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宇平  王眺  田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92-793,795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0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颅内动脉瘤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的41例作为A组,CT血管造影的45例作为B组,观察两组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A组的检出率为87.8%,B组为86.7%,明显低于DSA的98.9%(均P﹤0.05);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两组患者所测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临床上检出颅内动脉瘤最敏感的方法,而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形态特征的诊断情况与DSA并无明显差异,且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方法相对方便快捷,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的:定期检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从而保证设备的良好性能。方法: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检定规程,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检测方法,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性能实施检测。结果:提供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详细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方便了操作人员更好地使用和检测设备。结论:该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临床使用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检查的X射线防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常规血管造影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新技术,是X射线血管造影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5.
血管造影CT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7.
腹部DSA影像质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及肿瘤供血的情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DSA技术在介入治疗(intervenfional radiography)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腹部血管DSA造影作为腹腔脏器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诊断的正确与否,并影响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作者对2000年5月至2004年8月所完成的917例腹腔脏器DSA造影进行分析研究,现对影响腹部DSA影像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DSA全名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ArtisZee Ⅲ ceiling型设备为科技含量及精密程度较高的大型设备,设备将计算机技术及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深入结合,在现代医学临床中主要被用于血管造影、介入治疗之中,是当下医学临床中诊断血管病变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医院DSA ArtisZee Ⅲ ceiling设备发生故障,会对临床疾病检查及治疗等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DSA ArtisZee Ⅲ ceiling型设备中性能比较好的设备为西门子DSA ArtisZee Ⅲ ceiling型设备,因此本文将总结医学实践中西门子DSA ArtisZee Ⅲ ceiling型设备发生的故障问题,同时对维修方法进行总结,从西门子DSA ArtisZee Ⅲ ceiling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他知识出发,从DSA系统、电路等多个方面总结、排除设备中出现相关故障问题。本文将围绕“西门子DSA ArtisZee Ⅲ ceiling型设备故障问题总结分析与维修”这一话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的主体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主要用于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当前,随着DSA设备的成像质量改善,其输出量也越来越大,这增加了操作者和患者辐射损伤的可能.剂量优化就是研究成像质量和照射剂量间的关系,在充分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合理降低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DSA诊断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统计两组特异度、准确率与敏感度等相关指标。结果:80例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患者可清晰显示支架240枚,其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对角支分别是120枚、80枚以及40枚。通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了解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支架情况,尤其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管情况,如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其狭窄程度。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发现支架内血管再狭窄239枚,经DSA诊断证实为235个,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准确率80.00%、敏感度82.63%、特异度87.32%,Kappa检验值为0.819,多层螺旋CT组与DSA组在多指标(敏感度、准确度与特异度)的对比上基本保持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诊断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其特异度、准确度与敏感度差别不大,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对支架血管位置与管腔情况可准确观察,为冠脉支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64层螺旋CT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进一步拓宽了CT检查手段的应用范围.多数学者认为冠状动脉造影(CTA)技术与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结果同样准确,而且价廉无创,CTA正取代DSA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2.
李广喜 《中国保健》2006,14(18):10-11
目的研究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4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做旋转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于常规DSA检查比较.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45例病人常规DSA发现42例,3例只有通过旋转DSA才能发现.40例动脉瘤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加摄旋转DSA后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7例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二维(2D)DSA及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旋转DA)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行3D DSA重建,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 47例中经3D DSA共检查出46例53个动脉瘤,2D DSA有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在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上,3D DSA明显优于旋转DA和2D DSA.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3D DSA比旋转DA和2D DSA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步进跟踪下肢血管造影加三维旋转DSA技术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采用该技术对15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行介入检查及治疗,结果均能清楚显示动脉血管的主干、分支、走行及分布。三维旋转DSA及步进跟踪下肢血管造影技术为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路径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本文按照JJG 1067-2011《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X射线辐射源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介绍了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空气比释动能率、HVL(辐射输出的质)、X射线管电压、模拟血管最小尺寸、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分辨力、对比度线性和减影性能影响等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旋转DSA在脑动静脉畸形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DSA在脑动静脉畸形造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动静脉畸形传统及旋转DSA的造影影像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供血动脉的显示RDSA显示14例,常规造影10例;引流静脉的显示RDSA显示13例,常规造影8例;静脉窦狭窄的显示RDSA显示11例,常规造影6例。结论旋转DSA较常规DSA能更清楚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畸形血管团的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200例,对所有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观察三者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之间的差异。结果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正确率,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诊断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一种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目前流行的下肢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比较了不同影像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提供了帮助。首先,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是最经济、简便、无创且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以血管造影为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可以达到90%以上,但诊断多处狭窄的下游狭窄的准确性较低,另外,深部血管显示仍不够清晰,不能穿透血管壁钙化,检查质量严重依赖操作者经验等。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目前公认的检查下肢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它们是有创检查,同时需要使用大量造影剂,从而增加了患者的风险,普通DSA对无法一次获得完整的下肢动脉图像,只有步进DSA能一次性获得直观连续的动态血管及血流图像。CT血管造影(CTA)是新兴的无创伤血管影像技术,以DSA为标准,CTA检查结果按狭窄程度精确分级,总符合率>90%,有望成为血管外科领域最为实用的检查方法。但CTA也需要造影剂且对远端细小动脉的狭窄诊断准确性较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颇具潜力的无创血管成像技术,以DSA为标准,MRA检查有很高的符合率,但仍存在局限性,如扫描时间长,不加对比剂的普通MRA准确性较低,容易夸大或掩盖血管狭窄程度。血管腔内超声技术尚属研究和初步应用阶段,对病变显示较DSA更全面、更准确,弥补了DSA因不能显示血管壁及投照角度限制所造成的误诊,但血管腔内超声(IVUS)是有创检查且对残余管径极小的狭窄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本文介绍一种在程控X线设备基础上改造而成的DSA设备的系统特点、设备组成及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0.
谢渊 《医疗装备》2015,(16):47-47
目的:探讨分析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并确诊的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89例,对89例患者分别进行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中,MRA检出25例,检出率为89.29%,DSA检出26例,检出率为92.86%;在血管畸形患者中,MRA检出11例,检出率为68.75%,DSA检出14例,检出率为87.50%;在动脉瘤患者中,MRA检出38例,检出率为84.44%,DSA检出41例,检出率为91.11%。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使用DSA的栓出率较MRA的检出率要稍高,两者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各有各的优势,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