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Li YB  Liu J  Liao ZH  Liao Y  Deng WP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472-2476
目的比较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作用差异。方法5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男35例,女24例,年龄51岁±12岁,体重指数25kg/m2±3kg/m2,随机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类似物组,30例)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29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中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速度、程度,所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比较泵治疗前后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素泵治疗第2天,类似物组早晚餐后2h血糖即明显低于人胰岛素组(8·4mmol/L±2·8mmol/L比11·3mmol/L±3·8mmol/L,9·0mmol/L±2·4mmol/L比10·7mmol/L±2·8mmol/L,P<0·05),至第7天类似物组空腹和午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也明显大于人胰岛素组(4·6mmol/L±0·8mmol/L比5·3mmol/L±0·9mmol/L,7·3mmol/L±2·2mmol/L比8·1mmol/L±1·8mmol/L,P<0·05)。治疗第14天,则只有空腹血糖存在差异;停止治疗后,空腹和早晚餐后2h血糖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类似物组获理想血糖控制时间短于人胰岛素组(2·0d比6·0d,P<0·01),所需胰岛素剂量又较小(0·6U/kg比0·8U/kg,P=0·002)。泵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如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β,胰岛素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两组仅见轻度低血糖事件:类似物组8例次(27%),人胰岛素组10例次(35%)。结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人胰岛素相比,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并比较整群选取的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进行体检的184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271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糖受损组)和3747名健康体检者(血糖正常组),对其血清尿酸水平和相关代谢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血清尿酸水平和相关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该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37%,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率为6.45%.2型糖尿病组年龄为(64.47±11.55)岁、体重指数(25.23±2.94)kg/m2、甘油三酯(2.04±1.62)mmol/L、胆固醇(5.31±1.05)mmol/L、血清尿酸(356.45±81.24)μmol/L、空腹血糖(8.77±2.31)mmol/L;空腹血糖受损组年龄为(61.41±12.37)岁、体重指数(25.11±2.87)kg/m2、甘油三酯(1.89±1.54)mmol/L、胆固醇(5.24±1.01)mmol/L、血清尿酸(351.21±81.45)μmol/L、空腹血糖(6.44±0.28)mmol/L;健康对照组年龄为(53.34±14.27)岁、体重指数(23.88±3.35)kg/m2、甘油三酯(1.57±1.21)mmol/L、胆固醇(5.11±0.94)mmol/L、血清尿酸(341.99±87.21)μmol/L、空腹血糖(5.01±0.47)mmol/L.血糖水平和血清尿酸水平具有正向相关性.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对患者按性别进行血清尿酸分层分析显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与血清尿酸水平具有正向相关性.结论 血清尿酸是2型糖尿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变化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将血清尿酸可作为监测2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瑞易宁或瑞易宁联合二甲双胍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 )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1 2 6例门诊 2型糖尿病患者 ,平均体重指数BMI为 2 5 1kg/m2 ,平均年龄 5 3 6岁 ,6 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 4 0例 (32 % )。 77例 (6 1 % )为空腹血糖很高的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 ,4 9例 (39% )既往曾用非瑞易宁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 ,平均病程 7 2年。接受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时间平均半年以上 (0 3~ 2 2年 ) ,检测空腹血糖 (FPG)和体重变化 ,了解低血糖事件及患者自觉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经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 ,患者血糖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FPG由 (1 1 7± 3 0 )mmol/L降至 (6 8± 1 8)mmol/L(P <0 0 0 1 ) ,既往曾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FPG由 (8 8± 2 6 )mmol/L降至 (7 3± 2 1 )mmol/L(P <0 0 1 ) ,两组病人治疗后空腹血糖达标率 (系指FPG≤ 7 0mmol/L)分别为 88% (P <0 0 0 1 )和 6 3%(P <0 0 0 1 ) ,体重平均下降 3 8kg和 0 9kg,轻度低血糖反应有 7例 (5 6 % ) ,96人 (76 % )自觉健康状况改善 ,1 0 2人 (81 % )对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满意并愿意长期使用。结论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是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社区应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家庭医生分级管理的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所有入选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糖尿病分级健康管理.对比家庭医生分级管理前和管理后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以及包括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在内的健康指标的变化.结果 管理1年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由干预前的(8.65±2.31)mmol/L降低至干预后的(6.66±1.49)mmol/L,餐后2 h血糖由干预前的(10.23±3.42)mmol/L降低至干预后的(8.72±2.26)mmol/L,HbA1C由干预前的(7.42±1.35)%降低至干预后的(6.64±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通过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能显著地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Zhang M  Li H  Zh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2547-2551
