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Stroop效应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对照组儿童的脑反应特征及其差异。【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6~12岁102例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PI)59例,多动/冲动型(HI)20例,混合型(CT)23例]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Stroop效应测试。【结果】ADHD儿童Stroop效应指标中A、B、C卡片耗时显著高于对照组,B、C卡片正确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②PI型、CT型ADHD儿童Stroop效应中A、B、C卡片耗时显著高于对照组,B、C卡片正确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I型、CT型ADHD儿童在B、C卡片耗时显著高于HI型ADHD儿童(P<0.05或<0.01)。【结论】不同亚型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不足,执行功能损害,而且各亚型之间的损害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及其3个亚型与正常儿童行为问题进行比较。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家长用)对110例3个亚型ADHD儿童和3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ADHD组及其各亚型儿童行为问题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ADHD组各亚型及对照组儿童行为因子异常情况分布显示HI型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与PI型儿童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I型儿童主要是交往不良,HI型儿童主要是多动、攻击性、违纪。结论:ADHD儿童行为问题异常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且以HI型儿童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反应特征及其差异,为开展对ADHD儿童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102例ADHD儿童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WCST测试。研究组中注意缺陷型(PI)59例,多动/冲动型(HI)20例,混合型(CT)23例。结果ADHD儿童WCST测试的错误应答数(Re)、概念化水平(Rfp)、持续性应答数(Rp)、持续性错误数(Rpe)、非持续性错误(nRpe)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或〈0.01)。不同亚型ADHD儿童WCST测试的错误应答数(Re)、概念化水平(Rfp)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I型的持续性应答数(Rp)、非持续性错误(nRpe),HI型的持续性错误数(Rpe),CT型的持续性错误数(Rpe)、非持续性错误(nRpe)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不同亚型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损害,且各亚型之间的损害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不同亚型的神经心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不同亚型的神经心理特征. [方法]将门诊儿童符合DSM-IV ADHD诊断标准者172例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PI)57例,多动/冲动为主型(HI)21例和混合型(CT)94例,对三型儿童进行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和联合型瑞文测验(CRT),并进行组间比较,将ADHD儿童的VMI测验结果和常模比较. [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HI型比例下降,PI型比例上升,差异有显著性;HI型男童的构成比较大,PI型则女童的构成比较大.得到相同的VMI原始分的年龄,ADHD儿童大于常模组儿童;和常模组比较,原始分为9分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10~12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DHD三型之间的VMI结果有差别,PI型最差、HI型和PI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RT结果PI型较差,但三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ADHD的分型和年龄、性别有关;ADHD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较正常儿童差,VMI更能反映ADHD亚型中的注意力障碍问题;各亚型之间计划能力、一般智力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电活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三个亚型儿童及正常对照组儿童脑电活动的特征.[方法]将门诊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110例ADHD儿童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PI)49例,多动或冲动为主型(HI)19例,混合型(CT)42例,对照组儿童35例,对其进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ADHD组儿童脑电频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个亚型ADHD患儿中HI型脑电频率最慢,PI型频率最快,三个亚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I型内右前额、右额部及右枕部的脑电频率明显慢于左半球(P<0.05).三个亚型在右枕部的脑电频率均慢于左半球.[结论]ADHD存在有一定的神经生理基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力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其三个亚型与正常儿童智力结构的特征。【方法】采用WISC-CR,对110例三个亚型ADHD儿童和3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ADHD组儿童智商多在正常范围或边缘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DHD组言语智商与操作智商之间的平衡性差,且注意缺陷为主型(PI组)和混合型(CT组)智力发展不平衡者明显高于多动或冲动为主型(HI组)。ADHD组儿童是随着年龄的增加,HI型比例下降,PI型比例上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DHD组儿童的智力水平较低.其言语和操作能力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个性特点,以及根据DSM-Ⅳ划分的ADHD各亚型的个性特点。【方法】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6名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及其亚型诊断的患儿和76名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ADHD组在精神质(P)、神经质(N)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内外向(E)、掩饰性(L)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个性倾向上,ADHD组的内向/倾向内向、不稳定/倾向不稳定以及精神质/倾向精神质所占比例明显较对照组多(P0.01)。不同亚型ADHD在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掩饰性(L)维度分各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个性倾向上,PI型不稳定/倾向不稳定,内向/倾向内向所占比例较高(79.3%,51.6%),高于CT型和HI型。CT型患儿精神质型所占比例较PI型及HI型高。