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胎儿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10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是骨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植骨术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常用方法之一。植骨术一般分为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自体骨是理想的植骨材料,但来源有限,而且增加患者创伤,大量取骨又会增加并发症,因而采用异体骨替代已成为骨科学者们多年来研究的课题。根据我们临床实践观察认为,胎儿骨移植在骨科临床中有更多的优点,经6年100例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取储骨方法和临床资料1.五胎儿骨的制备与储存选用大月份妊娠经雷夫奴尔引产的胎儿,在无菌条件下,作胎儿皮肤去脂消毒,手术取骨(股骨、胜骨、肋骨…  相似文献   

2.
中药联合金葡液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是临床骨科常遇到的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切开植骨及内外固定手术,植骨的方法有自体骨游离移植、吻合血管的骨及骨膜移植,以及异体骨等。自体骨移植易出现供骨区疼痛,导致感染,增加创伤。异体骨移植固定时间长,且材料来源困难,取材操作复杂,不能完全排除某些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且可有抗原性、排斥反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骨不连是由于局部固定不完善、治疗不当、血运障碍或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从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对骨不连作了论述,指出,骨移植是治疗骨不连比较符合生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已成为现代骨科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认为在病灶清除同时采用一期骨移植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骨不连是由于局部固定不完善、治疗不当、血运障碍或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从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对骨不连作了论述。指出 ,骨移植是治疗骨不连比较符合生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已成为现代骨科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认为在病灶清除同时采用一期骨移植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骨不连是骨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切开植骨加内外固定术.自体骨移植易成活,但创伤大,并发症多,并受骨不连部位软组织条件限制.异体骨移植爬行替代过程长,内外固定时间长,并发症也多.我们采用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加益钙宁注射液骨折部注射治疗骨不连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5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均采用同种异体骨符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时间为(3.75±1.26)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患者满意率90.9%。结论:关节周围骨折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在髋臼骨缺损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郑天佑中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髋臼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髋臼骨术中使用材料进行分组,38例自体骨为观察组,40例同种异体骨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植骨失败率、植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髋臼骨植骨愈合时间与植骨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8个月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THA中疗效均取得较佳效果,但是采用自体骨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儿童时期是骨肿瘤的多发年龄,常见如骨囊肿、骨母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发内生软骨瘤等。这些肿瘤或类肿瘤病损范围较大,病变清刮后植骨量需要大,而儿童本身可供骨相对较少,如何解决这些肿瘤刮除后植骨量相对不足的问题,国内开展有同种异体骨移植〔1〕、异种脱钙有基质移植〔2〕、生物材料移植〔3〕等多种办法,但异体或异种骨的免疫排斥反应、生物材料的后期再骨折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自1994~1998年,我们采用儿童父母供骨,结合自体髂骨联合移植的办法治疗儿童骨肿瘤8例,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探讨其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对40例病例进行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术前、术后进行Harris评分,结合患髋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5.8分增至术后76.2分。结论:本术式既使坏死区减压,重建血循环,又使干细胞向骨原细胞分化,并使同种异体骨进行骨传导及骨诱导而形成新骨,完成坏死区修复。  相似文献   

10.
由于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发育异常等原因使骨丧失了一些骨质而形成的骨缺损,难以愈合,植骨促进愈合是外科治疗的常用方法,但选择何种骨材料移植有不同观点。现将同种异体骨、自体骨和自体骨痂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股骨骨不连病人均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加内或外固定结合中医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随访8个月至2年。结果:20例全部治愈,均获得随访,愈合时间最短13周,最长19周,平均15.6周。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加内或外固定结合中医药治疗可促进股骨骨不连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及两种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的方法,分析比较五种植骨材料的成骨效应及免疫原性.方法:通过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问行植骨手术的12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平台下骨质塌陷缺损的病例,分别填充入上述5种骨移植物,并采用相应的钢板固定达到坚强内固定.对5组骨移植物病例,通过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骨愈合时间、术后平台高度丢失情况及X线表现进行比较.结果:仅从临床X线片上五种植骨材料的骨愈合时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只是X线表现不同.自体髂骨植骨的主要并发症是供骨区的不适和疼痛,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出现持续伤口渗液,金骨威植骨出现胫骨平台高度丢失的病例较多.结论:骨移植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掌握好它的适应证和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至关重要.自体骨是标准的骨移植物,同种异体骨、异种骨有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诱导成骨活性,无排斥反应.是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文献。方法: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显微骨科2016年-2018年间3例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住院患者,均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病灶刮除加自体骨膜骨移植术治疗。中药治疗组方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目的。手术治疗采用硬腰联合麻醉,取内踝纵行切口,于内踝截骨,截骨后下翻内踝,将距骨骨软骨剥脱区充分显露,以小刀切除已剥脱翘起骨软骨,并刨削毛糙区,以剥脱区为受区,内踝截骨2 cm处为供区。分别取骨柱,将供区骨柱打压入受区,并使骨膜与周围软骨位于同一平面,复位内踝,并以两枚空心钉固定。两者配合验证其临床疗效并回顾分析近年相关文献,从解剖、诊断及治疗加以综述。结果:3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kofoed评分较前明显改善。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检索近50篇文献,分析文献可知,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易被误诊漏诊,其主要手术治疗方案有微骨折术、钻孔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术等。结论: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病灶刮除加自体骨膜骨移植术治疗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功能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切开解剖复位关节面、将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体和红骨髓植于骨缺损处的方法,植骨结束以后常规解剖锁定板进行内固定。结果:其中有两个患例在术后的3、5 d就出现了发热现象,最高体温是为39℃,在对其进行处理后,体温有明显的降低。讨论:异体骨复合浓缩自体红骨髓移植能够克服自体骨移植不能解决的缺点,且它自身的骨愈能力与自体骨相近,易于制备,来源丰富。  相似文献   