目的研究早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713例病程皆在10年之内的 T2DM 患者,根据发病年龄是否大于40岁分为早发(EOD)和晚发组(LOD)。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 EOD 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与 LOD 组相比,EOD 组吸烟者比例较高(29.2%vs22.0%,P<0.01),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增高(28.6%vs13.1%,P<0.01),血糖(FPG 及 HbAlc)控制不佳者比例高(分别为80.8%vs74.6%及77.3%vs72.7%,均 P<0.05),血 TG(2.5±2.4mmol/L vs 1.9±1.5 mmol/L,P<0.01)及 BMI(24.4kg/m~2±4.6 kg/m~2vs 23.6 kg/m~2±3.7 kg/m~2,P<0.01)水平高。EOD 组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高于 LOD 组(18.9%vs10.7%,P<0.01)。(2)EOD 组患者的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大血管并发症,且早发患者的疼痛(10.6%vs7.10%,P<0.05),感觉缺失(6.20%vs2.80%,P<0.01),腹泻(6.00%vs3.70%,P<0.05)等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肾病发生率(13.00%vs8.00%,P<0.01)高于 LOD 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高血压、吸烟、阳性家族史、高 TG 血症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EOD 患者表现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相对易早期并发各种微血管、神经的损害,而晚发 T2DM 患者更易并发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大血管病变。多因素综合防治策略是防治其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简称 DKA)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自 1972年 Soksen等人报告用小剂量胰岛素连续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来 ,国内临床亦多采用此法 ,现将我科于 1995年至 2 0 0 3年5 6例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6例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30例 ,年龄 2 3岁~ 71岁 ,平均4 2 .5岁。入院时生化资料统计 :血糖 (18.7± 6 .3) mmol/ L ,HCO- 3(12 .9± 7) mmol/ L,血钾 (4.2 6± 0 .8) m mol/ L,血钠(10 4 .7± 8) mmol/ L,尿素氮 (7.0 3± 1.4 ) mmol/ L,尿糖 ( )~( ) ,尿…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微量白蛋白尿发病情况,分析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其危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52例,分为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324例,血压正常组428例?分别观察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加以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43.1%;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体质指数[(24.9±3.7) kg/m2]?总胆固醇[(4.9±1.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1.2) mmol/L]?甘油三酯[(2.5±3.0) mmol/L]?血尿酸[(325.2±122.9) μmol/L]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5.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47.7±91.4) mg/g]及阳性率(24.3%)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患者(P < 0.01及P <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原发性高血压者较非高血压人群具有更高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水平,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肾脏损害的几率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体重,纠正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使代谢性指标和血压全面达标,从而更为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蒋兴亮  周京国  唐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3):3610-3612,3615
目的探讨血清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nantlipoprotein-cholesterol,RLP-C)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分离法测定112例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其中微血管病变7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40例)及4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LP-C水平。结果112例2型DM患者的血清RLP-C水平比42例正常对照显著增加[(0.29±0.17)mmol/Lvs(0.19±0.13)mmol/L,P<0.01],糖尿病组中微血管病变者的血清RLP-C[(0.39±0.21)mmol/L]水平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血清RLP-C[(0.22±0.15)mmol/L]水平(P<0.01)。RLP-C与甘油三酯(P<0.01)、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成正相关。结论2型DM患者RLP-C水平显著增加,且在并发微血管病变者的2型DM患者增加更显著,血清RLP可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Li YB  Zhu HL  Yao B  Huang ZM  Ou XZ  Xiao YB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602-605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38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CSII强化治疗,初始胰岛素全日量为0.5U/kg。以指尖空腹血糖(FBG)<6.1mmol/L和餐后2h血糖<8.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基础输注量及追加量,比较血糖控制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水平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和Homaβ等。结果经2周CSII治疗,126例(91.3%)患者用泵期间血糖控制达标,12例(8.7%)未达标。与达标组相比,未达标组治疗前FBG较高(16mmol/L±5mmol/L比13mmol/L±4mmol/L)、胰岛素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值较低(17±10比36±25),ΔAUC(治疗后AUC-治疗前AUC)较低,治疗期胰岛素用量较大。结论更严重的高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可能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源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YM  Qian C  Xie F  Zhou FH  Pan L  So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218-2220