【结论】ADHD儿童个性有其独特性,个性倾向内向、情绪不稳定,各亚型个性倾向不同,在对ADHD儿童进行治疗和干预时应注意其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平衡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月儿科收治的ADHD伴平衡功能异常的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注意缺陷型患儿45例(为PI组),多动/冲动型患儿18例(为HI组),混合型患儿34例(为CT组)。所有患儿均接受运动康复训练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SNAP-Ⅳ量表评估、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分析、直立平衡功能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I组、CT组患儿注意缺陷评分降低(P<0.05),HI组治疗前后注意缺陷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3组患儿治疗后多动/冲动评分明显小于治疗前评分(P<0.05)。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调查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身心问题、多动/冲动、焦虑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平衡功能障碍改善有效率为85.6%。结论运动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ADHD伴平衡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平衡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不同亚型的个性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验(IVA-CPT)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278例ADHD儿童的3个亚型(ADHD-I、ADHD-HI和ADHD-C)进行个性特征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特征分析。结果:ADHD患儿N维度量表T分在3个亚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C型患儿得分高于ADHD-I型。个性构成分析发现,ADHD-C型患儿情绪不稳定的个性构成人数大于ADHD-I型和ADHD-HI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C型的综合控制力商数、综合注意力商数、听觉和视觉注意力商数、听觉和视觉谨慎商数、听觉一致性商数、听觉注意集中商数、听觉和视觉警醒商数、视觉毅力商数与ADHD-I型和/或ADHD-HI型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C型患儿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缺乏自尊自信的个性特征明显,并存在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性注意力的损害,应根据不同亚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语音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特征。 【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方块图敲击试验(tapping test)以及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39名混合型ADHD儿童(男29例,女10例)和35名正常儿童(男26例,女9例)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 混合型ADHD儿童在WCST中的完成分类数和概念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和坚持性错误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总正确率和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方块图敲击测试中的顺向答题数、顺向得分、逆向答题数以及逆向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C-WISC的算术及数字广度分测试中的得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混合型ADHD儿童存在执行功能缺陷,其语音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均受到罹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社会功能状况,为科学的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eiss功能缺陷量表(Weiss Functional Impairment Rating Scale-Parent Report,WFIRS-P)评价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比较ADHD组与正常儿童组的社会功能状况,分析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的差异。结果 ADHD组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6个维度社会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混合组(ADHD-C组)在各维度社会功能损害较注意缺陷组(ADHD-I组)、多动冲动组(ADHD-HI组)明显(P<0.05);ADHD-HI组在家庭功能损害比ADHD-I组明显(P=0.001),但在其他5个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社会功能缺陷,不同亚型ADHD在社会功能损害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5~2007年在儿童保健所专科门诊中即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同时又符合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共计1 287例,对其影响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胎次、智力水平及ADHD的亚型,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ADHD共患前庭功能失调的儿童与性别及ADHD的亚型有关(P<0.001);ADHD共患触觉功能失调的儿童与出生的胎次、体重(P<0.001)及ADHD的亚型有关(P<0.01);ADHD共患本体功能失调的儿童与出生体重(P<0.01)及智力水平有关(P<0.05);ADHD共患学习功能失调的儿童与性别(P<0.05)及智力水平有关(P<0.001)。结论:性别、多胎、低出生体重及巨大儿、智力低于中下水平以及ADHD中的多动冲动型及混合型是ADHD共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樊香麟  苑璞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4):543-546,550
目的探讨绘画疗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的影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治疗提供新视角。方法于2019年6月,随机抽取白山市3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已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组10名ADHD儿童进行14周,每周4次,每次120 min的绘画疗法干预;对照组10名ADHD儿童不进行干预。研究期间保证两组儿童不进行除绘画疗法以外的其他治疗方式,使用ADHD症状分级父母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评症状量表(Conners 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Rey复杂记忆图形测验进行前测与后测评估。干预结束12周后再次对两组进行PSQ和Rey复杂图形记忆测验。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品行行为、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4个维度评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追踪测验显示实验组PSQ分数保持良好(P<0.05),有2个维度因子在后测与追踪后测与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Rey复杂记忆图形测验分数检验中发现,实验组经干预后4个维度因子评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周后追踪测验分数保持良好(P<0.05)。结论绘画疗法对ADHD儿童行为管理能力及工作记忆能力影响显著,且影响能够最少持续12周。  相似文献   

14.
