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某院分娩的产妇2417人产前进行无应激试验(NST)及缩宫素激惹试验(OST)。结果:观察组415例中有37例发生轻度新生儿窒息;12例为重度新生儿窒息,其中3例死亡。对照组2002例中有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都为轻度窒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产前的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监护评分异常者及时处理,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心率监护计算机分析和目测分析的优缺点及对围产儿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了2003年5月~2004年2月3010份胎心率图型中,长变异各型相对应的短变异数值及361份胎心率图型的计算机分析和目测分析结果预测围产儿结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NST的计算机分析和目测分析的结果对围产儿结局都有预测作用,但计算机分析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和30%)均高于目测分析(分别为74.5%和26.7%)。计算机分析需要的无负荷试验(NST)监护时间为(14.22+5.69)min,目测分析需要的监护时间为(15.45±5.77)min,有显著性差异(P=0.000)。短变异与长变异的各型之间呈正相关(P=0.000)。结论:应用Sonicaid System8002计算机分析胎心率图型较之目测分析对胎儿宫内窘迫有更好的预测作用,还能缩短产前监护时间,其引入的一个新参数——短变异,能定量反映胎心率基线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子胎心监护在监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引进胎心监护仪以来,对入院的孕妇进行必要的院前院后常规监护与2009年以前同时期病人生产新生儿的窒息率,及剖宫产率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监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的窒息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同期没有进行过胎心监护的孕妇所生婴儿,总剖宫产率也有所下降,安全度大大提高,出生窒息儿的机率也大大减少。结论有了胎心监护,对于以前不敢大胆试产的孕妇,可以在严格监护下给予试产,并取得了成功,大大降低了产科的剖宫产率,出生窒息儿的几率也大大减少,提高了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电子胎心监护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监护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自1989年14年以来在该院分娩的围产儿,分析其死亡原因,并分阶段加以对比。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22.36‰下降至3.68‰,近5年来,死产率为0;新生儿重度窒息率由2.77%降至1.02%。结论:对所有入院待产孕妇均进行二次入室试验筛选,对正常者可不必连续胎心监护,对可疑及异常者行产时连续胎心监护,可避免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从而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监护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自1989年14年以来在该院分娩的围产儿,分析其死亡原因,并分阶段加以对比.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22.36‰下降至3.68‰,近5年来,死产率为0;新生儿重度窒息率由2.77%降至1.02%.结论:对所有入院待产孕妇均进行二次入室试验筛选,对正常者可不必连续胎心监护,对可疑及异常者行产时连续胎心监护,可避免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从而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联合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符合纳入要求的120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单独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分别计算各项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比较两种监护方法所示结果胎儿及新生儿的预后转归。结果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高,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单一检查高,宫内窘迫组羊水Ⅱ~Ⅲ度粪染、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胎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联合产时电子胎心监护,能提高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胎儿监护一直是产科的主要任务之一,传统的胎儿监护手段为产科医师的处理措施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不必要的干预,降低了胎儿死亡率、窒息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而胎心电子监护(简称胎监),由于其方便、无创伤、敏感性高,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8.
声音振动刺激在胎心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心率电子监护是围产期医学的主要监测手段。其用于胎心管理的具体内容大多是通过胎心率的宫缩图评分进行的。临床上常采用无负荷试验(NST)和宫缩应激试验(CST)作为产前胎儿状态的评估,然而由于NST试验时胎儿睡眠周期的影响,存在着假阳性率高和耗时较长的缺点,难以准确地判断胎儿宫内的安危。本文通过使用声音振动刺激试验(VAS—T),观察胎动及胎心率的变化。并与无负荷试验相对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对660例待产孕妇的胎儿心率进行了监护,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科的应用价值.结果 发现有118例(18 %)其中脐带绕颈92例,脐带扭转10例,脐带打结3例,脐带过短10例,脐带隐性脱垂2例,脐带脱垂1例;胎盘因素61例﹙0.98 %﹚,其中,胎盘老化48例,前置胎盘8例,胎盘早剥2例,帆状胎盘3例;羊水过少66例(10 %);母体因素58例(0.7 %).结论 产前胎心监护能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态,并能对胎儿在宫内的缺氧情况有效且及时的发现,对胎儿窘迫及早的作出诊断,并进行更为积极有效的处理,避免发生新生儿窒息、损伤,使围生儿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刘秀平  郭争平 《职业与健康》2007,23(14):1262-1263
为提高产科临床质量,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我们探讨了中央电子胎心监护在产科的应用效果,现将我院2004年开始对住院分娩孕妇产程中的电子胎心监护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胎心率电子监护中变异减速与脐带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心率电子监护中变异减速与脐带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7月1188例胎心率电子监护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并经分娩记录验证。结果:1188例胎心率电子监护中,诊断为变异减速(VD)158例,发生率为13.3%。后经分娩记录验证确有脐带因素137例,占86.7%。结论:胎心率电子监护中心VD大部分与脐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应激试验(NST)和缩宫素激惹(OCT)试验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产前对540例的孕妇行NST+OCT试验,460例行重复NST试验胎心监护预测胎儿窘迫,400例为对照组.产时观察羊水性状及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1)NST+OCT组、重复NST组和对照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CT阳性组胎儿窘迫发生比例为59.3%(96/162),新生儿窒息为8.6%(14/162);重复NST异常组胎儿窘迫发生比例为21.7%(93/340),新生儿窒息为2.5%(10/340),OCT阳性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比例高于重复NST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ST+OCT试验预测胎儿窘迫的灵敏度为82.1%(96/117),特异度为84.4%(357/423),符合率为83.9%(453/540);(4)重复NST试验预测胎儿窘迫的灵敏度为87.7%(93/106),特异度为30.2%(107/354),符合率为43.5%(2001460).