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脊髓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后 ,即发生一系列病理、生化、解剖的变化 ,使组织结构进一步破坏 ,从而功能丧失。自Allen提出脊髓二期损伤理论以来 ,许多学者从血管、生化、电解质、水肿、能量代谢紊乱等多个方面来研究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及治疗 ,现将这方面的研究作一回顾。1 血管机制几乎所有的研究均发现ASCI(acutespinalcordinjuries)后脊髓血流量 (SCBF)显著下降 ,且在创伤后最初数小时逐渐加重。Koyanagi等〔1、2〕对ASCI后大鼠脊髓的血管分析发现 :伤后15分钟 ,受伤部位及其邻近头尾两…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简称SCI)后化学调节,自动调节、神经调节和神经元代谢节均发生紊乱,其中以化学调节紊 生迅速,累及面广,直接影响着其他三种调节方式,现对其在SCI中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脊髓损伤早期针刺治疗的时间窗口~~中度(50克-cm)脊髓损伤血流量研究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吴永刚(博士生)孙申田(指导)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贺燕霍宏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产生的继发性损豁是导...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早期大鼠自由基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永刚  李志刚 《中医杂志》1999,40(10):620-621
本实验采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来观察针刺对脊髓损伤后自由基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CI后24小时丙二醛产生进行性升高,伤后2小时达高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同时间内显著下降,以伤后2-6小时变化量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急性脊髓损伤(A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被动的短时期内发生损伤,直接产生的后果一般不可逆,目前仍没有较成功的方法治疗;继发性损伤是一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主动词节过程,演变达数小时之久,且能被控制。大量实验证实脊髓继发性损伤是引起脊髓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微循环障碍脊髓组织局部缺血、缺氧是脊髓继发损伤的重要机制。脊髓一旦发生损伤、坏死,恢复的可能性较小。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在预防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方面,使得ASCI损伤机制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作者就ASCI中继发性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压迫或/和脊髓供血障碍,并引起与之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的脊髓病。自Brain于1952年报道一大组颈椎病并将其分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后,人们开始加深对本病的认识。[1]本病老年人多发,是导致无外伤患者下肢或四肢轻瘫的常见疾病,其症状严重,一旦延误治疗常发生难以逆转的神经损害,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退行性疾病,日益受到人们重视。1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学CSM发病机理复杂,多数人都从脊髓机械压迫和脊髓缺血角度考虑,因此有如下几种学说。1.1 机械压迫学说…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疗效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秀君  图雅 《针灸临床杂志》1999,15(3):61-65,F004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发病率为20-40/100万。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高处堕落、交通事故及体育活动等,由于损伤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及感觉功能完全丧失,脊髓损伤的治疗在10年前仍然是悲观的。脊柱骨...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克春  罗翌 《四川中医》2000,18(5):16-1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心肌顿抑),心肌细胞坏死。以及冠状微循环障碍[1]。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中医药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再灌注损伤防治近况作一综述。1中药单方研究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够消除氧自由基,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代友平等[2]研究五味子提取液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五味子提取液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降低静脉血中脂质过氧化物(IPO)含量…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可引起关节弹响、疼痛及下颌运动受限等症状。该病病因复杂,物理疗法作为其常用方法[1],疗效不一,因此寻长一种简单、有效、迅速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我科近 2年来共收治 TMJDS患者 156例,男57例,女99例;年龄20~78岁,平均36.43岁。均经口腔科检查确诊,主要为咀嚼肌功能紊乱类和关节结构紊乱类,除外器质破坏类[2]。1.2治疗方法:治疗按仪器种类选择随机分为四组。微波组用上海产MTC—3…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主要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SCI后各种机制相互作用,主要病理改变即为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是SCI后主要发生变化的实验指标,早期对其进行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低分子肝素是急性SCI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西药,但其应用目前尚未成为常规措施;活血化瘀类及补气类中药可改善SCI后血液高凝状态,但中药治疗SCI目前仍未解决诊疗规范化及疗效标准统一化等问题。本文就SCI后微循环的变化、SCI后微循环障碍的西药及中药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国外刚刚起步,国内尚未见研究报道,笔者综述了二者关系的研究现状。1 干扰素与脂质代谢 传统观点认为:脂质代谢紊乱,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下降是AS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1980年Cantell首次报道了[1]干扰素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HDL-C的下降。 1982年, Ehnoholm C等报道[2]:白细胞干扰素可使健康成年人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载脂蛋白A—I(apoA-I)下降…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定性分析针刺治疗前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ACHE),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变化;同时,运用全自动义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ACHE和SDH含量减少;ACP含量增加。而针刺组针刺后均较对照组同时段点ACHE、SDH酶含量高;ACP酶含量低,结论:针刺能调节脊髓损伤后前角  相似文献   

13.
