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lec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hibitors on dentate gyrus (DG) neurogenesis after diffuse brain injury (DBI) in adult rats. METHODS: DBI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adult male SD rats, followed by systemic bromodeoxyuridine (BrdU) labeling of the dividing cell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of the proliferation rates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in the DG for comparison between NOS inhibitor (7-nitroindazole and Aminoguanidine) group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groups at various time points after DBI. RESULTS: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7-nitroindazol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BrdU-labeled cells in the DG of adult rats 2, 4 and 6 d after DBI (P<0.05). Aminoguanidine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in the DG induced by DBI at various time points (P<0.01). CONCLUSIONS: The activation of NOS after DBI may be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factor for DG neurogenesis in adult rats, and NO generated by nNOS is probably involved main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enhanced neurogenesis after DBI, while the NO from iNOS might participated primarily in the later stages.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再灌注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使用四血管阻断方法 (4 VO)制作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前体细胞 (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 ,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3、6、1 2、2 4、36天时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空白干预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与缺血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缺血对照组大鼠和空白干预组大鼠则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明显促进缺血再性灌注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上调 ,其机制可能与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周艳玲  马燕  刘能保 《医学综述》2009,15(24):3739-3742
大量研究表明成年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发生,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位于海马门区与颗粒细胞层间的下颗粒带,其终生保持着增殖分化的能力。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受到生活环境、生长因子、应激及学习和记忆等多种因素的调控。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产生的新的神经元可能与学习、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齿状回(DG)新生神经细胞增殖及成熟的影响。方法:用慢性束缚法制作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试验对其进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评价,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观察慢性应激后海马DG区DCX阳性细胞的数量及树突长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为(48.13±4.7)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3.64±3.55)s;模型组大鼠在限定时间内穿越平台的次数为(1.33±0.09)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75±0.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每张切片的DCX阳性细胞数量为(19.35±5.6)个,较对照组的(37.89±9.4)个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DCX阳性细胞树突总长度为(168.44±9.46)m,较对照组的(235.67±19.57)μm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应激会抑制大鼠新生神经细胞的增殖及成熟,并可能影响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往往合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长期的慢性疼痛应激可以导致海马结构和功能上的可塑性改变。加巴喷丁除镇痛作用外,同时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加巴喷丁对慢性疼痛和抑郁共病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共病模型+生理盐水(CCI+Veh)组(1 m L生理盐水)、共病模型+低剂量加巴喷丁(CCI+LG)组(将加巴喷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加巴喷丁剂量为30 mg/kg)、共病模型+高剂量加巴喷丁(CCI+HG)组(将加巴喷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加巴喷丁剂量为100 mg/kg),每组8只。采用坐骨神经环扎造成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建立共病模型。于手术后第30天开始经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 d。测定大鼠术前1天及术后第7、14、21、28、40天右后肢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术后第28、4...  相似文献   

6.
施金龙  陈建  施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54-255,253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伤后24h组、伤后72h组、伤后168h组。采用iNOS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iNOS的表达变化及其细胞定位,采用凋亡细胞原位缺121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点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iNOS活性明显升高,伤后72hiNOS阳性表达最明显,伤后168h仍有表达。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伤后72h增多最明显,可持续168h。结论: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的iNOS阳性细胞呈高表达并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呈同步变化,推测iNOS的表达可能参与了TBI后的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损伤脑组织不同时间段iNOS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依据Marmarou’s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有改进,应用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5)和弥漫性脑损伤组(n=50),损伤纽再按照不同时间段分组(n=5),损伤后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按0.5、1、3、6、12、24、48、72h、1周、2周等时间段处死大鼠,提取大鼠皮层脑组织,脑组织应用realtime RT—PCR检测对照组与不同时间段外伤组iNOS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损伤组0.5、1、3、6、12、24、48、72h、1周、2周时间段iNOSmRNACt值分别为:35.00&#177;0.44.35.93&#177;0.41.40.38&#177;0.55,41.26&#177;0.76,42.54&#177;0.39,44.33&#177;0.17,44.17&#177;0.26,41.51&#177;0.37.41.39&#177;0.16.41.32&#177;0.25.35.20&#177;O.50。用Kurskal—Wallis秩和检验,P〈0.05,对照组与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iNOSmRNA表达早期有升高趋势,12h达到高峰,24h仍然处于高水平状态,随后下降,持续时间长达1周,这可能是致继发损害的早期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乙酰胆碱(ACh)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成年神经发生的作用和影响. 方法 通过立体定位经侧脑室药物注射建立试验动物模型,实验组给予ACh,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只麻醉动物,不做任何手术处理,术后2h经腹腔给予核苷酸类似物BrdU.4周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观察并计数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新生神经元.