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氟达拉滨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均属于强效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目的:对采用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患者,在预处理中及移植后早期毒性进行比较。方法:3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按照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中的免疫抑制剂分成两组即氟达拉滨组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预处理方案均为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减低化疗强度的白消安,环磷酰胺,或者马法兰。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后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两组患者预处理中出现的器官毒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毒性分级参照Bearman等制订的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分级标准。结果与结论:两组无因预处理相关毒性而死亡。氟达拉滨组转氨酶发生率、腹泻发生率与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氟达拉滨组肝脏毒性发生率、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0.05);血液学毒性方面,氟达拉滨组白细胞达最低值、血小板≥50×10^9L^-1的时间、输注红细胞量、输注血小板的量均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0.05)。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进行预处理。传统方法是给予大剂量的放化疗,以最大限度地清除患自身的骨髓组织,这种方法被称为骨髓清除性预处理方案或去髓性预处理方案。最近几年基于免疫学的发展,部分学提出了非去髓性预处理的新策略,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本就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18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供胰缺血预处理组(DIPC组,n=6)和受体双后肢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6),均行单纯胰腺移植(18只正常SD大鼠为供体);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用TUNEL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I/R组比较,DIPC组和RIPC组大鼠再灌注后的血糖、MPO活性和移植胰组织细胞调亡指数明显降低,移植胰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高(均为P〈0.01)。结论 供胰和受体大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移植胰细胞的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进行预处理.传统方法是给予大剂量的放化疗,以最大限度地清除患者自身的骨髓组织,这种方法被称为骨髓清除性预处理方案或去髓性预处理方案.最近几年基于免疫学的发展,部分学者提出了非去髓性预处理的新策略,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本文就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毒性大,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近几年临床研究采用相对低毒性,小剂量、非去髓性化疗预处理方案治疗年龄偏大,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目的是提供足够免疫抑制达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由此产生免疫性移植物抗白血症(GVL)效应,清除恶性病变,并通过移植后供淋巴细胞输注(DLI)争取持续缓解。本主要综述非去髓性Allo-SCT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是相对于强烈放、化疗处理而设计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减弱其对异基因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移植物获植入后,分裂增殖的免疫细胞和输注供者T淋巴细胞、逐步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同时建立嵌合体造血或完全供者型造血。临床观察,该方案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可扩大移植适应证范围。而进一步完善预处理方案和明确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淑华 《现代护理》2006,12(22):2120-2122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预处理的相关毒性及护理特点,以提高护士时相关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水平,使患者的移植手术顺利进行。方法对7例行allo-PB-SCT的患者行移植前的各项准备,并均行颈内静脉置管。预处理方案均采用不含全身放疗(TBI)的清髓性联合化疗方案:马利兰(BU)+环磷酰氨(CY)。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度过预处理期,并成功接受千细胞移植。结论在预处理中加强细致、全面的观察及护理,并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安全,顺利进行allo-PBSCT的前提,是PBSCT成功很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背景:胰腺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直接威胁着供胰和受体本身的存活,严重时可导致移植失败。缺血预处理可使靶器官在随后的缺血中得到保护,目前成为器官移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麻醉科。 材料:雄性SD大鼠70只(250~320g).3~6个月。 方法:实验于2001-09/2004—04在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正常大鼠6只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2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缺血再灌注组6只和缺血预处理1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1次)、缺血预处理2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2次)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3次),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均行单纯胰腺移植,24只SD大鼠为供体。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含量、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②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m Blot法检测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变化: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各组较再灌注前血糖下降;缺血预处理2次组血糖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②各组大鼠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P〈0.05)。③各组大鼠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一氧化氮含量高(P〈0.05)。④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P〈0.05)。⑤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低。⑥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再灌注后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胰组织中凋亡指数值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显著低于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⑦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再灌注后缺血再灌注组胰组织Bax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缺血预处理各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而缺血预处理2次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Bax蛋白表达最低。 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合成、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和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有关;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移植胰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减少氧自由基、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有关;缺血5min再灌注5min 2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预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9.
MAC预处理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乔振华高秀华马燕萍张晓辉吕家瀛马丽辉李蓉萍咎文娟李梅马秀琴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o-PBSCT)具有造血恢复快、无麻醉和无采集骨髓的痛苦等优点,但这种移植是否会建立持久的造血和免疫...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清髓性allo-HSCT采用最大限量的放化疗预处理方案,以期彻底根除肿瘤细胞和摧毁宿主的免疫系统,但伴随着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死亡率明显增高。近年来,以氟达拉滨为主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应用了强烈、短暂的免疫抑制剂,减少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造血恢复快,与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我们研究了非清髓性和清髓性两种预处理方案对移植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苷是否参与了大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移植胰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18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6)和缺血预处理+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DPCPX)组(IPC+DPCPX组,n=6),各组大鼠均行胰腺移植。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利用TUNEL法检测移植胰凋亡细胞。结果再灌注后I/R组血糖、TNF-α,胰腺组织凋亡指数(AI)、MPO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IPC组(P〈0.01)和IPC+DPCPX组(P<0.01),IPC+DPCPX组与IPC组再灌注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双后肢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腺苷与这种保护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2.