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4/hl、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病人出现HD、α[α+β]、h3/h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拌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液及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揭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瘀证的病生特征;而气虚血瘀患者多有HS、HS/α、[t4—t1]/t、t1/t及反映心脏功能的4项指标(Sv、Co、SI、Cr)都明显低下,微血管袢短小、模糊、充盈度差等心功能减退,血液灌注不良的现象,提示低心泵、低心输出量是气虚血瘀证的病生特征。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观察与诊断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骨伤科的常见病[1],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多数学者集中在颈椎骨性改变及环枢关节的改变上[2,3],在临床上,由于颈椎失稳所致颈性眩晕患者更为多见,X光片只显示颈椎颈3、4、5节段的位移改变,临床给予手法治疗后[...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fy,SCI)多是外伤致脊髓或马尾神经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的障碍。自Allen提出脊髓Ⅱ期损伤以来,业界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SCI发生的机制有机械损伤和随之发生的继发损伤,而对原发损伤的反应过程中继发产生的一系列进行性病理改变导致了不可逆的结构改变,故SCI后血管和神经生化损伤机制是脊髓继发损伤的两大重点。由于其病理复杂,西医治疗主要是尽早整复脊柱骨折脱位,稳定脊柱,早期减压;对脊髓神经再生的治疗,仍处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血流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实验以大鼠中度(50g-cm)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研究督脉针刺法对脊髓损伤后伤段SCBF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于致伤前、致伤后30min、1.5h、3h、6h、12h进行针刺治疗,可明显抑制伤后SCBF的下降趋势,尤其4h针刺组SCBF下降较对照组尤为缓慢(P<0.01)。提示:针刺能有效地抑制脊髓损伤后早期SCBF的下降幅度,改善脊髓微循环,从而减轻和延缓初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交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脊髓损伤患者也不断增加,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负担,但却一直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继发性损伤是脊髓损伤后分子和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级联反应。它是SCI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继发性损伤的机制,针对不同的机制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是主要的治疗策略。而星形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在脊髓损伤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证明针刺可通过调节星形胶质细胞而发挥治疗作用,故本文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以及针刺对其的干预影响,并提出日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血-脊髓屏障作为一种调控血液和脊髓组织之间物质转运的生物屏障,其病理机制与脊髓损伤密切相关,脊髓损伤往往会造成血-脊髓屏障的破坏,导致其通透性增高,紧密连接破坏,致使脊髓微环境发生改变,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利于脊髓的修复~([1])。虽然人们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康复仍是一个难题。随着现代中医药的运用与发展,有不少研究证实中药对治疗脊髓损伤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大量实验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紊乱。研究发现,化学致癌剂诱发的大鼠肝结节增生和肝癌中可发现 c-myc, c-Ha-ras基因的DNA甲基化模式改变,而相应癌基因表达增加[1]。我国为肝癌(HCC)高发地区,同其它癌症一样,其发生过程是由多因素参与的。而DNA甲基化异常可通过影响染色质结构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1 DNA甲基化的发生率 研究DNA甲基化的方法较多,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以限制性内切酶加Southern印迹为代表的对特定基因的甲基…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生理曲度改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自1934年Mixter与Barr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产生“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后 [1],国内外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腰椎结构的退变与继发损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前提 ,腰椎力学结构失衡是该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近年来在腰椎生物力学结构平衡的恢复和重建方面的有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在基础理论指导下将其应用于临床则比较局限。退变使腰椎力学结构产生紊乱 ,其直接表现即是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和慢性腰腿痛的发生。患者为了减轻腰痛症状而出现保护性姿势改变 ,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