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2011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共389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升高趋势,389例患者平均(55.38±13.32)岁,患者年龄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1.75∶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直肠(32.98%)、胃(32.20%);神经内分泌瘤是主要病理类型(58.35%),20岁后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7岁。结论: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上升趋势,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确诊为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转移情况及病理特点.结果 30例患者年龄(4...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确诊为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转移情况及病理特点。结果 30例患者年龄(49.5±12.7)岁,男女比例为1:1。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12/30,40%)、黄疸(4/30,13.3%)、腹泻(3/30,10%),其他症状(7/30,23.3%)及无症状(6/30,20%)。NEN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胰腺(9/30,30%)、直肠(7/30,23.3%)、十二指肠(3/30,10%)。30例NEN发生转移7例,其中2例发生多处转移;转移部位以淋巴结(4/7,57.1%)最多见。NEN患者G1、G2、G3期分别为(7/30,23.3%)、(22/30,73.3%)、(1/30,3.3%)。Cg A、Syn、CD56阳性率分别为(13/30,43.3%)、(22/30,73.3%)、(24/30,76.7%)。结论 (1) NEN发病年龄主要为40~6... 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不同病理分级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肝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男性多见,肿瘤多位于直肠中下段。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g A、Syn、CD56阳性率分别为40.0%、97.8%、100%。36例Ki-67阳性指数≤2%,6例Ki-67阳性指数在3%~20%,4例Ki-67阳性指数>20%。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肝转移相关,与性别不相关。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联合Cg A、Syn和CD56染色可提高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率。病理分级对预测肿瘤浸润深度、肝或淋巴结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老年人,临床症状相似,好发于胃贲门部或胃窦部.1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典型类癌1例,不典型类癌3例,小细胞癌6例,大部分癌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92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患者,男女比例:0.88:1,平均诊断年龄50.41岁;多位于直肠(80.4%),其次为胃(9.8%)、十二指肠(4.3%)、阑尾(4.3%)等;肿瘤直径:0~1cm者占76.1%,1~2cm者14.1%,大于2cm者约9.8%;浸润深度:黏膜、黏膜下层者占82.6%,肌层、外膜者17.4%;转移情况:有7.6%伴转移,92.4%无转移;治疗:共有47.8%经内镜下治疗,52.2%经外科手术治疗;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是95%、94%、94%。结论:GI-NENs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病变较少浸润至肌层及以下,较少转移;不同病理分级在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转移、预后等方面的分布不同,分级越高,提示预后不佳;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肿瘤的发病部位、肿瘤分级、大小、浸润深度、转移、治疗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其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的5例原发性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原发性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51~73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病理分级G21例,G34例,肿瘤直径1.5~5.8cm,平均3.3cm。2例位于底部,2例位于体部,1例位于胆囊颈部。4例开腹行胆囊切除术+肝部分切除+肝门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胆囊癌根治术。术后1、2、3年生存期分别为75%、45%、20%,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结论 原发性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较罕见,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以及生长抑素治疗能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9.
章建国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0,14(5):481-482
随着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的开展 ,对胃神经内分泌(NE)细胞的认识得到了逐步提高 ,现认为胃粘膜NE细胞存在着一个良性增生到恶性增生 ,低分化到高分化的演变谱系 ,本文对 43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GNET)进行分组及病理观察。1 材料与方法本文 43例GNET均为我院胃癌根治标本 ,标本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厚度为 5 μm ,行苏木素伊红染色。为了证实为GNET ,本文采用ABC法作免疫酶标 ,抗体滴度NSE 1∶2 0 0 (多抗 ) ,CgA 1∶15 0 (单抗 ) ,Syn 1∶15 0 (单抗 )、DAB显色。临床资料 男 2 4例 ,女 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肠道NEN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发病以直肠最多见,胃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为主。组织学分型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G3型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22例行手术治疗,1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成功随访29例,中位存活期为53个月。29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78.5%和55.1%。结论胃肠道NEN直肠多发,其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与预后不同;手术切除及内镜下黏膜剥脱术是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具体选择应依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4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均好发于老年人,患者临床症状相似,以晚期多见,肿块大多为溃疡型,好发于胃贲门部或胃窦部.1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典型类癌2例,不典型类癌3例,小细胞癌5例,癌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4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见少数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的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胃癌组织内,其癌成分为管状腺癌,表达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黏液染色(AB/PAS)阳性.结论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以不典型类癌及小细胞癌为主,大多恶性度高,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不影响胃癌的恶性度,两者属于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分型对其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病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突触素及神经元特异性稀醇酶的阳性率为100%;嗜铬颗粒蛋白A、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为25.0%; CerbB2的阳性率为50.0%.随访时间为2~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远处转移率为25.0%(肺部转移),无瘤生存率为75.0%.结论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之一,合理治疗有助于提高疾病的预后情况,今后还需要大样本量的长期随访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9,(4)
