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氟沙星、培氟沙星、氨氟沙星、多氟沙星、PD—127391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及用途作了综述和展望。这类抗菌药物对各种急慢性感染疗效显著,有效率达80~90%以上,毒副作用少,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最新喹诺酮     
在最近的两次国际科学会上,谈到3个新喹诺酮:沃纳—兰伯特公司的 PD—117596,PD—127391和阿博特公司的A—62824。1988年5月份在美国迈阿密州举行的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议上,据美国的研究人员们报道,在迄今已报道的所有氟代喹诺酮中,PD-117596每单位重量抗菌活性最高。据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类药物已迅速发展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具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仍有限。直至90年代才合成开发了几种对革兰阳性菌具良好抗菌活性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如司帕沙星、clinafloxacin(PD127391,CI960和AM-1091)和Bay y3118。本文对喹诺酮类药物抗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机制和细菌对其耐药机制作一综  相似文献   

4.
近年已开发出大量4-喹诺酮类药物,其中绝大多数对革蓝氏阴性菌均有高度抗菌活性,但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较低。虽然CI-934对大多数需氧和厌氧革蓝氏阳性菌有良好活性,但对革蓝氏阴性菌的活性不如丙氟(口派)酸。 Warner-Lamert公司最近开发出的PD-127391对革蓝氏阳性菌和革蓝氏阴性菌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多药耐药性(MDR)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作为对付这类感染的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逐年增加,故寻找替代治疗药物和/或给药方案迫在眉睫.鉴于未来10年内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上市的可能性极小,利用药动学(PK)/药效学(PD)原则优化现有抗生素治疗方案(以增强杀菌活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给药方案优化、联合给药以及局部定位给药,但对不动杆菌感染的PK/PD目标值以及最佳治疗方案的确定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目前能够收集到各类抗生素对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资料(主要为体外及动物研究,临床研究有限)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优化舒巴坦在重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患者中的给药方案。方法 收集舒巴坦在重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患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与鲍曼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5 000次蒙特卡洛模拟,评估给药方案的合理性。鲍曼不动杆菌的PK/PD靶值为40%f T> MIC和60%f T> MIC。结果 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患者,当MIC=4 mg·L-1时,推荐给药方案分别为0.5 h传统静脉输注1 g,q8h和1 g,q6h。在2种PK/PD靶值下推荐的经验性给药方案分别是24 h连续性静脉输注9 g,q24h和12 g,q24h。结论 针对敏感率较低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推荐采用3 h延长静脉输注或24 h连续性静脉输注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学监护的策略。方法对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进行分析运用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理论,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方面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通过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加大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时间等方法加强抗感染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止颤汤对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纳入72例肝肾不足型PD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设计,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治疗组加服止颤颗粒,对照组加服止颤安慰剂,疗程12周。观察统一PD评分量表(unified PD rating scale,UPDRS)积分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UPDRS积分较对照组下降(P <0.05);治疗12周后,两组内普雷沃菌属、布劳特菌属、粪杆菌属及拟杆菌属丰度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布劳特菌属有上升趋势;治疗组嗜血杆菌呈上升趋势且丰度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呈下降趋势;治疗组阿克曼菌属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治疗组卟啉单胞菌属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且丰度差异显著(P <0.05)。结论 止颤汤于治疗12周后可改善PD临床症状,并显著增加嗜血杆菌丰度水平,降低阿克曼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丰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氟罗沙星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从而优化氟罗沙星的临床给药方案。方法:采用三周期自身交叉对照的方式对15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200,300,400 mg氟罗沙星片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进而求出药动学(PK)参数。体外药效学(PD)研究是测定氟罗沙星对临床分离的15种494株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AUC0-24/MIC作为氟罗沙星的PK/PD参数(靶值为100和125),采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评价氟罗沙星的3种治疗方案对不同分离菌株AUC0-24/MIC值的药效学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以CFR> 90%作为抗感染经验治疗的合理选择,对于大肠杆菌和淋球菌引起的感染,或口服200 mg(qd)即可;对硝酸盐阴性杆菌、肠杆菌属和哈夫尼亚菌属引起的感染,或口服300 mg(qd)即可;对于表葡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志贺菌属、肺炎克雷伯杆菌、柠檬酸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肺炎链球菌、沙门菌属和金葡球菌(MSSA)引起的感染,或口服400 mg(qd)可获得预期满意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预防细菌耐药性产生,而对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PK/PD参数显示疗效不佳。结论:应用Monte Carlo模拟评价氟罗沙星的PK/PD参数,可以为氟罗沙星的临床最佳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口腔科收治的164例牙周炎患者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口洁治、龈下超声刮治及根面平整,观察组患者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PLI、SB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PLI、SB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能较长时间控制龈下菌斑,改善牙周炎症情况,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美罗培南药动学(PK)/药效学(PD)效应的主因子,探讨其常规方案用于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适宜性。方法:以美罗培南0.5 g q8h、1 g q8h和2 g q8h为模型方案,以50%fT>最低抑菌浓度(MIC)为PK/PD靶标,以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P)、铜绿假单胞菌(PA)和鲍曼不动杆菌(AB)为目标菌种,以累积反应分数(CFR)为PK/PD效应指标,将药动学参数、给药参数和目标菌种的MIC分布整入PK/PD效应的数学模型(即%fT>MIC),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各方案在不同人群中通过0.5~3 h输注对各目标菌种的菌群达到靶标的CFR。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影响美罗培南PK/PD效应的主因子。结合CFR和效应的主因子及其特性探讨上述方案用于目标菌感染的适宜性。结果:影响美罗培南对EC和KP抗菌效果的主因子是个体化的药动学参数,但尽管如此,在考察的人群中(或考察的药动学参数下)即使美罗培南0.5 g q8h采取0.5 h输注也可对EC和KP达到≥90%的CFR。