目的研究腹腔压力的增高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腹腔压力升高患者,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42岁±17岁。每日在同一时间检测患者腹腔压力,记录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同时留取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肌酐。结果当腹腔压力升高时,尿量由基础水平的78ml/h±26ml/h减少至31ml/h±11ml/h(P<0.01),同时血清肌酐由110mmol/L±98mmol/L增至224mmol/L±147mmol/L(P<0.01),伴随中心静脉压(由6.0mmHg±2.1mmHg至8.8mmHg±2.5mmHg,1mmHg=0.133kPa,P<0.01)和平均动脉压(由79mmHg±8mmHg至86mmHg±10mmHg,P<0.01)的升高。腹腔压力的上升与尿量呈负相关(r=-0.747,P<0.01);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r=0.816,P<0.01)。在随后的治疗中12例患者死亡,其中8例死于脓毒血症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死于腹腔大出血。结论患者腹腔压力的上升与少尿、血清肌酐上升密切相关;腹腔压力降低后,上述临床结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兰雅娴  田英  高洁 《吉林医学》2010,(24):4039-4040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lc为(5.37±0.58)%,FBG为(4.42±0.83)mmol/L;糖尿病组的HbAlc为(9.76±2.68)%,FBG为(8.96±4.94)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lc为(10.76±2.65)%,FBG为(11.34±5.32)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lc为(7.78±0.38)%。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迎新  赵禹  高海林 《中外医疗》2012,31(29):86-8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FB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以及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方法 10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男56例,女50例,平均年龄(45.1±15.4)岁,DM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结果糖尿病无眼底并发症的HbAlc为(7.64±0.41)%,FBG为(7.78±1.67)mmol/L,糖尿病伴有眼底并发症的HbAlc为(11.08±2.16)%,FBG为(10.31+5.86)mmol/L;糖尿病患者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伴有HbAlc患者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与HbAlc有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抚顺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7月住院的7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0例患者的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为:大血管并发症66.27%,糖尿病视网膜病34.40%,糖尿病肾病27.7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60.80%,总患病率77.3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空腹甘油三酯、空腹低密度脂蛋白等。结论抚顺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水平较高,须引起重视。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龄、长期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佳、肥胖、血脂异常等。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至2009年对厦门市中华、厦港社区医疗中心所管辖的701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均值、生活方式、并发症的变化.随着管理时间的延长,观测的临床指标均值呈下降趋势,空腹血糖由建档时(7.6±2.3)mmol/L降至管理后2年时的(6.9±1.7)mmol/L;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并发症检查率有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于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52例,其中,并发DR患者99例作为DR组,其余无DR患者253例作为NDR组,对DR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DR组患者99例,即DR的发病率为28.1%,糖尿病病程为(15.3±2.1)年,空腹血糖水平为(10.5±1.6)mmol/L,高血压比例达59.6%,均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P=0.047)、空腹血糖(P=0.010)、高血压(P=0.002)及胰岛素治疗史(P=0.019)。结论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高、高血压等是DR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情况,分为DR组62例与NDR组188例,分别测定两组餐前血糖与HbA1c水平.结果DR组空腹血糖值为(12.58±3.45)mmol/L,NDR组空腹血糖值为(8.56±2.96)mmol/L,DR组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HbA1c值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增高的患者易发生DR,控制HbA1c能够使DR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周劲梅  王绘 《医学综述》2013,(23):4383-438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75例,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合并亚临床甲减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状况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女性所占比例(64.58%)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46.70%),病程(9.3±1.7)年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8.3±1.6)年,胆固醇[(5.2±0.9) mmol/L]和三酰甘油[(1.9±0.9) mmol/L]水平也分别高于单纯糖尿病组[(4.8±1.0) mmol/L、(1.5±0.8) 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64.58%和20.83%,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45.82%和8.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者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无亚临床甲减者,应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黏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对照进行FBG、2hPBG、HbAlc、血液流变学检测,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进行DR的诊断、分期。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retinopathyRetinopathy,NDR)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mvRetinopathy,NPDR)组,NPDR组进一步分为DR—I、DR—Ⅱ、DR—Ⅲ组。结果NPDR组2hPBG、HbAlc高于NDR组(P〈0.01)。FBG水平NPDR组与NDR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变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及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沉K值、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NPDR组、NDR组与对照组(正常人)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NPDR组之间及NPDR组、NDR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R的程度和进展与2hPBG、HbAlc水平、血流变学密切相关,FBG并不是一个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病史,测定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DR组157例,NDR组122例;两组的病程、空腹血糖、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水平等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OR:1.127)、糖化血红蛋白(OR:1.032)及尿微量白蛋白(OR:1.006)与DR发生为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