15.
合成及天然可吸收骨内固定材料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吸收骨内固定材料具有无需再次手术取出的优点,故受到骨科及其相关学科的高度重视和病人的青睐。随着实验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合成材料在非承重骨骨折内固定方面已取得肯定的疗效。但其仍有异物反应,力学性能和价格昂贵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随着骨移植,特别是异种骨移植的免疫学基础研究的进展,有人将异体或异种皮质骨这一天然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研制成骨栓,骨棒和骨螺钉,用于骨折内固定。并进行了有关的生物力学,免疫学及生物相容性等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这两类可吸收材料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1 合成可吸收骨内固定材料可吸收内固定物用于骨…  相似文献   

16.
生物玻璃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在整形外科、牙科及上颌骨整形等临床方面 ,对于骨移植物的需求正日趋增加 ,传统的髂嵴部采骨用作骨移植物的手术操作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残留的髂嵴处的人为骨折和行走时的疼痛、不适及局部触痛都是潜在的并发症 ,更不用说其有限的骨的可利用性 ,同种异体骨 ,人源的冻干骨必须经过加工处理以降低其抗原性 ,减少其传播疾病的潜能 ,但同时亦可能减少其骨再生所必须的成骨蛋白数量。异种骨、冻干小牛骨都是廉价的可选择移植物 ,但是其处理过程的不同又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 ,正如同种异体骨那样可能降低其成骨能力。因而临床上强烈需要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肿瘤、外伤、严重感染及先天畸形等所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和骨量不足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这些都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上的极大不便和心理上的严重影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异体或异种骨移植,植入骨替代材料等,这些方法存在自体骨供应来源有限,移植骨的远期吸收,供区的损伤、疼痛、出血;异体骨的抗原性和潜在的传播疾病的风险;人工骨替代材料来修复颌面部骨缺损,但在生物、机械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面上存在不足.因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骨替代材料来满足修复颌骨缺损的需要,自80年代以来,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飞速发展,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冯坤  马克昌 《中医正骨》1990,2(4):34-35
对于外伤、感染及骨肿瘤刮除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效果较好。但当缺损范围较大时,不仅自体供骨困难,而且供骨区会造成新的缺损和变形。因此,人们使用了多种方法试图解决供骨问题。如同种异体骨、Kiel骨(一种脱蛋白骨)及陶瓷骨等。但同种异体骨有免疫排斥反应,Kiel骨的成骨活性较弱,陶瓷骨无诱导成骨活性使应用受到一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伤骨科领域的研究方向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AO技术的应用和骨折内固定技术的普及,骨不连的发生较前明显减少,但是骨不连的危害性较前有了更多的认识。所谓骨不连,又叫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发生8个月后骨折端仍未达到骨性连接。传统治疗这类疾病的方法多是采用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的手术方法,这些方法均需开放手术,但是仍有极少数的患者甚至多次植骨无效,给患者增加了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自2000年4月以来,笔者采用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共11例,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下清理、微创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同时,进行BMP混合自体红骨髓加同种异体骨植入的疗效。方法:根据ARCO分期,选取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16例22髋,在实施髋关节镜清理、髓芯减压术的同时植入BMP混合自体红骨髓加同种异体骨。结果:经1年随访及磁共振检查,I期、Ⅱ期患者Harris评分显著提高,Ⅲ期患者股骨头坏死面积及Harris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髋关节镜下清理、髓芯减压,并采用BMP混合自体红骨髓加同种异体骨植入安全、有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