易建军  吴胜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14-2515
目的:对241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进行临床分型,分析各亚型的年龄、性别及与学习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保门诊就诊的241例患儿,按照DSM—Ⅳ量表、韦氏(WISC—R)智力测定量表及儿童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CDIS)进行分析。结果:符合DSM—ⅣADHD标准诊断共241例,其中男197例(81·74%),女44例(18·26%),男:女为4·48:1。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106例,占43·98%;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41例,占17·01%;混合型(ADHD—C)94例,占39·00%。各型均为男生多于女生。低年龄组ADHD—HI较高年龄组多;高年龄组ADHD—I较低年龄组多;ADHD—C型随年龄变化无明显差异。伴学习障碍有103例,占42·74%,各亚型中伴学习困难ADHD—I型61例,ADHD—HI型7例,ADHD—C型35例。结论:ADHD男女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各亚型中以ADHD—I型最多,ADHD—HI型最少,ADHD—C型居中。ADHD—I型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亚型感觉统合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将ADHD分为3个亚型:以注意障碍为主型(PI),以多动/冲动为主型(HI),混合型(CT).已有研究发现,ADHD多有感觉统合功能损害,ADHD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其治疗及预后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亚型ADHD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水平及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情况,为儿童ADHD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ADHD患儿1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分型分为多动/冲动为主型组31例,混合型组95例,注意缺陷为主型组51例。3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日本光电EEG-4418K型脑电图进行测定,并对3组患儿进行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联合型瑞文测验(CRT)、反应时测定,比较不同类型儿童ADHD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情况。结果 177例ADHD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79例脑电图正常,占44.63%,98例脑电图异常,占55.37%。异常脑电图患儿中56例轻度脑电图异常,42例中重度脑电图异常;多动/冲动为主型组VMI测定结果高于混合型组与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组CRT测定结果高于多动/冲动为主型组与混合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型组平均反应时、最快反应时及最慢反应时长于多动/冲动为主型组与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ADHD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异常,能显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改变,并且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较差,VMI则能反应ADHD亚型中患儿注意力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新疆维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各亚型分布情况及Conners父母量表六个因子得分差别。 【方法】 收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2008年9月-2010年确诊的3~17岁ADHD儿童,分析维汉ADHD各亚型分布情况;然后按1/6比例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三型ADHD汉族儿童,与维族所有各型ADHD儿童组成ADHD组,选取同期3~17岁非ADHD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维汉ADHD儿童与对照组Conners父母量表各因子分。 【结果】 1)符合入组标准的ADHD儿童共1 164人,汉族1 114人,维族50人,其中注意缺陷型485人,多动冲动型127人,混合型552人。2)维汉ADHD儿童各亚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汉族儿童以注意缺陷和混合型为主,维族儿童以混合型为主;汉、维儿童学龄前均以冲动多动型为主,小学阶段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注意缺陷型;汉族儿童中学阶段以注意缺陷型为主,维族儿童各型未见差别;冲动多动型多以年龄段比较小的小学和学龄前为主。汉族ADHA三个亚型在PSQ品行、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数和冲动-多动因子等5个因子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维族ADHA三个亚型中仅冲动型和混合型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高于对照(P<0.05),在焦虑和身心障碍因子上无差异(P>0.05)。 【结论】 新疆维汉ADHD儿童亚型分布和相应的行为问题不同,应进一步探讨影响因素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两亚型感觉统合功能、视觉—运动整合能力的特点,为ADHD儿童提供更有力的行为治疗依据。方法采用视觉—运动统合测验(VMI)、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对90例6~12岁ADHD患儿及44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ADHD儿童两亚型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 ADHD两亚型之间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DHD两亚型的VMI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 01); ADHD两亚型之间VMI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DHD组VMI分数与感觉统合整体评估、前庭平衡、视觉空间、学习和情绪状态及对压力挫折敏感、自我形象不良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ADHD儿童两亚型均易伴感觉统合失调及视觉—运动功能障碍,ADHD儿童VMI分数与感觉统合整体评估及多个分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根据感觉统合功能及VMI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将更全面的为ADHD患儿提供行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将190例7~12岁ADHD患儿分为3个亚型,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不同亚型ADHD患儿进行个性特征分析.结果 ADHD患儿男女之比为1:0.397,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亚型ADHD患儿EPQ各维度量表T分比较,情绪稳定性量表T分在3个亚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型(CT型)患儿情绪不稳定、缺乏掩饰性的构成人数(46%,42%)大于注意缺陷为主型(PI型)(3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CT型患儿情绪不稳定、缺乏掩饰性的个性特征明显,提示应根据不同亚型患儿个性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陈容  刘淑华  张迪  李哲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295-1296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视、听觉反应时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将170例ADHD患儿分为3个亚型。采用计算机反应时测定方法,对不同亚型ADHD患儿进行视、听觉反应时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不同亚型ADHD患儿视、听觉反应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多动或冲动为主型(HI)患儿视觉简单反应时(348.45±68.88)ms,视觉复杂反应时(482.55±76.80)ms,听觉反应时(297.94±70.42)ms,快于其他2型患儿,而反应错误率低于其他2型患儿;混合型(CT)患儿视、听觉反应时最慢,且反应错误率最高。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亚型ADHD患儿的认知特点,采取有针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