目的: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临床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资料相对完整的12例阑尾NEN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2例阑尾NEN患者中8例以腹痛为主要症状,2例以大便改变为主,1例因子宫异常出血就诊,1例不详。其中1例术前穿刺诊断明确,7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炎,1例为卵巢恶性肿瘤,1例为结肠肿物,1例为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术后。病理诊断神经内分泌瘤(NET)G1级8例、G2级2例、G3级1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例。1例NET G3级患者发生颈部、纵膈、腹盆腔等多处转移,化疗效果不佳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无术后复发及转移。结论: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预后较好,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漏诊、误诊,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术中对阑尾仔细探查及快速病理,减少二次手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质性肿瘤,可见于全身多个器官及组织,其中,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较为多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其病理诊断标准也不统一,这直接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本组研究中,通过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4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69例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与肿瘤直径(P=0.019)相关。患者5年生存率与年龄(P=0.014)、组织学分级(P<0.001)、肿瘤直径(P<0.001)、是否复发(P<0.001)、是否手术(P<0.001)相关。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32)、组织学分级(P=0.002)、是否手术(P=0.00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措施,患者预后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是否复发、是否接受手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s,GI-NETs)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2例GI-NETs患者(其中1例患者因身体情况差取消了手术)分为局部切除组(n=21)与经腹切除组(n=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GI-NETs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局部侵袭或压迫症状。CT表现亦缺乏较特异的征象,直径大于1 cm的GI-NETs常表现为消化道壁的局部增厚、隆起、软组织块影,体积大者可见坏死,中度强化。52例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嗜铬粒蛋白A阳性率为63.5%,突触素阳性率为88.5%。除1例患者因身体情况差取消手术外,其余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经腹切除共30例(57.7%),内镜下或经肛局部切除共21例(40.4%)。全组患者中仅7例接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随访3~132个月,共7例死亡,其余均存活。局部切除组与经腹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5和4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认识GI-NETs的生物学特征、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望达到创伤小、生存期长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62例直肠NE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直肠NET的临床特点.根据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将直肠NET分为3种类型,探索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直肠NET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占43例(69.4%),有10例(16.1%)无症状,9例在体检肛门指诊时发现.57例(91,9%)肿物距离肛缘8 cm以内.所有患者病灶均为单发,无类癌综合征表现.25.8%(16/62)的患者伴发结肠息肉,16.1%(10/62)的患者伴发结直肠腺癌.除10例伴发结直肠腺癌的患者外,其余52例中,肿瘤直径<1 cm者39例,以l型为主,直径>2 cm者7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直径<1 cm、1~2 cm、>2 cm各组发牛转移率分别为0、33.3%、71.4%.结论 直肠NE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单发为主,常无类癌综合征表现.肛门指诊是发现直肠NET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肠镜检杏对发现第二原发肿瘤和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1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性别、年龄、部位、临床症状、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免疫组化、转移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1例患者年龄为21~81岁,中位年龄54岁,男104例,女57例;161例中67例发生于胃部,17例发生于小肠,其中十二指肠14例,空、回肠3例,77例发生于结直肠,其中结肠5例,直肠72例;患者临床症状特异性不明显,初诊不易诊出,未见家族聚集现象。消化道不同部位的NENs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其中胃NENs与结直肠NENs相比,发病年龄更高,男性患者更多,G_3级患者占比更多,肿瘤直径更大,CgA阳性率与ki-67阳性率更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阳性率更高。结论 GI-NENs男性比女性多发,发病年龄多为40~70岁,最常见发病部位是直肠与胃。其中胃NENs与结直肠NENs相比,男性、老年患者更常见,肿瘤分级差、直径大、转移风险高。 相似文献
19.
人体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进展张朝晖洛阳医学专科学校病理解剖教研室(471003)自1870年Heiehair发现并描述了胃肠道神经内分泌(GINE)细胞,1888年Lubarsch等人首次报道阑尾NE肿瘤以来,人们对NE细胞及其肿瘤的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部位、临床症状、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到2018年4月经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确诊为GEP-NE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1.25:1),平均年龄61.6岁。234例患者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78例(33.3%),其他依次为直肠46例(19.7%)、胰腺35例(15.0%)、结肠27例(11.5%)、肝脏23例(9.8%)、空回肠10例(4.3%)、食管6例(2.6%)、十二指肠5例(2.1%)、阑尾3例(1.3%)、胆囊1例(0.4%),其中只有3例(1.3%)表现出类癌综合征。138例(59.0%)为局部病变,区域性转移的76例(32.5%)和20例(8.5%)发生远处转移,大部分转移至肝,其他转移部位包括盆腔、肺、脑等,胃和结肠NETs常见的是区域转移,胰腺和肝脏NETs大多发生远处转移。结论: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不罕见。近几年来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和部位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胃是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直肠和胰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