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正确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结果:典型的X线表现为四肢长骨的骨端偏心、膨胀性、皂泡样、边缘清楚的骨质破坏:典型的CT表现为骨的偏心性、膨胀性破坏,骨皮质变薄,连续性可中断,肿瘤的边缘可见断续的骨质硬化,肿瘤内可见有短小的骨嵴:典型的MRI表现为长骨骨端偏心性骨异常信号区,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中、高混杂信号,可出现液-液平,肿瘤的边缘可有一相对比较规则的低信号线状影结论: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CT和MRI能清楚显示巨细胞瘤内部结构,腰骶部巨细胞瘤可清楚显示突入盆腔或腹腔内的软组织块影X线平片结合CT和MRI影像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及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占原发骨肿瘤的4%-9.5%,占良性骨肿瘤的18%-23%。典型的GCT为良性,单发。但多发也有报道,5%-10%可以为恶性。X线平片、CT、MRI和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在GCT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就GCT的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相关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传统X线检查可以显示局限性软组织肿块、骨质受压及硬化改变;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关节内及周围组织结构受累情况;CDFI可显示肿块的血供情况;MRI能够任意方位成像显示腱鞘巨细胞瘤的位置、形态、特征性信号、累及范围及毗邻关系。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特征性,综合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术前对其进行诊断,对于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表现特点。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35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MR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在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并可显示瘤内坏死、囊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液-液平面等。结论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内部组织情况及周边情况显示良好,信息全面,可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结果平片简便易行并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CT和MRI能够提供更详细信息。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改变,部分病例可见"皂泡"样改变;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部分可显示瘤内坏死、囊变、液平等。结论 X线平片结合CT、MRI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肋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肋骨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病灶于X线表现为多发的分隔,CT表现为不规则的高密度骨棘,密度不均;MRI显示为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可见明显强化.结论:肋骨骨巨细胞瘤有其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3岁。其中9例行X射线检查,5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结果 病变位于手部4例,足部4例,踝关节2例,膝关节1例,肘关节1例。X射线及CT表现为骨旁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见侵蚀或小囊样破坏,无明显骨膜反应。MRI:病灶在TlWI上接近于骨骼肌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区,均无明显关节积液。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垂体瘤做出正确及早期的诊断。方法:对4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大腺瘤(直径大于10mm)30例,以无功能性腺瘤多(占63.3%),微腺癌(直径不大于10mm)12例,以功能性腺瘤多(占91.7%)。微腺瘤直接征象为垂体内CT低密度或MRI(T1W1)低信号。CT和MRI增强后将显著提高低密度或低信号的显示率。大腺瘤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CT和MRI增强对于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鞍旁结构的受侵情况均有很高的价值。结论:对临床疑似病例,MRI行Gd—D1PA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0例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颅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影像学改变,60例进行了CT检查,12例进行了MRI检查。结果 病例共有病灶75个,大多数位于皮层或皮层下,此外还可见于小脑半球、胼胝体。根据病灶大小,脑血吸虫肉芽肿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状病变。其中,结节性病灶45个,呈等密度或等信号结节伴周围不同程度指状水肿,42个病灶均匀强化。3个病灶环形强化;肿块状病灶30个,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呈稍长T1、稍长T2或等T1、等T2信号,其中29个病灶呈成簇堆积的结节状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结论 脑血吸虫肉芽肿有其自身的影像特征,可单发或多发,可列入颅脑单发或多发病变的鉴别诊断之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发、复发活动性肺结核及陈旧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诊断对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活动性肺结核55例,其中新发34例,复发肺结核21例和陈旧性肺结核50例,对比分析3组肺结核的影像资料。结果活动性影像学征象:小叶中心结节影、树芽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磨玻璃影、空洞征在新发肺结核中检出率依次为:79.4%、61.8%、67.6%、35.3%、73.5%、41.2%;复发组为71.4%、57.4%、57.1%、33.3%、66.7%、38.1%;陈旧性肺结核分别为20.0%、16.0%、18.0%、2.0%、32.0%、4.0%。