难掌握,且有传播病毒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TTP/HUS)是一种起病较凶险的疾病,发病可能与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内皮细胞损伤、vWF释放增加及其在血清中裂解障碍,微血管中血小板血栓形成所致的多种系统损害。血浆交换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病。起病急,变化多,发展迅猛,患者常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或出血的急性期死亡[1]。现将我院1994-2005年收治的12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4-2005年我院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男4例,女8例。年  相似文献   

10.
裘红英  方炳木 《浙江临床医学》2007,9(6):738-738,74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组由于弥漫性内皮细胞损伤和小血管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数目因而大量消耗而减少所形成的紫癜,广泛微血栓所致多系统损害,是一种罕见的、起病急、易反复发作的、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作者用血浆置换术(PE)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例TTP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发病主要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本文将对此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血栓性微血管病。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且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现将我院成功救治的3例TTP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讨论儿童各种类型的溶血尿毒综合征(HUS)。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形成一组疾病,这组疾病具有四个共同的特征: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具有同一个组织病理学损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TP的第五个特征是发热,而HUS发热出现较少,常常是  相似文献   

14.
血浆置换术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116001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席惠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国外迄今为止已有500多例报道[1]。我国报道数10例,多为常规药物治疗,死亡率亦很高。笔者行血浆置换(...  相似文献   

1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少见的血液病,尽管近年来报告有增多趋势,但临床中仍不多见。该病起病急,变化多,发展迅猛,患者常在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或出血的急性期死亡。[1]1993年2月,我院收治了1例中年女性该病患者,经治疗脱险,现报告如下。1病...  相似文献   

16.
血浆置换术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350001)杨月玲,黄增敏,陈志哲,黄淑桦,辛碧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未明,可能与血...  相似文献   

1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广泛血小板微血栓形成为特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认识,vWF切割蛋白酶在该病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籍此在一定程度上与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关系进一步得以阐明,为该病提供了更加光明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8.
曹清松  谭芳 《新医学》2006,37(5):326-326
1引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IP)是一种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伴多脏器功能损害的TTP较为少见,现就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1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和肾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典型病理损害为透明血栓广泛分布于全身小血管[1].该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异度大,容易误诊或漏诊.1924年Moschuqitz首先报道此病.1936年Baehr等描述了本病的病理特征.1958年开始使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一名称.近20多年来,血浆置换的应用已使本病从致命性疾病转变为可以治疗的疾病.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例TT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微血管病变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和发热,即“五联征”[1]。其中神经精神症状头痛、嗜睡、意识障碍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且有阵发多样易变的特点。TTP对一般治疗反应差,临床死亡率高。目前公认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