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心源性休克中应用PICCO心指数的价值。方法:选取心源性休克患者307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应用PICCO指导液体复苏,并应用多巴酚丁胺滴定心指数水平(分CI 3.0~4.0,CI 4.0~5.0两组),记录各组患者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例数、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结果:PICCO治疗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 3.0~4.0组复苏液体量较CI 4.0~5.0少,但机械通气例数、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心指数监测能减少心源性休克患者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例数、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监测在重症感染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EGD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60例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PICCO监测技术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根据监测指标指导患者液体复苏,记录患者HR、MAP、CVP、CI、SVV、ELWI、ITBI、GEDI液体复苏前后的变化.同时监测复苏前、复苏6h及24h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乳酸及碱剩余值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 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MAP、CVP、CI、ITBI、GEDI均增高(P<0.05);SW下降(P<0.05);而ELWI无明显增加(P>0.05).复苏24h乳酸清除率、ScvO2、碱剩余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较复苏前有明显差异(P<0.01).存活组EGDT达标比率远远高于死亡组.结论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ICCO组和常规组,PICCO组有32例患者,常规组有50例患者。为PICCO组患者放置PICCO导管,根据所测得的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液体复苏,根据患者血管外肺水情况选择液体,使用利尿剂。为常规组患者按常规EDGT集束化方案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的变化、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治疗一周后的死亡例数、肺水肿的发生例数。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均有所下降,且PICCO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和MAP逐渐升高;两组患者的血PCT值逐渐下降,72个小时后下降幅度更加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VP值在6个小时后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在24个小时后复苏液体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肺水肿的发生例数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PICCO监测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更为准确和有效,可减少患者出现肺水肿的情况,缩短其机械通气的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脓毒症休克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脏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收治的成人脓毒症休克患者18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组94例和常规组86例,PICCO组患者在PICCO技术监测下进行精准的液体复苏,而常规组以常规方法进行液体复苏。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复苏后脏器功能变化;ET-1、乳酸、白介素-10等炎症因子的变化;T淋巴细胞等免疫功能变化,以及microRNA-155等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平均动脉压、休克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不同方法液体复苏后,PICCO组患者的血压波动幅度、BNP、IL-10、ET-1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CCO组患者的microRNA-155、T细胞亚群高于常规组患者(P<0.01)。 结论 PICCO指导下的液体复苏不但能使血压平稳恢复,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减轻炎症介质,对提高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4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观察组患者在PICCO监护仪监测指导下补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下补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1天,2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血降钙素原(PCT)和乳酸(L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3天,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LA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v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监护仪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进行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效果与PICCO监测相似,但是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更加安全、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医学科休克患者救治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86例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救治,经验性采取液体管理治疗;试验组在PICCO指导下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对液体滴注类型、速度进行调整,必要时开展脱水治疗,给予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办法,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R、SpO_2、BP、尿量、乳酸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气分析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开展救治,其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容量性指标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共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PICCO组,分别采用经验性液体管理方案和PICCO容量性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6h血乳酸正常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eVO2)正常率、去甲肾上腺素及机械通气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14d内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经复苏后6h血乳酸和SeVO2正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PICCO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机械通气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14 d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PICCO容量指标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具有简便、微创、安全的特点,可满足EGDT快速达标的要求,对肺部感染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许艳军  杨喆 《河北医学》2016,(11):1782-1784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中以PICCO指导液体管理对患者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在CRRT治疗中选择常规液体管理方式与PICOO指导液体管理.结果:患者复苏后6h乳酸<2mmoL/L以及ScvO2≥70%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48h复苏液体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肿发生率与28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可以提供患者血流动力学量化监测指标,有利于患者CRRT治疗的预后,减少药物及液体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直径及其变化率在低血容量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价值。