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在美国,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在国内,DN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亦日益增多。同时,由于DN伴有糖代谢紊乱以及常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等并发症,其治疗远比一般的肾衰复杂,且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仍然出现糖尿病肾病。因此,全面而系统地认识DN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以及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DN的诊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脑血管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DM)、微量蛋白尿组(DN—Ⅲ)、大量蛋白尿组(DN~Ⅳ)、肾衰竭组(DN—Ⅴ)四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患者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DN-Ⅴ组左右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反映血管弹性的搏动指数高于其余各组(P〈0.05)。随着肾病进展,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肌酐、收缩压、糖尿病病程是PI值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尿蛋白是V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肾病进展,尿蛋白的增加,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弹性减弱,脑血流速度减慢。年龄、血肌酐、收缩压、糖尿病病程、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脑血管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谢克亮 《现代保健》2010,(15):39-4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回顾性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140例作为病例组(DN组),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非DN组)。结果DN组和非DN组比较,相关病史、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血脂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对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损伤的影响,基于抗氧化及抗衰老探讨冬虫夏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与非DN大鼠一起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冬虫夏草组、DN组、DN+冬虫夏草组。饲养24周后检测肾脏GPx、SOD、MDA、ROS及Klotho mRNA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肌酐清除率(Ccr)。结果:DN组大鼠肾功能明显降低,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肾小管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经冬虫夏草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ROS和MDA水平降低,SOD及GPx水平增加;肾小管Klotho表达上调。结论:冬虫夏草可延缓DN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在肾小管间质发挥的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微量的蛋白尿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标志,早期治疗微量蛋白尿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是一种新型降压药,本文观察了ARB伊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对老年早期DN的治疗效果,以了解ARB的降压作用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合并症,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由于DN肾脏病变为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临床DN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其肾功能将不可遏制地进行性下降。因此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目前本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根据DN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Mogensen曾建议把DN分为5期,其中Ⅰ-Ⅲ期为早期DN。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773-177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且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多数研究认为30%-50%糖尿病患者会合并DN,DN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代谢控制可以防止或延缓临床DN的发生,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对早期肾病及肾功能不全的处理均有利。抗高血压治疗可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速度。下面是关于DN的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信息.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36例作为病例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调查人口学资料、糖尿病病史、DN病史、个人行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并检测血糖、血脂,测量血压及临床指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脉压、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尿酸水平、收缩压控制和患糖尿病后体育锻炼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OR=2.48,95%CI:1.87~3.42)、合并高血压(OR=1.38,95%CI:1.09~1.62)及血肌酐水平(OR=6.23,95%CI:3.03~9.82)是DN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长、合并高血压及血肌酐水平高是DN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人应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定期监测肾功能、血脂,积极纠正血脂紊乱,可预防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而据欧美及日本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DN已跃升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占35%左右.而且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起来更加困难,相关资料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因此本文将从病因病机及各种治疗经验等方面来对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的研究表明,检测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的有良好早期诊断价值。因此,我们检测了51例尿常规尿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及β2-MG水平,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便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预示2型糖尿病病人将进一步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DN),此期若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望延缓甚至逆转DN的进展。因此,针对减少尿白蛋白量的治疗对DN十分重要。我们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早期DN,观察其对减少早期DN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昌明  肖青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422-1423
本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A、CIV和尿ALB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结果显示,糖尿病无肾病组血清HA、CIV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AL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A、CI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尿ALB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01),与糖尿病无肾病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尿ALB测定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清HA、CIV和尿ALB联检对DN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210例患者(DN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单纯2型糖尿病154例患者(糖尿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N组患者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DN组的糖尿病病程、脉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亦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DN组和糖尿病组患者在收缩压控制和患糖尿病后体育锻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控制血糖、血压,早期监测血脂,纠正血脂紊乱,早期健康教育和诊治对于提高DN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宿建丽 《现代保健》2013,(23):79-8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为糖尿病组(DM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8例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采用散射比浊法、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hs-CRP、抵抗素、HbAlc和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DM组、DN组血清hs-CRP、抵抗素和HbAlc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和DN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抵抗素和HbAlc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血清中低分子糖化终末产物(LMW-AGEs)物质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的蓄积情况,探讨其对糖尿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非糖尿病患者(N)、无肾病的糖尿病(DM)患者和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期DN1、临床蛋白尿期DN2、氮质血症期DN3、尿毒症期U)的血清中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荧光强度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血清LMW-AGEs荧光强度:N组〈DM组,DN1组〈DN2组,DN3组〈U组,DM与DN1以及DN2与DN3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MW-AGEs与收缩压、舒张压、微量白蛋白、甘油三酯、并发症数目及肾功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测定血清LMW-AGEs的水平可以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肾损害程度的分析以及终末期肾病的评价提供帮助,糖化终末产物与脂代谢和高血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异常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和无肾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的特点。方法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无DN组(UAER〈20μg/min)34例;DN组38例,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期组(UAER为20—200μ/min)20例,临床白蛋白尿期组(UAER〉200μg/min)18例。测定空腹血糖(FBC)、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DN组病程、TG、LDL—C、ApoB明显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TC、HDL—C、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的FBG、糖化血红蛋白高于非D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脂代谢紊乱,病程越长,DN发生机会越多,脂代谢紊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孙凌  王煜  李轶炜  孟鸿琼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95-139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Telmisartan,美卡素)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7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纽(38例)。全部对象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但不使用血管活性药及利尿剂;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40mg,1次/d,与对照组比较12周前后UAE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UAER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有益于减少糖尿病肾病UAER,对DN有延缓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诊治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相关性。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结果4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r=-0.36,P〈0.05;r=-0.67,P〈0.05)。结论DN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60例早期DN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在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依那普利10~20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凯时注射液10μg,1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血肌阱(Cr)、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ALB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Cr、BUN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时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明显减少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可有效控制和延缓早期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宋淑萍 《职业与健康》2001,17(6):109-110
[目的]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三大微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所致的的终末期肾病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的首发原因,故早期防治DN并延缓其发展越发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剂(ACEI)已被广泛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而近年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剂(AT1RA)对肾脏的有益作用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项研究目的是比较AT1RA与ACEI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7例非胰岛素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轻度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稳定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洛汀新(Lotensim)组,22例,加用洛汀新10mg/d,氯沙坦组,25例,加用氯沙坦50mg/d,共6周,全部患者每周观察血压,心率及服药反应,并在开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因酮(PA),血钾和血糖,准确留取24h尿测尿蛋白排出出率(UAER)。[结果]氯沙坦和洛汀新在降低血压,降尿蛋白作用用相似(P<0.05或P<0.01),氯沙坦使AngⅡ水平升高2倍以上,血浆PA水平降低,而洛汀新新则明显降低AngⅡ水平,氯沙坦无咳嗽不良反应发生,而洛汀新有6例出现咳嗽。[结论]对于DN患者AT1RA及ACEI均能达到降低血压,降尿蛋白,延缓DN进展的目的,而AT1RA(氯沙坦)的耐受性优于ACEI(洛汀新),在用ACEI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时,用氯沙坦治疗,短期即可表现出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