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研究采用无框架定位方法,取代传统的定向仪框架的效果。方法:CT扫描确定脑内病变及头部标志点,计算机建立与靶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体系和手术规划,智能机械臂为术者提供准确导航和操作平台。结果:临床成功完成无框架定位脑手术42例,手术种类包括脑肿瘤内放疗28例、脑内病变活检6例、小型脑瘤切除2例、脑脓肿抽吸2例、脑内血肿排空2例、金属异物取出2例。结论:采用无框架定位脑手术,具有减少病人痛苦、方便术者操作、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及运动异常(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手术对脑深部病变及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或MRI定位对脑深部囊性病变进行治疗,对诊断不明确的病变进行活检,对帕金森病、痉挛性脑瘫等运动异常进行射频毁损治疗。结果2例活检的病例均明确了病变性质;随访2~20个月,3例脑深部病变者好转,10例帕金森病患者4例术后震颤、强直消失停用左旋多巴,4例左旋多巴减量至术前1/2~1/3;11例脑瘫及4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好转,1例癫痫伴精神症状者无效;无术后昏迷、偏瘫、感染、手术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对脑深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运动异常的治疗有积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Remebot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9例患者行Remebot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其护理配合包括完善术前准备,合理布局手术间、正确安置体位、术中密切监护等,术后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特殊器械的维护和保养等。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8~48min,平均35.5min;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Remebot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是一种高效、精准的新型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手术配合以及妥善的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颅内疑难病例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YQ  Zhao GG  Li KC  Li JY  Yu T  Wang L  Li YJ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67-669
目的 探讨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的准确性及其在颅内疑难病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安装CRW立体定向框架,采用MRI容积扫描与多层重建技术,对26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或CT扫描不能发现明确病灶的患者施行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结果 26例患者均未出现因活检手术而造成的出血、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及相应的治疗。结论 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准确性上明显优于CT导向活检手术;对于颅内疑难病例的诊断,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脑裂头蚴取出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例脑裂头蚴患者行立体定向活检4例、全切6例、导航下全切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病史、职业、社会环境、生活习惯、临床症状、检验及影像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并制订癫痫处理预案,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开颅术护理,预防癫痫发作,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并给予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科施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扣分析,籍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于我科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开展综合护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身体及精神状态均良好.结论:综合护理对鼻内窥镜手术恚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指导下小骨瓣开颅脑内小病灶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驹井式CT脑立体定向仪引导对30例脑内小病灶进行切除。结果30例脑内小病灶立体定向导引切除均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无任何重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立体定向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颅内病变具有定位精确、损伤小,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了159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宣教和心理护理以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措施;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执行医嘱、加强心理疏导和局部鼻腔的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结果与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前后加强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CT监测下经皮脊柱穿刺活检352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术前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的穿刺路径及器械选择的方法,分析其在脊柱疾患诊疗中的作用。方法:352例脊柱病变患者,包括颈椎155例(寰枢椎39例)、胸椎101例、腰椎81例、骶椎15例,采用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的方法获得病理诊断。依病变的部位设计穿刺路径,根据病变内骨性成分多少选用穿刺器械取材。结果:352例中333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活检阳性率94.60%。手术137例,手术与穿刺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95.62%。平均随访27个月,证实活检准确率为93.75%(330/35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是脊柱病变术前明确诊断的有效方法,其安全、准确率高、费用低,对制定脊柱病变的综合治疗方案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32例患者通过充分术前准备和术后耐心细致的护理,未出现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周到的术后观察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妇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方法:通过对32例经脐单孔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的观察,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认真实施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规范的护理措施是手术安全、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对27例患者行断指再植手术时,做好充分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医护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障了手术顺利完成。结果:27例患者45根行断指再植手术,成活32根,成活率约为93.3%。出院后0.5~2年进行随访,外形美观,功能尚可,患者满意。