新发和复发活动性肺结核在活动性影像征象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陈旧性肺结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性影像学征象:纤维条索影、钙化、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在新发肺结核中检出率依次为:8.8%、11.8%、8.8%、5.8%;复发组为52.4%、71.4%、38.1%、38.1%;陈旧性肺结核分别为84.0%、78.0%、44.0%、80.0%。纤维条索影、肺气肿检出率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和支气管扩张在复发与陈旧性肺结核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新发肺结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影像学征象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但尚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痰检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的影像学改变,以实现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6年1月-2013年2月住院156例患者,分为四肢长骨感染82例和骨肿瘤组74例患者;骨质异常的X线、CT和MRI征象以回顾性分析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和统计学比较,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骨感染组死骨形成、髓腔内脓肿发生率均为100.00%,骨肿瘤组死骨形成、髓腔内脓肿发生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X线平片、CT、MRI、DSA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充分了解、运用各征象的意义,可以对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CNC患者的CT和MRI表现.12例均进行了MRI平扫和增强,3例同时进行了CT平扫.结果 12例CNC中有11例位于侧脑室内,其中2例位于右侧侧脑室,3例位于左侧侧脑室,以宽基底与透明隔相连;6例位于侧脑室透明隔,跨越中线向两侧生长,其中2例突入第三脑室;l例位于第四脑室出口处.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团块影,边界清楚.肿瘤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和横断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上呈中等至稍高信号.3例可见流空血管信号.增强扫描后,大部分肿瘤呈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仅l例明显强化.3例行CT平扫病例,肿瘤实体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2例可见团块状或点状钙化.结论 发生于侧脑室内的CNC有较为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结合其好发部位、发病年龄可以在术前做出有效的诊断,而发生于侧脑室外的CNC术前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复发原因、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 对17例四肢长骨术后复发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行肿瘤扩大切除、灭活、骨水泥充填术,5例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行瘤段切除自体骨移植术,4例行截肢术.参照Mankin等评定标准进行手术效果综合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66(11~110)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无复发及转移.根据Markin评分标准,本组17例患者综合评价优良13例,中4例,优良率为76.47%(13/17).结论 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重要手段,切除应该更加广泛彻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经手术、活检病理或随访证实,其中脊索瘤11例,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3例,转移瘤8例,神经源性3例。所有病理经X线及MRI检查,部分行多排螺旋CT(MDCT)检查。结果:各种骶骨肿瘤包括不同的肿瘤范围和不同的肿瘤中心,不同的破坏程度,不同的MRI信号强度及软组织肿块,不同的钙化灶及不同程度的骨髓浸润。结论: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病变的范围的确定,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行X线摄片及CT扫描。其中4例做了MRI检查。结果本组5例发生于胫骨上端,各有1例发生于股骨近端和腓骨下端,1例发生于髌骨。X线和CT主要表现为伴有硬化边缘的骨质密度减低区。可呈膨胀性改变。灶内多可见钙化密度;MRI表现为T1WI上呈中等-低信号,T1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硬化边缘及灶内钙化呈低信号。灶周水肿在T1WI及压脂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X线平片、CT、MRI在诊断成软骨细胞瘤上各有优势。将其中两者或三者相结合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行X线摄片及CT扫描.其中4例做了MRI检查.结果 本组5例发生于胫骨上端,各有1例发生于股骨近端和腓骨下端,1例发生于髌骨.X线和CT主要表现为伴有硬化边缘的骨质密度减低区.可呈膨胀性改变.灶内多可见钙化密度;MRI表现为T1WI上呈中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硬化边缘及灶内钙化呈低信号.灶周水肿在T2WI及压脂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 X线平片、CT、MRI在诊断成软骨细胞瘤上各有优势.将其中两者或三者相结合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硬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骨硬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骨硬纤维瘤均位于四肢管状骨,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股骨3例、胫骨2例、腓骨1例、桡骨1例。位于干骺端5例、骨干2例。X线及CT表现为:中心性囊状膨胀性改变4例,偏心性囊状膨胀性改变3例,瘤壁见不同程度硬化,内见粗细不等的骨嵴,其中3例可见"根须"状肿瘤性骨小梁,均无钙化基质及骨膜反应。MRI表现:2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上病灶信号与周围肌肉相等或略低,其中可见小斑片状、条索状高信号,增强扫描见不均匀强化。结论:骨硬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正确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及对预后的正确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