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于1983年1月~1993年12月,对诊断婴儿(包括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儿92例,进行尿病毒检测70例,结果人类巨细胞病毒阳性44例,占63%,乙肝病毒阳性5例,单纯疱疹病毒及类冠状病毒各1例,总病毒检出率为72.9%。提示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重要病因。经住院治疗4周。黄疸无明显减退者,应用单光子同位素断层扫描(SPECT)进行肝胆动态显像检查13例,结果11例为胆道闭锁,2例为肝内毛细胆管炎。此13例中尿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阳性11例,提示肝胆管闭锁与人类巨细胞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病因构成比并比较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确诊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维吾尔族患儿107例及汉族患儿121例病因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维吾尔族: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为48例(44.9%),乙型肝炎病毒22例(20.6%),EB病毒10例(9.3%),丙型肝炎4例(3.7%),HIV感染2例(1.8%),梅毒螺旋体感染2例(1.8%),细菌培养阳性6例(5.6%),先天性胆道闭锁3例(2.8%),其他10例(15.0%)。汉族: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为66例(54.5%),乙型肝炎病毒17例(14.0%),EB病毒6例(5.0%),丙型肝炎例(3.3%),HIV感染1例(0.8%),梅毒螺旋体感染1例(0.8%),细菌培养阳性4例(3.3%),先天性胆道闭锁2例(1.7%),其他21例(19.8%)。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构成比在维吾尔族及汉族患儿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为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占第一位,乙肝病毒感染占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正>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IHS,以下简称婴肝)为多种原因引起婴儿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症侯群,以肝内病变为主,预后悬殊,其病因复杂,病程长。近年来,IHS发病率逐年上升,文献报道感染性疾病引起IHS占46.3%,多因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UV)、 相似文献
4.
5.
婴儿肝炎综合征有巨细胞病毒的高检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对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行病因学检测,发现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5例,占41.67%;其中7例CMV感染的患儿母亲中5便有CMV感染。CMV感染对婴儿健康危害甚大。父母的CMV感染可能是婴儿CMV染的重要来泊。 相似文献
6.
一岁以内出现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的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及作HBVM、CMV IgG抗体的测定,检出HBsAg阳性1例,双份血清CMV IgG抗体4倍增高者6例。提示CMV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7.
32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颖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4):311-312
目的 对 32 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进行病原学及临床分析。方法 血清采用酶标法检测血清抗巨细胞病毒 (CMV)IgM抗体 ,抗EB病毒IgM抗体 ,乙型肝炎HBsAg、HBeAg、抗HBc抗体 ,弓形体IgM抗体 ,梅毒抗血清 ,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 ,本地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原以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最高 ,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和EB病毒。结论 由于孕母CMV感染是宫内传播的主要根源 ,建议把孕期CMV检查作为常规 ,一旦诊断CMV婴儿肝炎综合征 ,使用更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8.
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的病因学地位,方法:52例以黄疸,肝肿大和血清转氨酶(ALT)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50例无黄疸,肝肿大和ALT升高的肺炎,败血症和腹泻病患儿为对照组,测定血清HCMV-IgG,IgM(ELISA法)和HCMV-DNA(PCR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IgG,IgM和DNA的阳性率都高于对照组,分别是:IgG73%和50%(P<0.05),IgM40%和4%(P<0.001),DNA44%和24%。结论:HCMV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子,HCMV肝炎约占婴儿肝炎综合征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我们将7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分为三组,中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西药治疗组。结果显示:轻度黄疸(总胆红素在20μmol/L以下),三组间在退黄时间,肝功恢复时间和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黄疸(总胆红素在20~25μmol/L)中,西药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中西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西药组(P<0.05),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5μmol/L以上),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亦优于中、西药组(P<0.01)。结果提示,轻症患儿可单用中、西药治疗,而中、重度患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巨细胞病毒(CMV)核酸杂交技术检测3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尿标本的带病毒水平。结果表明其感染率(4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P<0.05)。并初步发现CMV感染在患者母婴间分布有较高的相关性(符合率为13/14)。对患者体液免疫分析的结果表明,伴发CMV感染的婴儿肝炎病理过程不涉及类似Ⅲ型变态反应的免疫病理变化,但其血清C_3水平明显低下,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血氨水平与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氨水平对评估CMV感染致IHS病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130例IHS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的130例婴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婴儿血清CMV-IgM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尿HCMV-DNA;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2例CMV感染致IHS患儿的血氨及肝功能指标,并分析血氨与肝功能水平的相关性。随访12月,观察CMV感染与治疗后复发率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CMV-IgM阳性率为36.15%,尿HCMV-DNA阳性率为4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MV感染致IHS患儿中不同血氨水平亚组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分析显示,CMV感染致IHS患儿血氨水平与各肝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P均>0.05),而与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94,P<0.001)。CMV感染阴性的IHS复发率为3.85%,明显低于CMV感染阳性患儿的11.54%(χ2=5.686, P=0.017)。 结论 血氨水平联合血清ALB可以反映CMV感染致IHS患儿的病情变化,有助于CMV感染致IH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在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为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在B超介导下进行肝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特异性病理改变,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CMV IgM水平,计算并比较两指标的阳性率.结果: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组织HCMVpp65抗原阳性18例,血清IgM阳性6例,阳性率分别为60%、2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婴儿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表达,可用于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4.
王扬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5,(1)
本文报告9例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的13份肝穿标本的电镜观察结果。慢迁肝的主要超微结构变化为:(1)滑面内质网增生和扩张是最常见和最明显的改变;(2)粗面内质网数目减少;(3)大多数病例胞浆内核蛋白体和糖元颗粒减少;(4)线粒体呈程度不等的变性。本文对上述所见的机能意义,光镜所见与电镜所见的比较以及病理所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作了多病毒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CMV、HBV、HAV、EBV 风疹病毒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毒病因。 相似文献
16.
对1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分别进行了巨细胞病毒(CMV)早期抗原(EA)、晚期抗原(LA)检测。结果9例白细胞EA阳性,5例LA阳性,各类白细胞感染无明显选择性。5例CMV抗原阳性者恢复期复查,仅2例阳性。与抗CMVIgM、尿CMV分离、抗CMVIgG双份血清检测等方法对比,9例阳性中8例被此3项检查证实为CMV感染,6例阴性中此3项检查亦阴性,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检查,示其可作为CMV急性感染的较好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揭示肝胆湿热证的证候特点。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篇文献进行资料汇总,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及舌脉分布规律。结果:70篇慢性乙型肝炎关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共30个,以尿黄、口苦、纳差纳呆、胁肋胀痛、脘腹胀闷、身黄、目黄、恶心、乏力、口干、大便黏滞、大便干、厌油腻为常见症状。舌象多为舌红苔黄腻,脉象多为弦滑数。结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于2004年5月湖北宜昌拟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的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与临床不符之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运用于判断慢乙肝纤维化程度提供客观材料。[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10例慢乙肝患者,监测肝组织病理活检肝纤维化指标,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10例慢乙肝以肝郁脾虚型居多,其次为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而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都以S2期纤维化为主,瘀血阻络型以纤维化S4期为主;212例轻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相对平和质在纤维化≥S2间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医证型与客观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直接酶标法对来自全国17个地区的2346份肝组织标本进行了肝内HDAg的检测,1764份HBsAg阳性标本中有167份检出HDAg,检出率为9.47%。各大地区HDA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肝内HDAg的检出率与病理类型有关,慢性肝病和重症肝炎中HDAg检出率较高。提示:HDV感染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慢性化有关。对HDV与HBV复制关系的研究表明:HDV可以抑制HBV的复制,但两者也可同时复制,其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