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娴熟规范的的护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4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Tian ZM  Lu WS  Zhao QJ  Yu X  Xu YG  Wang R  Qi SB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702-704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CAS—R-2型)取代传统立体定向仪,实施脑立体定向手术。评价此系统的临床实用性、操作精确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应用CAS—R-2型机器人系统,临床实施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4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定位精度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成功完成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定位操作均一次性完成,无相关手术并发症,手术有效率93.3%。结论此方法与前期普通立体定向手术比较,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扩大手术范围、方便术者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痛患者立体定向治疗的术中配合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材料和方法:11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自行研制的DZY-C型立体定向仪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注射甘油或无水酒精。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心理护理,术中主动配合手术,术后预防并发症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115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注射药物后疼痛消除115例;随访12~36个月复发3例,经再次穿刺治疗后疼痛消除。结论:耐心地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进行充分的术前术位训练,术中配合医师安放好患者体位以及保持有效的局部麻醉效果能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术后注意预防口腔及面部并发症,加强口腔颜面的功能锻炼,对病人的术后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患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我们自1997年9月起,选用ASA-602型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以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行血肿抽吸并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皮层电极监测下大脑半球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脑皮层电极监测下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做好脑电监测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腰大池引流的护理、头部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癫痫发作监测等,加强出院指导。结果术后8例患者无癫痫发作,3例术后1周内出现类似痉挛发作,均在1个月内消失;4例患者偏瘫无加重,7例瘫痪肢体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完善的术前脑电监测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患者早日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术中护理配合。方法:通过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器械的准备,手术间的布局,术中的配合,术后器械的清洗、灭菌及保养等方面对45例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进行配合。结果:通过手术及有效的术中配合,37例经蝶垂体瘤在内镜辅助下完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结论:精心的护理配合、熟练的内镜器械使用和保养是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手术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 :对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直径 >10cm的 2 0例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前药物控制血压 2周~ 4个月 ;以B超、CT等影像学定位检查决定手术径路及方案 ;术中平均输血 2 2 30ml,4例采用自体血回输。结果 :19例均完整切除肿瘤 ,1例仅作病理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 ,其中 1例伴不典型增生 ,3例提示有恶变倾向。随访 8个月~ 13年 ,2例复发再手术。结论 :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较之普通患者要长 ;部分患者尚需联合用药方能较理想地控制高血压 ;准确的术前影像学定位对于选择手术径路、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进图像引导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方法 ,明确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12月至2009年1月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的1187例病历资料,其中男性694例(58.5%),女性493例(41.5%);年龄1~85岁(平均39.7岁).CT(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引导活检607例,MRI(含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引导活检580例;采用常规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726例,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活检手术461例(含定向引导神经内镜活检).早期450例立体定向手术定位,采用CT或MRI图像测量靶点坐标方法 ,不能立体显示穿刺途径;后期737例立体定向手术定位,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病灶方法 ,能够立体显示穿刺路径.结果 活检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1156例(活检阳性诊断率97.4%).本组中983例(82.8%)获得肿瘤学病理诊断,主要包括神经胶质瘤、转移性肿瘤、原发性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等;173例(14.6%)为非肿瘤性病变,其中包括多发硬化和瘤样脱髓鞘病变、神经变性疾病、炎性病变、寄生虫病等.活检穿刺手术并发少量血肿(<10 ml)而无神经功能障碍20例(1.7%),较大血肿(>10ml)需要外科处理(置管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9例(0.8%);活检出血导致死亡3例(0.3%).本组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 先进影像技术引导的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是一种微侵袭、可靠的脑内疾病确定诊断手段.生化成像、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立体定向引导的活检技术赋予了崭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和皮层脑电精确定位切除颅内癫痫灶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立体定向和皮层脑电精确定位切除颅内癫痫灶是癫痫外科的重要治疗手段 ,手术方法简便可靠 ,手术创伤小 ,但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手术中护理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科自 1998起利用ASA— 60 2型定向仪对 2 0例颅内单发病灶进行螺旋CT引导下立体定向和皮层脑电精确指导手术进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性 11例 ,女性 9例 ,年龄 9~48岁 ,平均 2 8岁。其中癫痫灶位于顶叶 5例 ,颞叶 5例 ,额叶 6例 ,枕叶 4例 ,病理报告脑囊虫 8例 ,钙化灶 6例 ,脑脓肿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