MAC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评价MAC(马法兰、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应用该方案为1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自体骨髓移植。结果:该方案具有清除骨髓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移植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获得重建,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18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为50.5%,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为61.2%。结果表明:MAC预处理方案对AML有良好疗效,且髓外毒副作用较轻,值得进一步试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观察含照射与纯化疗的两种不同的移植预处理方案对急、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OCT)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计算机检索Cochrane、MEDLLINE、CNKI、CBM在1990—2007年期间发表的关于急、慢性髓系白血病HSCT中不同预处理方案的研究文献;从干细胞植入、移植后的并发症、长期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检索2 2149篇英文文献和46篇中文文献,最终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共3039例患者。分析结果表明,TBI/CY和BU/CY两种预处理方案在植入失败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无明显区别,但BU/CY组移植后的并发症如并发肝静脉闭塞症、出血性膀胱炎明显增加,而TBI/CY组病人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间质性肺炎及白内障等明显增加;不同的疾病在两种预处理方案结局不同,对AML病人TBI/CY组移植后的复发危险明显低于BU/CY组,移植后的长期无病生存也明显优于BU/CY组,但对CML病人则TBI/CY组移植后的复发危险明显高于BU/CY组,而两种预处理方案的长期无病生存无明显区别。结论:目前有限文献表明两种不同移植预处理方案各有优缺点,对AML病人TBI/CY组优于BU/CY组,而对CML病人两组无明显区别。本结果对临床医生合理选择预处理方案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艳妮 《护理研究》2008,22(4):981-981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是一种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作用于T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衰竭,它可识别器官排异反应时出现在绝大多数T细胞表面的活性物质。ATG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阶段,加强免疫抑制,预防和治疗器官的排异反应,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我科自2003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来,预处理采用改良的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ATG方案。现将ATG应用过程中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是相对于强烈放、化疗预处理而设计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减弱其对异基因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移植物获植入后,分裂增殖的免疫细胞和输注供者T淋巴细胞,逐步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同时建立嵌合体造血或完全供者型造血.临床观察,该方案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可扩大移植适应证范围.需进一步完善预处理方案和明确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背景:马利兰常用于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其主要在肝脏代谢.目的:评价静脉应用马利兰预处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43例患者预处理方案采用静脉剂型马利兰,观察其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马利兰治疗相关毒性(肝脏、神经系统、口腔黏膜炎)造血干细胞植活时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生存率、白血病复发情况.结果与结论:静脉应用马利兰后,谷丙转氨酶升高72%(31/43),发生不典型肝静脉闭塞综合征5%(2/43),有1例发生双手麻木.口腔黏膜炎发生率60%(26/43).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6 d,血小板植活时间12 d,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延迟植活.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63%(24/38).总生存率72%(31/43).复发率23%(10/43).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应用静脉马利兰给药,患者耐受性好,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动物实验及临床均证实经非清髓性预处理可实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供体细胞的成功植入。这种减少毒性的预处理方法降低了移植相关风险及死亡,扩大了异基因移植的适应范围,动物GVHD的发生较常规移植减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与非恶性疾病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及临床均证实经非清髓性预处理可实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供体细胞的成功植入。这种减少毒性的预处理方法降低了移植相关风险及死亡,扩大了异基因移植的适应范围,动物GVHD的发生较常规移植减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与非恶性疾病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环磷酰胺联合全身照射、大剂量马利兰联合环磷酰胺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基本的两种预处理方案。两种方案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全身照射的剂量以12 Gy为宜。对于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通过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或依托伯甙、放射免疫治疗或以依托伯甙代替环磷酰胺,使用马利兰静脉制剂等来降低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大鼠异基因移植模型 ,探讨清髓性和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对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 ,每组 10只大鼠 ,A、B组接受非清髓性预处理 :全身照射 (TBI) 2Gy +氟达拉宾 (FLU ) 1mg/kg ,C、D组接受清髓性预处理TBI 2GyBid× 3d +环磷酰胺 (CTX) 60mg/kg作为预处理。A、C组移植供体WISTAR大鼠骨髓细胞 ,B、D组为对照组。观察生存期 ,临床GVHD表现和病理等指标。结果 A组的生存期为 43 6± 2 8d ,B组为 50 0± 0 0d ,A、B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组为 17 7± 1 4d ,D组为 19 7± 1 7d。C、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临床GVHD评分A组平均分数为 3 3± 1 0 ,C组平均分数为 5 4± 1 2 ,A、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肝脏病理分级和结肠病理分级 ,A、C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非清髓性预处理大鼠生存期比清髓性组显著延长 ,且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