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沈阳二四二医院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15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炎琥宁)80例,对照组(利巴韦林)73例,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平均3天,对照组2.9天(P≥0.05,无统计学意义),疱疹消失时间治疗组8.2天,对照组8.3天(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用炎琥宁治疗与利巴韦林治疗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开灵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抗病毒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清热解毒类代表性药物清开灵口服液结合抗病毒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高烧消退时间、呼吸道并发症改善时间、治愈平均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嗜睡无力、烦躁、易惊等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解毒类代表药清开灵口服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为挖掘中医药的潜能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6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80例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po,tid;重组人干扰素凝胶2 b外用;口腔炎喷剂喷口腔1喷tid;体温〉38.5℃时给予布洛芬口服及物理降温对症处理。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感冒退热糖浆口服,疗程5-7 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手足口病患儿,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观察临床护理疗效。结果 76例手足口病患儿除1例重症患儿转到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患儿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进行观察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2月~2012年2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病例15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分别在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得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适当的治疗与合理的干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门、急诊手足口病患儿15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76例,两纽性别、症状轻重无显著差异。两组均予以利巴韦林及补充维生素和退热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口服和外用,与对照纽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1.5%、总有效率92.3%,对照纽显效率31.6%、总有效率71.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解毒化湿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小儿手足口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使用解毒化湿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使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退烧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退烧时间、疱疹消讨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化湿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首诊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表格式记录,共对29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的婴幼儿287例(98.3%),有发热197例(67.5%),出皮疹292例(100%),出疹部位主要在手292例(100%)、足292例(100%)、臀,膝251例(86.0%)、口腔244例(83.6%),皮疹全身泛发96例(32.9%),有不同程度痒感136例(46.6%),误诊为其他疾病13例(4.5%).误诊的病种包括多形红斑、药物疹、水痘等小儿常见病.[结论]手足口病典型病例容易诊断,皮疹泛发者有可能误诊,必要时进行病毒检测协助诊断,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临床以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和流涎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手足口病住院的186例患儿的相关信息。结果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结论对重症患儿进行详细观察,早期发现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李德辉 《现代保健》2012,(10):28-29
目的:为诊治小儿手足口病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寻求早期识别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27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一般病例列为对照组219例,重症病例列为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高烧超过3d、四肢无力、烦躁嗜睡、呕吐、惊厥等方面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心率、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转氨酶、心电图、肺片等方面异常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儿免疫力,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儿手足口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手足口病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加以总结。结果:所有病例经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验,从而提高认识,减少漏诊,识别重症,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2008年5月在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并对其中10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归纳总结其治疗和转归特点。结果:全部病例早期均有手、口皮疹,多数有足部皮疹,部分分布在臀部及肛周、膝关节周围、面部等部位,伴流涎、发热等症。10例取咽拭子予RT-PCR检测肠道病毒核酸:3例EV71阳性、1例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使用利巴韦林或α-干扰素抗病毒等治疗疗效可靠,无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足口病多数是良性的自限性疾病,EV71感染可能更多发生轻症患者,重视早期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查以及合适的临床评估可预防重症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手足口病住院的186例患儿的相关信息。结果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结论对重症患儿进行详细观察,早期发现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柯萨奇病毒A 16及肠道病毒71所致,为全球小儿常见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报道.1981年我国上海首次报道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安徽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外,重点在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结果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先兆征象并及时处理,病情未加重,经过1周左右的治疗与护理,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疾病初期通过严密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以后临床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76例和治疗组176例,其中对照组在支持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加以静脉滴注炎琥宁。结果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来看,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更好。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优势。方法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以清热解毒片治疗;对照组40例,以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药物副作用更低,应用更安全。结论清热解毒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更确切,用药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郑丰强  吴翔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7):1024-1025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儿科手足口病患儿152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8例,治疗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6-10d后观察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有效率和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比率、血清心肌蛋白I恢复比率、咽拭子肠道病毒DNA检测转阴率等数据。结果治疗组予以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毒唑治疗患儿。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上具有明显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