方法:90例低血容量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中心静脉压组(CVP)以传统“2~5”容量负荷试验为复苏标准;B组: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组(PICCO)采用PICCO指导下,根据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进行液体复苏;C组:超声组以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的呼吸变化率作为液体复苏标准,分别记录复苏前、复苏后 3、4、6 h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动脉乳酸值、尿量及复苏中并发症的情况,比较3种复苏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在到达临床复苏标准时间上:C组在治疗后3 h达标,B组在治疗4 h达标,A组在治疗后6 h达标。C组平均比B组提前1 h、比A组提前3 h达到临床标准,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组间MAP、尿量、动脉乳酸清除率的比较中:C组与B组、A组在治疗后3 h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4 h及6 h值相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3组在液体复苏后成功救治率上均为100%,无差异显著性P>0.05);3组并发症的发生:A组4例因补液过快发生急性肺水肿,6例补液较慢出现急性肾损伤(AKI),并发症发生率为33.3%;B组2例锁骨下穿刺后出现气胸,4例因股动脉穿刺不顺,置管时间较长,补液较慢发生AKI,并发症发生率为20.0%;C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3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腔静脉超声检测、CVP及PICCO监测在对低血容量患者的液体复苏上都是有效的,但超声检测在液体复苏过程中较CVP及PICCO监测达标快速,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周建勇 《当代医学》2016,(16):31-32
目的:分析PICCO监护仪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感染性休克行呼吸机支持和液体复苏达到6h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取常规心电监护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继续复苏治疗。比较2组EGDT目标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复苏72 h,研究组CVP低于对照组,ScvO2水平、尿量和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ITBI、EVLWI低于对照组,CO、G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能敏感地反映心脏负荷和心肌收缩功能,为评估病情、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准确的参考,有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临床效果.方法 7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治疗组加以PICCO监护仪辅助指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和排尿量及乳酸水平、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复苏12 h后,两组患者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指数和乳酸水平及排尿量、使用呼吸机时间、死亡率、监护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 h后,治疗组患者的ET-1、CK-MB、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Fi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 PICCO监护仪指导液体复苏治疗严重脓毒症休克患者,能及时地纠正患者临床症状,防止出现盲目补液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双指标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通过监测ScvO2指导液体复苏,研究组通过监测ScvO2、Pcv-aCO2双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PICCO容量监测指导下与CVP压力监测指导下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基础上,分别在PICCO指导下及CVP指导下给予EGDT。结果 72h内治疗组BNP水平、LA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PICCO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疗效显著,可替代CVP作为EGDT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临床常见急症,其突出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故液体疗法是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的重要环节。但是按常规方法所需液体量大,耗时长,有时难以掌握,直接影响患者的休克复苏。近几年来,我们使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低血容量休克32例,取得良好的复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94-96+100
目的 探讨床边超声检查对危重症患者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床边超声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床边超声组采用床边超声的测定参数值进行指导危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ICCO)对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予以相关指导。两组患者均在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且均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最后比较患者液体复苏前后下腔静脉(IVC)内径、呼吸变异指数(R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同时比较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液体复苏前后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中心静脉压(CVP)以及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液体复苏治疗后各时间点即治疗后6 h、12 h、24 h的达标率。结果 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其中床边超声组的各参数除RVI均升高,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在复苏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在复苏6 h后较复苏前明显下降,收缩压、舒张压较复苏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床边超声组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采用床边超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来指导实施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液体复苏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监测,观察组在常规基础监测上增加血乳酸水平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液体复苏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前(T0)、复苏后(T6)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治疗21天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液体复苏6小时后,两组患者心率下降,MAP升高,尿量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静脉补液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1天后,观察组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可作为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一项有效指标,也是对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急综合征,液体复苏治疗是本病必要的治疗手段.救治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传统方法是早期快速大量输入液体,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同时选择性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尽可能将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以维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防止休克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有学者采用Vigileo监测仪检测机体容量水平,可有助于精确指导具体液体治疗的复苏.近年来笔者对我科收治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行液体复苏和Vigileo监测仪指导下行液体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两种液体复苏方法对本病的救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索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87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来诊后均在5 min内完成基本抢救,包括开通静脉补充血容量以逆转休克,维持循环功能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肝肾功能、HCT、Hb以指导休克复苏.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6例采用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对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进行CVP监测指导治疗,观察组进行PICCO监测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