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芊芊是一个惧怕吃药打针的孩子.每次打预防针或去医院看病都是哭着进去再哭着出来.办法想了很多,给她讲吃药打针的故事,和她一起唱不怕打针的歌曲,但每次临到吃药打针又是照例拒绝加反抗.  相似文献   

2.
打针疼,吃药苦,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又免不了要生病,打针吃药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孩子不肯打针吃药,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健康月刊》2005,(2):51-51
Q:我的女儿今年11岁了,平时很懂事听话。可不知为什么,她竟有这样一个怪毛病,就是每到长假后的新学期,都要大病一场,表现为腹痛、发高烧,我领她上医院,打针吃药也无济于事。我特别着急,孩子究竟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打针疼,吃药苦,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又免不了要生病,打针吃药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孩子不肯打针吃药,该怎么办呢?不要经常用打针去吓唬孩子,这样会加重孩子对打针的恐惧,以致在必须打针的时候,难以说服孩子。有的大人在打针时骗孩子说:“打针不疼”,这也是不对的。因  相似文献   

5.
人难免生病,打针吃药是最常用的手段。遇到孩子生病.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吃药不如打针,打针作用快,效果好。反复地打针、肌肉注射药物也会致病,这并非是危言耸听的。臀肌挛缩症便是其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6.
康医生:孩子生病要吃药打针。可是,我的孩子就是不肯吃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济于事,不知喂药是否也有学问?  相似文献   

7.
来找我给宝宝看病的美妮妈妈最苦恼的问题是:美妮不肯吃药,真让人着急。每次生病吃个药都要挨打,有什么好办法,让宝宝乖乖吃药呢?孩子不愿吃药主要是怕苦,所以要尽量想方设法减少药的苦味,建议试试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8.
咨询门诊     
《婚育与健康》2014,(1):34-35
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大夫: 我女儿6岁时患上病毒性心肌炎。自那以后一感冒就易引发心肌炎,经常打针吃药。请问这种病如何预防,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中,宝宝难免会生些小病,生了病就面临吃药或打针、输液,有些妈妈说给孩子喂药非常令人头疼。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正确地吃药呢?请看本刊小编为您的宝宝荟萃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0.
陈大夫:我是一个3岁女孩的母亲,一到冬天.女儿就不停的感冒,轻者流涕、咳嗽,打针吃药七八天才能好。重的时候还需要住院,真让人发愁。怎样做才能让她在冬天少感冒呢?天水马秀兰马秀兰朋友: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一般由感染病毒引起,以秋冬和初春时节多发,小孩更  相似文献   

11.
隔壁的宝宝刚刚两岁半,却已经能说会道,人见人爱。可是一个月前,宝宝的妈妈见到我,发愁地说宝宝最近几个月感冒了三四次,打针吃药好不容易治好了,这两天又总是贪玩、不吃饭,还时常闹肚子,每次去医院看病都哭得叫人心疼。医生说孩子经常生病是由于抵抗力差。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宝宝的抵抗力,使宝宝不再总是生病呢?  相似文献   

12.
打针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件让孩子感到恐惧的事情,有的孩子哭闹起来还会给打针带来一定的难度,有时甚至会发生危险。但是,我3岁的儿子从懂事起,打针就极少哭闹了。我的诀窍有三:  相似文献   

13.
独生子小宝自幼体弱,每年总免不了几次感冒、发热。爸爸妈妈视其为掌上明珠,每遇患病,求治心切,恨不得马上就好。可偏偏小宝不喜欢吃药,只好靠“打针”。“大夫,给孩子打针吧,不打针好不了”几乎成了小宝妈每次看病时的口头禅。转眼小宝上学了,学习成绩不错,可近半年来走路愈显特别。走路快时呈跳跃状,站立时两条腿外翻,而且不能完全并  相似文献   

14.
孟旭 《家庭健康》2004,(6):12-13
中医治疗方法在许多学习西医的人看来真是不可思议,但中医实实在在的疗效又让人们不能不信服。早就听说,很多幼儿患病后不用打针吃药,请张安主任给推拿推拿手,孩子的病就能痊愈。学了几年西医的我。心里还是有点半信半疑.直到真的见到张安主任治好了患儿,才不得不相信这是千真万确的。  相似文献   

15.
王洁 《健康博览》2009,(3):38-38
“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是医疗上的用药原则,但是很多家长提出:“为何我的孩子生病了总是需要打针呢?是医院要赚钱吧!”其实不然,吃药和打针是两种常用的给药方法,各有优缺点。究竟选择那种方法,需根据孩子具体的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16.
宝宝害怕医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对针筒的恐惧感,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平时父母在无意中对宝宝的吓唬。宝宝一旦产生了恐惧心理,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严重者甚至会加重宝宝的病情,所以,父母应该积极努力地减少宝宝的恐惧心理。我们可以经常跟宝宝一起做医生看病的小游戏,让宝宝模拟打针吃药的过程,让宝宝从游戏中了解医生在做什么。告诉宝宝有些药会是苦的,打针也会痛,但这是治疗的必然过程。通过游戏让宝宝明白“良药苦口”,从而消除宝宝的恐惧感。给宝宝讲一些关于小朋友、小动物看医生、打针不哭的故事,鼓励宝宝勇敢地去面对。平时应该在宝宝吃饱并且不困的时候去打预防针,这时宝宝的精神和情绪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有些老年人感冒发热后,到医院看病要求医生给予输液治疗,认为输液比吃药打针效果好:有些病人家属也情愿让病人做静脉输液.否则觉得对不住亲人。一些医务人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愿意给患者多开静脉输液,即使是小病,动辄就是上百元的药费,以迎合患者及家属的愿望。殊不知此举不但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并不好还会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18.
打针好还是吃药好应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 打针和吃药是用药的两种主要方法。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认为“打针比吃药来得快”,有点病就找医生打针;也有的人认为“吃药比打针安全方便”,不愿打针。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选择打针还是吃药,这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人的  相似文献   

19.
小宝宝生病了,是不是一定要全家总动员赶赴大医院呢?是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在痛哭声中吃药打针呢?不!其实,父母们都希望能够有更容易被宝宝接受的方式,在家用平日食材、简单的药物,轻轻松松地给宝宝调养治病,让宝宝少受痛苦,更快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孩子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远逊于成人。医学统计表明,小儿的平均发病率远比成人高,尤其在婴幼儿阶段容易感染疾病。因而许多时候.面对疾病的侵袭.就算家长们防了又防.孩子也可能会不幸中招。接踵而来的便是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恢复健康而做的种种努力.诸如打针,吃药.吃补品.只要能让孩子快点好起来,父母们都愿意尝试。但是,不理智.不正确、不科学的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