影响美罗培南对PA和AB抗菌效果的主因子是菌种的MIC分布。对PA,MIC分布是影响美罗培南PK/PD效应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不论人群如何,大剂量美罗培南(2 g q8h)对PA仍可达到≥90%的CFR;但对AB,MIC分布则是影响美罗培南PK/PD效应的决定因素,即使2 g q8h也无法达到≥90%的CFR。结论:基于目前各目标菌种的MIC分布和效应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不同人群中美罗培南0.5 g q8h仍可用于EC和KP感染;对PA,则需采用2 g q8h;但对AB美罗培南常规方案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临床指标及微生物学角度探讨悬突引起牙周炎的机制,揭示悬突对牙周组织的危害性。方法收集49例患者的60个有充填悬突的牙齿(悬突组),以患者同颌无充填体的同名牙作为自身对照组,每个牙记录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采集龈下菌斑以刚果红染色,测其细菌组成。选择其中10例磨除悬突后重新充填,6个月后复查PD和SBI。结果悬突组的PD、SBI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螺旋体、杆菌及球菌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新充填后6个月SBI较充填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悬突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使龈下菌群组成发生变化;临床治疗中要预防悬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病例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成功抗感染治疗的分析讨论,促进专科临床药师树立对专科治疗、营养、生命支持等治疗的整体观理念。方法分析讨论1例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结果美罗培南虽然药敏显示耐药,但前期治疗有效,根据其药动学/药效学(PK/PD),持续泵入,延长给药时间,加上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抗感染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抗感染效果不仅仅由抗菌药物决定,有效的综合治疗诸如患者的营养改善、内环境稳定等决定抗感染最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肌张力障碍(DYT)在帕金森病(PD)以及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中并不少见,然而目前国内外对PD相关的肌张力障碍报道较少,总结不够全面,影响临床医师对PD相关肌张力障碍的鉴别。PD相关肌张力障碍有多种类型,本文将从不同部位的PD肌张力障碍、与治疗相关的PD肌张力障碍、与治疗无关的PD肌张力障碍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进临床医师对PD相关肌张力障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氯胺酮对MPTP诱导帕金森病(PD)小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C组、PD组、PD+Keta-L组、PD+Keta-M组和PD+Keta-H组,每组10只。PD+Keta-L、PD+Keta-M、PD+Keta-H组分别用25、50和75 mg/kg的氯胺酮腹腔注射处理,每天1次,共2 d,而后PD组及PD+Keta-L、PD+Keta-M、PD+Keta-H组腹腔注射MPTP 20 mg/kg,每天1次,连续20 d,建立亚急性PD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步态、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HE染色观察脑部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PD组步态异常,MNSS评分、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TH阳性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PD组相比,PD+Keta-L组步态改善,MNSS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TH阳性细胞比例升高(P<0.05),PD+Keta-M、PD+Keta-L组与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中TLR4、NF-κB p65和MyD88表达显著高于NC组,与PD组相比,PD+Keta-L组TLR4、NF-κB p65和MyD88均显著降低,PD+Keta-M组仅TLR4及MyD88降低(均P<0.05),而PD+Keta-H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低剂量氯胺酮对PD小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与临床疾病特征相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对研究治疗PD的药物至关重要。鱼藤酮具有极强的亲脂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其致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改变和病理学特征均与临床PD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鱼藤酮诱导PD动物模型的方法有立体定位、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脑微透析、灌胃、皮下埋置缓释微球和皮肤接触给药等,体外模型多采用SH-SY5Y和PC12细胞及多巴胺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毒性机制包括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活性氧产生增加、抗氧化防御系统受损及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细胞自噬途径等。本文对鱼藤酮诱导PD模型的体内、外方法及其毒性机制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构建更接近PD特征的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与P300相关性分析。方法对92例P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分为PD抑郁组和PD非抑郁组,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同时进行P300测试。结果 PD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各项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伴有抑郁的PD患者得分降低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伴有抑郁的PD患者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更为明显。PD伴抑郁组P300潜伏期与VIQ、PIQ、FIQ呈显著负相关,P300波幅与VIQ、PIQ、FIQ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联合P300检测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试,可以更好的反映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特点,为早期干预与及时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盐酸帕罗西汀片对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盐酸帕罗西汀片加PD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PD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PD综合评分表(UPDRS)、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UPDRS、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片对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氟喹诺酮类PK/PD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睿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1):884-887
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是药理学重要组成部分。药代动力学(PK)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而药效学(PD)则是药物剂量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过去对PK与PD多是分割看待,而PK/PD的研究结合了PK与PD的研究方法,旨在研究某一给药剂量相应的时间-效应过程。目前随着PK与PD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效的相关性的进一步了解,使得PK/PD的研究已成为现代药物治疗学的热点。本文简要回顾了部分氟喹酮类药物的PK/PD研究,并对莫西沙星等主要氟喹诺酮类药物PK/PD参数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近年米,开发了大量的4—喹诺酮类抗菌剂。这些药物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远比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链球菌的活性更强。尽管某些新喹喏酮药物已成功地用于癌症病人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但一些主要癌症治疗中心观察到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在上升,因此能对这些细菌有较好活性的新药引人注目。PD117596是新开发的喹喏酮药物,它具有广谱活性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