结论 (1)NST和OCT胎心监护不增加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比例;(2)NST+OCT联合试验用于预测胎儿窘迫比重复NST试验更有应用价值,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积极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降低围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80例孕妇的胎心监护,208例胎心监护异常者作为观察组,472例胎心监护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心率的异常,能较准确地反应胎儿宫内情况,对降低围生儿窒息、病死率,改善围生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283例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奉贤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因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的1 283例患者,观察胎心监护异常与术中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脐带异常、高危妊娠等的关系,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缩负荷试验阳性组羊水污染率为51.35%,新生儿Apgar评分≤7者为15.94%,宫缩负荷试验可疑组羊水污染率为30.00%,新生儿Apgar评分≤7者为7.13%,两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羊水污染=58.224,χ2Apgar=25.031,均P<0.01).宫缩负荷试验阳性组脐带异常为38.05%,宫缩负荷试验可疑组脐带异常为39.0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96,P>0.05).随着孕周的延长,羊水污染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χ2羊水污染=173.415,χ2Apgar=54.825,均P<0.01).高危妊娠中羊水污染发生率为53.14%,新生儿Apgar评分≤7者为12.67%,非高危妊娠中羊水污染发生率为11.91%,新生儿Apgar评分≤7者为6.59%,高危妊娠与非高危妊娠羊水污染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7比较有显著差异(χ2羊水污染=214.723,χ2Apgar=11.745,均P<0.01).结论 胎心监护异常是行剖宫产术的一个重要手术指征,但不是绝对手术指征,应结合胎儿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做到手术指征明确,从而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9月新生儿窒息情况,2005年9月我院开始对进入第二产程的孕妇进行连续胎心电子监控,通过监护结果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时处理。结果观察组1464人中胎儿窘迫148例,占10.11%,新生儿轻度窒息27例,占胎儿窘迫数的18.24%,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占胎儿窘迫数的2.0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9例,占39.86%。对照组1290人中胎儿窘迫92例,占7.13%,新生儿轻度窒息35例,占胎儿窘迫的38.04%,重度窒息9例,占胎儿窘迫的9.73%,因胎儿窘迫剖宫产53例,占57.6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胎心电子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连续监测很有必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建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78-5279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围产保健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07年5月~2011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220例产妇在围产期行胎心监护,并与既往在围产期未行胎心监护的产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分别为16.36%和36.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和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重度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3.18%和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0%和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在围产期的正确应用,可以对胎儿窘迫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减少新生儿窒息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远程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在妊娠晚期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至东莞康华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孕妇3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进行远程EFM,比较两组监测结果、妊娠不良心理、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动、胎心、产前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NST)异常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两周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远程EFM能够提高妊娠晚期不良事件检出率,缓解妊娠期不良心理,改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央胎心监护在产程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1200例孕妇(研究组)进行中央胎心监护系统进行全产程监护,对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的1456例孕妇(对照组)进行常规多普勒听胎心,比较两组孕妇胎儿窒息的检出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分别为10.5%、5.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6.25%、10.37%;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分别为0%、0.92%;研究组剖宫产率相对增高,为8.5%,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6.7%。结论产时应用中央胎心监护网络系统对产妇进行全程监护能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检出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胎儿窒息率,相对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与脐带、羊水异常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和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三门县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胎心监护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无应激试验(NST)、B超等对胎心、脐带、羊水情况进行评价,根据NST试验结果将孕产妇分为胎心监护异常组(530例)和正常对照组(2085例),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脐带、羊水的异常发生率、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胎心监护异常组的脐带异常、羊水量异常及羊水粪染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2.838、32.220、93.248,P〈0.05)。胎心监护异常组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平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u=19.533,P=0.000),且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89,P=0.000)。胎心监护异常组的正常产所占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而阴道助产率、有剖宫产指征的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6.393、26.277、564.367,P〈0.05)。结论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与脐带、羊水情况及新生儿结局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分娩方式的选择。对缺氧损伤胎儿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处理,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心监护是通过监测胎心率的变化来评价胎儿宫内安危的一种常用的胎儿监护方法。早至19世纪初就有产科医师通过胎心听诊估计胎儿宫内状况,随着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发展,产时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胎儿监护方法。EFM的敏感性高,能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及酸中毒,并通过正确的处理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但产时EFM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增加了剖宫产率和阴道手术产率。因此,对产时EFM的有效性还不确定,临床上对EFM曲线的理解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等,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