结果 实验组海马齿状回BrdU+和BrdU+/CaBP+双标的细胞数目为637.00±39.50、491.00±47.29/hippocampi(N=3,n=36),而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9.00±17.62、305.00±17.62/hippocampi(N=3,n=36)和336.00±49.05、304.00±30.44/hippocampi(N=3,n=36),实验组分别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乙酰胆碱可以增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新生神经元的数目,由此可能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关系。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增殖细胞,应用Y型电迷宫监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技术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和nNOS的表达。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对学习记忆能力损害明显,但随着再灌注时问的延长学习记忆能力有较好恢复,再灌注28d恢复明显。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增加,14d达高峰;再灌注后7d nNOS表达增强,28d达高峰,BrdU/nNOS双标细胞在14d达高峰。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增强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能力,增殖细胞nNOS的表达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氟西汀及艾司西酞普兰不同的使用时程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2组:M1组到M12组。各组造模后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时程的生理盐水(M2、M6、M10组)、氟西汀(M3、M7、M11组)及艾司西酞普兰(M4、M8、M12组)。1周后,M1、M2、M3、M4组行矿场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荧光免疫双标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及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2周后,M5、M6、M7、M8组行相同操作。3周后,M9、M10、M11、M12组行相同操作。结果:在矿场实验中,M1组与M3组,M6组与M8组,M10组与M11组、M10组与M12组间10min总行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水偏好实验中,M2组与M4组,M6组与M8组,M10组与M11组、M10组与M12组间糖水偏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组与M3组,M2组与M4组,M5组与M7组,M5组与M8组,M9组与M12组、M10组与M11组间BrdU/Nestin双标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使用3周后均能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起效时间更快,可能的原因之一便是对海马区神经再生的影响更快速,继而通过对相关通路的作用,改善抑郁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人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把38例脑损伤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伤后0 ̄6h组、6 ̄12h组、12 ̄24h组、24 ̄48h组、48 ̄72h组,72h以上组)。用尼氏法染色观察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病理变化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尼氏法染色发现损伤区神经细胞减少;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伤后不同时相iNOS阳性细胞表达增加,伤后12 ̄24h达到高峰。结论:脑损伤后神经元的数量减少,损伤区及周围皮质出现iNOS阳性神经元,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与伤后时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灶性颅脑损伤并弥漫性轴突损伤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颅脑损伤并弥漫性轴突损伤模型,按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测定其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NOS活性和NO代谢产物,并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结果局灶性颅脑损伤并弥漫性轴突损伤后脑含水量随静脉血NO的增加而增加,重创组NOS活性在4h达高峰,8h仍比假手术组高。应用尼莫地平可以有效减少脑含水量,减少一氧化氮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结论创伤性脑水肿与血NO有密切相关性,组织中NOS则是该过程的可能催化剂。尼莫地平有干预脑水肿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孢素A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NO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 4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 ,依次为假创伤组、脑创伤生理盐水治疗组及脑创伤环孢素A(CsA)治疗组。脑创伤模型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建立 ,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 ,Griess法检测各组伤后 2 4h、4 8h脑组织及血清中NO含量变化。结果 :脑组织与血清中NO含量变化趋势极其类似。B组伤后 2 4h、4 8h脑组织NO含量为 (2 97.83±6 .2 8) μmol/g及 (381.4 0± 7.12 ) μmol/g ,较A组对应时间点NO含量明显升高 ,而经CsA治疗的C组分别为(2 30 2 7± 6 0 4 ) μmol/g、(30 0 .4 2± 6 .6 1) μmol/g并伴超微结构的显著改善。结论 :环孢素A能够有效抑制NO在脑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 ,其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时间规律,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发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4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使用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有丝分裂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元发生,并采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 焦显微镜确定新生细胞类型。结果 缺血性脑损伤可促进成年大鼠齿状回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d时,齿状回BrdU阳性数据胞数目没有显著性增加(P>0.05),此后,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目开始显著增加,并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14日时达到峰值。此时,齿状回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是对照组的7倍。对新生细胞的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后发现齿状回BrdU标记阳性细胞大部分可以分化为神经元。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水平在一定时间窗内上调,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脑组织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浓度发生变化以及齿状回局部微环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兴奋性氨基酸 (EAA)、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 30min后再灌注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再灌注后不同时间 (1h、6h、2 4h、4 8h和 72h)脑组织EAA、NOS和NO的含量。结果 :再灌注后 1hEAA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 ,以谷氨酸最为明显 ,随后逐渐下降 ,2 4h达正常水平。NOS和NO于再灌注后1h即升高 (P <0 .0 5 ) ,2 4h达最高水平 (P <0 .0 1) ,72h降至正常。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EAA、NOS和NO含量发生变化 ,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颅脑伤大鼠脑组织NO及NOS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实验性颅脑伤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成正常组和颅脑伤组,对两组大鼠在3、5和7d分别测定海马和皮质中NO和NOS的含量。结果:颅脑伤组大鼠海马和皮质NO及NOS含量在3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且其含量在5d达到最高峰。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NO和NOS的含量显著增高并呈现动态变化,NO和NOS可能是颅脑损伤病理损伤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物DCX(Doub lecortin)检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再灌注后第7天梗死侧及非梗死侧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数达到最高峰,与相应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个时相点梗死侧与非梗死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第21天双侧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数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可以诱导成年大鼠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这对于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可能起关键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缺血区域产生的一些神经发生调节因子弥散到神经发生区域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