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自 1996年 5月开始 ,采用针刺加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67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67例患者均为常规理化检查正常 ,确诊为肩周炎者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3 8例 ,年龄 40~ 62岁 ,病程 4个月~ 2年。1.2 治疗方法1.2 .1 针刺取穴 患侧合谷、外关、全息“肩穴”(胫骨外侧足三里外 1.5cm、下 3cm处 )。1.2 .2 操作 直刺进针 ,得气后留针 3 0min至手法松解结束 ,间歇行针 2次。1.2 .3 手法松解 针刺得气留针后 ,首先痛点按摩 1~ 2min ,然后双掌抱推、抱揉肩部前后两面 ,揉肩骨禺穴… 相似文献
2.
肩周炎是疼痛门诊常见病之一;患者多以疼痛伴活动受限就诊.治疗目的多以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预防不可逆运动障碍为主.其治疗方法有药物、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神经阻滞,手法松解,外科手术等.而神经阻滞结合手法松解因流程相对简单且安全有效在门诊病人处理时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比单纯多点阻滞和多点阻滞联合手法松解术在门诊肩周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目的:对比单纯多点阻滞与阻滞合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取门诊肩周炎病例43例随机分为A组(n=19)和B组(n=24),A组依据患者关节疼痛部位及活动受限情况选取患侧三角肌-肩峰下滑囊、肱骨结节间沟、喙突下、肩关节腔、肩胛上切迹肩胛神经出口、四边孔腋神经出口、冈上下肌群及明显疼痛处的相应靶点行消炎镇痛液阻滞,术毕嘱患者自行患肩爬墙、钟摆、划圈等功能锻炼,每日2次,每次15分钟;B组患者行阻滞治疗后,趁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时当即以手法辅助患肩依次行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后伸扳肩等动作,余同A组.对患者术前、术后、术后2周的疼痛行视觉模拟评分(VSA);观察术前、术后肩关节活动情况,随访2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活动度早期疗效较A组显著改善:B组早期疗效痊愈22例,有效2例,A组早期疗效痊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点阻滞联合手法松解术治疗门诊肩周炎,镇痛效果好,前期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简单易行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3.
唐武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2):240-240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段人群,女多于男,左肩多于右肩。笔者在2010至2013年,临床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臭氧注射治疗肩周炎100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肩周炎是我们临床常见病,也是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特别是粘连严重,功能活动受限重者治疗疗程长,病人痛苦较大。针刀的问世很大程度解决了此类病人的痛苦,但针对肩周炎单一的治疗还是不能满足患者快速治愈疾病的期望!经过多年的摸索,大量病例验证,我科运用针刀减压结合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功能受限严重的肩周炎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治愈率高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肩关节疼痛消失,活动正常)40例,显效(肩关节疼痛轻微,活动基本正常)3例,未发现无效病例。结论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可以解除肩关节活动受限,缓解肩部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肩周关节炎,多见于45岁左右,特点是肩部疼痛、肌肉痉挛、活动受限,起病多为隐袭性,疼痛强度不一,且多是恒定的在夜晚常加重,故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作者对近8年诊治的肩周关节炎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1995~2 0 0 3年共治疗肩周关节炎187例,男91例、女96例,年龄2 9~72岁,平均47岁。病程小于1个月47例;1~6个月5 8例;6~12个月5 3例;大于12个月2 9例。患者均有肩部酸痛、肩关节功能障碍,重者肩关节上举、内外旋、外内旋活动均为60°,轻者上举和活动在90~180°,特别是抬举受限。1·2 方法 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针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催眠镇痛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催眠镇痛组(甲组)和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乙组),镇痛完善后对患肩给予手法松解治疗,并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甲组治疗期间呼吸、循环相对稳定,乙组患者血压(MAP)、心半(HR)、呼吸(RR)、氧饱和度(SpO2)治疗时较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临床疗效(86.70%)优于乙组(73.30%),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催眠镇痛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黄智强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46-47,49
目的:观察肩峰下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关节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68例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收治的136例肩周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并给予肩峰下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关节手法松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肩关节疼痛改善情况、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肩关节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痊愈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接受肩峰下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关节手法松解治疗,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临床治愈率高,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3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皆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以小针刀、手法、功能锻炼,对照组仅以手法、功能锻炼,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定和治疗后疗效评定.结果:①肩关节功能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肩痛、ROM、ADL、肌力和形态等均明显改善,综合分值明显提高,由治疗前37.7±12.8增加到81.45±9.41,P<0.001;②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肩关节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75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划分对照组(n=36,小针刀治疗)和观察组(n=37,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13.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以往的治疗多采用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往往治疗恢复周期长,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lO年12 相似文献
14.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者因疼痛及功能障碍造成生活不便与痛苦,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不同的作者报道的有效率均高,而治愈却有显著差别。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诊治肩周炎280例,其中单侧发病209例(占74.64%);双侧发病71例(占25.36%),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病程进行分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正>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通常是在肩周软组织退变的基础上,因急性损伤和积累性劳损或受风、寒、湿的刺激而发病。往往是肩病初期未进行及时治疗和行之有效的功能锻炼,而形成肩凝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从2002~2004年以来,采用中药口服加手法治疗该病9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冻结肩患者92例,分为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每组各46例.研究一组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研究二组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在麻醉后行手法松解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中的MAP、HR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松解对冻结肩的患者进行治疗,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丙泊酚静脉麻醉起效快且止痛效果较好,相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占有一定的优势,应在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且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8.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的一种疾病.2006年3月~2011年2月我们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痛点注射的复合疗法治疗肩周炎182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TDP辐射配合手法按摩治疗肩周炎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外伤、受凉、慢性劳损、不良姿势及代谢障碍有关。我科自1998年1~6月,采用TDP辐射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肩周炎50例,疗效比较满意。一、临床资料50例患者中,男20例,女3O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6岁,其中34~44岁6例,45~54岁28例,55岁以上16例。按病程划分,6个月以内8例,6个月至Ic年29例,10年以上13例。二、治疗方法50例病人均采用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TDP单头辐射器照射并配合手法按摩。1.TDP辐射器治疗:将TDP辐射板对准疼痛肩部位,距离25cm,局部温度持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