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The "who" and "how" of detecting glauc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Dangers of snuff, both "wet" and "d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德育课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专设课程,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程教学的特殊规律和方法.在教学内容已作系统规定的情况下,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对这些规律和方法的运用。笔者以为,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应着力于树立“一个目标”和在“三个改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Normal" and "deviant" sexual behavi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Marmor 《JAMA》1971,217(2):165-170
  相似文献   

7.
《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著,作者对书名中"直"怀有疑问,思考后提出三个假设。通过查阅文献得出结论,书名"真"因避讳制度改为"直"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9.
学生违纪是学生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科学处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并进行自查、自律、自控是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依据校纪、校规,教师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都采用轻则提醒、批评教育,重则警告、处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四逆汤为《伤寒论》[1]中经典方,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仲景对四逆汤“四逆”的文字论述颇多,后世医家对其解读亦众多,大多以“四肢厥逆”来解.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2]本经主旨,发现“四逆”不仅仅是“四肢厥逆”之意.本文试对四逆汤中“四”、“逆”解释阐述如下. 1“四”字释义 《说文解字》[3]懈释“四”字:口,四方也.八,别也.口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4]解释说:阴数次三也.《正韵》[5]:“倍二为四.”可以看出“四”字有方位、数量等含义.对于仲景书中关于“四”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在中国语法史上具有开拓之功 ,其中很多术语成了后人研究的重点。句与读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马氏文通》句读观的缺点、句与读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等问题是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病证与症状的关系""临床上如何确立病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必要性"三大议题;得出了依标本辨病机、遵缓急立先后,在此基础上参照西医诊断的结论;旨在说明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确立病名、辨析病证、把握病机三者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有机结合,不可偏废。在关于"辨病"的讨论中,本文着重论述了作为现代中医,如何看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及西医诊断等问题,指出了应在灵活借鉴、为我所用原则下衷中参西,以减少误诊、漏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参照西医诊断进而扩展临床思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古代中国曾存在过一种以法及其善、羲、美(三字均以"羊"为内核)为特质的"羊文化".古人将"羊"视作"神判"和"吉祥"物.法的古文写作" ",其中的" "就是神判"解"(獬豸).獬豸也就是古代中国原始法道德历史文化中的"神羊".善、羲、美中的"羊"就是神判羊" "及其原始法的历史隐喻符号.善是古人对法的秉公和道德的公正体现;羲是古人对法的践履和道德的力行体验;美是古人对法的敬仰和道德的价值取向.有别于蛙、虎、龙(图腾)的"羊"不是一个附加在灵物之上的吉祥物,其本身就是一个吉祥物(古文"羊"即"祥"),因而羊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真正能够代表"黄河文明"及其祥和循法与礼仪之邦的吉祥物不是表征帝王和皇权的"龙",而是作为法道德象征的"羊".中华民族祥和循法、道德践履的优良传统与审美崇尚的诗性精神根植于古老的"羊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献中,逆传与逆传心包常被混同使用。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可知,逆传之名首见于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外感病传变的反常情况,与顺传相对而言,病情迅速发展到危重阶段的传变方式。逆传心包为清代叶天士《温热论》首载,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之后不从卫分顺传气分,而径入心包,扰及心神的病理变化。在指温病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和三焦病证的传变时,二者可以通用,但逆传心包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以上两证,而逆传则可适用于所有外感疾病。  相似文献   

17.
18.
淋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成因不外乎肾虚、湿热,由于湿与热导致不同的病理变化,且因病程长短、素体禀赋不同,临床上又有五淋、六淋之说。从“湿热”是淋证主要病理因素、“肾虚”是淋证根本内在病因2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淋证发病机理,同时结合现代研究辨证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淋证的优劣势,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景仁的诗具有“哀情”与“豪气”系于一体的艺术风格。他的“哀情”是由慨然用世的“豪气”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舒张转化而致 ,这种“豪气”即使在“哀情”始终缠绕于心的时候也没有消弭 ,因而黄景仁诗的“哀情”与“豪气”固然时有偏重、篇有偏重 ,却往往是相对相生 ,相融相彰的。黄景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叶诗坛“一扫三大家之庸音” ,当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人体肝、脾的解剖和功能相关论述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现代医学对肝、脾等内脏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对中医"脏腑肝"、"脏腑脾"和西医"解剖肝"、"解剖脾"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认为: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是西医"解剖脾"及其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而中医"脏腑脾"所对应的实体则是西医"解剖肝"及其以"解剖肝"为代表的大小消化腺.并且认为,在中西医交流中,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